在学前教育中奏响劳动教育的乐章
2022-04-22辛春莉
辛春莉
劳动是万物的基础,它支撑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中也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但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对于劳动教育不够重视,一是缺乏完备的劳动教育体系,二是幼儿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欠缺,难以满足其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劳动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奏响劳动教育的旋律,让劳动教育成为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学前教育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在学前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
教师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幼儿身体层面,劳动涉及某种形式的运动。比如,在打扫卫生时,幼儿需要做出推、拉、提等动作,这既需要消耗体力,又需要一定的技巧。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增强肌肉能力、优化身体协调性、掌握运动技巧等。在幼儿心理层面,幼儿在参与劳动活动的过程中能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心态,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劳动活动。
劳动教育有益于幼儿的智力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幼儿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中,需要思考按照怎样的顺序打扫卫生更加方便快捷,这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规划能力。劳动活动能让幼儿从视觉上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与肯定,能让幼儿获得内心成就感,从而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劳动活动,达到德育目标。
由于幼儿群体的特殊性,教师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需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劳动教育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和成长需要。
渗透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开展幼儿劳动教育要顺势而为,把重点放在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上。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和开展劳动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多元化形式和内容,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在劳动活动中渗透
劳动知识和意识,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教育。教师不能直接设置劳动专业的课程,向幼儿灌输劳动教育内容,这样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真实性原则指的是劳动元素在幼儿的眼中是真实的、有实际意义的、能产生真实效果的。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在幼儿看来就是有意义的,能将环境变得干净整洁,使人心情愉悦。又如,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幼儿会帮助教师收拾各种道具,以便教师下次能够迅速找到道具,避免因为寻找道具而花费太多时间。反之,如果劳动教育的内容或形式对于幼儿来说不够真实,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幼儿的心智虽然尚未成熟,但是他们非常敏感,会模仿成人的行为。如果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幼儿感受不到劳动的真实意义,他们就会敷衍了事,或者将劳动简单地视为一种游戏,在潜意识中认为教师也不重视劳动。因此,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时,应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从而更好地推动幼儿在生活中的劳动实践。
一直以来,劳动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教师开始重视劳动教育,但情况仍不容乐观。一方面,部分幼儿园和教师没有树立劳动教育的意识,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开展劳动教育,还有部分幼儿园和教师则将劳动教育简单等同于各种劳动实践,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
展规律,难以得到幼儿的理解与配合;另一方面,部分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家长认识不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过于溺爱幼儿,会给幼儿园和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劳动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劳动教育内容是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第一,幼儿园劳动教育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有的幼儿园和教师将劳动教育简单等同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仅让幼儿进行各种劳动,不仅枯燥乏味,还缺少实际意义。同时,部分教师缺少对劳动教育内容的整体规划,没有考虑到教育前后衔接和巩固的重要性,让幼儿重复一些简单的劳动,无法达到提升幼儿劳动技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第二,劳动时间不足及劳动教育流程不完善。学前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另一种则是其他教学项目中的劳动教育渗透。部分幼儿园或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这两种形式,劳动教育时间较短,缺少劳动教育之后的总结回顾与评价。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主要的内容之一,应该具有完整的流程。同时幼儿的内心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但教师容易忽视这一点。
学前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及现状之间的反差充分说明,幼儿园亟需建立较为完备的劳动教育体系,以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教师要在充分重视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劳动内容。劳动教育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丰富性,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提高幼儿参与劳动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内容难度的合理性,教师要保证幼儿经过努力就能很好地参与劳动,不能只是由教师示范,而让幼儿在旁边观察。
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开展的劳动教育应以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为主。例如,在平时的穿衣、吃饭、喝水、整理床铺等环节,教师要引导小班幼儿自主完成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在幼儿完成之后及时夸奖他们,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让幼儿感受劳动的乐趣。中班幼儿则可以参与一些更加复杂的劳动,形式可以更加多样,比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中班幼兒可以帮助教师搬运各种教学用具、协助教师维护教学秩序等,这有助于提升中班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大班幼儿则要多参加集体劳动,增强自身通过集体力量完成复杂劳动任务的能力。因此,在设置学前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内容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选择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劳动内容,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
学前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大多以日常行为活动的形式出现,能够体现渗透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同时,日常行为活动能极大地拓展劳动教育的空间。体育教学、绘本阅读、美术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教学活动都能够渗透劳动教育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阅读与劳动有关的绘本、画一画自己或他人劳动时的样子、学唱一些劳动歌曲、学跳一些劳动舞蹈等。教师在幼儿的日常行为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让幼儿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总结评价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有效地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还能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幼儿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总结与评价环节可以满足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的总结与评价,提高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開展劳动活动时,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劳动内容设置一个评价表,在评价表中设置幼儿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内容,要求幼儿在劳动活动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仔细观察同伴的行为等。其次,教师在评价幼儿时,应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多肯定、鼓励幼儿,以增强幼儿劳动的信心。最后,教师可以联合家长,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劳动评价,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成长过程,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体系,以实现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方式和主体多元化。
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劳动意识,让幼儿积极参与劳动,并能从劳动中有所收获。教师可以创新劳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给予幼儿不同的劳动体验,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学习歌曲等形式,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帮助幼儿充分理解劳动的意义,引导幼儿了解劳动成果的作用和影响。如《粉刷匠》这首儿歌欢快活泼,描述的是粉刷匠劳动的场景,幼儿通过学唱儿歌能感受到粉刷匠劳动的快乐。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边创编和表演动作,一边演唱歌曲,再结合讲解让幼儿明白粉刷匠劳动的意义。教师还可将劳动教育与美术教育相结合,让幼儿以粉刷匠的身份粉刷自己制作的小房子,并引导完工的幼儿主动帮助未完工的幼儿,让幼儿学会帮助他人,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总之,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物质财富的真正源泉。教师要认识到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幼儿的特点,积极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寻找适合幼儿的劳动教育方法,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