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同伴教育价值探索

2022-04-21李胤珠谢明君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参训贫困生同伴

李胤珠,杨 光,谢明君

(玉溪师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由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 年9 月3 日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通知》中确定为“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1)王昌松.高校贫困生工作[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6.。国家对高校贫困生推出了“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通过补偿性措施帮助贫困生实现教育公平。除经济资助以外,还向贫困生开展了以心理帮扶和思想教育为主的教育活动,关注贫困生在心理、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减少其症状失调。当前的贫困生教育多以学校、教师为主导,在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组织的有序性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激发和培养贫困生自觉性、自立性上作用发挥不足。对消极状态强调得多,对良好状态引导得少。对此,课题组在开展贫困生同伴教育的玉溪师范学院,针对2019~2020 年两期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通过学员参训前后对比,分析同伴教育的效果。

一、理论依据及样本情况

借助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从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效果评估4 个层次,依次对同伴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在反应评估方面,采取配额抽样法对参训者通过问卷调查其对同伴教育的感受、评价,发放问卷共计250 份,收回223 份,回收率为89.2%,其中有效问卷为216 份,有效率为96.86%。在学习评估方面,通过知识测验、课堂分享等方式,以导师评价和成员互评确定参训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在行为评估方面,关注参训者对教育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关注参训者在个人表达、合作及支持性行为方面的改变。在效果评估方面,从旨在培养贫困生自立自强的根本目的出发,测量贫困生在自信心、自主性等方面的变化。

在参与调查的样本中,83.06%为女性,16.94%为男性;文科专业占 45.83%,理科专业占41.67%,工科专业占12.5%,与学校的学生总体性别比及专业分布占比基本吻合。

二、样本高校贫困生同伴教育开展现状

同伴教育是具有相似年龄、背景或生理、经历、体会、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同性别等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过程,同伴教育者易唤起身边同伴的心灵共鸣,实现教育目标(2)见费梅苹.意义建构:戒毒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研究——以上海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的同伴教育为例[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5.。其开展形式包括正规的培训班或小组、非正规的分享会或交流会。为提高效果测量的准确性,课题组选择参加正规同伴教育的学员作为实验组开展调查。

1.同伴教育开展概况

正规形式的培训班在玉溪师范学院称为“贫困生能力提升班”,设置了以下培训项目:学业类培训内容如英语、计算机、泰语等;综合素质类培训内容如形体、美术、书法等。培训班每年10 月开班,培训时间为2 个月左右,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每周开展一次学习活动。培训班学员优先接受贫困生报名,导师由往期培训班优秀学员担任,通过导师及学员示范、交流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学习期间表现优秀并获得相关资质证明的学员,可以申请担任下一期提升班的导师。

2.同伴教育开展特点

(1)参与率高。学员对同伴教育项目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愿,98%的学员愿意再次参加学校的同伴教育类项目,56.94%希望同伴教育能持续1 个月,23.61%希望能持续3 个月,15.28%希望能持续一个学期,4.17%希望项目能持续一个学年,共计43.06%的学员希望延长参训时间。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在参与意愿上无显著差异。

(2)学业与素质发展并重。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学业类项目和综合素质类项目数量基本相同。参加同伴教育的贫困生,50.01%选择了学业类的培训项目,49.99%选择了综合素质类的培训。从学校对培训项目的设置和学生参与动机来看,都表现出同时兼顾学业与综合素质发展的特点。不同性别在选择教育项目时有所差别,女生对同伴教育类型的选择更多元化,几乎涵盖了学业类和综合素质类所有项目,而男生的选择更多集中在综合素质类项目(见图1)。

图1 不同性别学员选择培训班的情况

(3)教育形式以参与式为主。在学校开展的同伴教育类项目中,少部分项目由导师面向全班同学通过讲授法开展教育,而绝大部分项目是通过讨论法、模拟训练、游戏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激发学员的参与性,鼓励学员通过模仿、实践掌握技能,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经验和困惑,通过讨论、发言提高沟通能力、自信心和参与意识,通过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喜悦和困惑,促成学员态度、行为上的改变。

三、样本高校贫困生同伴教育成效分析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同伴教育由于模仿同伴的可信度,且模仿行为获得正强化,能促进学员获得进步;亚文化理论认为,同伴具有独特的人际网络和信息传播途径,能有效地传播群体价值观和行为;革新沟通理论认为,团体中更具有竞争力、影响力、更可信的同伴能有效主导团体实现对团体成员的影响。18 世纪初在伦敦由Lancaster 创立的班长制度是最早的同伴教育实践,目前同伴教育被应用于减少青少年吸烟、药物滥用、安全性行为、HIV 预防等教育领域。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认同伴教育是改变青少年行为的有效方式。运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对实验组教育成效分析如下:

1.在认知层次上对同伴教育具有较高评价

学员认为同伴教育最大的优点是便于充分沟通提高学习效果;其后依次是有助于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同伴示范作用更具有激励性、氛围轻松无压力、有助于消除自卑心态(见图2)。相比传统的教师主导教育,学员更认可同伴合作氛围和同伴示范效应带来的影响力。

图2 贫困生能力提升班具备的优点

不同性别认可同伴教育的侧重点不同,男生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同伴示范作用更具有激励性”,女生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便于充分沟通,学习收获大”(见图3)。

图3 贫困生能力提升班具备的优点(性别交叉分析)

在学习收获的评价方面,83.33%的学员认为自己通过教育获得能力提升。男生更认可同伴教育的效果,100%的男生认为同伴教育改善了个人能力。学员们认为收获最大的是由同伴交流学习到的专业技能,其次是自信心、人际沟通技能、心理素质(见图4)。同伴教育轻松的学习氛围、更充分的沟通、同伴示范的激励作用、学员的相互督促是有效促进参训者获得个人能力提升的因素。在同伴教育模式下,学员既是主导者又是参与主体,有效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见图5)。

图4 学员在贫困生能力提升班的收获

图5 贫困生能力提升班有利于学习的因素

2.在学习层次上学员知识掌握程度低于自我评价

尽管59.72%的学员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了提高,但从导师反馈来看,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学员能较好掌握提升班所讲授的知识。同伴教育的优势在于充分激发学员的参与性,但也造成学员专注于参与的过程,而忽略参与的目的。这也与学员参与同伴教育的初衷有关,从调查来看,学员首要目的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其次是增加专业技能、锻炼人际交往能力、锻炼心理素质、结交朋友等多元化的目的(见图6)。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并不是学员加入同伴教育首要目的,他们期待在同伴交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图6 学员加入贫困生能力提升班的目的

3.在行为层次上团体合作行为比专业技能行为改善更显著

从行为出现的比率、重复的频率、持续的时间长度等方面,团体合作行为均比专业技能行为改善更为突出。大部分学员在参加同伴教育两次以后,主动发言、积极配合同伴、组织团体活动等行为的频率逐渐增加。根据参训前后数据对比可见,学员主动表达频率提高,发言次数从每堂课平均1 次增加到每堂课平均3 次以上;发言的流畅性、时长均有所提高,单次独立发言时长平均时长从1 分钟以内提高到3 分钟左右;对同伴学员的倾听、关注、回应等支持性行为频率增加,学员同伴之间沟通良好,团队合作氛围有明显改善。在同伴教育结束后,已经习得的团队合作行为还能持续。

但在专业技能方面,技能相关行为正确重复的频率、持续时间均低于团体合作行为。例如在外语类培训项目中,学员使用外语的流畅性、规范性、主动性和时长在学员参训4 次以后才有一定提高;在艺体类培训项目中,学员通常在参训3~4 次以后重复正确行为的频率才有所改善,表现出对所学习技能的逐渐熟练。部分技能行为在同伴教育结束后,学员缺乏应用环境会出现技能的生疏、遗忘。

4.在效果层次上,同伴教育提高了学员职业能力和自信心

约40%的学员在参加同伴教育后积极报考技能等级考试或职业资格证,平均约15%的学员通过考试,特别是在缺乏课堂教学课程的茶艺、书法等培训班,约10%的学员获得技能等级证,同伴教育的技能培训转化为学员的职业能力。

对参训学员使用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RSS)、W.K.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开展参训前后测试对比,从结果来看,学员自信心在参训之后有显著提高,焦虑改善不明显。

表1 同伴教育前后RSS 测量结果对比

在RSS 量表10 个项目的统计中,通过两独立样本检验,学员在参加同伴教育前后,有8 个项目的测量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sig ≤0.05),在积极评价项目上,学员参训后自评分显著提高;在消极评价项目上,除了“有时候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以外,均表现为参训后自评分显著下降;中性评价项目“我希望我能够更多的尊重自己”在参训前后差异不大。测试结果显示同伴教育使学员能够更客观地评价和接纳自我,对自信心的提高具有良好效果。

在SAS 量表20 个测量项目中,学员在参训前后,共计6 个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4 个正向评价项目、2 个负向评价项目在受训后学员测试得分均值下降,即接受同伴教育后学员焦虑程度在一些方面有所降低。从成效来看,同伴教育对学员自信心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焦虑程度的改善。

四、结 论

从在玉溪师范学院开展贫困生同伴教育的成效来看,同伴教育既在技能培训上具有一定辅助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对参训学员心理素质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据导师反馈,学员在同伴教育中改进最多的3 项内容,依次是人际沟通、自信心、耐挫力。在同伴教育过程中,贫困生和与自己年龄、成长环境、个性及阅历相近的同学、朋友通过讨论、分享的方式获得个人态度和技能的改变。导师侧重引导而非讲解,成员之间侧重表达而非回答。在同伴教育的团体内部,友善、平等、接纳、肯定的氛围,为每一位贫困生学员提供了支持性环境,使学员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入同伴教育。同时,支持性的外部环境,有助于贫困生在与同伴交流过程中客观认识自己,从同伴得到支持性反馈,这些都促成了学员重新获得客观积极的自我评价,相信自己有能力、能通过努力实现目标,因此在同伴教育之后绝大部分学员自信心获得提高。另外,也促进了学员主动表达,逐渐掌握减少沟通障碍的方法,培养同理心、有效表达能力、情绪理解和控制能力,沟通效果明显改善。

贫困生同伴教育区别于传统的教育关注视角,一是不特意强调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和症状,侧重关注减少症状;二是从积极的视角出发,设法实现良好发展的状态,侧重引导个体发挥积极功能,促进贫困生的完善发展、自我实现目标的达成。其不仅帮助身处逆境的贫困生获得心理调适与发展,而且帮助他们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有信心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从这个意义来说,同伴教育提供了贫困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培养环境,从根本上促进了贫困生自立自强、自我管理和提升,真正实现了精神扶贫和长效帮扶。

五、贫困生同伴教育改进建议

第一,对同伴团队成员进行科学筛选和组合。确定贫困生同伴团体成员要求,原则上面向所有学生招募但向贫困生倾斜,要对报名成员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包括家庭、学业、个性等方面,对家庭或个人有特殊情况的个体更要具体分析。同伴团体的构成首先要突出同质性,确保在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便于唤起团队成员之间的支持性;同时要把握异质性,需要有在团队目标技能突出、人际技能较强的成员引导和促进团队发展,才能具备示范和引领效应,实现同伴教育的效果。导师要关注各团队合作情况,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团队组建方式,必要时也可以定期调整成员激发团队的整体活力和创新性。

第二,导师做好参与度和目标达成的双重引导。导师需要具备突出的目标技能和良好的团队引导能力。在开展团队活动时,引导团队成员增加参与频率和参与程度,同时更要引导团队成员关注目标技能的习得,对参与度高、技能掌握较好的成员及时给予激励,并让其交流经验和技巧;鼓励所有成员充分展示目标技能,通过纵向对比、现状与目标对比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对目标技能的考核能有效提高团队成员学习效果,但为保证团队合作、支持的氛围,导师要视团队情况把握评价方式的选择,过度细化、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可能会阻碍部分团队成员的参与。

第三,正规形式与非正规形式同伴教育的有效衔接。为确保贫困生对同伴教育习得技能保持、巩固乃至习惯化,在正规形式的同伴教育结束后,团队成员可以通过非正规形式的团队活动保持联系,如自发组织的聚会、线上群、团体交流联谊等,持续发挥团队支持性功能;将同伴团队与相关学校活动、赛事、协会等有效衔接,创造其成员在团队中习得的技能向现实迁移的有效环境,使短期性团队产生长期性教育效应。

猜你喜欢

参训贫困生同伴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师太”扛枪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