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融通视角下的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2022-04-21施德群刘傅燕渠小玉
施德群 刘傅燕 渠小玉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545)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明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提出启动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的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可获取不同类别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可以定义为“纵向多层递进,横向多元复合”的证书体系[1]。目前,结合“1+X”证书制度,将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并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教学改革,是高职专业建设的热点。
1 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1+X”证书制度的教育本质诉求
在以往的职业教育体系内,虽然一直实行毕业需要具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但在实际培养中,存在证书考试和专业课程学习脱节、专业对口程度不高、培训和考核机构市场混乱、证书含金量不高和企业不认可等问题。
“1+X”证书制度则强调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是相互融通的两个培养体系,促使职业院校深化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及时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规范和企业用人的新需要、新要求融入培养过程中,推动社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从而使职业教育适应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人才市场的新需求。
2 实现课证衔接和融通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思路体现
“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要实现:(1)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互衔接,如果两者的标准、难度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就无法实现培养目标的一致性。(2)专业课程内容与证书培训内容相互融通,两者不是独立的体系。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的知识技能、职业技能培训不再重复;专业课程中未涉及的或因受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所限,无法完成的内容,则由职业技能培训来补充和拓展。(3)专业教学与证书培训过程,包括师资、实践场所和设施设备、组织形式和时间等方面进行统筹组织实施。(4)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考核同步评价,如获得学历证书,可申请免试部分技能考核内容,或可按学分银行的政策规定兑换学历教育学分,免修部分课程,从而实现学习成果和学分的互通互换。
“1+X”制度实施的精髓是必须做到课证衔接和融通,本文基于课证融通视角,以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为例,提出构建“职业技能证书”导向型课程体系。
3 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1+X”证书和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3.1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1+X”证书分析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1+X”证书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每个证书包含若干个职业技能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对应不同难度的工作任务、职业技能、技能和知识要求[2]。截至2021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发布的“1+X”证书试点中,跟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直接相关的是会展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有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旅行策划等策划类相关证书可供选择。
会展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面向会展行业从业人员和院校专业学生开设的,分为初、中、高级,随着技能等级提高,逐层加大考核难度和要求。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①职业基础:职业道德和服务理念与职业安全认知;会展基础与行业认知;基本管理技能应用;会展创新创业。②会展策划:会展项目策划构思与诊断;会展项目策划论证;会展项目前期管理。③会展营销:市场调查;市场分析;电话营销、网络营销;客户沟通;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管理;招展与招商等。④会展运营:项目计划与执行、运营计划工作协调;现场接待与服务、现场管控协调与贵宾服务;商务礼仪服务、商务配套服务;会展服务规范执行、质量管控与建设。⑤会展信息管理:信息采集和加工;信息系统与软件操作(资料整理自:《教育部1+X会展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材料》,网育网(北京)国际教育科技发展中心,2021)。
3.2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和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是面向会展行业的会议、展览、节庆、会展旅游、研学项目运营等岗位群,培养具备较强的策划、营销、运营、服务管理及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信息素养和服务意识,能够从事会展项目策划、营销推广、运营管理、现场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以本校专业为例,课程设置有专业基础类,如管理学基础、会展概论等;专业素质类,如会展商务礼仪、商务沟通、会展文案写作、会展法律法规等;专业核心类,如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服务管理等;以及相关的实习实训环节。
当前的课程设置,没有结合会展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模块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不成系统;受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标准脱节,技能培养达不到实践标准;行业在快速发展,尤其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行业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在线会展活动蓬勃发展,传统教学已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技能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重构,实现以单一技能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转变。
4 基于课证融通的“职业技能证书”导向型课程体系重构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于实践的具体化体现,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载体,是教育者和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桥梁[3]。
专业课程和证书的内容融合,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把证书内容以模块化形式划分到专业课程中,学习完这些课程模块,可以考取相应证书。另一种方式是在基本课程体系中,增加专门培训提高类的课程。两种方式相结合,既保证学历证书的取得,又保证可以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
4.1 课程体系整体框架思路
根据培养目标和会展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按照“夯实职业基础、精准对接岗位、个性化发展”的思路(见图1),设计课程体系整体框架。
图1 课程体系框架思路
4.2 各功能模块下的课程体系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根据证书涉及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岗位分析职业技能要求形成的知识和技能标准,所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是专业核心课程构建的重要参考。将会展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中,可保证课程体系的深度和广度。构建“职业技能证书”导向型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技能证书”导向型课程体系说明
教学难度将对标会展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中级标准;具体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证书要求来制定。比如,《会议接待与服务》课程的授课内容既包括观众登记与来宾引领服务、布置接待活动现场、现场咨询与投诉接待等,又包括现场接待工作方案的执行与协调、现场配套服务和特殊宾客个性化服务提供等;在组织实施中,共同使用实训场地、设施设备和考评师资,完成会展运营与服务模块的考核;在考核评价方面,课程的总评成绩由过程性评价(40%)和终结性考核(60%)两种方式组成,如果学生取得证书,就可以免参加期末考试。
5 加快课证融合的教学保障措施
5.1 师资团队建设
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教学开展需要组建一支能够准确把握先进职教理念,满足培养需求结构化合理的教学团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进行分解、研究,做好课程模块的教学整体设计,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参与企业生产、考取专业技能证书或考评员证书等,培育骨干教师,提高教学实施效果;多渠道聘请具有丰富管理、技术和生产经验的企业人员作为团队成员,参与课程教学实训,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到企业最新的操作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5.2 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职业证书考核大纲,结合最新的行业信息,校企共同合作,重构教材结构,开发满足“育训结合”需求的课程活页式教材及资源,开发实训项目、共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等,将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进行对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库,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方式。
5.3 教法创新
教师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翻转课堂”“微课堂”和“第二课堂”等新型教法,完成专业核心技能教学;与专业特色相融合,融入“思政+技能”“人文+技能”等元素,培养具备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的技术技能人才。
5.4 实训课程设计
除了认知实习、岗位实习之外,还可建立不同工作领域的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人员可进校讲授实操技能,学生也可前往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目前,本专业已与5家展览主办单位、10家展览服务企业或工程公司、2家会议接待服务企业、2家活动策划与执行公司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派出学生前往企业实习,也邀请了企业人员参与数字化运营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和实践模块的教学工作。
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教与练相结合”的方式,设置情境化、项目化或项目制和分工协作模块化的校内实训环节,本专业学生在校内陆续开展过校园展、毕业展、模拟产品发布会、校园招聘对接会等实训活动,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
6 结语
随着“1+X”证书制度的推进,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证衔接和融通是重要的教学改革思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应根据培养目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及岗位技能要求,按照“夯实职业基础、精准对接岗位、个性化发展”的思路,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并采取师资团队建设、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教法创新和实训课程设计多种教学措施,保障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