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激源控制在青少年脊柱侧凸矫正手术中的应用及对应激因子、脊柱预后的影响

2022-04-21曹丹丹杨庆红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脊柱机体患儿

曹丹丹 杨庆红

(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二科 郑州 450052)

脊柱侧凸是在生长发育、遗传、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的一组以脊柱三维畸形为基础病理的临床常见骨骼畸形疾病,10~14岁的青少年为该病的高危人群,我国中小学生发生脊柱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外科手术矫正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主要方法,而脊柱外科手术操作精细、组织器官剥离与牵拉较多,导致手术创伤相对较大,而手术应激刺激与患儿应激创伤及术后脊柱预后密切相关。应激源控制旨在分析对手术操作流程的全面分析,从影响患者手术创伤、效果及预后的多因素出发,通过控制应激源,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造成的生理应激刺激[2]。以我院收治的100例脊柱侧凸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应激源控制干预的实施方法及其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者;(2)对本研究方案知悉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有完整的病历资料者。排除标准:(1)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2)对手术方案有禁忌症者;(3)合并先天性脊柱畸形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Y组和Y+H组各50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Y组和Y+H组患儿一般资料分布比较

1.2 方法

Y组50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即手术基础准备、术中注意事项交代及手术配合、术后饮食结构调整及脊柱功能锻炼指导等。

Y+H组50例患儿在Y组的基础上联合开展应激源控制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术前加强生理储备:患儿及家属明确生理储备功能在抗手术应激刺激的“主体”作用,并根据患儿机体状态、手术耐受性、抗应激刺激能力等评估患者机体代偿功能,通过指导患儿规律作息、营养支持、免疫力提高、稳定情绪等途径提高患儿生理储备功能,保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减轻麻醉、创伤、炎症等应激源对交感神经兴奋的激活程度,增强抗应激能力。(2)术中实施应激保护:①预防低体温。低体温是影响机体循环代谢功能、凝血功能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增加免疫系统抑制及心血管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手术室护理中,合理设置手术室温湿度,维持温度于 24℃~28℃之间,相对湿度为50%~60%,为机体内循环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同时,通过手术床上铺恒温毯、减少肢体裸露面积等措施的综合开展,减少患儿机体散热量,以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另外,脊柱手术耗时长、创伤大,术中患儿需输入大量的液体,包括冲洗液、药液、麻醉剂及冷藏血制品等,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加温仪将患者所需输注的液体予以加热处理,输注超过500mL的液体需加温至37℃再输注,以减少低温液体刺激[3]。②维持体征稳定。加强患儿体征的持续监测,在麻醉插管、手术切开等创伤性操作中密切监测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给予及时处理。③加强脏器保护。对医疗器械与患者密切接触处的脏器进行定期监测,查看其温度、色泽、弹性、血运及清洁度等,给予密切接触部位每2h的减压护理,以预防脏器压力性损伤。(3)术后预防应激障碍。①并发症预防。消化道并发症的预防:休息时取合适体位,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发恶心、呕吐;辅以腹部按摩,以利于胃肠道蠕动。呼吸道并发症预防:遵医嘱合理应用化痰药物,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的方法,及时叩背以促进痰液排出[4]。脊柱功能异常预防: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躯干扭转,以保证脊柱的稳定性。②疼痛应激综合征预防。在采取转移疼痛注意力及热敷、按摩等措施的同时,给予营养神经、扩张微循环等措施,以改善脊柱神经血供,改善疼痛症状,预防疼痛应激综合征。

1.3 观察指标

1.3.1应激反应指标

于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2h,分别采集血液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后检测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

1.3.2血气指标

于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h,分别检测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

1.3.3脊柱预后

于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d,采用脊柱侧凸SRS-22调查表评分评价脊柱预后效果。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脊柱预后效果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血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前Y组和Y+H组患儿血清应激反应指标NA、E、C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Y+H组患儿血清应激反应指标NA、E、COR均低于Y组相应指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血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

术前Y组和Y+H组患儿PaO2、PC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Y+H组患儿PaO2、SaO2均高于Y组,PCO2低于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脊柱预后SRS-22评分比较

术前Y组和Y+H组患儿SRS-22调查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Y+H组患儿SRS-22调查表评分高于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Y组和Y+H组患儿手术前后脊柱预后SRS-22评分比较

3 讨论

临床数据表明,大约10%的脊柱侧弯患者进展至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效果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6]。手术室护理模式是决定具体护理工作有效性的关键,科学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性。脊柱外科手术集麻醉、神经、心理、康复等学科为一体,整个手术路径是一个多因素、多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进而导致手术应激刺激因素较多,而强烈的应激刺激如手术、创伤、麻醉、并发症等,均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炎症反应,动脉血气波动,免疫功能障碍,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减弱等,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手术风险[7~8]。应激源控制旨在采用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促进患者术后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本研究中,Y组、Y+H组患儿脊柱矫正术护理中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应激源控制干预,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Y+H组患儿血清NA、E、COR均低于Y组(P<0.05),且术后2h,Y+H组患儿PaO2、SaO2均高于Y组,PCO2低于Y组(P<0.05),表明通过应激源控制可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刺激,促进患儿动脉血气的稳定。应激源控制护理模式下,以患儿手术流程路径(术前、术中、术后)为纵轴,以各路径上的应激源分析为横轴,于术前加强生理储备,提高患儿增强抗应激能力。术中通过预防低体温,可有效降低患儿能量的消耗,以维持正常的循环代谢,并维持有效组织氧供及血流动力学稳定[9]。同时,国内外诸多研究报道证实,低体温易降低凝血酶的相关活性,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的最重要原因,且低体温的发生与手术应激刺激反应密切相关,通过低体温的预防可为机体内循环提供良好的生理环境,从而减轻手术相关应激刺激[10]。术后从并发症预防、疼痛应激综合征预防等方面预防应激障碍,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术后Y+H组SRS-22调查表评分高于Y组(P<0.05),即于青少年脊柱侧凸矫正术护理中应用应激源控制干预能有效提高患儿脊柱预后效果。手术应激刺激与手术效果密切相关,通过手术应激刺激的控制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进而更好地改善患儿脊柱预后。

综上所述,于青少年脊柱侧凸矫正术护理中应用应激源控制干预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刺激,促进患儿术中动脉血气的稳定,提高脊柱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脊柱机体患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邓俊峰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