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元吞吐工艺技术在八面河面138区块的应用

2022-04-21单海丹游艳平尹祥翔郭晓光张海超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油量含水氮气

单海丹,游艳平,尹祥翔,郭晓光,张海超,杨 磊,杨 雪,卢 琼

(1.华鼎鸿基采油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油化子公司,北京 100083;2.山东威玛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部,山东 东营 257091;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清河采油厂,山东 东营 262714)

稠油油藏进入多轮次注蒸汽吞吐后期,蒸汽沿高渗透带指进,蒸汽波及效果变差,表现为周期产油量低、产量递减率变大、综合含水高[1]。面138区块通过10余年注蒸汽开发,已经进入多轮次热采开发阶段,随着热采开发的不断深入,单井多轮次注蒸汽开发效果变差[2]。影响注蒸汽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为:①蒸汽吞吐进入多轮次后,大部分蒸汽沿着优势地层突进,发生井间汽窜,使得油层纵向动用程度降低,蒸汽利用率降低;②随着注蒸汽开发的不断深入,近井地带的原油逐渐被多轮次注入的蒸汽冷凝水代替,在下周期蒸汽注入时,冷凝水吸收大量的热量,致使蒸汽的加热半径不能波及到有效驱油范围,单井多轮次蒸汽开发效果变差;③注蒸汽开采能够在开井初期提高稠油井产量,随着开采轮次的增加,导致排水期延长,含水逐渐升高,峰值产量降低,生产有效期缩短[3]。为改善面138区块多轮次稠油热采开发现状,开展注氮气与注蒸汽的二元吞吐工艺是必要的[4]。

1 面138区块油藏概况

八面河面138区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带中南段,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油藏厚度薄,主要油层系为沙四段和沙三上砂组,孔隙度为31.8%~36.42%,渗透率为(174.9~697.3)×10-3um2,含油饱和度为48.0%~76.6%,原油黏度为1 137.7~8 711 mPa·s,为高孔中高渗普通稠油油藏。面138区块探明含油面积为25.9 km2,探明储量为2 256.5×104t,动用储量为1 881.6×104t,是以热采开发为主的稠油油藏,主要开发方式为单井蒸汽吞吐。

2 二元吞吐工艺技术原理

二元吞吐工艺作为一种在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极具潜力的技术手段[5],其主要工艺技术原理为:

(1)套管隔热伴注,减少井筒热损失。注蒸汽时,环空伴注氮气,能够有效减小热损失,提高井底蒸汽干度,增加油层温度,提高原油流动性。

(2)补充地层能量,延长周期有效期。氮气具有良好的可压缩性和膨胀性,能增加地层弹性驱动能量和减缓油井产量递减速率。

(3)压缩膨胀助排,提高回采水率。氮气和蒸汽混注到油藏,在回采过程中,由于压力下降、气体膨胀,起到助排的作用,有效改善多周期的开发效果。

(4)氮气占据顶部,减缓蒸汽顶部超覆。氮气能够携带蒸汽进入地层油藏深部和上部,调整纵向吸汽剖面,改善深部原油性质,扩大泄油面积,改善地层深部的吞吐效果,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延长油井生产有效期。

3 二元吞吐工艺的应用

在渗透性较好的中渗薄层油藏面138沙四段、沙三上段实施二元吞吐近20井次,累计注入氮气107.2×104Nm3,对比二元吞吐施工前后生产效果,措施效果明显:放喷期延长5 d,放喷液量增加54 m3,达到增能助排的目的,热采有效期延长52 d,产油量增加229 t,油汽比增加0.13,综合热采效果提升,取得较好的效果。

3.1 施工方案设计

二元吞吐技术主要有两种措施工艺方式:①由油管正注氮气,然后从油套环空伴注氮气、油管正注蒸汽;②先由油套环空注入氮气,把油管和环空中的液体全部排出,然后从油套环空注入氮气、从油管内注入蒸汽。注气(汽)完成后,焖井一段时间,待压力稳定后放喷生产。

面138区块油藏目前地层压力为9.4 MPa(静液面折算),油层平均深度1 150 m左右,根据目前生产情况,启动注气压力2.0 MPa,注气管损失压力差1~2 MPa,在最大注气量时,预测最高注气压力约为13.4 MPa;同时,结合历史注蒸汽施工情况,蒸汽干度平均可达到70%以上,预测最高注蒸汽压力约为20.9 MPa。

根据注气压力设计,并结合单井累产油量,由理想状态方程计算得出单井所需的注氮气和注蒸汽量。计算本次5口井注入氮气地面标况体积为31.2×104m3,注入蒸汽10 057 t,单井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面138区块单井二元吞吐方案设计

3.2 单井情况及施工分析

3.2.1 典型单井施工情况

以X814井为例,X814井于2003年12月投产,油层主要分布在沙四段2砂组,油层厚度为5.8 m,射孔井段为1 141.6~1 148.4 m,孔隙度为31.8%,渗透率为254.4×10-3μm2,含油饱和度为61.4%,原油黏度为2 932 mPa·s。2004年1月新井酸化高压充填投产,自2008年至2015年间先后进行4次稠油热采,累积增产4 252 t。本次实施措施前油井日产油量为1.5 t,日产液量为4.1 t,含水为62.7%。

第一道是“玻璃门”——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上被行政审批的高门槛、高标准阻挡,虽然“看得见”,却又“进不去”,犹如被一层玻璃阻隔。

X814井于2017年5月26日开始施工,采用油管正注氮气、蒸汽的方式,首先油管正注氮气6.0×104Nm3,平均注气压力为8.0 Mpa;后油管正注入蒸汽2 200 t,干度为70%~80%,注汽速度为7.0~7.5 t/h,注汽压力为18.5 Mpa(图1)。

以X17井为例,X17井于2010年10月投产,油层主要分布在沙三段2砂组,油层厚度为9.0 m,射孔井段为948.0~958.8 m,孔隙度为34.1%,渗透率为174.9×10-3μm2,含油饱和度为48.0%,原油黏度为4 757.4 mPa·s。自2010年至2015年间先后进行4次热采措施,累积增产8 470 t,平均措施有效期达225 d。实施措施前油井日产液量为2.6 t,日产油量为0.2 t,含水率为92.7%。

X17井于2017年7月1日实施二元吞吐工艺措施,油套环空注氮气为3.0×104Nm3,注氮气注入压力为9.8 MPa;油管注蒸汽为1 785 t,注入蒸汽压力为14.6 MPa;环空伴注氮气,油管正注高温起泡剂为10 m3,直至完成氮气注入(图2)。

图1 X814井施工压力曲线

图2 X17井施工压力曲线

综合分析,注气初期压力上升较快,后缓慢爬升,直至趋于平缓变化,气体开始向地层内部推进,在推进过程中由于地层堵塞物及水流通道的存在,压力出现小幅度变化。注蒸汽过程中,压力再次升高,蒸汽向低渗透储层波及或低效产层得到重新动用,有效达到二元吞吐提高注气(汽)波及体积,提高动用程度的目的。

3.2.2 5井次施工情况

根据本次施工5井次的现场施工情况统计(表2),平均施工完成率达到98%,基本完成注入要求。施工过程中,注氮气压力为8.0~11.1 MPa,注蒸汽压力为9.8~18.5 MPa,施工压力均在方案设计压力范围内,表明二元吞吐工艺技术在该区块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

表2 五井次施工数据对比

3.3 措施效果分析

3.3.1 典型单井措施效果

3.3.1.1 X814井措施效果

X814井于2017年7月7日开井生产(图3),开井后,日产油量迅速上升至峰点,高峰期日产油量最大达到10.7 t,日产油量10 t以上累计达到12 d。含水率由油井施工前的63.5%下降至21.5%,控水效果明显下降,周期增油量为561 t,实现经济效益约为134.3万元,增效比例高达到278.3%。

图3 X814井日生产曲线

3.3.1.2 X17井措施效果

X17井于2017年6月29日开井放喷生产,排水3 d后,油井日产油量迅速上升至峰点,高峰期日产油量最大达到16.2 t。含水率由油井施工前的92.7%下降至58%,单井控制递减率由措施前的23.1%下降至2.3%,周期增油量为484.7 t,有效改善了油井开发现状(图4)。

图4 X17井日生产曲线

结合典型井例分析,沙四段油井主要表现为地层能量不足、高产期短、产量递减快,需要进一步加强能量补充。沙三段油井主要表现为高产期短、稳产期延长、含水上升快,需加强优势渗流通道调堵。因此,针对不同的油井,需优化注入方式,以提高油井产能。

3.3.2 5井次措施效果分析

该区块油井已多轮次注汽开发,油井基本处于中高含水阶段,地层能量减弱。从施工情况及效果分析(表3),可以看出二元吞吐技术在该区块取得一定的成功,含水有明显下降,产液量、产油量增加,含水率降低,施工效果较好。

表3 五井次阶段生产情况

(1)排水期缩短。根据分析,本轮次5口井的排水期时间为2~11 d,时间最短为2 d,相比上轮次排水期时间缩短(图5)。

图5 面138区块5口井防喷时间、排水期对比

(2)峰值日产量增加。5井次的高峰期产量最大达到16.2 t,高于日产油量10 t累计达到了49 d。3井次的峰值生产时间为34 d,说明地层中热量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只有少量的氮气及蒸汽进入地层深部,油层深部得不到有效动用。因此建议沙四段在今后的施工中增加氮气注入量,使得氮气及蒸汽能够充分进入地层深部,增加氮气及蒸汽的波及体积,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图6)。

图6 面138区块5口井产量对比

(3)油井含水下降明显。油井恢复正常生产后,X17井施工前最高含水为92.7%,施工后含水最低下降至58%,含水下降34.7%,含水明显下降,其余井次含水最低下降21.5%。后期供液不足。X814井、X1323井与X59井等3口井开井时间分别为107、104、41 d,产量下降至3 t左右,产液量也明显下降,表明地层供液不足,地层能量下降(图6)。

(4)阶段累计产油量明显增加。至2017年10月10日,5井次阶段累计产油量分别为561、417.6、540.1、326及302.2 t,阶段共累计产油量2 146.9 t,相比上周期累计增油量736.6 t,目前依然有效,增产效果显著。产量递减快。3井次均表现出相似的产量递减特征,高峰期生产后产量明显下降,地层中边底水能量较弱,地层能量下降较快,氮气吞吐及泡沫调剖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图3、4和表5)。

现场试验证明不同注入方式的二元吞吐工艺技术不仅有效改善面138区块高含水、低产井开发现状,同时还显著降低了油井开发成本。

4 结 论

(1)含水上升快,边底水活跃。沙三上组表现为高含水,边底水活跃,二元吞吐工艺+氮气泡沫堵水对井区适用性强。对不同构造位置及不同开采现状的油井,需选择性设计不同的二元吞吐工艺方案,才能够达到最优的增产效果。

(2)随着注入氮气量的不同,地层压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对应油井高产稳产有效期不同。后续施工中增加氮气注入量,进一步优化注采参数,以达到延长油井高产稳产有效期的目的。

(3)对于多轮次注蒸汽开发油井,二元吞吐工艺应用于稠油开采,可以减少蒸汽热量损失,增大蒸汽的波及体积,使更多的剩余油得以动用,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二元吞吐工艺与蒸汽吞吐工艺技术相比,可大幅度缩短油井排水期,减缓油井递减速率,延长油井开发时间。

猜你喜欢

产油量含水氮气
一种纯度可调氮气发生装置
一种空气分离装置中的污氮气用脱氧装置
海底天然气管道复产过程中氮气运移扩散的数值研究
基于含水上升模式的海上油田水平井稳产调控策略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配方施肥对澳洲茶树枝叶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
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影响因素研究与调整措施
不同海拔条件下春油菜光合生理和产油量的响应
十几年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