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轨交“硬实力”,优化宜商“软生态”
2022-04-21李书
李书
2022年,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进入新一轮“快车道”,天府新区、金牛区、新都区、邛崃市、新津区、蒲江县等地的园区将在其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要持之以恒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强大动能。作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版图的重要承载,金牛坝科技服务产业功能区、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中德(蒲江)产业新城始终将“协同、融合、创新”理念贯穿产业生态建设过程中,以更高品质的产业投资、产业运营和产业服务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贡献“轨交力量”。
金牛坝科技服务产业功能区:做强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承载
作为成都轨道交通“一校一总部三基地”发展格局中“一校一总部”的核心承载地,金牛坝科技服务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科技研发、勘察设计、智慧运维等细分领域,致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融合中心、轨道交通科技研发智慧新城。目前功能区拥有西南交大、中铁二院、中铁二局、中铁科学研究院等轨道交通领域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集聚轨道交通重点企业67家,年度营业收入超700亿元,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能级正在加速崛起。
依托核心资源优势,持续构建产业生态。聚焦科技研发,依托西南交大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成都轨道交通产研院等平台,在新制式轨道交通、轨交智能化、高温超导高速磁浮等前沿技术开展技术攻关。聚焦勘察设计,抢抓高原铁路建设等机遇,围绕中铁二院挖掘勘察设计行业合作伙伴、技术外包企业,重点突破铁路在高寒高原、艰险山区等复杂地理条件下勘察设计核心关键技术。聚焦工程建设,抢抓成渝中线、成德眉资城际铁路、地铁建设等市场机遇,围绕中铁二局施工总包资质优势释放市场机会,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聚焦运营维护,围绕佳都科技西区总部、西交华测轨道交通检测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向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聚集一批科技应用型企业和衍生服务企业。
按照片區谋划思路,加快提升产业能级。优化产城布局,围绕中铁二院二局等龙头企业,谋划中铁轨道交通研发设计总部、环交大校地协同创新基地、茶花智交新界轨道交通转化应用基地等14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拓展产业空间,推动时代中国西部科技中心、中铁川藏铁路指挥部等总投资超600亿元的39个重点项目投建。突出龙头带动,成功招引广东佳都科技西区总部、宝信软件西部总部等15个轨道交通重大项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关注企业多元需求,精准匹配产业要素。做强政策保障,完善“招大引强、招优引专”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及加快轨道交通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助力轨道交通企业做大做强。深化企业服务,紧盯企业可持续发展“敏感要素”培育,构建“线上蝌蚪云+线下蝌蚪家”服务体系,搭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12个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6大类160余项服务产品,平台运营以来注册企业突破9000家。推动成果转化,设立规模2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加大轨道交通计算视觉技术等项目支持力度,助推新制式轨道交通产业成果落地实施。打造轨交品牌,策划“共话生态圈”主题活动,依托中铁二院等大院大所人才资源,牵头开展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研讨峰会等交流活动,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一张新名片。
未来功能区将继续坚持“西南交大”一校带动,发挥中铁二院二局等链主企业集聚引领作用,积极争取中铁轨道交通研发设计总部等全国“铁字头”央企和高能级项目总部布局,培育链主企业集聚、高能级平台汇集、先进要素集中的高质量现代化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打造面向世界的轨道交通产业创新高地
立足成都轨道交通“一校一总部三基地”发展格局的主基地之一,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聚焦“面向一带一路的轨道交通装备造修服务基地”目标,以强链延链扩链为抓手,重点打造整车制造产业链、运营维保服务链、研发设计创新链,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化、服务集成化、创新自主化。
目前功能区整车制造产业链初步成型。以中车成都、成都电机为龙头,已聚集配套企业60余家,轨道交通“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基本齐备,形成年产600辆地铁整车能力,实现储能式有轨电车、140公里市域列车“新都造”,全国首列时速160公里新一代智能化无人驾驶市域列车在新都下线,厚普国际氢能“制、储、运、加”产业集群项目落户。
运营维保服务链持续拓展。JRCC成为西部唯一国推轨道交通产品认证机构,CRH6A-A型城际动车组试修业务成功落地,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120万公里检修业务落地,并形成批量能力。围绕中车成都轨道装备有限公司,“1+N”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维保体系加快构建。
研发设计创新链加快提升。功能区已建成西南地区唯一时速160km直线动调试验线,进一步支撑全自动驾驶车辆等高能级产品研制全场景试验需求。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投用,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轨道交通综合性行车试验平台,将有力提升自主创新研发水平。
与硬实力相适应,功能区新城品质日益彰显。功能区加快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与生活空间,打造轨交科创中心、新经济产业园、科成云大数据等重点项目,建设香城人才公寓、轨交活力城商业综合体等90个“大生态、大交通、大配套”项目。同时功能区突出专业化服务保障,建立“指挥部+管委会+专业公司”运管机制,实行“整体开发、封闭运营、自求平衡”园区开发模式,建成投运超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制定出台轨道交通制造服务业专项政策,实施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实现办事不出功能区。
作为成都全轨道交通和航空产业的重要承载地,功能区致力于打造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轨道交通产业创新高地,正加快构建“千亿级产业基地”。“重点是强装备制造链,夯实产业基础。”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功能区将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快引进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的高能级项目,依托厚普氢能、荣创新能,大力发展氢能源轨道交通装备,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能级。补研发创新链,增强内生动力。依托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加快网络与信号融合、智能运维等前瞻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与西南交大战略合作水平,促进轨道交通“交大研、新都造”,着力实现轨道交通产业多维破局。同时,延运维服务链,做强后市场。紧盯后市场增长点,聚焦“质量”“安全”“维保”三大核心,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国家质量基础(NQI)创新基地,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一体化发展。
未来,功能区将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和高原铁路等重大铁路工程建设机遇,深度融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以装备制造、科技创新、安全运营、维修维保为重要抓手,加快建设创新动能强劲、企业聚链成网、制造实力领先、要素融合联动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
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构建多维度轨道交通产业生态体系
作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一校一总部三基地”中的基地之一,新津定位打造以新制式制造、新技术转化为主的轨道交通“创新新城”,大力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结合新津产业基础、市场机遇和产业趋势,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重点以智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新制式轨道交通装备、高原铁路创新装备等细分领域作为切入口,目前引育中车长客、新筑股份等轨道交通龙头企业,集聚阿尔斯通、研奥电气、中电建、四川三维等上下游配套企业50余户,在地培育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四川省高铁工务安全监测技术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11个,基本形成集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维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产业园通过落地《支持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十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十条》《数字赋能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等系列政策,规划建设超100万平米产业载体,构建“科技+人才+金融”专业服务矩阵,搭建“人业场”智慧服务平台,为轨道交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市场支撑,壮大智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规模。依托新筑股份、中车长客等龙头企业,产业园围绕车辆系统、机电系统、新型材料等领域,聚集车体与表面处理、转向架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20余户,共建长客新筑轨道交通产业园,形成年产地铁800辆、有轨电车1500模块的生产能力。自2014年起,先后为成都市量身打造地铁3号、4号、5号、8号、9号线地铁车辆以及蓉2号线、都江堰有轨电车,共计生产制造2098辆地铁车辆。
瞄准未来市场,技术创新突破,发展新制式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新筑股份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德国博格公司内嵌式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全面达成国产化工作目标,建成国内首条3.6公里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综合试验线。中车长客依托成都研发分中心,成功独立研制新型时速160公里全自动智慧市域列車,当前正进行齿轨车、氢能源车等新型车辆研制,为抢占新制式轨道交通市场做好技术储备。此外,产业园已形成良好的新能源产业及智能科技产业基础,依托宁德时代、格力钛、大洋电机、中材科技等新能源企业,安睿智达、民航物流、小巨人等智能科技企业,推动企业间协同创新、相互赋能,推动轨道交通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迭代升级。
紧抓市场机遇,链接平台资源,发展高原铁路创新装备产业。新津是全国三大路桥构件产业基地之一,路桥构件产品已在中国大部分高速铁路和世界级桥梁工程实现应用。产业园依托产业基础优势,抢抓高原铁路建设机遇,结合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国铁集团统筹运作优势,整合产业和创新资源,以产业基地为牵引导入铁路新型装备产业化项目,着力打造全国轨道交通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检验检测基地,形成国际领先的铁路建设新技术标准、新产业体系。
未来,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将一方面推进轨道交通产业链建设,不断拓展市场、加强项目招引,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推动成渝两地产业融合升级。另一方面,营造更优的产业发展生态,加强政策扶持、金融支持,提高园区宜居宜业水平,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项目撮合、资源嫁接、政策咨询、展会组织等专业服务。以“龙头引领+集群发展”为核心,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将培育壮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构建多维度轨道交通产业生态体系,为成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国家轨道交通产业新极核贡献新津力量。
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开拓轨道交通新材料产业多元应用场景
作为成都“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汽车、碳中和”四大产业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对标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立足功能区轨道交通产业现状,以新型建材、微电网储能电池、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细分领域为切口,全力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加快发展。功能区发展服务局副局长谢旭表示,“目前,功能区已引进中电建原水管业、恒博智能轨道交通、兰晨管业、佰亿路桥设备等20余家轨道交通相关企业,涵盖高强度PC构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高性能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微电网储能电池、工业防腐等领域。”
从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来看,目前功能区在材料供应端具有较好的基础。依托良好的产业资源,功能区正积极参与构建川藏战略经济大通道,增加与蒲江、雅安等高原铁路沿线城市合作,与蒲江铁路物流港、雅安新区基地协同发展,打造川藏轨道交通产业材料基地,夯实功能区轨道交通产业基础。谢旭表示,“功能区支持企业围绕高原铁路轨道交通和新材料发展重点方向和领域,强化研发创新,做好产品服务配套,推进企业做大做强。例如,目前,功能区依托上海璞泰来、融捷锂业等头部锂电材料企业优势,积极布局储能电池总装企业,为高原铁路建设所需微电网系统提供设备和运维支撑。”
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功能区持续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一方面,健全企业服务机制,加强“服务专班”的服务力度,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从政策、金融、人才服务等各个方面为企业贴身打造发展利好“加速包”,减少“跑腿”次数,推动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谢旭介绍,“依托行政审批羊安分中心提升行政审批速度,九远锂能(一期)从签约到投产仅用4个月即实现日产锂电池20万颗产能。锐芯科技从项目签约至建成投产仅用1年时间。”
另一方面,功能区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在有限空间资源内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灵活采取以租待征、临时用地等方式,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坚持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原则,实施闲置低效工业用地二次开发,盘活存量资源,强化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提高功能区工业用地产出效益和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按照分类处置原则,制定“一企一策”盘活方案,结合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力量以“运、营”等手段,扶优扶强一批、培育上规一批、腾笼换鸟一批,发掘产业发展空间,提高亩均产值。
此外,功能区充分发挥与天府新区联动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轨道集团产研院、西南交大材料与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校平台,依托“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发展模式,以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科创飞地——邛崃·创新交流中心为载体,推进相关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这既能借势国家级新区的城市功能、优质资源、创新要素等,建强‘飞地合作’产业载体,又能做实‘总部+基地’合作新模式。”谢旭认为,邛崃·创新交流中心的打造,将有利于功能区加快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共建跨区域高质量合作的样板示范。未来,功能区立足锦城学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优势,开展高原铁路运维人才培养,依托锂电材料、新能源电池产业、新型材料产业基础,开展高原高寒铁路新型储能技术、微电网技术和耐高寒特种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努力开拓轨道交通产业多元化应用场景。
中德(蒲江)产业新城:推动轨道交通制造服务业发展
根据成都“一校一总部三基地”轨道交通产业布局和蒲江新城“川藏铁路运维生活新城”定位,中德(蒲江)产业新城坚持从产业链条前端创新破局。中德(蒲江)产业新城以工业设计研究院为纽带,深化同浙江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工业学院等高校合作,采取开放大学的形式,整合高等院校创新设计资源,打造工业智造创新设计中心。
目前以中德创新中心为载体,新城搭建起高端設计人才交流、设计企业办公及研发、设计创意验证、优秀成果展示、综合服务等平台,打造以工业设计全产业链为核心的设计研发创新及产业化服务载体。同时,新城重点将铁路研发设计、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制造、铁路后市场作为项目招引重点,已聚集三三工业盾构机制造、四川鑫宏民电气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电器和国标无氧精铜线生产、成都登辉智能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地铁安检自动闸门制造、中车唐山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等项目,正建设成为成都轨道交通服务型制造业重要承载地。
此外,为构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培育的全产业链条,中德(蒲江)产业新城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依托AHK职教培训中心和KUKA机器人授权研究院,同四川省人社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合作,聚焦先进制造业设备维修保障和自动化生产线操作,通过选、训、评、用、赛、产教、服务、体系八大抓手,打造“产、学、研、培”深度融合的先进制造业人才职业体系生态系统,加快培育和聚集“高精尖缺”的“技术+ 技能”复合型技能人才。
在新城的战略规划中,该区域未来将打造三大核心板块。一是蒲江铁路港板块,布局冷链仓储、综合服务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商贸中心等,打造商贸服务型的国际铁路物流枢纽。二是智能精工制造板块,依托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精工制造产业链及SEPP中欧跨国采购平台优势,规划布局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智能运维、精密机械、高端数控机床等产业链企业,构建高原、高速铁路研发成果转化基地,提供轨交极端装备制造和智能运维服务,实施轨道交通产业强链补链工程。三是城市生活配套区,按照人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依托高原铁路和成都外环铁路寿安并站优势,建设川藏铁路站前研发总部经济区、生活保障基地、新城核心区等,打造集TOD站城综合体、大型商贸总部为一体的宜居之城。
“新城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上需要走‘专精特新’之路。”新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德(蒲江)产业新城将专注于伺服电机、轴承、齿轮传动、电气制动等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制造领域和工程施工装备泛轨交装备制造领域。围绕适铁适港产业“补前端延后端”,瞄准工业创意设计、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供应链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轨道交通制造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