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气向上读书为高童子鸿不因人热学生鲁当以扬名数学泰斗诗书奇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22-04-21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梁鸿学生

王渝生

何鲁(1894.3.23—1973.9.13),字奎垣,四川广安人,现代著名数学家,最早将近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识才爱才,许多大师级学者如物理学家严济慈、钱三强、吴有训、赵忠尧,数学家吴文俊、余介石,化学家柳大纲等均出自其门下,不愧为“大师之师”。

何鲁出生在川北广安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粗通文墨,母亲通情达理。何鲁儿时聪明过人,勤奋好学,经常手不释卷,尤其长于算学,可谓别具禀赋,小小年级,加减乘除,心算自如,人皆叹服。

1904年,10岁的何鲁投考成都机器学堂。主考官见他稚气未脱,当场命题作文,何鲁略加思索,挥笔疾书,顷刻成篇。交卷时,主考官有意再考他一下,问道:“读过何书?”何鲁答:“《左传》。”又问:“能属对否?”何鲁再答:“可。”

主考随口说了“志气向上”四字,何鲁立刻应道:“读书为高”。主考见他才思敏捷,就再出一道深奥难对的题以考之,说:“童子鸿不因人热。”何鲁立即对道:“学生鲁当以扬名。”主考官不禁颔首赞道:“此神童也。”因此,何鲁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原来“童子鸿不因人热”是一典故。据《东观汉记·梁鸿传》,有个读书人梁鸿,虽然家穷,但读书非常刻苦,才学很高,远近都有点名气。后来,他被推举进全国最高学府——太学深造。由于缺钱用,他抽出一些时间替人家放猪干活。为此,太学里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瞧不起他。梁鸿人穷志不穷,逐步养成了孤傲的脾气,不把有钱人家的子弟放在眼里。就是一日三餐,也是自己单独烧饭吃。一天,一个同窗生火做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便请梁鸿用他的热炊具煮饭。但梁鸿不领他的情,高傲地说:“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就是说,我小小梁鸿从来不用别人热的炊具煮饭。梁鸿说罢,在自己的冷灶上生火煮饭起来。

后来,何鲁因品学兼优被保送入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又转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就读。1912年,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何鲁、黄秉礼等川籍学生为维护同学尊严,率众严词批评教师,对学校一些陋习及陈旧制度和措施也提出批评,美籍教师暴怒。校长认定为“闹学潮”,将这些学生开除学籍。这事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公愤,于是推选代表,要求学校收回成命。后经教授调停,学潮终告了息。

1912年初,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张继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鼓励青年人以低廉的费用赴法留学,从而“输世界文明于国内”,后又在北京安定门内方家胡同创办了留法俭学会预备学堂。笔者曾在方家胡同住过,与该学堂遗址毗邻,感慨甚多。其时18岁的何鲁离开清华成为该校第一批学生。经过近半年的学习,何鲁作为我国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前往法国里昂深造。

何鲁在法留学期间,学习刻苦,一丝不苟地演算每一道数学题。在何鲁的遗物中,有一本1915年在里昂大学的“微积分学理解”笔记本,共142页,从头至尾用整齐流利的法文书写,仿佛正式出版的教材。

何鲁在大学期间,用3年时间便完成规定的学分。1919年,他以优异成绩成为第1个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这对中国留学生来讲确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鲁学成归国后,深感只有培养科学人才,才能“振民族之萎靡”,他拒绝从政,毅然决定走“教育救国”之路,开始了长达50余年的执教生涯。

最初何鲁在南京高师任教,完全按照法国的教材讲授,能听懂的学生为数甚少,因而去听课的学生也就寥寥无几。

可他发现有一个学生堂堂都到,专心听讲,还提出问题与他讨论。这个学生就是日后的物理学家严济慈。何鲁对严济慈非常器重,将平生所学,倾力相授。

有时,谈完学术,何鲁便留爱徒在家食宿。何鲁离开南京高师后,每逢暑假都邀请严济慈到其上海家中度假。严在何鲁指导下,很快就通晓了法文,阅读了不少何鲁珍藏的法文原版书籍,还演算了大量习题。1923年,在何鲁的支持帮助下,严济慈赴法留学。1927年,严济慈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成为世界上第1个精确测定石英压电定律“反现象”

的科学家,也是第1位获得法国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何鲁奖掖人才不遗余力。1938年,华罗庚任教西南联大,完成经典巨著《堆垒素数论》。原稿送到中央研究院,无人能审。后送教育部,交由何鲁主审。

正值盛夏,何鲁躲进重庆一幢小楼上,挥汗审阅。阅后,何鲁大加赞赏,不仅长篇作序,还利用部聘教授的声誉,坚请政府给华罗庚授奖。1941年,华罗庚终于获得国民政府首次颁发的数学奖。

何鲁在教学工作同时,注重学术研究,主要著作有收入《算学丛书》的《虚数详论》《二次方程式详论》《初等代数倚数变迹》《变分法》及《微分学》等,何鲁为西方近代数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师”“教育大师”。

何鲁还是我国早期科学社团的重要组织者和活动家。在法留学期间,创办“学群”团体,后来“学群”并入中国科学社,成为我国早期重要的科学技术学术团体。1935年7月,中国数学会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成立,何鲁被选为董事会9位董事之一。

解放后,何鲁曾任西南行政公署文委主任、西南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数学理事会理事等职。

1956年,何鲁调北师大数学系任教,后又调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工作。

何鲁十分爱才,从25岁任南京高师教授起,到79岁过世,一生培养了许多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何鲁的睿智才情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不仅使他在数学王国探微抉密,自由驰骋,而且还使他在书法艺术和诗坛上别绽奇葩,独秀一枝。他留下的诗词达数千首之多。何鲁在《秋兴·其二》中写道:

叶叶题诗句,句句着香痕。

分明无怨旷,一心报国恩。

诗人深沉浓郁的爱国情愫在这一字一韵间萦绕回荡,挥散不尽,读之令人心动。

1973年9月13日,79岁高龄的何鲁在书房伏案工作,突然心肌梗塞發作,手中紧握的笔尚未放下,便倒在了书桌旁,匆匆走完了79年的人生旅途。

猜你喜欢

梁鸿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不因人热
梁鸿认为泛写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不是“高富帅”,不必“白富美”
不因人热
赶不走的学生
梁鸿尚节
学生写话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