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之城・我的未来“悦来越美”

2022-04-21刘蓓佳

中国科技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悦来海绵研学

刘蓓佳

活动背景

重庆市悦来生态城是国家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通过一系列山地城市雨水系统,实现城市内雨水渗透、滞蓄、净化、调节及回用等功能,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开展跨学科、综合性的“未来之城·我的未来”悦来越美研学探究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树立学生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让学生构想设计出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之城”。参与本次研学活动的学生主要来自学校STEAM课程班初二年级,总人数30人,尝试以项目式合作与野外实践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丰富学生的客观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与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相关理念;能够将“绿色、生态、智慧”理念运用在未来城市模型建设中。

过程与方法能够有效联系多学科知识与实地情况,明确悦来生态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雨水管理及水动力设计,通过研学“游一游”、知识“学一学”、模型“做一做”、成果“讲一讲”、自身“悟一悟”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研学探究、科学调查、绘制图纸、撰写方案、制作模型并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以致用,結合悦来生态城现状设计出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之城”,培养科学严谨态度,学会合作、分享、沟通、表达,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素养与交际能力、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对悦来生态城的野外实践探究,从身边的悦来生态城案例出发,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设计思路

方案分为行前准备、实践过程、成果展评及反思提升4个阶段,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活动。

活动实施过程

行前准备

知识储备利用《余光中散文集》中“思蜀·悦来场”作为课程引入线索,从文学的角度寻找余老先生儿时在悦来生活的痕迹,从而对比历史中的悦来城与当前悦来生态城的差异,设计“解密悦来的前世今生”“水的意义”“城市与水的关系”“植被的生长属性”“海绵城市的工艺设计”等多个相关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同时,安排户外技能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使学生掌握户外实践的方法与应急措施。

活动计划考虑到初二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尚未构建完全,提前在活动途中设置相关活动任务,通过解决任务引导学生在研学实践中结合真实情况,厘清复杂概念、巩固理论知识,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多角度加深对未来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考。任务主要包括:明确城市的水从何而来及去向何处;理解水对人类活动、城市发展的影响;讨论城市水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明确海绵城市的概念及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了解海绵城市理念下山地城市特有雨水系统构建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活动预案因研学地点临近江边,研学对象主要以初中生为主,考虑到野外研学活动的困难及不确定性,制订研学活动预案,在确保学生有能力参与全程活动的同时,要求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分别签署“活动申请”存档,以保障研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实践过程

研学“游一游”与知识“学一学”要求学生了解山地城市独特的地形特征,学习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渗、滞、蓄、净、用、排”六大要素,明确集约、节约用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STEAM内涵出发,要求学生记录实地情况,明确考察任务。教师作为学生实践的协助者、帮促者,应指导学生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并进行合理分工,建立学习共同体。研学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根据什么科学依据设计海绵城市?运用什么技术建设海绵城市?采用哪些工程达成预期效果?通过哪些表现方式达到艺术效果?相关工程如何体现数学之美?实施路径主要包括文献调查、课程学习、实地考察等。

模型“做一做”与成果“讲一讲”要求学生通过绘制草图、复刻模型、撰写项目书等方式,更加深刻地认识海绵城市相关理论知识并对自我能力进行定位。

成果展评

实践活动结束后,各组学生以“绿色之城”“生态之城”“未来之城”等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成果汇报,将实践过程中习得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分享交流。

反思提升

在活动最后制订反思评价表,以优化相关策略与方法。通过反查、反思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使其更加明确“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及“我应该干什么”等问题。

猜你喜欢

悦来海绵研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竖琴海绵
快乐研学之旅
推动城市文化品质提升 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嗨翻天的悦来动漫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