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补短促成长
2022-04-21丁永成
丁永成
摘要:身体素质、协调性等都较弱的学生往往主动躲避运动技能展示,在日常体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建立在体育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边缘学生;扬长补短;超越自己
学生的运动基础、运动技能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是现实存在的现象,个别学生甚至在所有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上全面落在下风,当他们遇到技能展示时往往主动躲避,如何让他们自信地参与到课堂练习中来是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案例过程描述
11月初的一个上午,八年级5班在开展篮球教学比赛,比赛进行了两轮,我发现190厘米身高的芦文彬站在队伍的最后方,当我看向他的时候,他反而跑到了场地的另一边。
我把他叫过来,说道:“芦文彬,你上场比赛吗?”
“我不会打篮球。”他回答道。
“你又高又壮,身体优势很明显,上场试试吧”我鼓励道。
在场上,当他接到球的时候不断出现走步、两次运球等情况,不但队友表达不满,场边观看的学生也出现了嘲笑、窃窃私语的情况。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他的状态也是越来越差,有时把球拍到了自己的脚上,有时把球传给了对方的队员,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然后他就彻底成了“打酱油”的状态,队友不传球给他,即使篮球落到身边的时候他也只是出手象征性地扔一下,下场后他又站到了学生的最后方,而且开始不断地躲着我。
看到这种情况,我也认识到让他上场比赛导致他出丑的事实进一步打击了他,致使他进一步肯定了“我不会”。我主动来到了他的身边,问他:“知道在篮球比赛中如何发挥身高的优势吗?”
他说“我不知道,我体育一直不行”。
我接着说道“你可以站在篮下位置负责抢篮板球和盖帽,对方上篮就盖帽,抢到篮板球就把球传给自己的队友。以你这样的身高是很占优势的,一会我在你篮架后面现场帮你指挥,要不要再试试?”
他低头沉默。“我和你一起,你肯定没问题的”我担心他退缩,接着补充道。
“好吧”他勉强地回道,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一个新的篇章翻开了。芦文彬上场后紧紧地占据篮下防守的位置,在命中率不高的比赛中凭借身高优势牢牢地控制住了篮板球,队友也放心地投篮。
下课后,我趁热打铁,主动找芦文彬聊天,认可他今天的表现,建议他以后坚持打篮球。他回到“好的,谢谢老师”。
我接着问到:“你有什么喜欢的运动项目吗?”
芦文彬:“没有,我不参加的”
我:“为什么不参加哩?”
芦文彬:“我从小体育就不行,做不好还有人笑,所以就不参加了。”在后续的课堂练习中,他的表现真如他自己说的那般“不行”。身高近190cm,体重100KG左右,双手头上前掷2KG实心球只有6.5米,稳占男生最低水平方阵。
我和芦文彬再次交流对话:“你觉得自己实心球练的怎么样?”
芦文彬:“不行,比较差”。
我:“那怎么改变哩?”
芦文彬:“多练练呗”
看着他习以为常的回答,让我意识到他之前的体育老师应该不止一次鼓励过他。
我:“怎么练哩?”
芦文彬:“嗯…….我不知道。”
我:“我有两个建议,你可以试试看:1、实心球要注意运用腰腹力量;2、每天仰卧起坐50个,增强腰腹力量。”
芦文彬:“好的,我试试看”。
在后续的课堂练习中芦文彬积极了许多,也认真了许多,实心球练习开始关注自己和别人的技术差距,而不是投不远就不投了。而我也不时地给与关注,指导他纠正技术,公开表扬他的进步,他俨然成了体育进步的小明星。在日常沟通中还发现他每天晚上休息前都会练习仰卧起坐50个。一个月过去了,他现在实心球单元投掷成绩稳定在9米以上,由于他实心球技术比较规范而且有实效,有不少同学常常去请教他,他也很开心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二、案例事件思考
1、学生躲避展示的现象除了学生层面的因素,教师未能及时关注和有效引导,也是学生缺乏改善行动的原因。
2、学生躲避展示不一定是学生不愿意运动,可能是学生没有发现运动的乐趣。
三、案例过程反思
1.关注边缘学生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任课教师必须正面面对学生群体存在个体差异的问题,理解和尊重个体差异是备学情的出发点之一。学生运动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效果也不同,而且随着教学单元的推进,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像芦文彬这种体育运动基础较差、欠缺运动信心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只是“跟隨”集体进行练习,虽然不是“出工不出力”,却常常背负着体育学习的“压力”,教师一定要有所关注。
2、注重扬长补短
尊重差异,理解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是一个因人而异的复杂过程,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针对性的要求。如果老师没有针对芦文彬单独提出发挥身高优势和单独强调完善实心球技术,提升腰腹力量,那他依然会躲避技能展示。正如一次实心球投掷展示时,一位投掷水平较低的张姓学生自我嘲讽的那样“我的水平不适合优先展示”,说完还和身边的同学相视尬笑。事实证明,芦文彬是有能力学的更好的。像芦文彬这样的学生,已经在多年的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我不行”的潜意识,教师要帮助他们尽快看到自己体育学习的进步,重塑自信,找准自己体育学习的定位,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
3.乐在超越自己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基础和学习水平,引导每一个学生持续地进步。例如芦文彬在实心球单元学习过程中,以自己的原有水平作为参照,一小步一小步地将实心球由6.5米提高到9米,这就是进步。实心球投掷角度低、发力顺序不协调、背弓小、腰腹力量不足等,每解决一个问题老师就鼓励一次,看看投掷远度有没有变化。如果这一次成绩提升了,下一次成绩又下降了,就趁机普及“泛化、分化、自动化”的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鼓励他保持练习密度,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就这样,芦文彬一点点地进步着。在这个过程中,芦文彬没有再说我不会和我不行,因为师生一致认可的是他自己和以前对比有没有进步,而不是和他和别人对比是不是更好,哪怕后来和别人对比他也依然做的很好。
(文中“芦文彬”为化名)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江苏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C-c/2020/02/2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