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渡江侦察记》英雄今安在?

2022-04-21吴志祥刘守明

铁军 2022年4期
关键词:渡江战役渡江

吴志祥 刘守明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毅从上海赴京开会,毛主席请他一起观看电影《南征北战》,毛主席对影片评价很高,深深触动了陈毅。陈毅回到上海后找作家沈默君商议,能不能创作一部故事性强的电影。

沈默君受领任务后,感到压力很大,同时心里也是有谱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后,为了有准备、有把握地赢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三野九纵、即二十七军党委,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抽调了300多名精干的人马,组成“先遣渡江大队”先行渡江。先遣渡江大队在皖南地方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积极开展侦察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敌人江防部署、兵力调动、编制装备、作战能力、炮兵阵地、舰艇活动等情报摸得一清二楚,对渡江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部队上下传为佳话美谈,甚至成了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故事。

二十七军文工团的杜鹏、陈健吾受英雄故事的感染,根据渡江先遣大队的真人真事写成了一部报告文学,并受命前往上海与沈默君商谈改编电影剧本事宜。这真是无巧不成书,想什么就来什么,沈默君看到报告文学后非常高兴。

由于杜鹏和陈健吾不久随志愿軍入朝作战,原定3个人共同承担的创作任务,只能由沈默君一人来完成。他为此三下皖南,循着杜鹏、陈健吾初稿的线索进行了深度采访,并重点采访了二十七军侦察科科长兼渡江先遣大队副大队长慕思荣。作为当事人,慕思荣跟沈默君前前后后谈了很长的时间,尤其对侦察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以及背后的情感故事,讲得非常细腻,使得沈默君受益匪浅,信心大增。不久,他就在杜、陈的报告文学基础上,写出了电影剧本初稿,后几经修改才定稿。剧本在情节设置上,依据惊险片的特点,险情迭出,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杜鹏认为,这位慕思荣,无疑是电影中李连长的原型之一,上影厂还专门请他做了影片的军事顾问。这部影片的军事顾问还有一位助理,他就是原二十七军“先遣大队渡江英雄连”二连连长、华东军区二级侦察英雄高锦堂。他原籍山东牟平,1942年参加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数次负伤,多次立功。而他一生最难忘的就是1949年渡江侦察的日日夜夜。

高锦堂时任侦察二连连长。1949年3月中旬的一天,他带领一支化装的队伍直奔安徽省无为县长江边一小村隐蔽住下。面对波涛滚滚的长江,二连战士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先学会游泳。3月,寒气未消,但战士们热血沸腾,士气高昂,只用了7天时间,硬是全连人人过关。

4月6日晚,明月高悬,摸黑偷渡已不可能了。约9时左右,侦察连从叶家墩登船强行南渡。当船到江心时,被南岸敌人发现,顿时各种火力一齐扫来。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激战,侦察二连终于在十里场登陆,并连夜急行军60余里,占领了狮子山。在当地地下党和江南游击队的大力配合下,历尽艰险,勇敢机智地摸清了正面敌人的布防情况。4月18日,高锦堂又接到命令,速带队返回江边,以接应大部队渡江。4月21日拂晓,侦察二连在江南岸与聂凤智军长率领的大部队胜利会师,受到军首长的表扬。

1952年的一天,正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高锦堂营长,突然接到军部命令,要他立即回国协助拍电影,军首长推荐他为“军事顾问”。高锦堂带着演员下部队体验生活历时近两年,工作极其认真负责,在影片中饰演侦察连李连长的著名演员孙道临,对此感触良多。一部电影拍好,取得空前的成功,他和高锦堂成了一生的好兄弟。

为了追寻其他渡江侦察英雄的足迹,杜鹏提供了一条线索,南京市鼓楼区档案馆存有一位渡江侦察英雄的事迹档案:于永铨,1925年2月出生,原籍山东栖霞。1947年6月入伍,渡江战役时任侦察先遣大队排长,荣立二等功。1951年,在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中负伤,1954年转业到南京市原下关区政府工作,2012年去世。

资料显示,这支渡江先遣队共有300多人,他们三分之一着便衣,三分之二身着淮海战役中缴获的国民党军军装,主要任务是在皖南地方党委和江南游击队的配合下,全面侦察敌情,摸清敌人的兵力、武器、工事及部队番号等,为大部队顺利渡江作准备。

在渡江战役打响前的这半个月,先遣队在江南地区先后建立了近20个江边“工作站”,收集了大量有关敌人江防部署以及变化情况的情报,有的绘成图表,有的通过电台,源源不断地传到江北,为主力部队制订具体渡江登陆作战方案提供依据。

4月18日,先遣队接到电示:我军定于20日发起渡江战役,并下达了攻占龙门山、马鞍山,破坏敌人通信联络,打乱指挥,策应主力部队渡江的任务。当晚,先遣队连夜出发,经一整夜90里的急行军,于19日拂晓前到达张家山,并于当晚又经过80里的急行军,于20日凌晨北移至黑连山的板石岭,与当地的游击队会合,21时占领宕山,成功策应了第一支渡江部队二十七军七十九师顺利渡江。

当夜,百万大军万船齐发,渡江战役正式打响。于永铨在江南看到,我军江北火炮都落在重要目标上,敌相互间联系不上,陷入一片混乱。21日拂晓,先遣队已与先头部队会师。

胜利之后,于永铨荣立二等功。老人生前就住在南京渡江胜利纪念碑附近的热河南路上。还有一位英雄人物叫曹兴德,是杜鹏的老战友、老同乡,后来还当了南京军区工程兵副司令。

曹兴德,山东龙口人,1923年生,1946年7月入伍。1949年1月底,他所在的侦察连接到一项任务,秘密潜伏到安徽无为县敌占区,摸清敌军江岸布防情况。2月初,担任排长的曹兴德和连队精心挑选的100多名战友一起,穿着百姓服装,分批潜伏到了无为汊河镇。白天,他们装扮成农民一边沿江割草,一边用心记录下敌军舰在长江的活动情况。傍晚,他们化装成国民党官兵走上街头,以巡查为名向当地保长等人套取情报,很快就弄清了敌人江北驻军的大致情况和敌军舰在长江活动的规律。

曹兴德得到指示,决定挺进江南抓一个俘虏,以便掌握更有价值的情报。可曹兴德全排战士基本都是北方人,极少有人熟悉水性。经过反复挑选,任务落到了一个打渔出身的班长身上。

曹兴德清楚地记得,这是3月底的一天晚上,一个班13名战士跟随一个船老大,悄悄登上了事先隐藏在芦苇荡里的一条渔船。他们这次过江的任务是到江南抓几个俘虏,掌握对岸布防情报。按计划,如果一切顺利,小船半小时内就能到达对岸。谁知,小船驶出芦苇荡约20分钟后,守在江北岸边的曹兴德听到了对面激烈的枪声。长江南岸,敌人的机关枪和大炮不停地向江面射击。半个小时后,枪声消失了,而在北岸焦急等待的曹兴德他们,再也没有见到战友归来。这次夜间渡江侦察的失利,牺牲了13名战友和一个船工,但我军还是根据敌人使用的武器和火力情况推断,对岸驻扎了国民党师级以上单位,而且布防比较严密,我军据此及时调整了渡江部署计划,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一种收获。战后从俘虏中得知,那天晚上13名战友的侦察小船刚刚过了江中心,就被国民党守军察觉,立即发动炮火攻击。小船迅速调整航向,本想改变登陆地点,却划到了国民党守卫最森严的师部所在地,再次遭受猛烈的攻击。

197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彩色电影《渡江侦察记》。摄制组专程到南京采集素材,南京军区推荐了亲身参与渡江战役的曹兴德。摄制组在南京听曹兴德讲了整整两天的渡江战役侦察故事,搜集到大量翔实生动的素材。之后,摄制组又打报告请军区指派一位军事顾问时,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立即在报告上批示:“曹兴德去”。

就这样,从1973年春节后至1974年12月底,曹兴德一直和摄制组工作在一起。

后来有人问他,你是不是《渡江侦察记》中的李连长时,曹老总是哈哈一笑,说这部电影是根据当年渡江战役真实故事创作的,里面的人物几乎个个都有出处。当年电影一出来,就有很多人把我当成李连长,可我自己从来就没有承认过。因为我知道,江山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电影里的英雄是一个群体的化身,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要说我是李连长,还不如说每个侦察兵都是李连长。

(责任编辑 姚定范)

猜你喜欢

渡江战役渡江
渡江战役中的“紫石英”号事件
《一叶渡江》作品赏析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吕蒙白衣渡江
百“牛”渡江
革命文物诠释下的“渡江”精神
渡江战役中的军事铁路运输
简论秦基伟在渡江战役中的贡献
元末明初渡江之战与太平文人群体的崛起
渡江战役精神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