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2022-04-21李小会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作业设计双减

李小会

摘要:“双减”的实施将在明年七月二十四日实施。“双减”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回归教育本质、实现立德树人基本使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营造优质、高效的教育系统。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下,怎样坚持自己的“立场”,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双减;高效课堂;作业设计;课外活动

在“双减”形势下,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主战场”、建设“高效率”的课堂、“科学安排”、“有条不紊”的课余活动、以“健康、全面发展”为指导原则,实行分级指导,形成“减负降压”与“提质增效”相协调的动态均衡,营造一个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统筹规划,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一)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的观念

语文不但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的学科,更是我们相互沟通、表情达意的工具,就日常运用的层面而言,语文要比其他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可以说,语文就是生活的折射,而生活中处处蕴含语文的身影,也处处用到语文。教师要有“生活即语文学习大课堂”的意识,要敢于突破校园或教室等空间的约束,敢于打破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将语文教学开拓延展至学校、家庭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学生在具体可感的生活情境中寻觅感悟语文学习的真谛。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生活处处有语文——漫游语文世界》,该课涉及找错别字、收集经典广告语、创意菜谱、精彩店名等活动,这四项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这四项活动时,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开发利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探寻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途径与方法。

(二)树立“学科整体教育”观念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这个“基础性”不光指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也是我们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阅读分析用语文,归纳概括用语文,论述解答用语文,教师讲清楚要用语文,学生听明白也要用语文。教师要敢于打破“教语文”的陈规,树立“用语文”的意识,着眼整体教育,重视“五育”的和谐,重视知识、情感、智力、技能的统一,重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重视语文教学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协调。

二、创新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

(一)坚持公平原则

高效课堂不是简单地容量大,或者看进度快,或者看某些学生掌握程度好。其实,真正的高效课堂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语文课堂上的“公平”,就是指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能够让每名学生都能高质量参与,高效率学习,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创建公平课堂,要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可以采用分层式教学模式,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例如在讲授《商山早行》时,教师先安排学生提前预习,其中关于诗人简介、写作背景、文学体裁等基本知识由学生自己查询资料掌握,这能保证那些语文素养不足的学生也能学有所获。在课堂上,关于诗句的解释则由语文程度一般的学生来回答,而对于诗歌主旨、写作特色等的解答则由程度较好的学生来完成。

(二)讲究“效率优先”

相对语文学科,“效率优先”可以用“精简、精准”两词来分析。所谓“精简”,一是指教师要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学生,避免越俎代庖,避免包办,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有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技能的欲望与能力;二是指知识点和能力点要精简,避免贪多易乱,避免“吃夹生饭”现象。所谓“精准”,一是指讲解和练习的知识要精确,二是指重难点要精准,三是指教师语言要精练。例如,在讲授《背影》时,引导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文中“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父亲的四句话”,这就是对“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的精简,而用精读法去品味揣摩“攀”“缩”“倾”“爬”等动词进而感知父亲的艰难,感知父亲爱子心切,这就是精准。

(三)强化文体意识,优化教学策略

文本的特色与教学策略有密切的关系,依据文体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会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讲授小说时,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和环境描写)着手;讲授诗歌时则必须分析意象、意境等。有人在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带领学生按照学习记叙文的方法来划分结构,以此来掌握“消息”这种文体的结构,然后出示时间、人数等词语,引导学生把握“消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简洁性。这其实是很费时间点的,因为学生不明白学习的目的,所以总是概括不到要点。那么,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告诉消息的文体特点和“倒金字塔式”的结构,然后引导学生对号入座,这就高效多了。

三、优化作业策略

(一)丰富作业类型

“双减”要求减少作业的总量,尤其是要减少机械式、重复式的低效作业,杜绝惩罚性作业,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认真考虑,精心筛选。例如,我们可以将抄写类作业变为描摹临写字帖类作业,或者让学生制作有创意的识字类学具;对于背诵类作业,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制音频,还可以安排朗诵沙龙等活动;平时也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设计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从其他学科中寻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课本外课堂外获得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只有丰富多样而且学以致用的作业才能调动学生完成作业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起到巩固课堂所学并拓展提高的作用。

(二)分层设计作业

學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设计作业也不能全班整齐划一,不能笼统地布置要求所有学生的完成情况都一样。我们必须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分层设计作业,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作业。例如,在学完《金色花》一课后,可以这样设计分层性作业:A组作业:掌握课后生字词;掌握本课中的文学常识;阅读《纸船——寄母亲》,写出其中直接抒发对母亲的爱的一节。B组作业:体会结尾对话蕴含的思想感情;思考: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C组作业:诗中“金色花”有何象征意义?你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使用了象征手法?根据表现手法,仿写《金色花》。这种分层作业既有基础性知识题,又有探究性的实践题,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程度不同,有弹性,有个性,达到“少而精”的要求。

(三)细化作业批改和评价

就一些书面作业而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延时辅导的时间进行面批面改,这样既有针对性,也有亲和力,而且反馈更及时,堂堂清,日日清,训练巩固效果更为扎实有效。评价学生作业,可以从正确率、完成方式、书写、用时、态度与情感等多个角度来衡量。对于一些实践性和活动类作业,我们可以采用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最好采用等级制,使评价呈现多样化、动态化和人性化。

结语

“双减”的根本目的在于“提质”,而语文教学增效提质的关键在于打破陈规,破旧立新,通过变革教学模式和革新教学程序来创建高效课堂,通过合理设计并评价作业来巩固学习效果,通过分层辅导和课外活动来延伸所学,不贪多,不急躁,那么“减负”与“增效”就一定会并行而不悖的。

参考文献:

[1]叶子帆.贯彻“双减”,学校教育要“减”更要“加”[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06):28-31.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课外活动类作文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