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引领各行各业创新创造

2022-04-20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经济

◎ 本刊记者 白 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指出“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强调“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中再次强调:“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近些年,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预计在21 世纪上半叶,数字经济仍将唱主角。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正处于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的关键时期,应特别注重加强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增强数字经济对发展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推动下,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经济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在技术层面,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 通信、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主要应用领域。据统计,到2025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80 万亿元,到2030 年破100 万亿元。

“数字经济”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概念。早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50 位思想家的美国经济学家唐•塔普斯科特就出版了一本名为《数字经济》的著作。20 世纪90 年代是数字技术发展的高潮,随着曼纽尔•卡斯特的《信息

时代:经济、社会与文化》、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等著作的出版和畅销,数字经济理念在全世界流行开来。由于万维网的普及,大量资金投入互联网企业,纳斯达克股指曾疯涨到5000 多点。美国政府也在不断宣传以数字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神话,美国信息产业1990 年—2000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47%,是其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2 倍。但到了2001 年,新经济神话突然破灭,纳斯达克股指跌到1000 多点,许多互联网公司倒闭。当时很多经济学家争论数字经济究竟有没有提高生产率、互联网经济是不是泡沫。国内一些学者也发表文章论述中国处在工业化时期,重化工阶段不可逾越。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推进速度有所下降。

事实表明,2001 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只是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段短暂的低潮。2004 年美国脸谱公司(Facebook)成立,没过几年市值就超过谷歌公司(Google),社交网络很快成为全球热点。接着,云计算、物联网风起云涌,一浪接一浪将数字经济又推向高峰。2004 年—2007 年,全球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达5%左右,是近30 年来增长最快且最为平稳的一段时间。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特别是传统金融业遭受重创,但苹果、脸谱、谷歌、微软、亚马逊等数字公司基本上毫发无损。我国的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数字企业受影响也不大,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做出了贡献。

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红利耗尽的结果。有学者预测,未来10-20 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低于过去20 年,呈现长期下降趋势。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大约为1.7%,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可达到5%,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需要寻求新的动力。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的兴起为人们带来了希望,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将这些新的信息技术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主导力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数字经济已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和主导作用,但由于传统的经济统计方法不能全面反映信息技术的作用,有学者一直在质疑数字经济的巨大影响。理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需要承认技术进步不是以线性方式而是以指数方式发展的历史事实。石器时代经历了数万年的演进,印刷术的推广耗费了一个世纪的时间,电视机的普及花了几十年,而移动网络上微信的普及只用了几年的时间。人类社会技术进步以指数方式发展,国际上将这一规律称为技术进化的加速回报定律。信息技术是20 世纪中叶发明的技术,它的推广速度和影响力必然大于几百年前发明的电力、冶炼等传统技术。

20 世纪20 年代,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分析了西方国家经济的大量统计数据后发现,从18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经历了三次以50-60 年为周期的长波,每一次长波分别与蒸汽机、电力、铁路等重大技术革命联系在一起。许多学者认同迄今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四次长波,第五次长波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以网络和数字技术为主导。经济长波有缩短的趋势,第五次长波可能只有40 年左右。过去有人预言21 世纪是生物世纪,将以生命科学技术为主导。根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技术预测,到2025 年可能形成5 万亿~10 万亿美元产值的还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信息产业,生物领域只有下一代基因组产业可做到1 万多亿美元的规模,其他生物产业都没有上榜。2030 年左右开始的第六次长波有可能还是靠信息技术驱动,其特征是智能化。现在看来,21 世纪上半叶仍将是数字经济唱主角。

埃森哲公司预测,行业数字化带来的社会效益可以远远超过其创造的行业价值。到2025 年,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望带来100 万亿美元的社会及商业潜在价值。其中,仅汽车、消费品、电力、物流四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就将为社会和行业带来超过20 万亿美元的潜在累积价值。数字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发展数字经济是使世界经济焕发新活力的良方,将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信息技术的前景十分光明,真正伟大的产品还没有出现,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只有18%的美国经济发挥出了其所拥有的“数字科技潜力”。有些专家断言,对信息时代而言,人类现在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只是相当于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时代。

激活源源不断的创新力

数字经济代表活力、潜力、创新力。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大调整、大变局中,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布局数字经济。拥有良好经济基本面、厚实产业基础、广阔市场空间的中国,有望抓住变革机遇,在数字时代重塑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移动支付、5G 商用等全球领先,14 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不断释放着数字产品消费需求。

连续多年大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电信普遍服务,我国夯实了较为坚实的数字“地基”。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超过100 个城市部署了G 比特宽带接入网试点,行政村通用宽带的比例达到98%,4G 网络覆盖水平全球领先。

“良好的网络基础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的研发创新,更拓展了市场空间,加速了创新应用。”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说,近年来持续不断降低电信网络资费,极大降低了市场应用门槛,激发了企业创新的热情。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信部将推动重大科研设施、基础研究平台等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支持企业深入开展“双创”。与此同时,集聚社会创新资源,扩大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加速创新向各领域推进。

因共享共创而兴的数字经济,其发展壮大离不开“开放”二字。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向各领域融合、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我国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向经济发展、政府改革、社会民生等方面深度融合,数字创新更加澎湃,数字红利更加普惠。工信部总经济师王新哲表示,一方面,将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开放创新平台,加快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和产学研相结合;另一方面,将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全球交流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数字时代的共享机遇。

各行各业在数字经济引领下不断创新创造

扫码进店、自动买单,“数字化”销售在实体店推开;智慧医疗、智能教育,“数字化”服务空间不断拓宽……数字技术助力社会各领域创新进入快速扩张期。以数字为杠杆,我国经济正进行深层次变革。安装传感器和平板电脑、接入网络,一台缝纫机“摇身”变成了工厂的“中枢神经”。在服装制造商汉帛集团的柔性生产线上,工人可根据指令同时操作多个流程,打破以往只负责一个工序的局面。通过缝纫机采集的数据,可帮助实现小订单、快生产。数字经济改变的不只是一台缝纫机,越来越多站在国际品牌背后的中国工厂,正用“数字”撕去“代工”标签,制造业本身也因数字发生蝶变。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各行各业也在数字经济的引领下不断创新创造,为数字化变革不断努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正打破传统的供需公式,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新生态,助推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到,发展数字经济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以农业为例,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之下,产业数字化使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法将成为过去。如今,一个平板电脑就可以控制种植田地。在植保无人机、5G 智能杆、智能大棚等科技的加持之下,数字农业在省成本、提产量上的表现越来越受人瞩目。

植保无人机帮助进行各项基础耕作活动,如播种、洒水、喷药、巡检等,节省人力。5G 智能杆在传感器、监控摄像头、通信设备等帮助下可以采集温度、湿度和太阳辐射值,为优化农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利于增产。据统计,数字化农业下的数字水稻亩产可增加20%以上,节水节肥在30%以上。

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驱动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赋能下,一个个复杂的数字被赋予了生命,为发展添活力。

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如何快速准确的定位密接人员,将受影响范围缩减到最小成为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此,健康码、行程码等开始出现。企业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通过后台算法分析,在防疫工作和社会管理上发挥重要作用。

同样,受限于疫情,人们待在家里的时间更多了,对智能家居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根据IDC 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将以21.4%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从单一的智能单品发展到如今的全屋智能,今后还会发展到智能家居场景。

产品的迭代发展,都离不开发展迅速的WiFi、蓝牙、ZigBee 等通信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例如近日TPLINK 发布的扫地机器人就被誉为“行走的 3D AI 摄像机器人”,可以做到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物体识别和合理避障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应用日益成熟。可见,数字经济在科技的发展之下将不断做优做强。

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提出了要求。发展数字经济,光靠国家的政策支持还不够,各企业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在技术的加持之下促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同时,在人才培养上也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据《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白皮书》显示,目前在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缺口高达500 万,人才短缺问题严峻。最后,辅助数字经济发展的各项技术,以及得到的数据也要得到保护,维护数字经济安全,让数字经济真正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