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优势稳中求变

2022-04-20

中国石油石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石油新能源能源

文/本刊记者 于 洋

发展新能源,传统石油企业有着冷静的思考。

距上次新能源的浪潮袭来至今,已过去了10距年。如今传统石油企业对待新能源的态度,似乎变了又似乎没变。没变的是对待新能源依旧热情、敢于尝试;变的是这一次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不断在稳中求变。

新旧互补,效益先行

经历了低油价后的传统石油公司再次遇见新能源的浪潮后,变得慎之又慎。“很显然,经历了第一次新能源浪潮现在已经学乖了。大水漫灌式的投资,什么都要尝试一把,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情况。”新能源资深专家许海涛说。

对于新能源转型中的定位,如今传统石油公司有着清醒的定位:不论如何发展新能源,油气保障这个责任永远不会丢下。这背后是国内外石油公司的根本性差异。身为油气主业的国有企业,“三桶油”肩负着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油气供给的社会责任。

“中国的能源供应状况,和美国其实有些类似。中国在制定能源政策以及选择转型发展路径时,同样非常有必要重视化石能源的托底保障功能。”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工程师张抗说,“近中期石油公司仍应以油气业务为主体,坚持以油气业务为主体,适度涉及新能源。”

由此,不同于十五年前“就算做牺牲品,也要朝新能源方向探索”的霸气开局,从目前国内“三桶油”对于转型的表态来看,以自身优势为依托是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中国石油一直主张开展与主营业务结合紧密、有一定基础的新能源项目。如地热、风光发电、氢能等领域技术研究利用,形成以油气为主、多能互补的绿色发展增长极。目前,中国石油已有多个油田采用光伏技术为油井供电了。除了地热与光伏外,中国石化发力氢能的最大优势莫过于其已经是国内制氢规模最大的生产商,现在一年的氢气生产是350万吨,占到全国的14%。借助加油站优势布局,中国石化探索加油、加气、充电、加氢等各种能源综合服务。中海油在转型上优先选择海上风电,也是希望可以发挥自己在海洋技术方面的优势。

这背后均蕴含着着传统石油公司转型新能源的逻辑。“传统能源化工企业由于体量大、发展历史长、中间变化过程多等特点,往往积累了相当体量的可利用土地、建筑屋顶、废旧厂房、废旧装置等资源,为绿色能源的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明森说。以中国石化为例,其旗下适宜于建设新能源项目的低效利用土地、各种建筑屋顶、废旧装置顶面等面积多达10万亩以上。此外,一些装置、油田和企业,比如塔里木油田等位于偏远甚至沙漠地区,周边可用的沙漠或荒原面积丰富。

传统石油企业在与新能源有着天然结合点的同时,也能大量消纳绿色能源。“传统的石油化工企业从勘探开发到工程技术服务再到炼油化工,这些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电力。比如油田和炼厂这些地方的自备电厂,一般是用化石能源发电,若能与光伏或风电结合,接入绿电,就能大大降低碳排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仁金表示。

正如许多专家指出,转型仅强调“道德正确”是不够的。“必须考虑经济正确,以及为达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公司的生存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张抗说。

在吉林油田,依托技术和产业链的优势,中国石油CCUS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统计数据显示,吉林油田已建成5个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示范区,覆盖地质储量1183万吨,注气井组88个,累计注气超过225万吨,年产油能力超10万吨,年埋存能力35万吨。建成了国内首座低成本二氧化碳循环注入站,日回注气能力20万立方米,产出的伴生气全部回注,二氧化碳实现“零排放”。“十四五”末,吉林油田将建成年驱油30万吨、年埋存120万吨的能力;中长期将实现年驱油100万吨、年埋存400万吨的能力。一方面可以节能减排,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且在自身消耗之外可以上网、外输。这本身也是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传统石油公司进军新能源,看似是进入新的领域,但二者之间确有共通和协同的地方。石油企业可以发挥传统能源优势,更好地与新能源结合。”能源战略专家赵磊说。

▲聚焦能源转型,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摄影/胡庆明 韩 杰 陈士兵 中国石油

跨界借势,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无论石油公司多么强调自身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石油公司积极寻找各类合作伙伴的行为,也从侧面反映出三桶油对转型难度和新领域投资学习成本的预估并没有减少。

传统石油公司“碳中和”的压力不小。就在今年3月,壳牌董事会被起诉,原因是未能做好能源转型的准备。众所周知,转型需要大量的投入。“在当前的形势下,经历低油价的石油企业在投资方面更加慎重。”许海涛说。

很显然,如果仅靠石油公司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碳中和“,能源的转型成本非常高。而合作可以结合双方的优势,无论从经济利益还是社会效益来说都是更好的选择。目前,就中石化相关方面透露,未来将与协鑫集团、天合光能、隆基集团、中环电子4家企业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开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查询这几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可以看到,中石化的这些合作包含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制氢、运氢、加氢设施等业务之外,三桶油还通过设立新能源公司、参股等方式,加快布局新能源业务。他们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与新能源企业合作,与高等院校合作。当新能源的浪潮再次泥沙俱下,传统石油企业将投资紧紧围绕产业链,与其他公司的合作犹如新能源这根主干上分出的枝杈,期待有一天能结出硕果、绿树成荫。

据悉,中石化成立了专门的新能源办公室和资本公司,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去年8月,中石化资本入股亚玛顿集团全资子公司凤阳硅谷智能,布局超薄光伏玻璃产业链;去年12月,中石化资本又入股了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局光伏胶膜产业。

君子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合作的背后是资本技术的支持,是降低成本,是最后实现协同发展。正如合作单位的一位负责人所说:“我们不断加大电池材料方面的技术合作攻关力度,可以全力降低光伏组件生产成本;我们合作推进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可以降低用能成本,从而推动风光氢一体化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建设,推动新能源向前进一步的发展。”

成立机构,争做技术领军者

除了合作外,传统石油企业还意识到:“未来,能否立足新能源市场的重要一项就是技术。”

2021年12月8日,寒冬料峭。在离北京中石化总部130公里外的雄安县,中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氢能新兴能源技术研发被当作首要经营内容确立下来。

“三桶油”专业化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大幕正式拉开。从2021年底到2022年年初,5家新能源研发机构相继成立,这种密集程度先前从未有过。

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后20天,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接连的行动后,1月13日,中海油(海南)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海南新能源公司)在海口揭牌。公司以风电建设为重点,以光伏和气电融合并举,分布式能源为补充,发挥各自优势,打造核心技术体系,打造融合海上风电、光伏、燃气发电的示范项目,建设具有海油特色的综合能源公司。

布局的步伐还未停止。一个多月后,3月9日,中石化石油工程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成立。公司将能源技术研发作为锚定目标,按照“内生转型、扩张转型、跨界转型”三举并进的规划路径进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3月11日,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氢能装备分公司,标志着中国石化氢能装备生产基地正式建立。

“把新能源的饭碗端在手上。”不是简单说说。新能源的赛道上,新能源转型的较量也是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新能源关键技术的争夺将成为未来全球的竞争着力点。以“三桶油”为代表的传统石油企业,深谙这其中的道理。

近年来,中国石油加快从“资源制胜”向“技术制胜”的转变。此次绿氢火炬的诞生,是中国石油新能源领域科技攻关的重要成果之一。组建氢能核心技术攻关团队以来,中国石油不仅在太阳能电解水催化剂自主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光解水制氢、固体金属储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方面超前储备了关键技术,对未来建立绿氢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传统的石油企业在资本和技术方面有着雄厚的实力,这使得他们在研发上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许海涛说,“未来谁掌握了关键技术,谁就成功掌握了新能源市场的未来。”

多能互补,新能源融合发展

在第40届剑桥能源周上,沙特阿美总裁提到新能源时表示:“现实总是落在雄心之后。”能源转型需要依赖技术的突破,而现有的技术“要么不成熟,要么成本太高,要么还在酝酿之中”。他表示,为了确保能源转型成功,石油公司各种能源都需要,而不是孤注一掷。

中国石油提出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着力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新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中国石化明确指出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将氢能作为新能源的核心业务,同时坚持新能源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在内的其他新能源业务;中海油提出以风电、海上光伏等多种新能源融合发展的要求。“油气生产往往会衍生出多个方面的新能源业务,比如西北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同时发展光伏和风能,何乐而不为呢?”许海涛说。

在多种新能源的结合上,长庆油田走出了一条特色的道路。结合油区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资源现状,长庆油田大力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加快推进靖边电厂3兆瓦、麻黄山区块以及其他区块智能间开井兆瓦、苏里格气田1.5兆瓦的余热发电等项目。

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长庆油气生产中,正越来越多地替代传统能源。在陇东油区,镇原油田镇一增压站内的一套原油光热集成装置已投入运行。据悉,这套原油光热集成装置将替代传统燃煤加热炉,每年可减少144吨煤炭消耗。在长庆气田,7200余座井场采用“风光互补”发电技术,为通信设备、数据采集传输及远程开关井装置供电,年发电量约515万千瓦时。

从西北再到东北,吉林油田积极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和技术,推进风、光、地热多能融合发展,力争实现油气和新能源“三分天下”的发展格局。

2022年3月9日,中国石化成立了中石化石油工程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公司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锚定目标,按照“内生转型、扩张转型、跨界转型”三举并进的规划路径。三举并进的规范路径是:内生转型方面,大力推进可控震源、电动钻机、网电钻机、电动压裂等低碳业务;扩张转型方面,开展光伏、风电、地热余热利用、干热岩、天然气水合物业务拓展;跨界转型方面,部署开展CCS、UCG地下煤气化制氢、地下储氢等新业务。

以水风光为代表的零碳能源特别是风光等新能源,虽然具有清洁零碳等诸多优势,但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等短板。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背景下,不稳定的新能源成为主力电源,调峰就成为世界性难题。有电力专家认为,一旦风光等间歇性电源成为主力,如果没有很好的调峰手段电网可能存在重大风险。

如何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业内普遍认为的一个趋势是“融合”,即以融合为思路,源网荷储协同互动,通过多品种能源互补的综合智慧能源,实现电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多种新能源融合,将有效地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例如,风光互补光伏电站将风能发电和光伏发电‘打捆’送出,成功实现了平稳并网、综合效益多赢。这正是融合带来的好处。”能源战略专家赵磊说。

猜你喜欢

石油新能源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石油PK太阳能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