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控制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4-20高臻张欢欢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患肢偏瘫膝关节

高臻,张欢欢

(驻马店市确山县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河南 驻马店 463200)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发病后常遗留偏瘫症状,若患者直接进行站立训练会因承重力不足而发生膝过伸、膝关节摆动不稳等情况[1]。研究[2]表明,膝关节控制训练主要是通过加强患肢控制能力训练,从而改善患者的膝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以恢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膝关节控制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2.73±8.56)岁;偏瘫部位: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20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2.43±8.71)岁;偏瘫部位:左侧偏瘫25例,右侧偏瘫1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3],存在肢体功能障碍;②首次发病;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②意识及理解能力障碍者;③无法独立行走或伴有髋、踝关节挛缩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抗痉挛、躯干平衡等训练,30 min/次,2次/d,一周5 d,连续干预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膝关节控制训练,具体如下:①强化患肢伸肌运动。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患侧下肢垂于床边后进行膝关节小范围屈伸控制训练,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进行强度调整,避免在屈膝时发生髋关节屈曲。②患肢负重训练。指导患者将健肢离地,患肢膝关节进行小范围屈伸交替训练,在此过程中应保证患肢在15°屈曲状态下保持3~5 s,之后应伸直并维持左右屈曲5°同时将重心置于患侧下肢,防止躯干前倾出现的膝关节过伸。③指导患者将患肢放于高处10 cm左右台阶上,叮嘱患者将身体前倾并把重心移至患肢上,然后健肢步上台阶保持站立位,而后健肢返回原点进行2次训练。④平地行走。在进行平地行走时,指导患者先迈出患肢,在患肢足跟落地后将重心转移至患肢上,患肢呈15°屈曲并维持3~5 s;之后将重心全部转移至患肢时缓慢伸直患肢并保持5°屈曲,接着迈出健肢。膝关节控制训练30 min/次,2次/d,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加强,一周5 d,连续干预6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起立-行走计时测试 (timed up and go test,TUGT)。采用TUGT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移动能力,记录所用时间。②最大步行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MWS)。测量患者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量3次取最快的一次作为结果。③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平衡能力,量表共14项,各项得分0~4分,总分56分,得分越高则平衡能力越强。④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总分34分,得分越高则运动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UGT、MWS干预后,两组的TUGT均短于干预前,MWS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的TUGT短于对照组,MW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TUGT、MWS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TUGT、MWS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TUGT(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3 26.56±2.38 14.38±2.52* 26.62±5.13 62.74±4.13*对照组 43 27.41±2.09 20.76±1.31* 27.63±4.87 45.85±5.10*t 1.760 14.730 0.936 16.877 MWS(m/min)0.082 0.000 0.352 0.000 P

2.2 BBS评分、FMA评分干预后,两组的BBS评分、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的BBS评分、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BBS评分、FMA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BBS评分、FMA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BB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3 18.72±4.28 45.38±5.37* 11.58±3.42 26.27±3.83*对照组 43 19.07±4.31 37.62±6.74* 10.72±3.46 20.02±3.44*t 0.378 5.903 1.159 7.961 FMA评分0.706 0.000 0.250 0.000 P

3 讨论

偏瘫作为脑梗死最严重的后遗症,可导致患者平衡功能以及步行距离显著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4]。大部分患者在脑梗死后仍具有步行能力,但均采用膝过伸的步态行走,造成膝关节功能不稳定,进而对平衡能力及行走活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5-6]。目前,常规控制训练虽能够有效防止患肢废用或误用综合征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但患肢分离运动不充分易导致对膝关节的控制不良,出现屈曲程度低于健康人群;加之患者本身膝关节周围肌群相对不协调,导致膝关节稳定性下降,故在进行常规训练时多保持站立平衡状态,无法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膝关节控制训练,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TUGT短于对照组,MWS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膝关节控制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肢移动能力及最大步行速度。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膝关节控制训练能够在早期开展,为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患肢重塑奠定基础;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对平地行走能力的强化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行走距离的提升并提高行走速度[7]。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BBS评分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膝关节控制训练能够有效恢复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提高运动功能。分析原因在于,膝关节控制训练能够加强对膝关节的屈伸控制能力,保证0°~15°的屈伸角度,降低膝过伸发生率;通过对膝关节的感觉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运动感知功能,恢复患者对膝关节的控制能力;负重训练能够转移患肢的重心,在抗阻训练下提高患肢稳定性,利于运动功能恢复,维持患肢平衡。

综上所述,膝关节控制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能够有效恢复其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提高其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患肢偏瘫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人老常捏捏膝关节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漫画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与健肢体温、血压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