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消肿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癌切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2022-04-20冯学伟钟红丽贺春侠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消肿淋巴上肢

冯学伟,钟红丽,贺春侠

(郑州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53)

上肢淋巴水肿是癌切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局部周径增大,随着病情发展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1]。目前,淋巴水肿的临床治疗方案以综合消肿治疗最为普遍,但效果并不理想[2]。加上国内医疗资源的限制以及患者经济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在医院部分康复后就返回家中,而康复是漫长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家庭康复训练至关重要[3]。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消肿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癌切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癌切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男3例,女31例,平均年龄(55.32±9.67)岁。对照组男2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03±8.98)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满足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标准[4]并伴有上肢功能障碍;②首次发病,病程在半年内,年龄20~70岁;③意识清楚,具有较好的认知功能与依从性;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本次发病前有上肢受伤史或出现过上肢疼痛、功能异常的患者;②身体基本情况差,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或脏器功能损伤、耐受力差的患者;③其他疾病导致上肢淋巴水肿,存在皮肤破口或感染,之前未有手术史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癌切术后,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由我科康复治疗师进行综合消肿治疗:①徒手淋巴引流技术:操作时需做到动作轻柔精细,当按摩处皮肤发红即停止;②多层绷带加压包扎:在徒手淋巴引流完成后,选择多层低弹性的绷带对患肢进行加压包扎;③运动治疗:帮助患者抬高上肢并轻微活动,完成功能锻炼。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疗法教学和培训,待患者和家属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后即可出院,并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在家继续进行综合消肿治疗。30 min/次,1次/d,持续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家庭康复训练,以器械训练为主,包括弹簧拉力器、扩胸器、摸高器、划船器等。告知患者每天进行30 min的器械锻炼以增强肢体肌力,训练时长根据患者实际耐受情况进行自我调节。出院后,康复治疗师每周通过电话或微信的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感受、体验以及恢复情况,并给予鼓励。30 min/次,1次/d,持续6周。出院后6周,由康复治疗师上门或电话随访收集康复结果。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6周的上肢肢体周径。采用同一规格的软皮尺测量患者腋下、肘横纹上6 cm、腕横纹上6 cm、肘横纹下6 cm及虎口处周径,周径越小表示恢复越好。②出院时及出院后6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③出院时及出院后6周,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价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包括1个生活质量领域、3个症状领域、5个功能领域,生活质量领域和功能领域的评分越高表示恢复越好,症状领域的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上肢肢体周径比较出院后6周,观察组的上肢肢体周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6周的上肢肢体周径比较(±s,cm)

表1 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6周的上肢肢体周径比较(±s,cm)

时间 组别 n 腋下 肘横纹上6cm腕横纹上6cm肘横纹下6cm 虎口出院时 观察组 34 3.06±0.78 3.20±0.91 3.78±0.82 2.40±0.72 1.86±0.32对照组 34 3.10±0.85 3.34±0.81 3.85±0.79 2.44±0.84 1.85±0.25 t值 0.202 0.670 0.359 0.211 0.144 P值 0.840 0.505 0.721 0.834 0.886出院后6周观察组 34 1.20±0.25 1.12±0.33 0.89±0.18 0.70±0.19 0.40±0.05对照组 34 1.98±0.19 2.04±0.42 1.81±0.56 1.64±0.44 1.05±0.24 t值 14.484 10.043 9.120 11.436 15.460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出院后6周,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出院时 出院后6周观察组 34 3.10±0.96 1.28±0.93对照组 34 3.05±1.04 1.88±0.98 t值 0.206 2.590 P值 0.837 0.012

2.3 两组的EORTC QLQ-C30评分比较出院后6周,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领域评分、功能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EORTC QLQ-C30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的EORTC QLQ-C30评分比较(±s,分)

时间 组别 n 生活质量领域 功能领域 症状领域出院时 观察组 34 41.33±5.67 77.03±8.07 45.21±2.16对照组 34 41.35±5.07 77.55±6.16 46.39±3.55 t值 0.015 0.299 1.656 P值 0.988 0.766 0.104出院后6周观察组 34 46.57±3.00 86.64±4.18 35.68±5.58对照组 34 43.58±5.53 84.55±4.01 39.79±4.10 t值 2.771 2.104 3.461 P值 0.008 0.039 0.001

3 讨论

上肢淋巴水肿是癌切术后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0%,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自理活动及工作[5]。手术治疗一般采取局部引流的方法,将淤积的组织液引流至体外,但若操作不当,淋巴管再次损伤会进一步加重淋巴水肿[6]。因此,临床上多采取保守方案治疗上肢淋巴水肿,其中综合消肿治疗的应用最为普遍,但效果并不理想[7]。虽然早期的院内消肿治疗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等症状,但康复的最终目标是让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因此,家庭康复训练是患者重新适应家居生活非常重要的环节。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6周,综合消肿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的观察组的上肢周径显著小于综合消肿治疗的对照组,并且在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综合消肿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癌切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程度,进而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与陈佳佳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综合消肿治疗能显著减轻癌切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家庭康复训练则让患者和家属成为主动参与者,而康复治疗师通过密集的随访可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动性和依从性,进一步提高并巩固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消肿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癌切术后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及上肢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消肿淋巴上肢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6件事护好脆弱的淋巴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
乳腺癌根治术后家庭功能锻炼
马栗种子提取物用于鼻骨骨折伤后消肿疗效观察
大城市“消肿”的国外经验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