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青白江区2018、2019年发热症状监测分析

2022-04-20徐安琼王世文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成都市流感传染病

李 瑞,徐安琼,王世文

(成都市青白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300)

症状监测是指系统、持续地收集、分析临床明确诊断前能够指示疾病暴发的相关资料并做出合理解释,及时发现疾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异常聚集,以期对疾病暴发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和快速反应的监测方法[1]。在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不断出现且跨越国界引起全球传播的今天,如何及时发现与预警成为公共卫生重大的挑战。疾病监测是及时发现新发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疫情预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2]。发热症状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首发或常见症状,而以发热为首要症状的传染病患者往往传染性较强,早期发现和隔离是控制传染源的关键[3]。发热症状监测在传染病疫情预警和防控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置。本文通过“成都市症状监测信息系统”收集青白江区2018年与2019年的发热监测数据,分析其时间分布特征和疾病谱,为发热相关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发热症状监测数据来源于“成都市症状监测信息系统”,导出2018、2019年青白江区医疗机构每日报告有发热症状( 体温≥38 ℃ )的监测数据。

1.2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各指标使用百分数表示,对发热时间分布和疾病谱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2018、2019 年青白江区共对15家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内科、急诊科、儿科开展发热症状监测,其中2018年共报告发热病人就诊数7 263人次,发热病人就诊数占门诊就诊总人数的0.63 %;2019年共报告发热病人就诊数11 024人次,占门诊就诊总人数的0.81 %。见表1。

表1 青白江区2018年与2019年发热病例就诊科室分布

2.2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份均有发热病例,发热症状高峰主要在12月底和1月初的冬季,2018年发病高峰为1月和7月,2019年发病高峰为1月和12月。见图1。

图1 青白江区2018年与2019年发热监测时间分布

2.3疾病谱分析 2018年有7 263名发热病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95.21 %;其他系统疾病和除发热肺炎和疑似流感外的其他发热呼吸道疾病分别占1.97 %和1.53 %;2019年有11 024名发热病例,也是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95.46 %;疑似流感和发热肺炎疾病分别占2.30 %和1.10 %。见表2。

表2 青白江区2018年与2019年发热病例疾病谱分析

3 讨论

发热症状监测通过更早期收集发热异常症状相关数据,及时数据整合分析,期望可以更早发出传染病疫情警报,对及时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降低患病率、死亡率和减少经济损失至关重要[4]。本文基于症状监测系统报告的成都市青白江区2018年和2019年发热症状数据进行时间分布特征和疾病谱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发热症状高峰在12月底和1月初的冬季,但2018年7月也出现了发热高峰,对比“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发病分析,初步推测2018年7月手足口病出现“井喷式”增长可能是发热症状出现高峰的原因,但由于症状监测信息系统的局限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疾病谱分析显示2018年和2019年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均占95 %以上,此结果与国内文献[3,5]报道类似;同时发现2019年与2018年疾病谱相比,疑似流感占比明显增加,这是由于2019年医疗机构全覆盖推广使用快诊检测方法对发热症状病人进行检测,提高了流感的诊疗手段,更多具有发热症状的流感病人被发现,提示要密切关注疑似流感病例,加强流感防控。此外,发热性疾病具有多学科、多系统的复杂性、广泛性,提示发热门诊医生应对各类传染性疾病提高警惕[6]。

综上所述,青白江区冬春季须加强聚集性发热防控,针对症状监测的目标疾病,评估人群的感染风险,如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风险较高。通过开展症状监测,及时发出预警,在相关传染病流行早期即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达到防病关口前移[7]。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症状监测在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得以广泛使用和深入优化,不断提高公共卫生预警能力。

猜你喜欢

成都市流感传染病
流感大作战
传染病的预防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小心,流感来了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小心!流感来了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