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境下山西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2022-04-20朱震峰
朱震峰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引言
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以批发市场为主流模式的农产品运输已经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碳排放的增加。农产品的产地分散、保存相对困难,其在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因为处理不当而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保护工作造成压力,也不利于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山西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应该根据低碳环境的视角而予以全面变革,找出阻碍山西省农产品低碳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原因并克服困难,推动山西省农产品低碳物流产业的发展,构建适宜山西省农业生产环境的高效低碳物流模式。
1 低碳环境下山西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
1.1 低碳环境下的山西农产品生产
山西省不是传统的农业产量大省,省内山地众多,平原较少,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境内农业产量有限。但也正因其农业产业发展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山西省的特色农业产业在近些年取得良好发展。山西省的特色农产品已经成为远销外省的农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山西省内土地资源的肥沃程度不高,较其他地区有所欠缺,但是适宜于杂粮品种的生长,是杂粮产业发展的理想地区。山西省因其杂粮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和高产量而被称之为小杂粮王国。山西省地处我国地理上的第二阶梯,光照和温度环境独特,极有利于干鲜果产品的生产,其出品的干鲜果更是具有与国际最佳产品比肩的品质。同时山地的环境有利于家畜的生长,山西省也是我国重要的肉鸡生产基地,其出品的肉鸡兼具肉食鸡的鲜美和土家鸡的口感,独树一帜。
1.2 低碳环境下的山西农产品批发
山西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仍以传统的批发市场形式为主,现代化的物流产业在山西省的发展尽管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但仍局限于货物运输,对农产品领域的渗透度不够。一些山西省本地企业也已经根据农产品运输的低碳需求开展物流产业方面的创新,希望推动山西省农产品低碳物流事业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整个山西省的农产品物流产业仍然缺乏规模,尚不具有经济性。在传统的批发市场物流模式中,农产品从农户出发,由农户自发或者经过经济人予以在产地市场上集中,产地市场再将农产品运输到批发市场,批发市场的商户将农产品分销到各个农贸市场等单元,为民众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在批发市场模式中,农产品从农户端到达消费者端需要经过3重环节,每个环节都会造成交通物流成本的产生,影响碳排放的控制。基于经济性和环境保护性等因素,近些年山西省也有一些企业从事新型物流产业,其通过改变农产品运输路径和环节的方式对市场有一定的冲击作用,改善市场环境,并已经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一些企业依据自身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优势地位组织起加工形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在此种模式中,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被集中在一个主体身上,农产品的传统销售困难问题被得以解决,农户不用再担心农产品的销售端问题,只需要考虑好农产品的生产,而销售人员也不再考虑对产品的生产选择,只需要专心于拓展市场,使得农产品产业链上的各方参与者都取得一定的良好收益。近些年,伴随政府有关部门对山西省农业领域的政策倾斜,一些有效解决农产品物流运输环节碳排放过高的措施被制定并实施,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果。如,农产品产地与农产品销售地直接对接的政策,以农业订单为凭借的农产品生产政策等,都改良了山西省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对山西省低碳农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促进作用。
1.3 低碳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机制
因为疫情对人员流动的限制,本文所分析的山西省农产品相关数据为疫情前的内容。在疫情之前,山西省每年的农产品产量稳步提升,截至2018年,山西省以产地为建立依据的农贸市场的数量已经突破120家,整个山西省的农产品产地农贸市场占地面积超过700km2。每年在产地农贸市场中发生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可以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山西省的农业产品品类、规模与质量等与其他省份农产品存在差异,因而不同省份之间构筑农产品运输互联互通模式有利于不同地区农产品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山西省已经在农产品领域构建了双向的物流体系,能够帮助当地的农产品运输到外部市场,同时将外部农产品通过双向物流机制引入省内。山西省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2013年开始尝试构建农户和电商直接连接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模式,并在之后的几年取得了良好进步。目前,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的山西商家或者销售山西省农产品的网络商家已经超过1万个,有力助推了山西省农业产业的低碳化转型。
1.4 低碳环境下山西物流产业环境
山西省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山西省的农业发展,山西省的主要农产品质量近些年不断提升,并且达到高质量标准,在市场上较为畅销,取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政府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针对低碳转型战略而出台农产品领域的相关政策,对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但据相关统计,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主体的物流建设往往局限于自身需要,农产品物流设施的建设系统性不强,农产品物流部门的规模较小,无法承担山西省农产品生产模式转换的责任。一些专业的物流企业能够跳脱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局限在山西省内范围构建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物流运输的效率,但是根据调查,大部分的物流企业在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过程中以经济效益的提升为第一要素,相对忽视低碳化的行业发展要求,对农产品低碳化物流事业的促进作用有限。农产品低碳化物流产业发展的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农产品低碳化物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2 低碳环境下山西农产品物流配送瓶颈
2.1 农产品品牌建设需加强
因为山西省的独特地理环境,整个山西省的农产品产量不高,尤其是以鲜活为特点的农产品类型。尽管山西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状况良好,但是山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角色主要以地域为标识,山西特色农产品尚没有形成独特的、有市场吸引力的品牌。山西省农业产业规模和质量相比较于其他农业大省还存在较大差距。近些年,山西省的农产品商家也在努力推出商业品牌,以期提升农产品的吸引力,如沁州黄、雁门清高等,山西省农产品品牌战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山西省农产品品牌仍没有达到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只在小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认同。
2.2 农产品物流结构需改善
山西省近些年根据低碳环境的要求将本身的农产品物流结构进行改善,通过农产品产地与销售市场的直接连通将农产品销售环节的碳排放予以降低,同时保证农产品销售环节耗费降低,提升农产品生产端的收入,更加有利于山西省农业产业的发展。但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改革中,相关市场主体的参与度不足,尽管其改革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农产品运输与销售网络,使得山西省农业相关单位的收益得到提升,消费者受益,但从整体上看,山西省现有的物流改善还不足以引起山西省农产品物流产业的根本性变革,不足以支持低碳物流产业的发展。
2.3 农产品物流效果需增强
目前山西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中,尽管政府相关单位对农产品物流向低碳方向发展给予一定政策补贴,但从事物流产业的企业依然将经济收益的提升放在第一位而展开农产品物流工作,造成其对低碳化农业产业的促进作用不足。在目前的以产地市场为主导的物流形态中,山西省的国有市场占不到10%的比例,而其它形式的市场占到超过90%的比例。在此种现实环境下,农产品的物流模式发展必然以追求经济利益提升为主导。无论农产品物流行业如何发展,新构建的物流模式依旧将对消费者征收费用以转嫁物流成本,从而降低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率,不利于农产品物流产业碳排放水平的降低。尽管近些年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扶持了一批农产品电商企业,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来讲,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的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农产品的销售不具有长期性,用户黏性也没有养成,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进步缓慢更是影响了农产品电商事业的继续发展,农产品物流效果需要增强。
2.4 农产品物流政策需规范
在山西省农产品物流政策方面,山西省现有的政策都是关于农产品发展本身的,而对于低碳农产品物流则缺乏规制。相关领域政策的缺少对山西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相比较来说,欧美发达经济体则将农产品的相应标准从农产品的产出到销售都予以充分规范,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指引,有效帮助农产品物流产业实现低碳化的转型。我国农产品规范本身还没有形成从产品出产到产品销售与消费领域的全覆盖,规则之间的衔接性还需增强,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在诸多方面还没有得到妥善补充。依据山西省现有农产品产业规则,市场主体无法得到政策引导来发展低碳物流产业,物流产业的发展被限定在基于经济利益的竞争中,不利于整个行业的低碳化转型。
2.5 农产品物流投入需要提高
物流行业在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已经属于基础设施的领域。因此政府应起到主导性作用推动山西省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山西省低碳化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目前来看,山西省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比较少,农产品物流设施的建设缺少系统性,一些地区的农产品物流设施的建设主体甚至是私营企业,对物流产业的整体性进步缺乏推动。山西省的农产品物流投入需要得到提高。
3 低碳环境下山西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3.1 强化物流配送低碳意识
在低碳环境下,民众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低碳意识,认识到传统物流模式对资源的消耗较高的特点,自发性依靠农产品低碳物流模式获取农产品,从而推动农产品物流模式的进步。在低碳环境下,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更应树立良好的低碳意识,将物流行业中违背低碳经济要求的内容予以变更,推动物流产业的进步以降低碳排放。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碳排放的有关战略及时引导市场主体变革物流模式,同时为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发展建设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低碳化基础设施,保证低碳物流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民营企业无论是投入到低碳物流产业还是农业产业,均应该树立正确的产业发展意识,将低碳产业的发展和自身经营水平的提升结合到一起,共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3.2 发展低碳物流配送模式
山西省应在政府部门主导下坚持低碳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建立农产品物流的循环制度,将农产品的物流模式和环境资源节约相适应,对在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农业废料予以二次利用,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提升农业产业的经济收益,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应该和循环经济的要求保持一致,农产品不应该被过度包装,其所采用的包装材料也应该能够被循环使用或者不具有环境破坏性,从而降低碳排放;山西省应该针对农产品的运输而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在第三方物流模式中,物流产业的专业性得到加强,低碳化的物流产业发展的难度降低,有利于农业产业的低碳化转型,同时第三方物流方便了农产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连接,能够让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通过低碳化物流之间连接,让农产品行业的经济收益提高的同时,降低农产品的存储规模,从而为农产品的低碳化转型提供帮助。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环境下山西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需要被变革,从传统的农贸市场方式转变为低碳物流模式,助推山西省农业产业低碳化的发展,助力我国碳排放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