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农民培训研究热点及演进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2-04-20李国豪

农业与技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民培训研究

李国豪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自2012年我国正式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概念以来,之后每年的国家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民培训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随着农民培训深入,其所涉及的领域和衍生的问题必然会随之增多,因此从不同角度加强对农民培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仍非常有必要。鉴于此,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相关领域已有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旨在为今后的农民培训研究方向及内容提供更多裨益参考。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笔者基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服务平台,使用期刊高级信息检索页,选择北大核心、CSSCI、CSCD期刊,以“农民培训”为检索主题,以2012—2021年为检索时间进行高级精确搜索。为了确保文献分析的精确性和科学性,本文需要对所获取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一次预处理工作,剔除以下文献:非专业性或学术型的文献;无关键词的文献;未注明作者或出版机构的文献;与主题相关度低的文献。经过以上预处理步骤,最终得到461条文献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计量经济学方法,运用CiteSpace(V.5.1.R6)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我国2012年至今农民培训相关研究进行关键词共线、聚类、突显等可视化分析,进一步了解过去10a间我国农民培训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演进趋势。

2 农民培训研究的热点主题

关键词共现频次图谱如图1所示,每一个圆形节点都直接表示其所对应的一个关键词,圆点越大则代表中心性越高,而字体越大则表示该关键词共现频率越高。经上述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新型职业农民”出现节点频次高达124次,网络密度达0.57,说明其节点中心性较高,也说明该领域是农民培训研究的热点课题区域。同时,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还有“农民培训”、“乡村振兴”、“创业培训”、“失地农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如表1所示,可见学界对农民培训研究的关注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上几个领域。

图1 关键词共现频次图谱

表1 高频关键词一览表

3 农民培训研究的演进发展

通过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和关键词突现列表可以发现,自2012年来,我国农民培训的研究发展历经了3个阶段,具体见图2、表2。

3.1 培训路径初探索阶段(2012—2014年)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提出,相关学术成果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研究主要围绕培训机制、路径、模式、影响因素、国际经验与启示等主题开展。从图2中可以看出,主题彼此之间的连线比较密集,说明研究关联程度较高。赵帮宏等学者把我国存在的农民培训模式划分为“三类十一型”,认为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培训模式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产业发展程度、农民培训目标等来具体决定,并且总体趋势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类模式向政企配合类模式转变,条件成熟的可以过渡到市场运作类模式[1]。闫志利则总结出农民培训经历了大众扫盲教育、建立农技推广体系、构建多元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个阶段,进而提出应从政策完善、市场作用、团队支持、环境支撑等方面来推进农民培训事业的现实任务[2]。除此之外,不少学者也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对我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状况进行分析[3-6]。同时,借鉴国际农民培训经验获得相应启示也是该阶段学者争相研究的领域[7]。

3.2 培训需求深挖掘阶段(2015—2018年)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国农民培训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随着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涌入,培训资源未能得到高效整合、培训组织缺乏统筹协调、资源供需错配等问题也随之而来[8]。与此同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让负责农民培训工作的各级政府开始省思如何更为精准培训,以提高培训效率。“按需供给、协调人财支持”成为了该阶段讨论的重要议题。农民培训研究也从关注职业教育体系和培训政策方向,逐渐转为针对农民培训需求、参训意愿、激励机制、绩效管理等方面展开探究。如,植玉娥、庄天慧、刘人瑜等通过对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260个样本数据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9];翟黎明发现,在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存在部分农民对培训缺乏信任和热情,并就何种因素影响农民参与培育工程的意愿为主题展开了相关研究[10]。学者张胜军围绕供给侧改革对农民培训进行讨论和研究,在《农民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为何改?如何改?》一文中指出,应开展农民“精准教育培训”,尤其需要在如下2个方面“精准发力”:尊重农民的学习特点,结合项目并以“项目实施”方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11]。另外,黎家远认为,要破解培训中存在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培训对象瞄准偏差、培训内容实用性较差等问题,就要构建起包括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培训对象瞄准和激励机制、培训对象选择机制在内的农民培训财政支持机制[12]。随着研究领域的开拓和实践的深入,农民培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和视角开始丰富和创新,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逐渐被运用到研究当中,出现农民培训与人力资本、“互联网+技术”、终身教育等研究方向相结合的现象[13,14]。

3.3 培训效果再认识阶段(2019年至今)

2019年至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高素质农民队伍概念化、脱贫攻坚战役进入决胜时期等一系列与农民培训相关事件的集合,农民培训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界研究更加专注于精准扶贫、培训效果、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步入21世纪第3个十年阶段,我国农民培训研究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创新的过程,因此学界非常有必要对农民培训进行效果评价、反思与展望[15]。在农业培训项目绩效评价方面,徐倩基于青岛市第三方机构评价新型高级职业技术农民使用技能资格证书职业培训服务项目的绩效调研统计数据,指出当前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仍然存在如政策引导不到位、农民思想观念固化、项目资金来源单一、考核监管体制不健全等“盲点”[16]。刘胜林等学者则通过四川攀西地区民族山区Y县的问卷数据,运用Logisti-ISM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培训效果因素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发现性别、家庭收入信心、培训时间和教师水平等都是影响效果评价的主要因素,其中教师是深层因素[17]。在农民培训绩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不少专家学者也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培训教育工作进行了省思,重新对培训各主体进行了角色定位和责任划分,指出当前我国农民培训工作进入了由浅到深、由量到质转变的新阶段,亟需优化培训方式,解决前期培训实用性不强、针对性弱、满意度低下等问题,并且对未来职业农民队伍培训提出了前瞻性建议[18-22]。

图2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

表2 关键词突现列表

4 农民培训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可以明显看出,学界对农民培训的关注度正逐渐加强,研究成果数量也日益增多,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不断深入和多元化。在研究主题方面,前期主要集中于培训路径探索、体系构建、培训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等涉及宏观领域和顶层设计方向的研究思路,后面则逐渐转向相对具体的研究领域,如培训供需关系、培训效果综合评估等微观实证的研究走向。在理论研究方面,从单一理论视角,逐渐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同时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民内涵界定有了更深入的探究,进一步丰富了“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等新兴概念。在实证研究方面,更加注重实地调研,调研样本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为“三农”领域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补充。但尽管如此,当前研究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创新与丰富。

4.1 更加关注农民主体地位

现有研究大多会忽视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而是将农民作为一个“培训客体”来看待,集中研究培训路径、模式、影响因素等主题,以农民培训需求、培训满意度等检验培训效果为方向的研究出现时间较短,成果数量不多,视角较为单一。在现实的农民培训过程中,农民的“主体定位”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关注农民心理领域建设,回归农民本位,以农民的视角来审视培训效果,从而自下而上改进培训内容和培训配套支持,更为现实和有意义。

4.2 更加关注提升培训实效

对农民培训工作绩效评价讨论的多,但对培训满意度和效果评价关注的不够。近年来,关于农民培训的绩效评价模型日渐科学、评价结果日趋准确。但是一些关键评价如所学课程是否真实促进了农民职业素养和知识技能的提升,培训内容是否真实契合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经过培训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否真实帮助解决了当地农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培训本身是否能够让参训学员满意等,在当前的学术研究中仍体现不够。从各地反馈的情况看,农民培训在项目式“自上而下”逐级推进的过程中,不乏“政府把完成培训指标当绩效、农民把完成培训课程当绩效、学者把参训后收益当绩效”的误区,这显然是偏离初衷的[23]。

4.3 更加关注中国特色发展语境

农民培训既是教育问题,又是“三农”问题,同时也属于经济和社会问题,其是一个多维的综合性研究概念,亟待研究者以立体视角来审视。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培训必要性研究;培训现存问题研究;国内外培训模式对比研究;培训改进对策研究。未来,农民培训领域的研究需要更多融入我国乡村振兴发展语境,力求用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立体性研究维度来整体审视农民教育全过程,从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积极促进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研究。

猜你喜欢

农民培训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