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就业的研究进展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2022-04-20赖露娜黄建新
赖露娜 黄建新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针对农民工就业歧视和不合理的规定,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消除群众对农民工群体的刻板印象。农民工政策的基本议题是公平,但在具体实践中,有关农民工就业政策的公平价值理念受到了制约,带来农民工就业公平性问题。因此,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其在就业方面的合法权益容易被忽视,因此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民工就业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对于农民工就业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化。但是我国对农民工就业研究鲜少以知识图谱软件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农民工就业进行信息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农民工就业研究的作者、机构、关键词分析,全面呈现出2009—2019年国内农民工就业的知识图谱。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农民工就业进行研究。CiteSpace是由美籍华人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教授陈超美开发的文献数据可视化软件[1]。CiteSpace软件通过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研究,可以反映某一研究领域文献的核心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信息,借此反映该领域的发展前沿。因此,CiteSpace在近年来被广泛使用。
1.2 数据来源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在CNKI数据库以“农民工就业”为主题,文献来源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以2009—2019年为时间选择,共检索出857篇相关文献。在文献筛选中,剔除无关文献,最后获得与农民工就业相关的文献801篇。
2 核心作者分析与核心机构分布
2.1 核心作者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对农民工就业领域的发文作者的知识图谱分析,可得到图1。图1清晰呈现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纪韶在农民工就业领域发文量最多,也是较早关注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作者,2009年,其发表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民工就业政策社会效应评估研究》一文中,为了使农民工就业政策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阐述了农民工就业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情况[2];同时,纪韶以留守经历为切入点,探讨新时代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其在2016年发表的《留守经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认为流动一代农民工相比留守一代,其职业稳定性和向上发展的比例都更高,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能力以及人力资本投资能力会受到农民工留守经历的影响[3]。此外,发文量较多的还有史清华、程名望、明娟、谢勇、冯虹、张广胜、陈浩、罗恩立等,这些作者也都较早进入到农民工就业领域研究,是农民工就业研究的核心力量。同时,发文量排列第4的明娟是最近几年农民工就业研究领域涌现出的高频作者。明娟在2016—2018年发表了5篇农民工就业研究的论文,其论文以工作转换为切入视角,在2018年发表的《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工作原因、行业、城市转换维度》论文中,对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果表明,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的3种不同性质的工作转换存在差异性[4]。
图1 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图
从作者间的合作关系上看,作者之间大多数是独立完成农民工就业这一主题研究的,仅有少量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其中,史清华、程名望、顾梦蛟、潘烜这4位作者形成一个小合作集体,之间互相合作;另外,陈浩与曹亚、陈宪与黄健柏、彭国胜与陈成文、陈东有与周小刚、邓睿与冉光和存在合作关系,其余研究者则较为分散。
2.2 核心机构分布
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发文作者所在机构,得到核心机构的分布状况,如图2。由图2可知,发文量前10的机构排序依次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南昌大学理学院、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这些机构成为研究农民工就业领域的主要机构。
从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关系上看,可以得出,研究机构间缺乏合作关系,比较分散,这与该领域研究的作者的分布情况息息相关。南昌大学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江西教育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经管学院这4所机构形成一个小合作集体,互为合作;此外,仅有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与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存在机构合作关系。从发文量前10的机构来看,农林类院校、经济管理学院较多参与农民工就业这一主题的研究;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中的学者也对这一领域展开研究。研究机构数量及结构的呈现从侧面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学科分布情况,即农民工就业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学科领域。同样的,对农民工就业进行研究的学者主要具备经济管理学科背景。此外,理学、人文学领域也都展开了这一主题的研究。
图2 核心机构共现网络图
3 我国农民工就业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
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城市,这既是必然趋势,也符合发展规律。从农民工总量上看,在未来农民工规模增长速度放缓,但规模仍是巨大的,且倾向于在城乡流动。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中,不少农民工在城市拥有了稳定的职业,重视就业质量,因而选择扎根城市,即农民工市民化。而另一部分农民工则选择返回农村,在家乡就业。
3.1 关键词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得出农民工就业研究文献的关键词频次分布,如图3。由图3可以看出,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就业等成为高频关键词。
进一步导出数据可得关键词频次在30次及以上的关键词排名,如表1。根据表1,排名前10的分别为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就业、就业质量、返乡农民工、金融危机、人力资本、就业能力、市民化。
图3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表1 关键词出现频次表(30次及以上)
3.2 研究趋势
为了解不同时期农民工就业研究的侧重点,可以通过对突发性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根据对农民工就业关键词的突发性分析,得出排名前17的关键词,见图4。
图4 关键词突发性排名(前17)
根据图4可知,我国对农民工就业的研究在2009—2019年具有不同的主题,以下将梳理不同时期所关注的核心主题。
2009—2012年,我国农民工就业研究主要关注对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就业以及返乡农民工的探讨这2个方面。国内就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显现出巨大压力,农民工无疑成为危机之下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农民工就业研究在国家就业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张车伟、王智勇分析了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最需要引起重视的就业问题是农民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指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镇的就业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以及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得尽早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以防就业压力进一步反弹[5]。在就业权益保障方面,李长健、徐丽峰基于利益参与与利益协调强调保护农民工就业权益的重要性与合理性,其还指出此次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权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民工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与农民工就业收入水平明显下降,因此需要依托多元主体、增强农民工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就业市场的完善共同度过就业难题[6]。在农民工培训方面,王卫、张雪认为在进入危机背景下,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具有特殊意义,探讨了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形式,这对提升农民工自身能力具有现实意义[7]。张艳、张默探讨了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的路径选择,强调对就业培训体系、就业信息服务、法律法规等的丰富与完善[8]。
2012—2014年,这一阶段主要聚焦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农民工就业情况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这一背景的出现而发生新的变化。在对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界定上,张茂玻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1980年、1990年之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农民工[9]。张红霞、江立华认为,尽管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但实际上仍有农民工难以融入城镇化进程,因此必须不断拓宽农民工融入城镇化的渠道,充分尊重且保障农民工享有市民化的权利[10]。张务伟则从企业的社会责任探讨企业应担当起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责任[11]。杨宜勇、魏义方则强调从政策建议角度探讨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这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在城镇化进程方面,邓大松、李玉娇、严妮分析了过快的城镇化对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较弱的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13]。周闯、黄卫挺则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除了关注农民工市民化的外部障碍外,更应该关注有利于形成农民工市民化内在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就业层次提升[14]。
2014—2019年,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成为关注焦点。建立稳定且高效的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是推进社会就业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晓燕、万国威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相比原生代农民工而言,其在就业权益保障上有纵向上的提升,原因在于新生代农民工对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重视[15]。在此阶段,学者们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研究出现了高潮。聂伟探讨农民工就业质量与获得感之间的关系,认为农民工就业质量与获得感之间呈正相关,就业质量越高,获得感水平就越高[16]。朱慧劼、风笑天以关注农民工的精神健康为视角,表明农民工就业质量越高,其精神状况越好,且不同代际间的农民工精神健康存在差异[17]。以上学者对农民工就业中关于就业质量的研究都说明了当前对农民工就业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物质方面,还发生了新的变化,即更加关注农民工在城市的融合状况与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的身心健康状况等,这是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必然变化,同时也是相比原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追求养家糊口之余,基于不断提高的认知水平与个人技能培养,更加追求与城里人同等的工作权利与工作待遇,关注自身的发展状况与就业的稳定性。
4 结论
通过以上梳理可知,我国农民工就业研究形成了纪韶、史清华、程名望等学者为代表的核心作者。同时,在农民工就业研究方面,形成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核心研究机构。而通过对我国农民工就业的关键词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农民工就业研究先后聚焦于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就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以及新时期以来农民工就业质量与就业稳定性问题等几个研究主题。但是,目前我国农民工研究还存在研究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的问题,同时,该领域的研究者主要具备经管学科背景,研究机构则主要聚集在农林类院校、经济管理学院,随着实践的进一步推进,对农民工就业领域的研究应加强机构间的合作,此外,还应调动具备不同学科背景知识的研究者以更多元化的切入视角对农民工就业领域进行研究,以便丰富和完善已有的农民工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