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春芦柑生产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研究*
——基于柑橘黄龙病防控新栽培模式

2022-04-20胡文娟张宇平祁春节尤有利郑丽真

中国果树 2022年2期
关键词:永春黄龙柑橘

胡文娟,张宇平,祁春节,尤有利,郑丽真

(1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经济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0)(2 永春县天马柑桔场)(3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国营农场服务站)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栽培范围广泛,除南极洲以外,欧洲、美洲、亚洲及南非等多个地区和国家都有种植。柑橘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村劳动人口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农业特别是我国南方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1-2]。黄龙病是迄今为止最具毁灭性的柑橘检疫性病虫害,对全球柑橘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果农损失惨重[3-4]。柑橘黄龙病虽不能彻底根治,但可以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使果农的损失降至最低。近些年,柑橘黄龙病在永春芦柑种植区大面积暴发,天马柑桔场等典型果园在柑橘黄龙病的防控上探索出“柑橘生态防控”的新栽培模式,并开展了一系列集成示范,永春芦柑的新栽培模式既达到了有效防控黄龙病的目的,同时还能增产增收。本研究瞄准如何在新的栽培模式下提高种植效益,探讨新栽培模式对果农成本和收益的影响,通过对新栽培模式下生产成本和收益的相关研究,试图为永春芦柑产业健康、高效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其他柑橘产区的黄龙病防控带来一些借鉴。

1 永春芦柑种植情况及黄龙病发生历史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福建省永春县柑橘生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77—1995 年为永春县柑橘迅速发展时期,柑橘种植面积从566 hm2增至9 421 hm2,柑橘总产量从3 956 t 增至131 131 t,成为柑橘生产大县。20 世纪90 年代至21 世纪初,永春芦柑产业达到鼎盛时期,全县80%以上的农户都在种植芦柑,芦柑生产分布全县各个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以芦柑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历史最高的2005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当年的种植面积有10 190 hm2,产量达到244 358 t。种植面积超过670 hm2的有湖洋镇、桃城镇和岵山镇,产量超过10 000 t 的有湖洋、桃城、岵山、达埔、东关等10 个乡镇。10 多万人从事与芦柑相关的产业,占全县人口的20%,芦柑产业常年总产值10 多亿元,全县果农、营销商及相关从业者在芦柑产业中获利3 亿~5 亿元,是永春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5-7]。

2000 年以后,永春县劳动力外流严重,果园普遍呈现失管状态,柑橘黄龙病逐渐发生并蔓延,2004 年后进入流行发生期,许多果园遭受毁灭性破坏,芦柑产业遭遇重大打击。永春县农业农村局依据柑橘黄龙病的典型症状“斑驳状黄化叶片”和“红鼻果”[8-9],对全县正常生长管理的果园黄龙病发病率进行调查,2003 年全县黄龙病发病率在3%以上,2004 年发病率5%以上,2005—2015 年,全县22个乡镇都发现过黄龙病病树(表1),2016 年,永春芦柑种植总面积的60%左右都感染过黄龙病。

表1 2005—2010 年永春县芦柑果园柑橘黄龙病发病率

2 永春芦柑新栽培模式技术特点分析

福建省农业管理部门、永春县政府以及永春县 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在为芦柑产业“把脉”后,形成了“生态建园、无毒大苗定植、病树动态更新、全园快速灭杀木虱和矮密早丰栽培”五措并举的永春芦柑新栽培模式[10]。

(1)生态建园。通过建设天然屏障阻隔柑橘木虱的迁移,这是防控黄龙病的有效手段之一[11-12]。建立生态隔离系统,利用天然或物理生态屏障,有效地阻断木虱迁徙和大规模的扩散,是防控黄龙病快速蔓延的一个关键措施。生态隔离系统既包括整个果园的生态隔离,又包括果园单位小区的生态隔离[10,13]。整个果园的生态隔离指在不适宜种植芦柑的地区和果园的上风口等地种植乔木、灌木等树种作为防护隔离林带,可以防止风害,提高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对于当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4]。园内小区隔离指的是在果园小区周围种植其他树木,主要以杉木为主,建立天然屏障,可有效限制木虱在果园内迁徙。特别注意不能种植芦柑病虫害的共同寄主植物,尤其是九里香等木虱寄主植物,同时还要注意防护林与果树的距离,减轻防护林对果树光照和水肥药等的影响。

(2)无毒大苗定植。为了降低幼苗生长过程中感染黄龙病的风险,要求果园采用无毒大苗,并对苗木的规格要求是2 龄以上、嫁接口直径>1 cm、苗高1 m 以上,这种大苗成活快、生长快、结果早、见效益快。一般当年春种植,第2 年即可开花结果,大幅度降低幼苗生长过程中黄龙病防控难度,同时缩短了果园获得经济效益的时间。

(3)病树动态更新。采用无毒苗木并不能一直保证果园安全,也有可能会感染黄龙病病菌,因此,需要经常实地观察,发现病树及时清理。苗木在定植时期虽是无毒的,但永春芦柑生长期较长,难免会受到病害侵袭,所以需要经常巡园,对于木虱寄主植物和病树要及时挖除,对于不好挖除的病株则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

(4)全园快速灭杀木虱。柑橘木虱被认为是永春芦柑黄龙病迅速蔓延的主要诱因和媒介[8],捕杀木虱有2 个关键期,即冬季和春季。高效的喷药和控梢技术是在这2 个关键时期控制木虱的主要做法。高效喷药技术指喷药装备现代化和规范栽培行株距及合适的树形。新的控梢技术是通过产量、控肥和控水的合理结合,目的是减少抽梢次数,再配合高效喷药技术,做到干净彻底捕杀园区木虱。

(5)矮密早丰栽培。“矮”主要指拉枝矮化控冠技术,一般认为树干超过1.8 m 就需要剪枝去顶。用固定在地上的绳子拉住主枝,避免了枝条继续长高。矮化栽培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芦柑花芽分化和结果,提高光合作用产物,实现早实丰产。“密”指栽培密度由过去的计划密植改为适度密植。“早”是成熟期早,一般1~2 年即可初试挂果,2~3 年即可达到盛果期。“丰”是指的在芦柑生长的2 个关键期花期和幼果期,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疏花、疏果,在果园内形成等距结果和定量结果的丰产技术,优质一级果(直径≥70 mm)率在90%以上。

2013 年,永春县天马柑桔场被作为示范果园试行新栽培模式,第2 年就取得良好的防控黄龙病效果和丰产效果,随后开始在永春县推广。2016—2020 年,连续5 年组织柑橘行业专家对“黄龙病疫区柑橘种植新栽培模式”试验示范基地——天马柑桔场考察并现场抽样测产,5 年内,果园抽样检测均未发现黄龙病病株,且产量逐年递增,综合防控黄龙病效果显著。

3 永春芦柑新栽培模式成本分析

3.1 永春芦柑新栽培模式生产成本比较

由表2 可知,2020 年采用新栽培模式的芦柑果园每667 m2生产总成本为4 249.69 元,比同期传统栽培模式芦柑果园的6 809.07 元降低37.59%,其中每667 m2的直接和间接物资成本减少了887.19 元,降低了26.86%;人工成本减少了1 612.19 元,降低了48.55%。这是由于新栽培模式强调定行定距适度密植和矮化种植,减少了果树修剪次数、降低了打药强度、方便果实采摘和运输,从而大幅节约了人工成本。2种栽培模式的土地成本差距不大,主要是因为永春县政府对于芦柑种植果农给予土地优惠政策,允许果农在自留山或承包集体荒山开发果园,只收取很少一部分流转费用。相对传统栽培模式,新栽培模式每667 m2果园的平均成本连续7 年分别降低了26.21%、36.40%、39.88%、39.41%、40.33%、38.20%、37.59%,平均每667 m2果园的投入成本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降低了36.86%。

表2 新栽培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的每667 m2生产成本比较 元

3.2 永春芦柑新栽培模式生产成本结构变化分析

从表3 可以看出,2020 年新栽培模式下芦柑种植总生产成本比2014 年增加了1 352.48 元,增加了46.68%,其中2020 年物资成本比2014 年增加了947.74 元,增加了64.55%;人工成本增加了473.49元,增加了38.33%;土地成本减少了68.75 元,减少了35.48%。从构成芦柑新栽培模式每667 m2生产成本的3 大组成部分来看,2014 年物资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比例约为53∶45∶7;到2020 年,该比例达到了58∶41∶3,物资成本相对其他2 项有了明显提升,而土地成本则略有下降趋势。在工业化背景下,物资成本中的种苗、化肥、农药等芦柑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要素价格快速上涨,导致了物资成本也呈快速上涨趋势[15-16]。人工成本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在总生产成本中的占比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在劳动力资源日渐稀缺、人工成本逐年上升的情况下,人工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率下降,这说明新栽培模式相比传统栽培模式可以节省人工成本,这对芦柑种植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土地成本下降的原因主要与当地政府支持发展芦柑产业的政策有关,政府为了鼓励芦柑种植采取多种形式所有制发展芦柑生产,包括发放《自留山证》,鼓励农民开发垦殖荒山,坚持谁种谁有,允许继承和转让等,因此土地成本在芦柑种植总生产成本中的占比不高,在总生产成本中的占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表3 永春芦柑新栽培模式生产成本构成

4 永春芦柑新栽培模式收益分析

4.1 永春芦柑新栽培模式单产比较

由表4 可以看出,2020 年,采用新栽培模式的芦柑平均单株产量为55.61 kg,比同期传统栽培模式增加了16.17 kg,增产41.00%,比2014 年新栽培模式单株产量增加了39.47 kg,增产244.55%,新栽培模式下芦柑单株产量成倍增长。2014—2020年,新栽培模式果园的平均单株产量为28.62 kg,传统栽培模式果园的平均单株产量为25.65 kg,新栽培模式果园平均单株产量比传统栽培模式果园增加了1.16%。

表4 2种栽培模式芦柑单株产量 kg

4.2 永春芦柑新栽培模式每667 m2产量比较

由表5 可以看出,2020 年,新栽培模式果园平 均每667 m2产量为3 195 kg,比同期传统栽培模式的芦柑果园增加了1 266 kg,增产65.63%,比2014年新栽培模式果园增加了2 045 kg,增产177.83%。新栽培模式果园的平均每667 m2产量与单株产量呈现同样的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均较大。2014—2020年,新栽培模式果园平均每667 m2产量为1 879.29 kg,传统栽培模式果园平均每667 m2产量为1 510.57 kg,新栽培模式果园比传统栽培模式果园每667 m2增产24.41%。

表5 2种栽培模式果园667 m2产量 kg

基于调研数据,计算2种栽培模式下芦柑的经济效益指标(表6),新栽培模式下每667 m2平均利润比传统栽培模式高1 953.72 元,实现了利润翻番;采用新栽培模式的成本利润率比传统栽培模式增加了86.25 个百分点,可见,采用新栽培模式的芦柑在经济效益方面呈现显著优势。

表6 2种栽培模式的果园经济效益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影响芦柑果园成本、收益的因素除了产量和生产成本以外,资金投入、种植品种、栽培规模、黄龙病防控、管理水平、生产决策者受教育程度也会对种植效益产生一定影响[17]。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获得调研数据,将2种栽培模式对芦柑果园成本、收益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模式比,新栽培模式果园单株产量增加了1.16%,每667 m2产量增加了24.41%,成本利润率增加了86.25 个百分点,生产成本却节约36.86%,新栽培模式果园在成本、收益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新栽培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更节约人工成本,在人工成本逐年上升的情况下,新栽培模式果园人工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率下降,这说明新栽培模式更节约人工成本,这对增加芦柑产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5.2 建议

5.2.1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生态建园

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实行芦柑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尤其是在柑橘黄龙病长期危害果园的情况下,为尽快恢复果农的种植信心,制定类似新栽培模式的统一栽培标准,完善标准栽培体系,促进生态建园[13]。单元与单元之间应当保留或种植一定规模的隔离带;同时要求柑橘黄龙病感病率较低的集中连片老基地,应当按照技术要求开展果园生态修复与改造。

5.2.2 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推行适度规模化种植

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后,愿意从事芦柑生产的熟练工人已逐年减少,而且还面临劳动人口老龄化、妇女化的问题,因此加大研发在果园中使用的专业的、高效的、适合替代劳动力的轻简化机械,提高机械化使用水平,用专业机械代替传统的劳动投入,再配套适宜的栽培模式,发展农机农艺融合的道路是永春芦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5.2.3 标准化栽培、定制化服务,加强新栽培模式的示范与推广

全县各区的芦柑种植都要按照标准栽培技术进行定制化的服务与管理[18]。探索由知名专家领衔、政府推动、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示范推广的多元合作的协同推广机制,力争将新栽培模式在永春县全覆盖,并通过“由县及县、以县推省”的方式,辐射带动周边以及福建省乃至全国芦柑种植区应用推广新栽培模式。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 等机构和有资金的个人参与到新栽培模式的推广 应用中,促进新栽培模式形成服务推广体系。

猜你喜欢

永春黄龙柑橘
等价转化
雪舞黄龙
柑橘家族
黄龙河川道
自制咸柑橘润喉去火
学校永春文化特色创建的策略
出去
5种野菜的烹调方法
立夏
阿尔及利亚将实现柑橘自给自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