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腐败“35岁现象”:贪钱竟为打游戏

2022-04-20

新传奇 2022年14期
关键词:唐某挪用公款虚拟世界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少数年轻干部刚踏上仕途就走入歧途,出现贪腐的“35岁现象”,令人扼腕叹息。最让办案人员费解的是,有的年轻干部在现实世界贪污腐化,竟是为满足其对虚拟世界的扭曲追逐。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少数年轻干部刚踏上仕途就走入歧途,出现贪腐的“35岁现象”,令人扼腕叹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年轻干部贪腐新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张远煌分析发现,2014至2018年,在753名有腐败犯罪行为的领导干部中,39岁以下的占比为12.75%,其中年龄最小的仅25岁。调查发现,与其他年龄段贪腐有所不同,年轻干部贪腐呈现出一些共性特点。

一是现实世界贪污腐化,虚拟世界追求“刺激”。在调研中,最让办案人员费解的是,部分年轻干部贪腐的动机和赃款的去向。有的年轻干部在现实世界贪污腐化,竟是为满足其对网络游戏、网络赌博、网络直播等虚拟世界的扭曲追逐。

二是行政级别普遍不高,涉案金额却不一定少。涉案的年轻干部很少有处级、厅级领导干部,大部分只是机关、街道分管拆迁、财务等业务的科级或股级干部,但涉案金额往往令人震惊。比如,南方某市公安局人事科“85后”副科长唐某,从2015至2018年年底,利用职务之便将23名亲朋好友的姓名加入辅警人员工资表,侵吞公款200万余元。

三是年轻的政府雇员成为腐败治理的薄弱区。一些年轻的政府雇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干部,却掌握一定的公权力,直接和群众、企业打交道,也成为腐败的高发群体。

“年轻干部贪腐‘散点多发,虽不容易造成‘塌方式腐败,但其危害性同样不容小觑。”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年轻干部腐败行为多集中于基层,直接影响基层群众对反腐工作的获得感。

内外诱因致防线失守

调研发现,部分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先天不足、后天退化是其陷入贪腐泥潭的内在原因,“腐败侵蚀”和监督层层弱化是外在诱因。

“有些优秀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是从政,但同时人生目标又是‘赚大钱。”一个基层办案人员说,一些年轻干部被调查时的表现令人震惊,有的人认为纪委监委谈话结束后就能回家。重庆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侯晋雄认为,就代际特点而言,85后、90后干部多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其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影响。

西南政法大学监察法教研室主任杨尚东表示,年轻干部在基层执法部门等与个人和企业直接打交道的岗位上,“微腐败”腐蚀普遍存在。比如,西部某市一乡镇畜牧兽医站85后站长唐某收受贿赂上百万元。办案人员介绍,唐某掌握着辖区内养猪场补贴发放的权力,这让他成为企业老板围猎的对象。从一开始接受宴请、出入娱乐场所到最终走上不归路,他在忏悔书中写道:“我职务不高,却在一声声‘唐局长‘唐县长的吹捧中冲昏了头脑。加上事业顺风顺水,就对他们的围猎放松了警惕。”

另外,纪委监委的工作重点往往集中在监督高级别领导干部,对年轻干部的关注相对不多。东部某市90后乡镇股级干部王某,第一次因网络赌博挪用公款时,晚上辗转反侧,感觉“被魔鬼附体”。但挪用公款没被发现,让他产生了侥幸心理。短短两年间,王某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80多次,共计1200万余元。研究发现,不少年轻干部腐败具有“小额高频”的特点,有些年轻干部甚至挪用公款上百次才被发现。一次次“小额”贪腐没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他们越陷越深。

紧扣代际特点,强化监管措施

针对“35岁现象”,专家和基層干部建议,应着眼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出针对年轻干部代际特点的监督管理措施。

一是党纪监督下沉促“不敢腐”。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基层“微腐败”是年轻干部腐败的主要源头,只有把党纪监督进一步深入末梢,才能发挥防微杜渐的作用。

二是封堵腐败漏洞促“不能腐”。杨尚东建议,通过完善招投标机制、强化集体决策等手段,减少个人因素对市场主体具体经营的影响力,从根本上压缩腐败空间。张远煌认为,应考虑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使行贿者付出更大成本。

三是教育端口前移促“不想腐”。多名纪检干部建议,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引导,使他们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性。对年轻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加强了解,及时发现年轻干部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赌博、奢侈消费等异常状态。尤其要多听取干部服务对象和基层单位意见,对有可能误入歧途的年轻干部及时纠偏。

(《半月谈》2022年第6期)080E74EC-1A1B-4510-9581-E492F56D90C5

猜你喜欢

唐某挪用公款虚拟世界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一口唾沫引发互殴: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
挪用公款1.2亿, 滨州市财政局巨贪被判无期
学会止步,亦是一种智慧
搭乘醉酒司机的车,发生车祸,责任谁承担
多次挪用公款并归还数额能否累计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
立足现实世界 正视虚拟世界
浅谈司法会计鉴定在查办贪污、挪用公款犯罪中的重要性
抢走他人欠条 逼其还债是否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