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科类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2022-04-20付苗苗齐美静
付苗苗 齐美静
摘要:本论文聚焦工科专业,以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切入点,对工科类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进行探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问卷,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问题,并面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类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工科;专业能力
引言:
当前多数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科专业教师工程实践性教学能力不足,致使其毕业生空有理论知识,欠缺实践技能,无法满足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探究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科类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提升其专业能力水平,打造一支可以符合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教学需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1、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科类教师专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1部分教师的工程教学能力不足
1.1.1部分教师知识更新能力不足,课程内容陈旧。
部分教师拒绝新知新能的建构,仅讲授陈旧的书本知识,一则是机械地重复讲解知识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则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节,导致毕业生“学无所用”;三则一味地“守旧”也无法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建构,抑制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
1.1.2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实际工作需求相脱节。
部分教师未能按照职业工作岗位设计教学情境,不能按照“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运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无法承担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由此可知部分教师未能依照工作岗位需求设计、实施教学,且实践性教学能力欠缺。
1.2工程实践能力的转化程度不高
教师虽取得了可以证明其工程操作能力的证书,但是其工程操作能力的转化程度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工程操作能力与工程教学能力之间存在距离,部分教师的工程操作能力在工程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与运用,即教师不能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二是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中仍有人无法做到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表明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仅仅停留于满足考证要求的合格水平,没有转化、升华为现实的技术技能。
1.3应用型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率低
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部分教师的应用型研究成果仅仅停留于实验阶段,没有将其转化为实用型的生产技术,如用于企业生产需要的发明或专利,部分教师虽开展了应用型研究,但沒有实用性发明或专利,说明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应用型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能力低下。
2、提高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科类教师专业能力的措施
2.1改革招聘制度,拓宽人才引进路径
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科专业的发展亟需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又能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可聘请具有 3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特殊高技能人才(含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增加专业型硕士人才引进指标,吸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2建立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制度
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科专业新进教师多数是来自高校的毕业生,既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又缺少工程实践操作经验,因此应建立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制度,补齐短板。
2.2.1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
工科新进教师应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大学教师的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安排一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突出的指导教师,以“1+1 导师制”的方式开展“传帮带”新手教师培训指导活动,培训结束后各系部应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教师培训期间的表现做出定性与定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合格上岗,不合格继续接受培训指导。
2.2.2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
工程实践能力是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科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特殊的专业能力,其包括工程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因此对新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能力的培训,二是在学校进行工程教学能力的培训。
2.3实施分类管理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针对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科类教师的培养培训需要树立科学的理念,即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满足不同类型教师差异化的培养培训需求,充分发挥教师在培养培训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单师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2.3.1理论课教师
理论课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相对缺乏实践性教学经验与能力,因此其培训路径为:一是到企业进行实训。通过一定时间的企业实训,了解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提升其实践能力。二是参与企业实践类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推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2实训实验课教师
实训实验课教师具备实践技能,但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因此其培养培训路径为:第一是学历提升,即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实训实验课教师理论知识的储量,鼓励本科学历的实训实验课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是技术技能提升,即学习行业企业先进的技术技能,再通过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将这些技术技能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水平。
2.3.3“双师型”教师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科专业实施教师分类培养培训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路径为:第一,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基本原则进行培养培训。按照“双师型”教师的相应等级要求进行培养培训。第二,推进“双师型”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合作项目,以保证“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不落后。
参考文献:
[1]让凯莉. 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科类教师专业能力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9.DOI:10.27711/d.cnki.gtjgc.2019.000014.
[2]刘慧娟,张爱良,朱旭东.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科类青年教师的培养研究[J].科技风,2021(05):140-141.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105066.
[3]冯旭芳.高职院校工科类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胜任力研究——基于浙江省10所高职院校教师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0):65-70.
课题项目: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研究项目《地方应用型大学工科类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Y2021188)
作者简介:付苗苗(1982—5),女,汉族,河北省沧州市,讲师,硕士研究生,机电一体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