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岛历史建筑保护
2022-04-20刘思成尚楚玉
刘思成 尚楚玉
【摘要】近年来,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历史建筑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对于一座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意义。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激发其活力,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值得我们思考。本文首先分析了青岛历史建筑保护的几个案例,接着阐述了青岛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之后又分析了历史建筑保护和旧城区更新的关联性,最后提出一些青岛历史建筑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青岛;历史建筑;保护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7.058
1、研究背景
1.1青岛历史建筑特点
作为城市文脉的一种延续,历史建筑见证了青岛的百年沧桑,也提供了认识这座城市的重要维度。青岛的很多历史建筑有不同时期的风格,数量很多而且基本沿海分布。建筑类型以公共 建筑和独立庭院建筑为主。建造精美,中西结合,并且融入了很多风格和元素。成为了青岛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其中,德式建筑群数量众多且富有特色。青岛德式建筑群主要在青岛市市南区和市北区。1897年德国政府强占胶州湾后,在如今青岛市南区太平路周边、八大关等处留下德国人建的西式建筑群。青岛曾先后历经德、日、美三代帝国主义统治,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欧式建筑特别是以德式建筑为主要特色的青岛城市近现代建筑艺术文化景观。这些建筑的风格包括德国青年派、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以及拜占廷、折中主义等。
1.2青岛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
青岛的历史建筑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进程,是城市特色的一部分,能够引起城市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这些历史建筑意义重大,记录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建筑思想,使德式、日式、中国传统与现代建筑和谐共处。欧洲近现代建筑艺术美学倾向、文艺复兴到近现代所表现的积极的人文主义思想都在这些历史建筑上体现出来了,这些建筑在历史文化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的历史建筑在历史研究、文化认同、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青岛历史建筑保护的案例分析
2.1保留原有功能
对于历史建筑保护,比较便捷的方法就是保留其原有的功能,让他们成为历史的延续。因为青岛的公共建筑居多,且有很大一部分是近代才修建的,保留完好,功能较为齐全。对于这类历史建筑,一个重要的保护措施是:延用。因此有许多的建筑仍作为公共建筑发挥着它的作用。
2.1.1延用原建筑
以青岛警察署旧址为例:原为德国胶澳警察署,又名警察公署、德国巡捕衙门,建于1904年。该建筑初为德国警察署办公地,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为日本宪兵队驻地。1922年12月中国收回青岛主权后,在此设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警察厅。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伪青岛市治安维持会在该处成立警察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青岛市警察局。青岛解放后,该建筑一直由青岛市公安局使用。其造型取中世纪以来德国村镇教堂型制,显示浓重的西欧城市街景的格调。
既然要延用青岛警察署旧址,首先要对其进行修缮。修缮,是保护历史建筑、延长建筑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6月,青岛警察署旧址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栋建筑保存完整,维护得当。其对原始建筑的维护及时得当且尊重原有风格。在建筑主体立面及其构建特征的修复时,以高高的塔楼为建筑的中心组成部分,屋顶上结合四面起复曲线式尖顶小山墙,又将红色牛舌状瓦覆盖在上面,在中间悬挂一个大时钟,装饰以红色的砖砌花纹。立面的修复基本上遵从了原建筑的设计风格,是德国哥特式建筑与德国传统村镇建筑装饰手法的结合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复古风格。建筑采用了三段式构图:台基为蘑菇石,第二、三层墙面修复时使用了米黄色,屋面还原了坡面的折线式。
其次是合理新建。比如近几年在东侧新建的二层楼,仍利用了老楼使用的红筒瓦。按照原有建筑风格适当地新建。
在青岛,这样采取这种方法进行保护的历史建筑还有很多。例如总督府童子学堂旧址,这座建筑建于1900年,由德國建筑师贝尔纳茨设计。德国占领青岛后,为专收在青岛的德国贵族学生于,1900年始建总督府童子学堂。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将其改称江苏路小学。1999年校舍改造时,保留了原有建筑风格。再如胶澳邮政局旧址,其建成于1901年。该建筑由德国汉堡施密特公司承造,原属冯·提帕斯基希公司私人商业大楼后由德国胶澳总督府租下一层为邮政局。青岛解放后,该建筑为青岛市邮电局办公营业大楼,现由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使用。
保留历史建筑的原有功能,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历史建筑,也避免了使其破败荒废,成为城市的累赘,也不会给经济带来压力。合理地旧楼再用,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新建公用建筑的压力,赋予了老建筑、老城区以新的活力,也继承和延续了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提升了城市竞争力,让居民更有历史归属感、认同感。
2.1.2延用创新
以青岛水兵俱乐部为例,有些青岛历史建筑在被延用其原有功能的同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创新性地丰富和活化了其原状,使其更能融入现代人的生活。青岛水兵俱乐部又称海员之家、水师饭店。资料显示,水兵俱乐部至少在1907年开始就已经放映电影,成为中国境内现存最早、保存比较完整、用于商业电影放映的历史建筑。该建筑在2016年被修缮,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前提下,整个俱乐部外立面已经焕然一新,与周围建筑浑然一体。修缮完成后,水兵俱乐部打造成了青岛电影文创产业平台——1907光影文创基地。围绕早期电影博物馆、电影音乐剧场、激光数字影院、电影创客孵化中心、电影文化大讲堂等版块,恢复该建筑原有的主要文化功能,形成青岛电影文化领域城市新名片。
2.2改变用途
一些历史建筑由于历史久远或是其功能已不再适应于当下的时代,保留原有功能这一方法就不再适用了。而纯粹地修复历史建筑只适用于那些物质文化遗产,一般的历史建筑这样做会使其成为时代的消耗,造价不菲且收益不多。那在这个情况下,将历史建筑修复后改变其原有功能,进行商业化,不仅是保护它的历史价值,也能赋予其新的活力。
以青岛花石楼为例,花石楼建于1930年,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1932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一位名叫格拉西莫夫的白俄罗斯人在临海呷角上修建了这座海滨别墅。解放前蒋介石曾居于此。解放后,花石楼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1984年,青岛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将花石楼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将花石楼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青岛市对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缮,花石楼外立面石子墙和内部滑石墙面按照原有样貌进行修缮。所有的修缮工作,都是按照花石楼原先的设计图纸进行的。”现在,花石楼已成为了旅游摄影基地。电影《神圣的使命》、《白雾街凶杀案》、《总统行动》等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内景和外景。同时也带动了婚纱摄影、旅游业的发展。
3、青岛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现状——立法保障较完善
青岛从上世纪开始就很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颁布过许多文件。2009年,青岛市通过了《关于加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的议案》,明确指出要突出发展控制性和实施性 研究,切实加强环胶州湾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在严格保护中求发展。之后,2012年颁布实施《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14年颁布实施《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等均对青岛的历史建筑的保护提出要求,也使历史城区复兴、历史建筑的利用受到前 所未有的关注。
资料显示,截止2017,单纯从数量上来看,青岛市没有被列入文保单位的近代建筑约占近代建筑总数的6-7成,不过相比完整的街区,这些建筑单体多半价值不高,主要以民居为主。但也有很多近代建筑目前连市级文保都算不上,主要原因不是价值不够,而是产权单位不愿意。根据2015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二十一条规定,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不得擅自迁移、拆除;因建设工程需要必须迁移、拆除的,应当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而上述关于“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相关规定则被去掉,这就意味着没有被列入文保单位范畴的近代建筑将不再受法律保护。产权单位不愿意将历史建筑申请为文物,又没有相应的保护性的法律。因此,有很多历史建筑被拆除或是年久失修,渐渐被人们抛弃,经济、社会价值逐渐降低。对此,青岛市2017年编制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划定了28平方公里历史城区和13片历史文化街区,为历史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发展提供法定依据。此举的意义在于,历史文化街区内没有被列入三级文保范围的近代建筑同样受政府保护,不过在法律效力方面显然不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青岛市每年还会定期组织德国专家一起探讨历史城区的保护问题。
3.2现状——结合旧城区更新发展
目前,青岛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逐渐与旧城区的更新发展相结合,将其作为旧城区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以2019年10月份青岛决定对劈柴院进行改造提升为例。劈柴院是青岛市井文化的发源地也是青岛百年历史最为直接的见证者。2019年10月份,青岛市市南区政府拟对劈柴院独具青岛特色的里院建筑群进行修缮和升级改造,并将北京路-河北路-济南路-中山路围合区域纳入其中。在全面梳理现状建筑以及名人文化、会馆文化、老字号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按照“真实保护、完整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修缮老建筑,保护城市风貌,传承历史文化、完善城市功能,将其打造成为“最青岛”“最时尚”的城市综合体验区,再现劈柴院繁华景象。劈柴院改造提升工程是2019年青岛历史城区更新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之一,市南区政府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力度,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先行启动北区建设,尽快完成违章建筑拆除、市政管线整理等前期工作。“劈柴院所在的中山路片区,是青岛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起点’,保留有大量历史建筑和遗迹,历史空间格局保存较为完整,是青岛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地和承载地,劈柴院则是里院的一个典型代表。”
3.3问题——修护难以系统化
政府主导进行大型历史公共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并且一系列的流程已经较为成熟。从前面警察署旧址等的保护和利用我们便可窥知一二。而对于那些涉及政府主导的棚户区改造的成片传统性建筑,由于历史价值不高等因素导致社会各界不够重视,越来越难以实现保护和利用的资金平衡。而一些有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意识的企业或个人,对一些私有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较多。但总体来看,历史建筑在实际再利用方面的实施主体以及方式、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的指导与资源整合。
4、历史建筑保护与旧城区更新开发的关联
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往往与旧城区的更新开发密不可分。“城市与街道的空间特征,除了它们的空间类型、空间轮廓、转角和空间的宽度与高度的视觉关系外,街道和广场的表面材料、色彩,临街建筑墙面的类型、立面组成以及可塑性等,也是構成城市空间特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沿街建筑,特别是旧城区中历史建筑的立面变成决定街区空间性格的主要因素。各个时代不同的建筑提供了街区空间的特性和趣味,保存维护这些历史建筑以及它们的外部形式同样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青岛旧城区的经典代表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旧城区中新建建筑与历史建筑之间存在差异明显。中山路历史街区在统一的规划控制下,新建成的建筑功能要求相似,建造技术相同,审美倾向也较为类似,使中山路的整体机理相对统一、文脉承接关系比较明确。
旧城更新则更多的是从长远的城市设计角度出发,针对特定地点、特定环境下的旧城衰败地区进行相应的改建、整治及保护,其目的在于恢复老城区活力,使城市得以延续发展。与旧城改造所不同的是,旧城更新是在充分考虑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上,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目标也是多元的,需要达到城市历史文化延续传承、旧城居住区环境改善更新、旧城人口合理调控、提升城市活力等目的。
5、措施探究
5.1修缮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
我们对待历史建筑,就像对待历史文化一样,不能一味地赞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对于那些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当然要尽可能地筹措资金,进行维护、修缮。修缮是保护历史建筑最基本的方法。依据《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合理地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历史建筑进行认定、保护。遵循着“保护优先、分类保护、严格管理”的原则。
5.2保有原功能或开发改变新功能
保护历史建筑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活下去,并且要活出“精彩和活力”。有两种方法:一是延用原功能,让其继续发挥原有的价值,就如对青岛警察署旧址的保护;二是改变功能继续利用,即是让其换了一种方式与大众见面,比如花石楼、蝴蝶楼、基督教堂、德国监狱等等。不仅使特殊时期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也拉动了当地旅游业和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活力和竞争力。如果采取这两种方法,那么就要适当考虑对原有历史建筑进行合理地、有必要地改建和新建。比如青岛火车站的改建和新建。原青岛客站房建于1900年,是典型的德式建筑。1991年,老站房在站房改造中被拆除重建。2008年,结合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迎接2008年奥运会,又新建了青岛客站。原有德式建筑:钟楼和售票厅被改做胶济铁路博物馆,延续了历史文脉也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特色。而新建车站的外立面与钟楼相协调,充分吸取了传统德式建筑特点,结合用地现状,贯彻以铁路发展新思路,形成了完整的建筑群体组合。
5.3与旧城区的更新相连接
历史建筑的更新再利用主要体现在内部空间的改造,使原有建筑内部空间形式同新功能因素之间相互协调。考虑某一特定区域的建筑特点以及功能分区的情况,对该地区的城市功能以及产业结构进行重新规划和定义。例如以工业建筑为主的旧工业园区:青岛啤酒园区。有作为上世纪遗留下来的,独具风格的悠久的产业建筑。它们很多都被列为重点文物建筑加以保护,并且在周围新建了风格相仿的新的工厂。又配备了相应的交通设施,更是积极开发旅游业,吸引了大批游客,不仅传播了青岛的啤酒文化,也推销了啤酒以及各种周边产品。建筑立面基本保留原有结构和工业元素,保存城市建筑原有肌理和城市工业历史遗迹,而将内部设计成适合现代办公的个性空间。
旧城区的改造可以尊重原有的建筑群落以及市民心中的历史文化归属感。作为一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沿海城市,青岛在积极开发沿海地区资源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旧城区的更新改造上,本着人文历史的原则,对废弃场所中的建筑价值和质量进行合理评估,保留下地区的历史文脉和居民集体记忆,保持地区的情感和记忆功能,使之成为特色城市的一部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形成建筑改造后创意利用的合理发展模式。
结语:
历史建筑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承载了许多历史的记忆与精华,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它对于守住一座城的历史根基和传统文化尤为重要,也对城市的各方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保护历史建筑,不是一边倒地维护原有建筑,也应当合理的改建、再建,不仅要合理地利用,让他们获得新的生命力,也要从旧城区更新發展的更为宏观的角度来思考、规划。保护历史建筑,不仅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市民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刘珊,纪道明,成帅.青岛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与更新[J].工业建筑,2018,(48):8-9
[2]郭晓林,朱瑞瑞,马肖.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对策研[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北京:2019:3
[3]周宫庆.基于旧城更新视角下的山东历史城区保护探究——以青岛市为例[J].城市建筑,2019,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