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2022-04-20郑曼
郑曼
摘 要:多元文化发展改变高校传统教育发展格局。高校应在充分分析多元文化教育影响的同时,科学制定未来阶段思政教育改革方案,提升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弥补高校新时代思政教育缺失,以期实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多方面教学质量的强化。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3-0134-03
现今,多元文化的发展俨然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多方面影响。高校不应单方面对多元文化进行摒弃,要围绕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其部分精华内容予以提取,并进一步运用于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充分与时代发展进行接轨。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多元文化应用能力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经历多次改革,教育工作的推进逐步从单一层面向多维度教育发展推进。然而,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仍然无法得到长足提升,重思想、轻文化的文化,严重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促使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进一步针对新时代思政教育发展问题,做好科学的思政教育规划。基于多元文化发展视角,推动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策略。因而,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元文化资源,加强对不同领域文化资源教育吸收,并将部分文化内容应用于思政教学,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文化影响力,围绕文化教育渗透,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系统化开展,有效弥补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缺失,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长效化及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构筑高校大学生思想安全及心理安全教育防线
良好文化包容能力及文化发展创造力,是我国文化体系发展基本特征。受此影响,随着我国文化发展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促使新兴文化在逐步崛起的过程中,也为部分不良文化的入侵提供养分,对高校大学生思想健康及心理健康构成威胁。基于多元文化视角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则必须要立足于当前多元文化发展,做好在思想及心理上教育防线的构筑,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健康及心理健康水平,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对不良文化的安全防范能力,有效将大学生思想安全教育风险加以阻拦,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在良好环境下有序开展,降低外部因素干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影响,为后续阶段高校更好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做好教育铺垫。
(三)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实际有效性
长期以来,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及实效性,始终是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重点方向。高校思政教育之所以产生教学有效性及实效性不足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育内容及教育思想的运用过于滞后,未能从新时代发展新视角,对部分新兴文化及新兴教育理念加以引入,对新时代多元文化的发展一味地秉承排斥态度,使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及实效性大打折扣。围绕多元文化发展,开展系统化思政教育改革工作,则是从多元文化中汲取文化思想精华,并将部分具有时代影响力的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融合,使思政教育工作能与时代发展充分接轨,在进一步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同时,促进思政教育能以多种形式及多种方式有效开展。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及实效性的提升奠定良好文化根基。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
(一)思政教学观念落后
多元文化视域下,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指明方向,也同时凸显思政教育工作实践力度不足的问题。要求思政教育立足于多元文化模式,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的活动,以思政路径,加强大学生的多元文化的引领,增强大学生文化认知度,并以本土文化为基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使大学生自主践行我国文化信息,从而提升思政教育實施的成果,达到思政教育改革的目的。但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来看,思政教学观念的陈旧,阻碍了思政教育的创新与革新。例如,部分教师在多元文化视域下还是以传统的思政教育为导向,以传统的思政内容、思政信息以及思政教育模式向大学生传达思政信息,较少融入文化信息,使大学生对文化认知度不足,从而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同时,也存在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大学生思政学习成果不高,由此影响思政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进程。
(二)大学生本土文化认知不足
多元文化视域下,思政教育应以本土文化为导向,促进多元文化在其中的融入,引领大学生进行文化分析、文化比较,促进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知晓,以此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文化辨别能力,促进大学生吸收运用与思考多元文化信息,达到思政教育实施的有效性模式。但从当前思政教育实施来看,存在部分大学生本土文化认知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多文化充斥着大学生的思维,部分大学生崇尚西方文化,以享乐主义为导向,影响国家文化的发展。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应重视本土文化的传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
三、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多元文化视域下,人本化思维理念成为思政教育改革的主理念。人本化思维提出大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这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实施形成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其教学的革新指明方向。基于此,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中,遵从大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原则是必要的。例如,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思政教育的开展与信息融入都应立足于大学生发展,结合大学生思想模式、行为意识、观念以及未来发展需要模式等信息,开展多元文化的思政教育工作,促进多文化信息在其中的融入[1],以教育路径加强大学生文化引领,使大学生保持中立,合理探究与认知文化信息,从而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彰显高校思政育人的教育实施模式。
(二)真实性原则
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改革,重视多元信息在其中的融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使思政教育更具人文性,从而注重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引领,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而多元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应遵从真实性的原则。在思政教育中,无论融入与渗透何种文化,都应以真实性为原则,真实地挖掘与收集这些文化信息,根据大学生发展需要,加强大学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多元文化认知,以文化为保障促进大学生全面性发展,达到高校思政教育实施的有效性模式。例如,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多元文化,教师可引领大学生进行文化讨论、文化互动,发展大学生思维,深化大学生对文化的认知,促进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掌握,为大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奠定基础。
(三)理论与实践融合原则
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中,多元文化思想融入其中,应根据大学生发展规律与认知规律,遵从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原则。在以往思政教育实施中,重视思政信息的传达,而将多元文化融入其中,也要关注思政理论信息的教育,使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内容。但缺乏实践,这会影响大学生对多元文化信息的深入理解。而教师为大学生开展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活动,以多元文化为导向,既能为大学生传递多元文化信息,也能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使大学生能够吸收多元文化信息,并在多元文化支撑下,健全大学生人格品质,促进大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网络化原则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实施,应遵从网络化的教育原则,从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施的成果,促进高校思政教学的革新化。一方面,思政教育的实施,要践行网络教育模式,促进思政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多元文化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融入,有利于开展多元的思政教育模式,从而提升思政教育实施的水平。例如,思政教育运用多媒体教学呈现多元文化信息,便于大学生认知与了解思政信息及多元文化信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以网络为大学生获取多元文化的载体,延伸大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使大学生既能在网络平台中获取多元文化信息,也能实践多元文化信息。例如,运用先进技术,打造多个多元文化讨论、主题等活动,促进大学生探究、实践多元文化,从而深化大学生对多元文化认知,增强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可。总之,将多元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既要重视课堂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信息,也要重视网络平台融入多元文化信息。
四、多元文化視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措施及路径
(一)强化多元文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渗透
强化多元文化的教育渗透,是以多元文化教育发展为核心,将多元文化中具有时代先进性及前瞻性的内容进行提炼,将其与思政教育中部分先进思想理念进行融合,使大学生能从现代文化视角,更好地对思政教育中部分内容加以了解,提升大学生思政学习知识汲取能力,促使大学生对思政学习能形成浓厚兴趣,改变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抵触,帮助大学生主动接触思政课程内容,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做好教学延伸。例如,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将大学生感兴趣的新媒体娱乐文化及电竞文化等内容,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体系,经过教师的教学筛选之后,将部分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稳步推进的内容,加入思政教育的课堂教学,进一步从潜意识强化大学生思政学习概念,使高校能以兴趣引导为突破口,更好运用多元文化思想开展思政教育渗透。同时,将多元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可提升教师对多元文化的认可,使教师保持中立面,在思政教育路径中传达多元文化信息,开展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掌握,为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从而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的成果。
(二)建立以多元文化为载体的思政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早期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更多是基于对大学生理论学习成绩及课堂学习表现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给予部分课程教学及学习建议。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应摒弃传统思政教育考核、评价逻辑,采用搭建多元文化教育发展桥梁的方式,以多元文化为载体构建新的思政教育考核、体系,改变对大学生单方面理论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要根据大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及对思政课程内容深度理解,作出客观的教学评价,使大学生能有效掌握自身学习不足,并在后续阶段学习过程中逐步自我完善[2]。对于教师而言,以多元文化为基础构建教育考核体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接触多元文化,使教师能掌握多种多元文化视角下思政教学技巧,为后续阶段教师围绕多元文化发展开展科学的思政教育布局夯实基础。
(三)积极开展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思政教育活动、实践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思想,单方面认为思政教育的开展,应进一步营造庄严肃穆的学习环境,高校大学生不应在顺境下参与学习实践,尽可能让大学生在困境中学习,帮助大学生逐步在学习实践中进行磨练。然而,新时代大学生对传统教育思想秉承不屑一顾的态度,大学生与高校之间互不妥协,导致高校教育工作质量直线下滑,加剧大学生与高校之间教育对立。积极开展多元文化的思政教育活动,在于通过活动实践的形式,增加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趣味性,摆脱世俗价值观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错误认识,从更深层次挖掘大学生学习创新能力,使多元文化能更好地面向思政教育开展教学引导,帮助大学生在欢乐氛围中学习思政教育课程。进而,在更深层次打破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固有印象,使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能充分契合大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改变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教育对立,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有效性。
(四)推动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生活化的教学融合
教育生活化是指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学习、生活进行关联,促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对思政概念有所感知,帮助大学生利用所学思政知识解决学习、生活面临的基本难题,使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发展能形成深远影响。将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生活化教学融合,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思想下教育壁垒,利用多元文化作为教学突破口,提升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学对接能力。这其中,高校要侧重于打造多元文化教育环境,切实提升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联动能力,通过多元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强化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融合有效性,使大学生能更好从多元文化视角,对思政学习形成更为深刻认识。以此,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良性发展循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长效化开展。
(五)打造课程思政教育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互动平台
目前,课程思政教育逐渐占据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主导地位。利用课程思政教育平台,加强思政教育与多元文化发展的有效互动,有助于更好实现在多元文化视角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为此,高校思政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互动平台的打造,要考虑大学生思政学习自主性及教师思政教育交流便捷性的问题,运用对教育互动平台的建设,强化教师之间运用多元文化开展教学交流的能力,帮助教师进一步解决教学工作中面临基础难题,切实围绕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汇集,开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路径。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高校可以运用这一平台,加强大学生自主化的思政学习能力,使大学生能基于多元文化交流,自主进行思政知识内容进行汲取。通过对教师教学交流及大学生学习交流能力的提升,多元文化教育互动平台的构建能实现对大学生、教师教育学习被动地位的改变,为后续阶段高校更好深入思政教育实践提供教育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形成一定影响,高校应利用多元文化的发展优势,面向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做好教学拓展,并逐步对部分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及教育方法进行优化,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前瞻性及有效性,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好融入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占松.服装展示设计中的文化性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6):87-88.
[2]邵一骏,桂尚书.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2):21-26.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