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100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研究
2022-04-20李丹
李丹
摘 要:百年建党史不仅是共产党的发展史,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发展的缩影。在中国不断发展的时期,马克思主义所承担的使命各有不同。只有沿着中国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梳理,才能够在我国新时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出马克思主义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建党100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经验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3-0031-03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建党100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研究”(2022-ZDJH-00324)
建党百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可以看作新中国的发展史,在革命先辈的引导下,中国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1],这也促使马克思主义在发展阶段实现了民族化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建党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与经验进行研究,以此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一、建党100年马克思主义发展依据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恩格斯曾提出理论是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是必须背熟且需要无限重复的刻板教条。这句话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同样有所体现。在建党百年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的发展、进步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以马列主义原理为核心,针对革命规律与发展路径提出先进思想,我们成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全面胜利。后来根据和平发展时期的时代特点,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的过程中综合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积累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而且实现对党的建设工作的优化与改进,助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中国至今仍然在探寻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关联,通过理论来推动实践的创新,进而为社会主义中国与共产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二)历史教训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依据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之前,我国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受到了历史教训,历史唯物论证明了社会发展动力就是阶级斗争。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已经不再是阻碍中国发展的关键,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因素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下得到解决,而我国当时却仍然沿着阶级斗争为导向来不断发展,促使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作品中预见了社会主义社会要坚持计划经济实现按劳分配,两者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时,均认为生产水平高度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关键,而我国则是在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有结合时代需求来发挥马克思主义特色,才能够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历史发展中汲取教训,才能以发展的目光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一条光明的道路。
二、建党100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
(一)建党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阶段
建党初期,我国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经历非常曲折,老一辈党员开辟了一条艰辛却充满希望的发展道路。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才正式在中国的土壤中扎根并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在“一化三改”的过渡阶段,开辟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因此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与转变。对于我国长期发展而言,只有党乃至社会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念的全面发展,才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进而带动中国在21世纪实现科技、经济的双重飞跃。
(二)建党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阶段
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1979年,党提出了需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此时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共产党在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标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只有围绕中国发展的情况来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才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添砖加瓦。除此之外,党还针对改革开放问题开展了全面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建党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第三阶段
20世纪与21世纪的过渡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全面推行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死亡论”等一系列观点改变了多数人的看法,也为中国推行马克思主义带来了冲击。众多基层群众在思想动摇之后影响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常发展。而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出现让中国经济在激增的同时提高了经济风险。我党受命于中国的重要发展时期,结合国内外形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产党也因此承受住了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多重考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道路。
(四)建党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第四阶段
在正式步入21世纪之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格局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大量的机遇与挑战,党建问题到了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国情融合为中国的全面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这个重要历史时期,结合共产党面临的复杂形势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思想,该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让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逐渐发展成其他发达国家无法忽视的强国。
(五)建党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第五阶段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便站在中国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进行了梳理,为中国在国际领域奠定了“稳中求胜”的工作基调。中国虽然已经获得了面对风浪的能力,但是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仍然要保持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敬畏之心,只有沉着冷静地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才能够为中国、为党的持续发展奠定稳定的发展道路,进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2]。
三、建党10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的融合
《共产主义宣言》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在推行过程中,需要结合当时的国情来明确工作方向,即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教义而是一种方法,因此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必须结合时代特征来进行调整,只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并在发展创新过程中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视程度[2],才能够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支撑国家、支撑共产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时,应该将其作为立党根本思想,并让其成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核心理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够为事业发展提供帮助。作为重要的行动纲领,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的融合能够为中国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助力马克思主义长期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在推行马克思主义时,需要坚持以中国时代特征为中心的客观事实,以此来保证思想观念的合理性,进而助力马克思主义不断完善。对马克思主义而言,在总结经验时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只有结合实际全面推行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帮助中国获取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真理[1]。在百年经验传承中,可以明确马克思主义确实是助力我国实现全方位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结合国情分析出的马克思主义,才是中国发展期间真正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即通过马克思主义来解决面对的实际问题[3],走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路。若只在理论中明确马克思主义所带来的影响,而不考虑实际情况,就会因为落后而丧失马克思主义应有的先进性,进而制约我国的长期发展。
(三)推行马克思主义期间要注意理论实践创新
立足于中国实际所贯彻的理论方法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若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活用在中国实际问题中[4],就能够为中国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我国当初将改革开放归结为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当代社会主义问题,便是理论转化实践的一种方式。对国家、民族而言,创新是进步的核心,只要能够时刻为创新发展提供动力,就能够帮助政党保留活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了革命胜利,而在新时期,同样应该坚持理论实践的融合,主动谋求创新,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空间,进而确保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光明的未来。
(四)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基本态度
马克思主义本质便是实践中的产物,单纯的理论观念很难发挥其真正价值。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发展中不断深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但是这种观念并不是封建时的宗教信条,而是在实践中深化、升华的理论方法。共产党人在建党100年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发展的价值,并总结出非常多的实践经验。众多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发展中艰难求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非常多的帮助。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发挥价值证明其适用性,但这种应用必须建立在实践中。只有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中國化的基本态度,才能够使其真正造福中国,否则便有可能在唯心主义的影响下,出现理论套用现实的情况,进而让马克思主义背离基本精神。中国之所以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有敬意。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而思想需要与时俱进,单纯地死记硬背无法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只有在坚定基本态度的同时贯彻实事求是的发展理念,才能够结合中国发展的时代要求,创建出适合中国发展的思想理论,进而让社会主义事业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焕发生机与活力。
(五)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中国化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建党100年中始终贯彻的发展方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与中国自身的发展情况相辅相成,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够推动中国实现稳定发展,而中国发展又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反馈,使其更加契合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最初的马克思主义[5],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会更加偏向欧洲,共产党人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便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以此来创造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特色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想要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挥价值,就需要期内容契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让马克思主义从内容深奥的哲学理论变成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通俗观念。只有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本质,才能够使其反映出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进而通过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立场[6],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难题。在建党100年进程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马克思主义所发挥的价值,成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着良好的生存土壤,只要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可以让马克思主义在未来更多造福中国社会,为中国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六)利用马克思主义探究时代主题
探究时代主题、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共产党人落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特征与时代精神,共产党人可以借此机会完成对时代主题的探究,并引领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如今的时代主题可以看作“和平与发展”,通过探索时代主题下中国与世界之间存在的矛盾,可以明确经济、政治、思想层面的发展主旋律,并围绕着发展旋律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而言,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是发挥其价值的重中之重,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发展的过渡正是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时代主题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提供方向,而马克思主义则需要在契合中国需求的同时迎合时代特征,进而缓解中国社会发展与世界国际形势之间的矛盾。从建党100年的历史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是支撑中国实现稳定发展的基本方法,只要能够合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就能为中国社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建党100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启示
(一)解放思想,深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从建党百年的社会历程中出发,我国在发展阶段所遇到的考验多且强烈,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其他重要历史事件,都可以在历史背后发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子。先辈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倡的反封建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因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并没有推行马克思主义的土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百年党史为我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马克思主义则会随着党的前进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在适应中国的同时不断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后的真理大讨论,让人们在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突破了思想桎梏,时代的不同将会让国情随之发生改变,所以在领会马克思主义内涵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人民思想与国情、时代背景,通过三者的统一来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分析,发挥其应有的思想价值。
(二)取长补短,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
共产党成立了百年,马克思主义在百年时间里成功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一种指引方向的姿态为我国带来了新的面貌。共产党在百年时间中遇到了多次社会变革,并积累了非常多的发展经验,而众多发展经验的核心理念便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带来的成功经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同时通过取长补短,实现了思想观念的持续优化。立足于中国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逐渐发展成中国思想理念的核心,中国传统思想与国外价值观的碰撞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思想进入中国可以看作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发展支柱,融入国情的同时取长补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能够在满足时代背景的同时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三)为人民服务,坚持保障人民利益
共产党的成立让我国成为以社会主义发展为核心的国家,共产党在建党百年中一直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引共产党前进的重要思想,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从未否认基层人民的主体地位,因为人民是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的推动者。在建党百年的时间里,共产党多数斗争的核心出发点都是以人民利益为基础,这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共产党应该全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思想,然后利用各种传播方式来助力人民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这样便可以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更好地使用马克思主义,进而使其成功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社会动力,进而让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百年党史中,马克思主义一直扮演着主导发展的作用,只要中国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并围绕国情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才能为中国带来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相信随着更多人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经验的不断丰富将会为我国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许欢.浅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和当代价值[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9):34-35.
[2]贾莉莉.论改革开放40年我国思想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8(8):11-13.
[3]陈春明.论新技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动作用[J].学术交流,2002(4):4-6.
[4]张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21(8):70-71+76.
[5]狄国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精髓意蕴[J].宁夏党校学报,2012(1):60-63.
[6]李建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及其实现路径[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2):29-31.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