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似平易却婉曲

2022-04-20刘航

课外语文·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比兴表现手法意境

刘航

有一年,某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试题,要求考生分析张可久《清江引·秋怀》“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中“芭蕉”“雨声”的意象。又有一年某省的高考有一道语文题,要求分析杜甫《江汉》“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句中“落日”和“秋风”的意境。据说,当年的考生事后几乎查遍所有辞书,或未找到相应词目,或未得到相应的解释。

意象,是诗人思维物化的结晶,是情景交融的统一体,是创作者通过感观接触外物之后所引发的想象和体验。意象与意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意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形成的境界,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细小单位。我们分析诗词的意象或意境时,都离不开比兴表现手法。某一意象之所以具有特定的意蕴,是诗人长期运用比兴表现手法逐渐形成的。这些词语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今天的中华诗词,承载着无数诗人词家的寄托和怀想,历经风霜雨雪,不断打磨和锤炼,便形成了特定的内涵。因此,研究并掌握意象中包含的比兴手法,便是理解诗词创作主题的“捷径”和“钥匙”。

起初,儒门的“比兴”概念属于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的范畴。据《周礼》记载,乐师之长从事诗教使用的“比兴”术语,是指《诗经》的语用功能,即公卿、士大夫言谈时引用《诗经》中一章或几句,通过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谓“赋诗言志”。后来,“比兴”含义逐渐变化,多转指诗篇命意的讽喻作用和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并成为《诗经》学的概念。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在文学理论上也有长足的发展。刘勰和钟嵘在对比兴内涵的认识上突破了旧说,总结了新经验。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中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刘勰还提出了“拟容取心”原则。所谓“拟容”,即描绘景物形象,略近乎“取境”;所谓“取心”,即在物象中蘊含作者的感情。这便是后来“意境”说的萌芽。

到了唐代,随着诗歌等文艺的发展,也将比兴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理论上最先有建树的是初唐的陈子昂。他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兴寄”说,强调诗歌要言之有物、寄怀深远。而因物喻志、托物寄情,正是对前代诗歌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中晚唐时期,比兴理论建设出现了较大的突破。皎然的《诗式》、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先后问世,进一步冲破了传统诗教的束缚,着重于诗歌艺术自身规律的探讨,从比兴手法深入意境的研究。《诗式》说:“凡禽鱼草木人物名数,万象之中义类同者,尽入比兴。”在《二十四诗品·含蓄》中,司空图提出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主张,这与皎然的“情在言外”之说一脉相承,对比兴方法到艺术风格的认识都有进一步的提升。及至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论词主意境说,也与《诗式》《二十四诗品》中比兴观点有承继关系。

但是,前人研究比兴多从理论上着眼,很少涉及具体作品,更鲜有对词语比兴义的诠释。将理论付诸实践、全面诠释古今诗词意象的,当数国学大师傅璇琮先生等主编的《中华古典诗词比兴转义大词典》(以下简称“《比兴大词典》”)。这部辞书在广收裒辑一般辞书所未收、貌似普通而富有生命力的词语的基础上,将每一个词目的比兴、借代、象征等多重意蕴一一揭出,这就为我们破解五彩缤纷的艺术意象的“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为我们进入鉴赏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宝库打开了方便之门。本文前述试题中的“雨声(雨)”“芭蕉”“落日”“秋风”等词目,在这部词典中都给出了五个以上的新义项。在中国传统诗学理论中,比兴具有与生俱来的暗示性和模糊性,并且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和演化,其含义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古典诗词通过“广义的比喻”而创造的暗示性的艺术意象,并非易事。它好似戴着层层面纱的佳丽,让人难睹芳容;又好比“遥看近却无”的春草,令人迷离恍惚。这种表现手法之所以长久而广泛地被创造与传承,就是因为它有着一种奇妙的审美功能:不仅在直觉上给人以美感,而且在鉴赏中能产生延宕,使诗意的回味成为可能。但这也恰恰给读者的阅读与欣赏带来了困惑和费解,往往于无疑处有新义,看似平易却婉曲。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比兴大词典》专门收录了这些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加以诠释。同时,此词典不仅提供了多种修辞手法,而且荟萃并阐释了诸多诗词名篇佳句。一册在手,既可消除阅读理解的难度,又可坐收事半功倍之效。它既可为诗人创作提供典型的范例,又能为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提供有益借鉴。特别是对学生参加中、高考,更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倘若读者将该词典置于案头时常翻阅,日积月累,定会收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效,读者的文学底蕴便会日益深厚。届时虽不能“下笔如有神”, 但逐渐运笔自如、左右逢源,锦上添花,也当为可期。

猜你喜欢

比兴表现手法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比兴、咏物辨说
赋比兴之当代运用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