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赛事气象保障服务的分析与探讨

2022-04-20范进进李梦蓉岳岩裕汪应琼

河南科技 2022年5期

范进进 李梦蓉 岳岩裕 汪应琼

摘 要:大型赛事活动受天气影响大,气象要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赛事的顺利开展。针对大型赛事的气象保障服务已成为赛事组织实施和运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近年来气象部门关注的重点工作。基于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气象保障服务实践工作,就如何做好大型赛事气象保障服务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气象部门进一步做好大型赛事的气象保障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更好地发挥气象部门的服务效益。

关键词:大型赛事;气象保障服务;武汉军运会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2)5-0108-04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2.05.024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Meteorological Support Service for Major Sporting Events

—Take the 7th CISM Military World Games as an Example

FAN Jinjin1    LI Mengrong1    YUE Yanyu2    WANG Yingqiong1

(1.Hubei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 Wuhan 430074, China;2.Wuhan Regional Climate Center,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Major sporting events were greatly restricted by weather, and changed in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events. The meteorological support service for major sporting events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 of the event organiz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system, and it was also the focus of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work of the meteorological support service of the 7th CISM Military World Games, w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meteorological support service for major sporting ev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eteorological support service for major sporting events. Refer to and learn from, and give better play to the service benefits of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Keywords: major sporting events; meteorological support services; the Wuhan Military Games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城市成为国际大型赛事的东道主[1]。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可以全面推动和促进城市的科学发展,同时也能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保障能力[2-4]。由于大型赛事活动受天气制约,气象要素的變化会直接影响赛事的顺利开展,促使气象保障服务成为大型赛事组织实施和运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成为近年来气象部门关注的重点工作[5-8]。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下简称武汉军运会)于2019年10月18―27日举行,赛事为期10 d,是世界军人运动会历史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9],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的一场重要的国际性综合体育赛事,因此做好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武汉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实践工作,就如何做好大型赛事气象保障服务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气象部门进一步做好大型赛事的气象保障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更好地发挥气象部门的服务效益。

1 武汉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概况

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需求是通过服务需求对接会、单项竞委会走访、问卷调查、测试赛服务等多形式、多渠道跟进式对接形成的。“1+4+7+6”气象保障服务方案,具体包括:1个总体工作方案,预报预警服务、观测与信息网络、高性能计算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等4个系统筹备建设实施方案,指挥运行办法、中心工作方案、赛事运行规则、风险管理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宣传科普、新闻发布管理、赛事服务团队组建等7个指挥运行工作方案,服务实施方案、开闭幕式、协同观测、公共突发事件、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测试赛等6个保障服务实施方案,以及重点工作排期表、赛时工作手册等,为服务系统建设和赛事气象服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武汉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五个阶段。一是筹备期,调研服务需求、编制服务和设备建设方案、建设服务团队、开展宣传科普等;二是实施期,试用业务系统和服务流程,制定《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手册》初稿并开展培训,完成观测、监测设备和信息网络建设等;三是演练期,对各个系统进行服务演练,完善后期保障方案;四是实战期,重点围绕开(闭)幕式、各赛事跟进式服务;五是总结期,进行服务效益调查、总结等工作。

1.1 智能化的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技术支撑体系

针对赛事气象保障服务的需求,气象部门形成了由预报预警服务系统、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和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

1.1.1 预报预警服务系统。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包含五个子系统,分别为气象服务系统、智能天气预报系统、短时灾害天气智能识别预警系统、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系统和预报服务一体化平台。

气象服务系统为决策部门、军运会执委会、各竞赛委员会、运动员及公众提供精细、智慧、个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同时满足军运会赛事活动基于位置的精细化气象服务要求,实现了观测数据和模式产品的可视化显示、赛事高影响天气的自动识别与分类预警、精细化到场馆(地)气象预报产品自动制作分发等功能。

智能天气预报系统以实况监测网格化和精细化格点预报为支撑,融合云图、雷达、自动站、区域站、闪电定位等综合观测数据,按照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需求,叠加多种行业数据,实现了“可视、直观、精细、智能”的智慧气象应用和预报预警格点化、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的建设目标。

短时灾害天气智能识别预警系统,实现了雷暴云团的识别和追踪,通过集成侧重点不同的多家临近预报,以最快形式为预报员提供决策支持,并对军运会举办期间易发的雷电、短时强降水等突发灾害性天气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系统是基于时空多尺度分析系统STMAS(Space Time Multiscale Analysis Syatem),融合了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逐小时滚动提供预报时效12 h、间隔15 min、1 km分辨率的预报产品,以满足精准化、针对性的气象保障服务需求。

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为数据支持、实况监测分析、服务产品管理以及运维监控等功能模块提供了统一的集成环境。

1.1.2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武汉军运会期间,气象部门首次在国内开展了重要活动保障气象协同观测,以湖北省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为依托,以安徽、江西、河南、湖南、重庆、陕西六省(直辖市)为补充,形成相互协同、立体的区域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除了启动卫星、雷达、高空等常规气象要素加密观测外,气象部门还调集风廓线雷达、激光测风雷达、毫米波云雷达、X波段天气雷达、全天空仪、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等7类25套新型观测设备补充观测,重点布设在武汉体育中心、武汉国家基本气象站、汉南通用航空机场、武汉空军机场及裁判点。同时,根据赛事服务需要,新建暑热压力、水温、湖面风、沙温等11个专项观测站,实现了比赛项目观测的全覆盖。

1.1.3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满足了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大数据、广交换、强运算、高稳定的技术要求。其中,中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及存储子系统具备每秒120万亿次浮点运算速度峰值和500 TB配套存储资源,强有力地支撑了数值预报模式的运算处理和大数据的存储交换,提升了现有网络系统容量、速度和容灾备份能力。同时,武汉市气象局与武汉军运会信息发布中心网络专线的建立,也为气象信息的传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1.2 多样化的军运会气象服务产品

武汉军运会期间,参赛国家的政府官员、军方代表、运动员以及裁判员、志愿者、媒体记者、外地观众和游客云集武汉,气象部门需要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产品。根据服务重点的不同,可将气象服务产品分为五大类,如表1所示。

1.2.1 专报类气象服务。专报类气象服务包括重要活动气象服务专报和各项赛事气象服务专报,为重要活动或赛事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信息,内容涵盖天气实况监测、特殊赛事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场馆(地)天气精细化预报、天气形势展望及指数预报(包括空气质量等级、空气污染扩散指数、紫外线等级、交通指数、旅游指数等)。

武汉军运会期间重要活动主要指2019年10月18日的开幕式和2019年10月27日的闭幕式。为了保证开(闭)幕式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供了中长期天气趋势滚动预测、排练期间各排练场地每天逐小时天气预报、开(闭)幕式现场逐小时、逐3~6 h天气预报、开(闭)幕式现场当天天气实况(如实时提供0~70 m垂直高度间隔5 m的风向风速)等精细化气象服务。

赛事活动气象服务是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的重点工作。武汉军运会比赛项目有室内项目和户外项目两类,而户外项目中包括陆地、水上、空中项目。因此除了为主要比赛场馆(地)提供滚动更新的常规气象服务外,还为特殊赛事,尤其是户外赛事提供了非常規的气象要素预报服务,例如,军事五项(低空飞行)300 m的高空风预报,跳伞比赛场地0~3 km的不同高度层上的高空风预报和垂直能见度的预报,马术、现代五项的热压力指数预报,沙滩排球的比赛场地的沙温预报,公开水域游泳、帆船比赛、铁人三项的水温、风速预报等。

1.2.2 通报类气象服务。通报类气象服务主要是针对未来24 h武汉市天气情况的概述性预报,提出未来24 h天气情况可能对相关比赛场馆(地)和比赛项目产生的影响。

1.2.3 决策类气象服务。决策类气象服务主要面向政府决策部门、执委会,内容涵盖军运会期间天气气候背景分析、天气影响风险评估以及季、月、旬、周中短期气候趋势预测或天气预报以及重大天气过程预报。

1.2.4 常规类气象服务。常规类气象服务主要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旅游出行提供参考,包括城市天气预报、气象生活指数预报、主要旅游景点天气预报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

1.2.5 应急类气象服务。应急类气象服务主要面向各级政府、城市运行管理部门、执委会,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及突发性事件下的应急气象服务报告。

1.3 多元化的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渠道

为了提供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服务,气象部门建立了多个军运会气象服务渠道,如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系统,为空军五项、海军五项、沙滩排球、帆船、马术等各赛事以及开(闭)幕式等重要活动提供精准、专业的气象服务产品;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网,实时更新可视化、服务多样化数据产品,可查询武汉六大赛区多个场馆(地)赛事天气、气象指数、气象新闻、旅游天气等中英文双语气象服务信息;武汉军运天气微信小程序在军运会期间,可以通过手机端实时获取精细化预报、场馆(地)天气预报、旅游、交通出行等服务产品,以及基于用户位置的气象预警产品;充分应用融媒体平台,“湖北气象”“武汉气象”等微信、微博新媒体,电视天气预报、12121天气语音电话、中英文双语电话服务热线等传统媒体,在全媒体上提供气象服务信息。

此外,气象部门还派出现场气象服务工作组,提供气象服务保障、决策建议和咨询服务。同时,利用比赛场地的布告栏、大屏幕等平台,滚动更新场馆(地)天气实况和预报信息。

2 武汉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特点

2.1 特定的气象风险

气象条件对赛事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可以影响体育项目的确立、比赛场地的选择、赛事日程的安排、比赛过程的监督等。武汉军运会竞赛项目为历届最多,其中大项27个、小项329个。各种比赛项目受天气影响的程度不同,对应的气象风险也不一样,这些无疑加大了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的复杂程度。如沙滩排球比赛前需要测沙温,东湖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前要测水温,帆船比赛前要测湖面的风向风速,射击比赛前要测能见度等。当沙温、水温、能见度等气象因素达到一定标准时,赛事才能顺利举行。

2.2 特殊的服务对象

武汉军运会为世界军人运动会历史上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运动会,还包括参赛国家的政府官员、军方代表、裁判员、志愿者、记者、外地观众等。面对众多来汉人员,气象部门除了要为赛事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外,还要为城市运行管理部门调度、指挥、联动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依据,如为外地抵汉以及武汉本地的公众提供观赛、出行等方面的气象保障。

2.3 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为了保障各项活动协调有序进行,军运会设立了体育、安全、公安、交通、旅游、新闻、文化等多个机构单位。不同机构单位根据自身工作的属性,向气象部门提出针对性、特殊性的气象服务需求。服务对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重点集中在监测精密、预報精准、服务精细。

3 武汉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经验总结与探讨

通过对武汉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总结分析,未来在对大型赛事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时,应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

3.1 持续发展预报技术,提升预报能力

在《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技术手册》第二十章“城市保障”中,专门列出“(七)气象保障”一节,对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预报是实际工作中的关键,要持续发展预报技术,不断提升预报能力,着重强化局地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方面的建设。

3.2 需求导向内容,增加气象服务的多面性和多样化

一般来讲,大型赛事的举办包括筹备期、赛事期和赛后总结三个时期,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贯穿始终。气象部门应深入分析三个赛事时期,明确不同时期的重点需求,根据需求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将针对性的气象服务融入,为其提供更为全面和多样的服务产品,使气象服务更具靶向性、精准性。

3.3 完善细化大型赛事气象服务实施方案

气象部门应根据上级单位指导文件,建立健全队伍组织,细化工作小组,逐一分解具体气象保障任务,明确分工到个人,制定气象保障服务实施方案,并配备应急管理办法,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跟进修改并完善,为做好赛事的气象保障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气象保障服务由专业化向公众化转化

为大型赛事提供气象保障服务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气象保障服务向公众化转化,需要大力丰富公众服务的手段与形式,拓宽气象信息传播的渠道与载体,并及时向公众提供和发布赛事中精细化的天气实况与预报内容。

参考文献:

[1] 肖建华,郭明武,彭清山,等.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测绘地理信息综合保障服务技术实现[J].测绘通报,2020(7):143-146,164.

[2] 方永侠,范承.智能网格预报在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气象服务保障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16):33-34.

[3] 张永恒,薛建军,温显罡,等.重大活动决策气象保障服务探讨[J].阅江学刊,2013,5(2):36-42.

[4] 马晓琳,马中元,黄水林,等.庐山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0,27(3):117-124.

[5] 王希娟.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分析与探讨[J].青海环境,2017,27(4):202-205.

[6] 章国材,张卫红,王金星.气象与北京奥运保障工作[J].中国科技奖励,2005(1):66-69.

[7] 徐国强,魏荣庆,贾丽红,等.基于模式预报倾向的预报系统设计与初步试验[J].气象,2014,40(4):433-439.

[8] 武玉龙,付亚楠,刘旭阳.智能网格预报的研究评述与展望[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23):77-78.

[9] 李赓,李静施,曹玉萍.军体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体能训练方法在军人体能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体育科技期.2019,55(8):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