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冠军范可新是这样养成的
2022-04-20陈春妍
陈春妍
“这个柜子里都是冬奥会的吉祥物,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吉祥物,这是2018年的。”“这是索契的1000米第二,今年终于换个颜色,换个金黄色的,底下是500米五连冠,3000米接力也是五连冠,这底下是金银铜,世界杯的、世锦赛的还有这冬运会、冠军赛什么的,一共150多枚。”
可能在外人看来,这些就是比赛获得的奖牌,但对于范可新的妈妈聂桂玲来说,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是女儿二十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这是我女儿二十年来获得的荣誉,每一块都是她用汗水拼来的。”作为妈妈,她见证了女儿的成长并以此为傲,同时,她也比别人更清楚地知道,这些荣誉的背后究竟堆积了女儿从小到大的多少努力和希冀。所以,只要闲着没事,聂桂玲就会擦一擦展示柜。所以,无论何时,这个柜子都是从里到外纤尘不染。
随着奖牌越来越多,原来的柜子已经装不下了,爱心企业就赞助了一个柜子。是的,范家不富裕,甚至称得上贫寒。自2010年短道速滑世界杯蒙特利尔站,范可新首次在国际大赛成年组中亮相,并与周洋、张会等队友合作获得3000米接力冠军,范可新的名字便广为人知。如今,她更是家喻户晓的奥运冠军。但范家的贫寒却鲜为人知。
聂桂玲说:“我从小就残疾,两岁小儿麻痹,从小我就考虑我自己的身份,所以就选择了学手艺。”1993年范可新出生后,父母为了给她和哥哥更好的生活,选择了做生意,不仅没有赚钱,还把家里积蓄都赔掉了。从那以后,范可新的父母就开始修鞋、修自行车等维持生计。“说起来我女儿的性格确实随爸爸,坚持不服输的那种感觉,他干啥除非不干,干就干彻底,干就干好,不管干啥,都得像样,配的钥匙也可好使了,修鞋也修得特别好。”
尽管范爸爸手艺精湛,但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夫妻俩修鞋维持,日子一直过得很紧张。起初,范可新是学习舞蹈的,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懂事的范可新就放弃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滑冰,当时的启蒙教练说可以免费学习,范可新一听不用花钱,就这样,她开启了滑冰之路。“我姑娘进入省队之后一直到国家队,这些年来开的训练费都给我俩了。我俩没有生活来源,身体不好,治病、住院都是姑娘的训练费,生活用品包括小小的卫生纸、餐巾纸都是我姑娘邮来的,不等这茬没,姑娘又寄来了。家里什么事情都不说,她就知道需要什么,一年四季的衣服、鞋,姑娘都想得周到,都往家买。她买儿媳妇也买,儿子结婚了,儿媳妇也挂念我们。”
困苦的滋味刻骨铭心,但也催人奋进。一次,范妈妈去队里看她,在寝室发现一块彩色的肥皂。范可新说:“这是我们队员用过的肥皂,一块一块拿不上手,丢了一地,我就一块块捡起来放肥皂盒里放暖气上,融化之后放一边晾干,就成了这块肥皂,什么颜色都有。”那时范可新才十岁。
早些年的一次训练后,范可新有点头晕,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她患有重度贫血。家里人都劝她放弃滑冰,但她只休息一个月就又重新返回赛场。范妈妈很心疼,“怎么还不是一辈子呢,别的小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你说你在冰上像个假小子,爸妈都心疼你。”但范可新说:“妈妈我不觉得苦,我一定要好好学,像杨扬姐、王濛姐那样拿到冠军,给你挣冠军楼,让咱家过上好日子,让你俩身体好好的。”这是范可新从小就立下的目标。
从营养不良、穿别人淘汰的二手冰刀到如今化茧成蝶,成为奥运冠军。成功的背后,都是心酸与坚持。一家人的坚韧品质和不服输的精神影响着范可新,才造就了今天的奥运冠军。夺冠后的第二天,范可新用微信给妈妈发来这样一段话:“妈妈,一定要好好休息,别光顾着高兴,注意身体,我的事业刚刚开始。”范妈妈一听就明白了:“她还会继续站在赛场上。”而范爸范妈对女儿的支持也会一如既往,努力和奮斗早就融入这家人的血液里,也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才造就了中国短道速滑愈战愈勇的长青老将范可新。
编辑/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