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经贸关系:“危”“机”并存,前景可期

2022-04-19张季风

东北亚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对华贸易日本

张季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日经贸合作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渠道、高质量合作的新局面,特别是RCEP的签署与生效标志着中日两国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可喜成效。

但是从中期视野来看,近10年来尽管中日经贸关系稳定发展的主流没有改变,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中日双边贸易回升乏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持续下降,加之受新冠疫情和中日关系复杂化的叠加影响,使中日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挑战。2021年中日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也再次体现了中日经济关系的强韧性。2022年RCEP生效和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的展开,将给中日经贸合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增长前景仍不明朗,美西方势力对中国的打压还会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日经贸合作的持续稳步发展仍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一、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一)双边贸易强势回升,但未改变相对滞后局面

中日经济关系由双边贸易、双向投资、金融财政合作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几个支柱组成,其中双边贸易是中日经济关系的基础。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双方就开展了民间贸易,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后,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1972年仅为10亿美元,几乎每隔10年就上一个台阶,1981年达到100亿美元,1990年达到200亿美元,2002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11年更是猛增至3428.9亿美元,这40年当中除极个别年份外,一直保持正增长。(1)海关总署:《海关统计》各年版。然而,如图1所示,2012年由于受日本政府挑起的“购岛”闹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中日关系急剧恶化,中日双边贸易也严重受挫,连续5年出现负增长,这在中日双边贸易史上尚属首次。此后,随着中日关系的好转,2017年和2018年中日贸易分别出现了10.1%和8.1%的较高增长,但2019年又出现了负增长,2020年出现0.8%的微弱正增长,双边贸易额为3175.3亿美元(2)海关总署:《海关统计》2020年第12期。,仍未恢复到2011年的水平。2012年~2020年的9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0.67%,与2012年之前30多年的年平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相比差距甚远。

图1 中日双边贸易长期变化

令人欣喜的是2021年形势出现了转机,中日贸易逆势增长,同比增长17.1%,贸易总额高达3714.0亿美元,刷新了历史新高。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日本对华出口增长19.2%,对华进口增长16.3%,与中方统计基本相同。(3)〔日〕 財務省:「報道発表令和3年分(輸出確報;輸入速報(9桁))」。https://www.customs.go.jp/toukei/shinbun/trade-st/2021/202128d.xml.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2021年中日贸易增长率也很高,但低于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增速,也低于日本对外贸易总体增速。2021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比中日贸易增长率高出近13个百分点。正因为中日贸易增长率长期低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才导致中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一直呈下降趋势。中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在1985年曾高达28.5%,此后不断下降,到2020年已骤降至6.5%,而2021年再降至6.1%。2021年日本对外出口增长21.5%,进口增长24.3%,而对华出口增长19.2%,自华进口增长16.3%,可见,对华进出口额都低于日本对外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从横向比较来看,2021年中日贸易增速更远低于中美贸易、中韩贸易增速。众所周知,中美之间存在贸易摩擦,但2021年中美贸易额却猛增了28.7%,高出中日贸易增长率11个百分点,中美贸易总额高达7556.4亿美元,为中日贸易额的2倍。中韩贸易增长26.9%,也比中日贸易增长率高出近10个百分点,中韩贸易额高达3623.5亿美元,与中日贸易额仅相差90亿美元,而韩国GDP仅为日本的1/3。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中韩贸易很可能在三五年之内超过中日贸易。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50周年,而中韩建交仅30年。中韩贸易与中日贸易若发生逆转将成为中日贸易低迷的重要参照。

(二)中日双向投资回暖,但势头不足

与中日双边贸易相比,中日相互投资的形势更为严峻。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如图2所示,到目前经历了4次高潮,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日本对中国大连、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投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90年代中期,主要是日本对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地区和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第三次高潮出现在2001年~2005年,主要是对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的投资,涉及长三角、珠三角和天津、长春等广大地区;第四次高潮出现在2011年~2013年,主要是对汽车产业以及零部件产业产品结构升级的再投资,主要是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并且扩大到西部的成渝地区。一般来说,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贸易那样稳定,出现一定程度的起伏很正常。在2012年之前,虽然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也存在波动,但投资额基本呈增长趋势。但由于受中日关系恶化的影响,2013年至2016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出现连续4年负增长。2016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降至31.1亿美元,仅为高峰期2012年73.5亿美元的42.3%。2017年和2018年出现了两年的微弱正增长,但2019年以后又转为负增长,2020年又大幅度下降9.3%。

2021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中方统计是较大幅度上升,而日方统计依然为较大幅度的负增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1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实际使用资金达39.1亿美元,增长率不算低,但实际使用金额与峰值73.5亿美元相比差距还很大。另据日本银行统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继2020年下降21%后,2021年1月~9月下降26%,投资总额为7417.4亿日元,仅为日本对东盟投资额22915.4亿日元的1/3。(4)日本銀行:「業種別·地域別直接投資」。https://www.boj.or.jp/statistics/br/bop_06/bpdata/index.htm/.中日两国的统计口径不同,统计结果也不尽一致,但出现相反方向的结果并不多见。

图2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长期变化

2021年中国企业对日直接投资为8.1亿美元,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投资规模较小的局面仍未改变。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始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2000年。中国企业对日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日本的先进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5)张季风:《中日经贸关系70年回顾与思考》,《现代日本经济》2015年第4期。对日投资涉及机械、电子、软件以及流通、零售等各个领域,而投资方式主要是以并购当地企业为主。但由于日本市场的封闭性,企业相互持股等各种“经营惯行”潜规则的存在,再加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20多年来中国企业的对日投资进展缓慢。从投资规模来看,近几年每年大体在3亿~5亿美元左右,截至2021年底,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为50.1亿美元,与日本对华投资累计总额的1229.9多亿美元相比,相差巨大,极不平衡。

在华日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用于出口较多,而且返销日本国内市场的比重也比较高,投资与贸易相互促进向来是中日经济关系的一大特征。相互投资特别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长期处于下降状态,迟早会对双边贸易产生消极影响。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基本中断,这也使中日经贸合作雪上加霜。中日之间的财政、金融、环境等方面的合作也没有太多进展。2021年尽管双边贸易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双向投资也呈现较好的趋势,但总体看,中日经贸关系并未从低潮中走出。

二、中日贸易、投资出现下降与徘徊的原因

影响中日经贸关系走向的因素有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中国经济、日本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都会对中日经贸关系产生影响。中日经贸合作之所以陷入低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2012年前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过去的两位数增长转为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加之日本国内媒体所谓“中国崩溃论”的恶意鼓噪,使日本企业对华投资预期有所下降,投资更加慎重。这种因素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初期的一段时间,对中日经贸关系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当然目前仍有一定影响。

第二,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生产力得到解放,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知名企业看好中国优质廉价的劳动力,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级,也拉升了工资的迅速上涨。2010年以后,中国制造业的人均工资已超过东南亚地区的越南、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家,日本中低档产品生产厂商的投资开始转向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东盟各国,目前这种趋势还在持续。

第三,中国的投资环境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既缺乏资金又缺乏技术,更缺乏管理经验。鉴于日本利用后发优势创造了高速增长的奇迹,20世纪70、80年代中日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加之两国在地理上邻近,很快形成了中国“改革学日本,开放对日本”的局面,积极吸引日企来华投资。中国政府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持力度明显,从中央到地方针对吸引外资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不但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对外资的许多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对华制造业投资比重较高的日资企业盈利空间收窄,使日本新增对华直接投资受到抑制。

第四,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经济、日本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中日经贸合作自然受到严重影响。首当其冲受害的是旅游业以及与其相关的航空运输业、旅店、餐饮业。人员往来减少的负面影响自然波及投资和贸易。其次是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在疫情暴发初期尤为严重。疫情期间经济萎缩,投资预期下挫,这也对中日双边贸易与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第五,中日关系恶化和复杂化。非经济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是中日经济关系绕不开的话题。如前所述,2012年秋季,由于日本政府挑起的“购岛”闹剧导致中日关系降至冰点,中日双边贸易投资也进入拐点。事实上早在2005年日本经产省就曾出于经济安全的考虑,为了避免风险,提出“中国+1”的方针,鼓励日本企业分散投资。在政府的诱导下,日本企业加大了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力度。2012年中日关系恶化后,日本的“去中国化”意图更加凸显,中日贸易出现持续负增长,日本企业对华新增投资也出现断崖式下跌,但同期对东盟地区的投资迅速上升。2020年以来,中美矛盾升级,美国联合其盟友加大围堵中国力度,日本紧跟美国且“随美起舞”,配合美国竭力推行所谓“经济安保战略”,在敏感技术、尖端技术方面对华封锁,不仅阻碍日本企业新增对华投资,甚至还鼓励在华企业从中国撤资,“去中国化”的战略意图更加凸显。好在在华日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实际状况的认知比总部更加清晰,更能感受中国巨大市场的魅力,加之日企在华收益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真正撤离中国市场的日资企业并不多。但出于对政治风险的警惕以及疫情的影响,日资企业在新增对华投资方面更为谨慎,多数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与日本对华新增直接投资停滞不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对东盟地区的投资却急剧上升。2000年之前,日本对中国投资与对东盟投资金额几乎相当,而在2013年日本对东盟投资已经是对华投资的2倍,而到2021年上半年已达4倍。(6)JETRO日本の対外直接投資(地域別、ネット、フロー)。https://www.jetro.go.jp/biz/areareports/2021/3a35743af3c0aadb.htm.

从以上不难看出,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近10年来的中日经贸合作关系陷入低潮期,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也不尽一致。我们注意到,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下,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基本是持续增长,而日本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也在上升,而唯独中日贸易投资下降和相对处于低位,所以仅用经济原因解释难免显得苍白无力。总体来看,与中国经济减速、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环境趋严等经济因素相比,中日政治关系的变化对中日经贸合作的影响更大些。

三、中日经贸合作关系展望

进入2022年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美西方打压中国的势头并没有削弱,抵制北京冬奥会,特别是在台湾问题、涉疆问题上不断挑战中国底线。岸田首相上台后依旧紧跟美国,又是“经济版2+2”,又是日美首脑视频会谈,中国总是成为其话题。不仅如此,日本还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的需要,竭力推动“经济安保法案”在国会通过。更为严重的是在2月1日,日本众议院审议通过了所谓《针对新疆维吾尔等严重人权状况的决议案》,恶意诋毁中国人权状况,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为中日关系的改善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霾,中日关系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局面。

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和变化的。随着日本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日本对华强硬政策也可能发生变化,特别是受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还有其自身发展逻辑。中日经贸合作受经济规律的影响非常之大,对中日经贸合作的利好因素也在上升。毫无疑问,RCEP的签署与生效是最大的机遇,除此以外,世界经济、日本经济的恢复,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给中日经贸合作带来利好。

(一)RCEP生效给中日经贸合作带来新机遇

2021年11月3日,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正式提交核准书,RCEP达到协定生效门槛,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7)The ASEAN Secretariat,“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agreement to enter into force on 1 January 2022”.https://asean.org/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rcep-to-enter-into-force-on-1-january-2022/.作为全球覆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RCEP的批准和生效对于区域供应链的健全和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作为日本与中国、韩国间的首个自贸协定,对于推动中日经贸合作、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日本与REC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约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同时东盟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和韩国分别是中国的第二、第三大贸易对象国,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0%。此前在WTO框架下,中日经贸合作仅适用于最惠国待遇税率,始终没有达成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日在自贸合作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将为中日经贸合作注入新活力。如今有了RCEP这样一个外力推动,或能促进中日经贸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8)张季风:《RCEP框架下中日经贸合作的新亮点》,中国网,2020年11月17日。http://www.china.com.cn/opinion2020/2020-11/17/content_76919396.shtml.

RCEP生效后,中日两国之间零关税产品覆盖率将大幅提高,中国对日本进口产品的零关税覆盖率从目前的8.4%大幅攀升至86.0%,更广阔的贸易市场也将得以拓展;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提高日本重点关注的证券金融服务业、老龄人口服务业以及房地产服务业的承诺水平,而日本则向中国重点关注的房地产、金融、运输等服务部门作出了更高水平的开放承诺;原产地累计原则将大大降低原产地的门槛,使包括中日贸易在内的双边和多边贸易更加便利化;根据RCEP协定,中日双方在投资方面均采用负面清单方式,进一步开放制造业、农业、林业、渔业、采矿业5个非服务业领域的投资,提高各方政策透明度,并纳入了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府采购、中小企业等领域规则,双向投资将更加便利,对第三方市场的投资也将迎来更多机遇。

(二)日本国内政治复杂多变,中日关系改善或迎来窗口期

在美西方对华打压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日本国内极右势力积极配合,蠢蠢欲动,试图通过反华来提升自己的身价,日本主流媒体刻意抹黑中国,导致日本民众“厌中”情绪上升。在这种大背景下,政治根基不深的首相岸田文雄也不得不屈服于压力,迎合“民意”,继续采取追随美国的外交路线,延续对华强硬政策。尽管如此,我们应当看到,相较于前任政权,岸田首相还是表现出些许缓和与灵活性,他在施政讲演中指出:对于中国,该主张还要主张,强烈要求对方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但就共同课题要进行合作,构筑建设性且稳定的中日关系。(9)《岸田首相所信表明演説》,2021年12月6日。这些话虽然有些刺耳,但显然岸田文雄对华还是较为缓和并留有余地。

从日本国内的政治生态来看,自民党内部派阀关系错综复杂,暗流涌动,岸田文雄与实力派安倍晋三等“抵抗势力”明争暗斗,在美西方势力的胁迫和强大政敌的束缚之下,岸田内阁在对华关系上很难迈出大步。特别是2022年7月份还需要进行参议院选举,这对岸田首相来说是一道难关。在选举前采取对华强硬政策是包括日本在内的美西方国家的一般性规律,因此参议院选举之前,估计中日双边关系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在参议院选举中如获胜,为其政权根基得以稳固,岸田内阁可能将工作重心转向发展经济方面,届时极有可能调整对华政策。2022年下半年还可通过开展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相关纪念活动营造氛围,届时中日关系改善可能迎来新的窗口期。中日关系若能改善,将会极大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三)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为中日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目前,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已在全球范围内陆续普及,虽然感染奥密克戎毒株人数增多,但其毒性明显减弱,人类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曙光初现。与此同时,2021年世界经济已明显复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4%。(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22年1月25日。尽管这较之前的预测有所调低,但世界经济恢复的主流并未发生变化,世界经济的复苏将为中日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日本经济在2020年下降了4.8%,但2021年实现1.7%的正增长(11)〔日〕 内閣府経済社会総合研究所:『2021年10~12月期四半期別GDP速報(1次速報値)』,2022年2月15日。,虽低于预期,但经济转入复苏轨道已成不争的事实。目前,岸田内阁已出台总额为55.7万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对策,又编制了总额为107.6万亿日元的2022年度财政预算,日本央行也将继续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在扩张财政和积极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估计2022年日本经济还将沿着复苏轨道前行。据IMF的最新预测,2022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3%,比此前预期有所提高。另外,岸田首相还提出了“新型资本主义”的长期经济政策框架,期待形成分配与成长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并且力推“数字田园城市国家构想”,发展绿色经济。这些经济政策将会促进日本经济的稳定发展,日本经济的持续复苏将为中日经贸合作增加新的需求和动能。

与世界经济和日本经济相比,中国经济得到了更快的恢复。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2.3%,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正增长国家。2021年中国又出现8.1%的强势恢复。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有所下降,但仍可保持5%以上的增长率。作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组织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中国经济的持续回升将引领中日经贸合作的走向,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工商界带来更多机遇。

(四)日企仍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地方经济合作或成亮点

在华日资企业在中国长期耕耘,获得丰厚的回报。即便在疫情比较严重的2020年,也有70%以上的在华日企盈利,其收益率高达15%,远高于7%的世界平均水平。(12)〔日〕 財務省:『日本海外資産負債残高』2021年、日本銀行『国際収支統計』2021年。以2020年4月JETRO对在华日企最为集中的华东及华南地区近千家日企进行的调查为例,华东地区86%的日本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前景,没有改变供应链或生产网点的计划。据2021年度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经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关于中期(未来3年左右)有可能开展业务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得票率为47.0%,继续保持与2020年排名相同的第一位(13)国際協力銀行:「わが国製造業企業の海外事業展開に関する調査報告―2021年度海外直接投資アンケート結果(第33回)―」。https://www.jbic.go.jp/ja/information/press/press-2021/1224-015678.html.,这说明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仍充满信心。

近两年由于受疫情影响,中日贸易投资都受到很大冲击,但中国地方对日经济交流却十分积极,频繁交流,可谓异军突起。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成都、天津、大连、上海、苏州、青岛等6个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当年10月底又批准了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7个中日产业园和示范区正蓄势待发,积极与日方开展合作,为疫情后的经济合作做好各种准备。这也为吸引日资企业投资以及中日两国在金融、科技创新以及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可以预料,疫情结束后中日双方的人员交往和经济合作会出现爆发性增长,地方经济交流有望成为新的亮点。

总之,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两国互惠互补的经贸合作已形成了深度融合的伙伴关系。无论是在传统领域还是新兴领域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双碳”领域、医疗康养、金融服务及第三方市场等领域,中日双方互补性强,实现高水平互利共赢的潜力巨大。未来的中日经贸合作还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在RCEP框架下,中日经贸合作应对非经济因素带来的风险的能力将有所提高,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利好因素更强,实现长期性稳定发展前景可期。

猜你喜欢

对华贸易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探寻日本
美行业协会众声反对白宫新的对华关税威胁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黄金时代》日本版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