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旧社区改造中城市道路公共空间设计

2022-04-19雷馥鸣

交通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支路道路居民

雷馥鸣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0 引言

2016年10 月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人居三”)公布的《新城市议程》提出了“将公共空间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要素”[1]。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涉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2]。城市应当着力优化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社交等活动场所,让大家能更均等地享受城市生活带来的美好与快乐,充分体现城市的人民性,提升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公共空间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集休息、娱乐、健身、文化交流等为一体,是人们社会生活发生的舞台。公共空间不仅是让人参观游览的,更是供人使用、使人愉悦、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的,其实质是以参与活动的人为主体的,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人在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物理特征的三位一体的整体性空间。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居民的作用愈发重要。同时缺乏充足的身体锻炼、长时间通勤和加班导致闲暇短缺、环境质量和品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居民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公共空间改造中,应着眼从人的需求出发,使空间使用更综合、高效、经济,环境景观更温馨、舒适、美观。

老旧社区在最初建设时仅考虑居住场所,并未前瞻性地考虑城市综合发展,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老旧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理念较陈旧,功能老化,长期被其他设施挤占,无法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在老旧社区改造设计中,不仅需统筹考虑道路空间、出行空间和生态空间;还应着眼构建覆盖全龄居民全时活动需求的健康的社区公共休闲空间。本文以北京市丰台某大型社区为例,对老旧社区改造中城市道路公共空间设计问题进行探讨。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简介

丰台某社区由以河道相隔的东区和西区组成,主要建设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部分居民为退休员工。作为老年人集中的居住地,道路设施和公共空间等的适老化改造问题日益突出。该社区的道路网中主路1为社区居民对外出行的主要干道,支路1、支路2、支路3等是社区居民日常社区活动的内部道路,滨河路为社区居民的休闲慢行步道。地块2为现状公共空间,地块1、地块3为新建公共空间(见图1)。

图1 社区路网、地块分布图

1.2 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次现场踏勘、与街道办事处沟通、居民访谈等,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1)老人和儿童占比较高。社区内约有3200户居民(约1万人),其中包括约3 000多位老人。

(2)道路网络不足、停车问题突出。道路狭窄,设施陈旧,路网循环较差,慢行系统不连续,缺乏通达性和安全性。车位严重不足导致乱停乱放,占用大量绿化用地和活动空间。

(3)公共活动空间缺乏。现有公共空间沿河流两岸分布,南北狭长,被道路割裂。该社区是家属区老楼,规划不齐全,健身设施严重不足,居民散步、户外活动及邻里交流等空间缺乏。

(4)排水设施缺乏。排水设施缺乏或不完善,雨天路面出现大面积积水。

1.3 实施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以功能复合的邻里生活为依托,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社区改造中,为建设安全便利的通行路网,构建宜居的公共空间,实现社区居民生活链功能体系的高品质社区,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打破界限。打破社区各场地分隔界限,道路、排水、景观等专业融合,从技术层面解决该社区内部通达性弱、交通混乱、雨天积水等问题。

(2)功能链接。以老人、儿童、企业员工为服务对象,设计中结合各类人群差异性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活动空间。

(3)上下衔接。不同区域存在一定高差,有易涝区域,通过地上地下结合的设计方式,同时引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实现融合的地上地下排水网络。

(4)生态共享。建立安全畅通的路网系统,融合周期环境的优美景观,设置缓解停车难的停车场地。打造连续安全的慢行道路,连接公园、河道、住宅等碎块化空间,形成区域内完整的生态网络,实现空间共享、生态共生。

2 社区道路设计

2.1 社区道路改造设计理念

在空间有限的老旧社区中,道路既需要承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通行、人行等多种交通需求,兼顾市政管线通廊,同时也是社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小区道路的改造要提前了解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和活动路线,尽可能创造便捷的人行和车行交通网络。在社区道路的改造设计中,不仅要满足车辆交通的行驶需求,也要为行人、非机动车提供步行、骑行的安全空间。

设计中,根据实际道路尺度、排水系统和周围环境,合理优化道路断面,统筹安排道路公共空间;同时,考虑居民交流、健身、娱乐的公共活动空间,融合“环保、宜居”等设计理念,提出改造项目设计要点。社区道路设计中,需要进行实地勘察,了解道路周边环境,结合排水需求,在既有道路的基础上,根据社区自身的道路网络和周围环境,确定道路改造的目标与功能需求,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出行需求。实现改善交通环境,提高交通安全性、通达性、舒适性以及减少拆改、节约投资的目标。

2.2 合理的道路改造方案

社区道路平面、线位走向以及道路等级应以出行车流密度和居民通行情况为依据,并结合现有道路建设条件,合理设置道路的超高、加宽和缓和曲线。设计中结合交通量需求,在满足基本使用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对现有道路的大拆大建,同时与周围环境有机衔接。

2.2.1 因地制宜改造设计道路

完善的循环式机动车路线、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以及良好的社区交通路网可确保交通安全、提高通达性[3]。该社区的东区和西区建设于不同年代,路况环境差别大,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依据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和活动路线进行社区道路设计改造。

(1)主路1

本路为社区居民对外出行的主要干道,设计中对非机动车道采用彩色铺装并安装机非护栏进行物理隔离,将“快慢交通”彻底分离,保证弱势群体的交通安全。在临近社区的道路上设置人行横道和交通指示灯,在社区出入口设置提醒标志及突起标线,迫使车辆降速避让行人。

(2)支路1

支路1是西区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通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设计中,将现状人车混行断面设置为车行断面,在道路东侧设置人行道铺装与公园铺装,预留生物滞留带,与地块2融合设计,提升景观效果,赋予道路自然的亲和力。

(3)支路2

支路2是社区的主要生活性道路,南北均为社区公共空间,现状路面狭窄,人行道存在障碍物。设计中降低路缘石高度,减少道路对公共空间的割裂,以保障道路与公共空间的有机融合。沿线道路设施、道路家具、小品与公园内部设施精细化统一设计,满足日常活动需求。

(4)支路3

支路3是东区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通道,路面损坏严重。设计中,在机动车道两侧设置彩色透水砖铺设的人行通道,间隔5m种植行道树,利用行道树之间的空隙设置垃圾桶、座椅、停车位。对于破损严重的路面,在路面修复中采用再生新材料,满足工程要求的同时可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5)滨河路

滨河路西侧临河道规划为步行道路。设计中突出水景文化,打造蓝绿空间,加强河道水系景观对道路的充分渗透,将人行道铺装与公园铺装相结合,道路设施与公园内部设施精细化统一设计,营造环境优美、适合步行的漫步空间。同时注意相互间风格、尺度的协调统一,形成有节奏韵律的道路景观。

2.2.2利用道路空间设置停车位

社区没有足够的停车位,乱停乱放严重。在设计中合理优化道路空间,利用行道树树池间距、道路街角空间等优化设置停车位,新增停车位约220个,缓解居民停车难的问题。

2.2.3 改造道路排水系统

社区内管线缺乏、排水系统老化、排水不畅,同时社区部分建筑与道路存在较大高差,气象水文资料显示其为易涝区[4]。在排水系统改造中,沿路设计0.4m×0.7m×0.3m梯形盖板沟排水管道,下游排入河流。在有条件道路边侧设置生物滞留带或下沉式绿带,每隔10m在路缘石位置设置用于收集雨水的汇水口,从底部穿孔管排出,排入市政管线,彻底解决社区积水问题。

3 公共空间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希望有老少皆宜的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中需要营造融合多功能的户外空间,为社区居民创造生活便利,以满足居民对户外空间多样性功能的需求。根据该社区的具体居住环境和景观结构,遵循安全性、便捷性、功能性和经济性等原则设计户外活动空间。将毗邻主干路的地块1设置成小区居民进行邻里交往、健身、休憩等社会活动的空间,以几何钢板阻挡主干路对地块的干扰。将社区建筑之间的地块3打造成全龄活动区、亲子欢乐区、童年成长交友区。对现状地块2进行景观提升,打造绿色滨河生态休憩空间。

地块1为全龄健身区域,设置高低单杠、篮球架、压腿训练器等基础设施。围绕地块设置塑胶跑道,除了满足老年人、幼儿、活动受限人士的健身需求外,同时也可满足后疫情时代居民的活动需求,用更加便利、高品质的开放空间和设施促进居民日常交流及锻炼活动。

地块3旨在打造温暖的公共空间,兼顾老人儿童的康乐场地,满足儿童娱乐、骑行、户外活动等需求,通过光照和风热模拟,在适宜的位置设置安全、活力、富有童趣的儿童活动设施及立体积木、拼图玩具,建立完善的户外儿童活动空间分级配置体系。同时配建相应的座椅及健身器材,满足家长看护时交流、活动需求,塑造活力、健康的亲子公共空间。对无法拆除的建筑,改造过程中设置建筑立体绿化,以减少对场地活动的影响。

4 结语

城市老旧社区改造中道路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关系到居民日常安全便捷出行和邻里交流、休闲娱乐等。社区内部功能交叉,人车混行,车辆过多,停车位不足等问题格外突出,影响居民日常出行;同时由于周边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居民缺少进行休闲型体力活动和有益于身心的社交场所。

本文围绕社区内的道路系统、公共活动空间及相关设施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设计。从居民安全、便捷和宜居角度出发,从良好的可达性、丰富的功能性及多样化的可选性切入,融入临河水系、原有路网及景观,对道路、排水、停车位、公共活动空间等统筹协调,打造了高品质、更安全、更包容的生活化公共空间。依据不同环境和实际需求选取了改造方案,营造了更加健康的水系、空气、绿色植被、噪声环境,符合新时代空间治理理念。

猜你喜欢

支路道路居民
一种新的生成树组随机求取算法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石器时代的居民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支路不对称发电机故障下定子电磁力仿真分析
抽水蓄能机组定子支路数应用与研究
宝马加装Click和Drive系统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