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览空间设计研究
2022-04-19张小帆ZhangXiaofan
■张小帆 Zhang Xiaofan
(南京博物院,江苏南京 210016)
"A nation stays alive when its culture stays alive",这是刻在战后经过修整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前的一句话,翻译成中文是“文化存则国家生”。20世纪,经历苦难、千疮百孔的阿富汗人民誓死捍卫国宝、捍卫文化的壮举让世界动容。自2006年起,带着文化传播的使命,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一批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珍宝在世界范围内巡展,带来了一场阿富汗古代文明展示和研究的热潮。231件(套)文物,14年巡游,11个国家,27家博物馆,接力棒一传再传,这是文化的魅力,这是“文化存则国家生”的精神。
2019年7月9 日,作为展览的第26个巡展地,南京博物院迎来了“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览。展览以“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为主线,突出阿富汗在欧亚大陆古代文明传播和交融上的独特角色和地位,而“金色阿富汗”是对展品主要组成部分蒂拉丘地金器的概括,格外凸显阿富汗灿烂的古代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特殊巡展项目中办出南博特色,是展览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经过吸收、借鉴此前各馆经验,南博在创新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上寻求突破,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展览。
设计问题是研究者关注的基本问题,其复杂性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设计与艺术或科学的区别特征,而其中的理据就是设计问题与艺术或科学领域的问题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1]。
■图1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黄金宝藏
■图2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牙雕神像饰板
■图3 序厅效果图
■图4 展陈空间创意图与参观路线示意图 ①展陈空间的创意元素 ②展厅空间设计创意草图③展厅空间平面图 ④参观路线
■图5 照明灯具造型创意图
博物馆展陈设计包含了目的性需求、功能性需求、艺术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包含了陈列设计的多样性和层次性[2]。本文将从展览内容、展陈空间、展陈道具、展陈色彩四个方面,解析“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览形式设计。
1 展览内容设计
1.1 内容简介
坐落于古代世界十字路口的阿富汗,地跨西亚、南亚和中亚,丝绸之路更将其与周邻国家紧密相连。特殊的地理位置,促成阿富汗的历史与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来自北边的游牧民族,西边的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南边的贵霜帝国、印度孔雀王朝,东边的汉唐帝国,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览共有231组1406件展品,全部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展品中除了出土自阿富汗北部法罗尔丘地的3件金器残件是公元前2200年至前1900年外,其余出土于阿伊g哈努姆城址、蒂拉丘地、贝格拉姆城址的所有展品都是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文物。
1.1.1 法罗尔丘地(1组3件)
作为史前文明代表的法罗尔丘地(约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宝藏,象征了阿富汗农耕文明的昌盛。其所出土的金银器,令世人感慨并想象最少4000年以前,这片土地上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这一部分只有3件展品,并不成组成系,故没有作为一个单元,只是作为一个引子,引出阿富汗悠久的古代文明和文明十字路口的地位。
1.1.2 阿伊g哈努姆遗址(24组60件)
阿伊g哈努姆(约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被誉为遥远东方最完整的希腊城市遗址,传为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后裔所建。该城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宫殿、官邸、神庙、体育场、剧场、卫城等城市功能划分明确,布局明晰。出自于此的大批建筑构件、雕塑、碑刻、金锭、日晷等依稀印证了这座遗失之城的昔日光景。此部分展品共60件,是阿伊g哈努姆城址的建筑构件、雕塑、日晷等体现希腊城市特征的文物。
■图6 展墙的延续应用效果图
■图7 独立展柜与壁龛式展柜交替应用效果图
■图8 六边形积木与镜面积木效果图
1.1.3 蒂拉丘地(105组1256件)
蒂拉丘地(约公元1世纪)6座游牧民族的古代墓葬,很可能是大月氏贵霜翕侯的王族陵墓,墓中出土2万多件金器和罗马金币、玻璃器皿、帕提亚金银币、印度象牙首饰、中国青铜镜等,文物涵括欧亚大陆各区域的文化元素,既体现出游牧民族与当地人的融合,也反映了各地域文化的交流与丝路贸易的繁荣。此部分展品共1256件,是蒂拉丘地6座墓出土的墓主人的衣饰、首饰和其他用品等,其中金器有1248件。
1.1.4 贝格拉姆遗址(57组85件)
贝格拉姆遗址(约公元1世纪)是玄奘《大唐西域记》所载贵霜帝国的夏都所在地。贵霜帝国处于东伊朗、中亚与印度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在贝格拉姆王城遗址发现的两间密室中,有大约2000件来自印度、罗马和中国的文物,这个大发现反映出欧亚大陆上多种异质文明在此的互鉴融合。此部分展品共85件,是贝格拉姆城址2个房间里的出土物,多品种、多造型的器物印证了阿富汗古代文明十字路口的地位。
1.2 内容解析
“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用珍贵的文物着重反映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地处古代文明十字路口的阿富汗的历史与文明。展览以“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为主线,通过阿富汗北部的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城址、蒂拉丘地、贝格拉姆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展现融合古代苏美尔、希腊、波斯、印度、白匈奴和中国文明的“阿富汗文明”。展品主要为金质文物(图1)。“金色”象征高贵辉煌,象征至高无上,既表明阿富汗古代文明如金子般醒目,也凸显了阿富汗国家的黄金宝藏,此外,美轮美奂的牙雕饰板也是展示重点(图2)。
在南京博物院开展之前,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珍宝已在故宫博物院、敦煌博物院、成都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深圳南山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国内多家博物馆巡展。在参观、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到展品陈列、科学释读与艺术表现的和谐统一,“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的展览内容既与以往的展览一脉相承,又在展陈形式上追求标新立异,有所创新。展陈内容、展陈空间、展陈道具、展陈色彩是“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陈要素的构成,展陈形式是展陈内容的解读,是展陈内容的再现,而卓越展陈的标志是创新。展览目的是希望通过展品的重组和视觉形象的创意,使观众学到历史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的享受,产生强烈的共鸣。
■图10 蒂拉丘地墓葬平面图与复原图
■图11 展墙布局定位图
■图12 展墙布局实景图
对展览内容和展品的理解和把控是设计理念新颖、展陈语言表述、环境造型创意、展陈氛围烘托的关键。设计人员经过梳理发现,虽然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城址、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遗址分属的四个历史时期代表了“金色阿富汗”展陈的逻辑顺序,但展品在不同时期的分布极不平衡,法罗尔丘地出土文物仅1组3件,阿伊g哈努姆城址出土文物24组60件,贝格拉姆遗址出土文物57组85件,而蒂拉丘地出土文物竟达105组1256件。形式设计之前,需要首先对文物展品按照时间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重组,并按照出土地点和文物数量进行板块区隔;其次需要分析每件、每类文物的艺术效果和展示效果,通过创新展陈空间的分配、展陈道具的设计、展陈色彩的应用来实现形式创新。
2 展览空间设计
2.1 空间区隔
形式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平衡展陈空间、艺术处理、实用功能与审美之间的相互联系[3]。“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厅为1000平方米的长方形空间。虽然展陈空间是一个三度体,但考虑到观众参观时的活动过程和心理体验,设计人员在空间区隔和设计上充分运用了延伸、交错、复合、变换等形式,按组织方式与组合关系,将空间分解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板块,营造意境变幻的空间,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盛宴。
“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的构型原则的整体观、系统观是相对的,构型原则具有明显且清晰的组织框架,部分与部分之间通过构型框架相互连接,发生有机联系,使整体产生共鸣[4]。围绕关键元素“金色”,展览序厅正中展示了阿富汗国家宝藏中最精美、最具代表性文物“五树形金王冠”。“五树形金王冠”历经2000年依然光彩夺目,轻微的震动都会使极薄的金片制成的树枝、叶片、花朵不停地颤动,更显雍容华贵(图3)。主体展陈空间根据出土遗址和年代顺序,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展示法罗尔丘地出土文物与阿伊·哈努姆城址出土文物,第二板块展示阿伊·哈努姆城址出土文物,第三板块展示蒂拉丘地出土文物,第四板块展示贝格拉姆遗址出土文物。在长方形的展陈空间内,通过形象的前后对称与左右对称的分布原则以契合“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主题,而一件又一件的金色展品则在神秘的灯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无声地叙述着古代阿富汗的辉煌。
■图13 展牌效果图
■图14 阿伊g哈努姆、蒂拉丘地、贝格拉姆展板效果图
2.2 展区设计
在展陈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基础构思,在构思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艺术手段将构思以空间内容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基本原则[5]。
主展区在长方形的展陈空间内设置了相互交错的六边形展区,而六边形展陈空间的创意来源于“蜂巢”(图4)。采用“蜂巢”结构有两个原因:从空间布局来讲,展厅的整体布局从俯视图来看是六个大的“蜂巢”,形成以环状动线为连接、以单一动线为枢纽的蜂巢状空间组合,让相邻的空间组合构成序列空间组织,在敞开与封闭之间利用不同方向的参观流线让观众体验展陈空间的相互渗透,形成优美的展陈韵律与展陈节奏;从建筑学角度来讲,正六边形的建筑结构密合度最高、所需材料最简、组合空间最大,能充分发挥几何形构图的视觉美感。
根据展陈内容的内在联系设置参观路线,通过参观路线的可选择性,可满足参观需求的不同和参观节奏的变化[6]。
博物馆的采光系统分为四种类型[7]。综合各种照明设计对照明灯具的造型进行创意,展厅上方照明灯具的造型采用了蜂巢状相结合的结构,形成了灯具与蜂巢状展区上下呼应的特殊效果(图5)。
展出的1000余件珍贵文物中,形态各异的金质文物占绝大多数。对于这种体积较小的金质文物,除在展厅内构建“蜂巢”形状的展陈空间外,还在墙面构筑了“蜂巢”形状的展柜,让每件展品都有属于自己的定位。从展品陈列的角度考虑,“蜂巢”结构的特征是可在一定体积内营造最宽敞的空间,通过六边形的构成,形成水平与垂直的不同形态,以实现展厅空间形态要素的控制。“蜂巢”结构的创意设计与连绵不断地应用,象征着阿富汗文明组合与交织的文化现象,反映了阿富汗文明不断积淀与延伸的发展状态,通过抽象的展陈理念以契合“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
3 展览道具设计
现代展览场馆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静态的展览过程中追求一种动态的表现,动与静的结合使场馆变得生动活泼,别开生面[8]。
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包含了虚实之美、层次之美、形式之美和符号之美[9],展陈道具的合理应用可完美地体现展陈形式的虚实、层次、形式和符号。
展陈道具包括展墙、展柜、展台、展架、展板、展品标牌等,展品与展柜、展台、展架等展陈道具构成完整的展示系统,而展墙、展板、展牌等展陈道具则构成完整的诠释系统,标准化、系列化的展陈道具在展陈空间的合理应用,既可以有效地提升展陈的空间形象,又可以科学地诠释展陈内容与展品的文化内涵。
展墙在博物馆展陈中具有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为满足最佳的视觉效果,根据展品的分组和展品的形态绘制展品定位图,根据展品定位设置展墙和不同类型的展柜(图6),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内,展墙的延续应用构筑了延绵的参观流线,而独立展柜与壁龛式展柜的交替应用,在相对独立的展陈空间内交相辉映(图7)。
根据展厅环境的风格和展品形态的特征设计造型简洁的展台、展托、展架等展陈道具,将展陈道具的造型、比例、尺度、色彩、构图、材质与展品进行有机结合以达到完美的展示效果;为达到特殊的展示效果,少量展品还采用了特殊的展陈道具和特殊的展示方法(图8)。
在展陈道具中,展柜、展台、展架的应用是为了保护、陪衬、烘托展品的特质与形式的完美,而展墙、展板、展牌则采用融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从而科学、形象地诠释展陈的内容结构与展品的文化内涵。
展板与展牌的首要原则是科学性,在遵循科学性与知识性的基础上追求观赏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
部题展板包含相关的内容提示和一定的信息量,并充分利用阿富汗地图、遗址平面图和遗迹分布图,简明扼要地讲述了阿伊·哈努姆城址、蒂拉丘地、贝格拉姆城址的概况(图9)。
蒂拉丘地的展板除展示6座墓葬的平面图外,还根据随葬的装饰进行了服饰的复原,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游牧民族的贵族风貌(图10)。
展墙具有系统化、标准化原理,具有普适性的逻辑思维方法[10]。蜂巢展厅共设7面展墙,每面展墙展示1座墓葬,因6座墓葬分别出土了1串项链,于是在中间的展墙集中展示这6串项链,通过巧妙的构思使之形成完整的展示链(图11-图12)。
■图15 展陈空间图
整个展厅部题并未出现“第×部分”的字样,而是巧妙地在每块部题和展牌上运用四个小蜂巢线图相互连接,实心蜂巢的数量代表该空间的展品属于第几部分,以方便观众区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蒂拉丘地的展牌:蜂巢由3个菱形组成,每个平面蜂巢的展牌囊括了3个蜂巢展柜的展品(图13)。
4 展览色彩运用
色是光的产物,色彩依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而形成色谱,色谱具有明度、纯度、色相的变化,展陈色调的构成主要有色彩与灯光,即色彩与灯光构成了展陈空间的视觉环境。对于博物馆展示设计来说,色彩的应用是极其关键的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调整整个博物馆空间的情调气氛的作用。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观众对不同色彩的感受也有着很大的差异[11]。“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的展陈空间根据展品性质和目标对象,采用了沉稳、厚重、和谐的宝石蓝、紫罗兰和金色作为金色文物的延伸色彩,形成展陈空间专用的色彩基调并应用于展厅的整个空间,以彰显个性的色彩特质,营造特定的空间氛围,突出“金色阿富汗”的展陈宗旨。
在“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的展陈空间内,充分利用了色相、明度、纯度等色彩的三大属性,利用色相差异较小的同类色、近似色,形成色彩体系的完整性;不同的色相使视觉有一个平和过渡的舒适效果;利用展板上的文字、图片做调和剂以减弱色彩的对比关系。展板、展牌等相关的展陈道具的底色都采用长方形、三角形的宝石蓝、紫罗兰、金色色块相互叠压,从而形成风格一致的展陈效果(图14)。
展陈空间采用三色基调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展品,使展品与展陈空间的中间介质和展览道具之间产生色彩反差,使平面的展陈内容与立体的展具展品之间形成视觉互补,从而形成完整的展陈体系,形成富有时代气息的空间氛围,以达到展陈氛围与展品相辅相成、和谐共存的展示效果(图15)。在新形势下,博物馆的功能空间既追求视觉的冲击力,更追求观众对展陈空间的感受[12]。
5 结语
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是对一个有着14年巡游11个国家、27家博物馆巡展经历的特殊展览的全新呈现。南京博物院在展览形式设计上全面突破、大胆创新,“六边体蜂巢状”贯穿展览空间组合、平面设计的始终。文章分析和总结了展览内容、展陈空间、展陈道具、展陈色彩的运用与创新,得出结论:一是展览形式设计是一门再创作的艺术,创新的艺术特色和视觉理念在制作实施中充分呈现;二是“以人为本”是展览形式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三是展览形式设计是历史学、考古学、建筑学、心理学、美学的综合;四是设计理念创新需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用,通过观念、灵感与想象的激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创造力;五是博物馆展览是视觉艺术,归根结底要给观众以美的熏陶和艺术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