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词新知

2022-04-19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5期

人造太阳

中国真的有“人造太阳”,而且有两个:一个在安徽合肥西郊“科学岛”上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内,是有着“东方超环”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简称EAST);另一个则是位于四川成都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 装置(HL-2M)。2021 年5 月28 日,“东方超环”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在其第98958 次放电中,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 亿摄氏度101 秒和1.6 亿摄氏度20 秒等离子体运行,是1 亿摄氏度20 秒原纪录的5 倍。这意味着人类让核聚变成为未来清洁新能源的努力,又一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稳态高参数磁约束聚变研究领域将继续引领国际前沿。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DPU 成为芯片产业“新宠”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原生等新兴数据处理场景的蓬勃发展,产业界对芯片的算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芯片技术已逐渐进入“天花板”,芯片的性能与成本关系已然失衡,通用芯片CPU 几乎无力应付用户对于计算的爆炸式需求。在此背景下,包括AI 芯片在内的专用计算芯片陆续登上历史舞台,以数据为中心的专用处理器DPU 也正成为业界“宠儿”。

DPU(数据处理器)是面向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的处理器。从某种角度而言,DPU 的出现很好地释放了CPU、GPU 的资源,为以数据为中心的新计算架构带来不同的思路。由DPU 执行通信框架、存储框架、安全框架和业务隔离,将CPU、GPU算力资源“解压”给应用,让性能得到更优的释放。《中国数据处理器行业概览系列短报告》数据显示,仅在DPU 应用需求最大的云计算领域,2025 年中国DPU 市场的容量有望达40 亿美元,而当前DPU应用较为广泛的金融、电信领域更有望在短期内支撑起一个百亿规模的市场,规模十分可观。

(来源:《科普时报》)

北京冬奥会这样实现用雪自由

运动员们从白雪皑皑的雪道滑下,或起跳旋转在空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这样的场景让观众们看得热血沸腾。雪上项目对气候和场地的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保证雪上项目的顺利进行,北京冬奥会80%—90%的比赛场地用雪采用人工造雪,通过我们的“自力更生”实现了冬奥会的用雪自由。

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新降雪、融化后重新凝结的雪、长期堆积的雪等物理特性各不相同,而这会影响其性状。国际滑雪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雪联)对不同项目的竞赛雪道都设定了相应的技术指标,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安全性,雪的性状稳定对雪道而言十分重要。相比物理特性更为多变的天然雪,人工造雪可控性更高。

人工造雪的重要工具就是造雪机,它可以模仿天然降雪的过程,将水变成雪,但和天然成雪过程有所区别。天然状态下,天上的水汽变成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水汽饱和度,二是必须有凝结核。当冷云中的小水滴遇到空气中的尘埃颗粒,此时便会形成冰晶;冰晶逐渐增大,当其重量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克服空气的浮力,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变成雪花。人工造雪则是通过造雪机把5 摄氏度以下的水雾打散成小粒子,再将这些粒子迅速冷凝结晶,然后再由风筒把雪花喷射出去,以扩大造雪面积。

各个雪上项目对雪质的要求有所不同,哪怕是同一块场地的不同地段,对雪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高山滑雪比赛项目,由于其是竞速类项目,它的赛道需要进行单独压制,铺设在赛道上的雪密度非常大,这种雪被称为“冰状雪”。这类雪含水量较高、密度大,其表层相当于结了一层冰,这样可减少赛道和滑雪板之间的摩擦力,提升运动员比赛的舒适度,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而到了减速区和结束区,为了保护运动员不受伤,就需要减速。因此这一区域的雪就需要减少含水量,以保持雪的蓬松状态,从而增加赛道与滑雪板之间的摩擦力。

(来源:《科技日报》)

不会融化变质的“果冻冰块”研制成功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的冷却块,有望改变食物的冷藏和运输方式,不需要依赖冰或传统的冷却包。这项应用可通过控制微生物污染,潜在地减少食品供应链中的用水量、食品浪费和环境污染。

这种新的不含塑料的“果冻冰块”不会融化,含有90%以上的水和其他成分,能保持稳定结构。它们摸起来很软,就像明胶做的小熊软糖一样,颜色还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可被设计或切割成任何所需的形状或大小。研究人员表示,它可冷却物品达13 个小时,随后将其收集起来,用水或稀释的漂白剂快速清洗,放入冰箱再次冷冻以备下次使用。冷却块最多可被重复使用十几次,用完后将其扔进垃圾桶即可。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