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04-19小康麦婉华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麦婉华
日前,全国各省直辖市2021年的GDP的数据相继公布。不负众望,广东卫冕全国第一。作为连续30多年领跑全国GDP的省份,广东2021年的GDP超过了12万亿。但纵观广东省内的情况,广东各地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相当大,地区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状况。这也是未来广东亟需关注的重点。
其中,县域作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是联结农村和城市的重要节点,最能体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并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多年来,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县城人口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突出矛盾,如县域主导产业较弱、市场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等。因此,在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方面,广东一直不余遗力向前行。
制定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早在201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就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当年,广东省印发实施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在起草《决定》前,广东组织调研组赴浙江、江苏等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区进行调研学习,将各地有益的经验结合广东省实际融入文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了多期全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给来自全国各地县级发展改革部门的负责同志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广东省也都派人参加。
《决定》提出,加大广东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县级对口帮扶等政策措施,有力促进粤东西北县域发展。其中,为推动县级对口帮扶,《决定》明确“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帮扶双方参照市级模式,共同组建县级对口帮扶指挥部或工作队,实现被帮扶市所有县全覆盖”。按照《关于深化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全面对口帮扶工作的意见》,第二轮对口帮扶已实现了县级全覆盖,共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比较健全的产业体系和鲜明的区域产业分工。其中,大湾区西岸侧重于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等,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除此以外,广东省还先后出台了《广东省促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广东省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等,落实落细政策措施。
其中,广东省科技厅与广东省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广东省促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广东要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重点向粤东西北县域流动聚集,实现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合理、创新资源分布均衡。
而《广东省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则指出,广东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县城(县级市城区)对人口经济的综合承载能力较弱,对扩大内需的支撑作用不强,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
因此,广东以10个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和39个省级城乡融合发展中心镇试点地区为重点,立足地方实际和发展急需,瞄准市场不能有效配置、需要政府支持引导的公共领域,有序推进全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优化县城发展空间格局,完善城镇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在推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方面,广东将完善产业平台配套,统筹县域城乡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县域特色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集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依托县城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等产业集聚区,推广建设智能化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配置现代化高效率的产业通用基础制造装备,提升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总的来说,广东把推进县域发展作为完善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来抓,结合县域特点,根据县域发展需求,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广东将进一步改善县域发展基础条件,着力抓好交通、电力、水利、环保、信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县城建设、强化县城带动县域发展和服务农村建设能力,围绕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广东要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同时,广东要推动珠三角核心区各市与粤东西北地区各市在县域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承接珠三角地区外溢产业和省内外产业转移,培育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县域“造血”能力。
因地制宜看待县域产业发展
政策的支持让产业有了宏观发展基础。如今粤港澳大湾区以及粤东西北的县域产业发展呈现怎样的状态?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探讨广东不同地区县域产业的现状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比较健全的产业体系和鲜明的区域产业分工。例如,大湾区东岸的城市侧重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通讯、生物医药、金融服务、贸易物流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深圳与东莞,是知识密集型、科技创新型、外向型的产业,惠州则除了电子信息外,还有石化能源新材料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而大湾区西岸则侧重于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等,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广东各个县域经济都有自己鲜明的产业特征,这主要是由所属区域的功能定位决定。如今,广东省委提出要提升‘一核一带一区’。其中,‘一核’是珠三角核心区,‘一带’是沿海经济带,而‘一区’则是北部生态发展区。像粤北山区这些地方,它们的县域经济产业就应该围绕着‘一区’这个区域发展的格局,有一些鲜明的特征。”谢宝剑说,比如北部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应该更多发展绿色产业、生态型产业以及绿色生态农业为主导。而像粤东、粤西的沿海经济带上,可以更多关联珠三角的产业,以及沿海的优势产业,如环保、石化、新能源、风电技术等,做大做强临海产业集群,阳江的风电产业优势就比较突出。
“总的来说,粤东西北发展县域经济一方面要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比如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产业要素优势。另外,也要根据自身的产业特色、区位特点、交通区位等,借力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协作,发展县域经济。以生物医药为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珠海、佛山与中山等城市协同发展的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城市群。与此同时,粤东、粤西则可以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以及与粤北山区一同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生物医药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谢宝剑说。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产业也在往环大湾区与粤东西北地区转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现在呈现出来的情况是珠三角地区更多负责关于研发设计方面的工作,而环大湾区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可以负责更多生产的工作。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这样协同发展。“例如像清远,离广州很近。所以把一些有层次的产业转移到那里还是很多企业愿意的。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离大湾区也不远。”
对此,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社会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钟卫国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粤东西北的县域发展除了要发展自身特色化的生态农业产业外,还要向加工业发展,让产业链可以延伸、拉长,从而增加附加值。
而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县一品”等发展理念,专家们也有不同的看法。钟卫国表示,在广东多个区域本来就有很多“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例子,而“一县一品”也算其中一个发展的模式或者方向。
林江则认为,这种“一县一品”的模式是相对比较脆弱的,因为可替代性比较强。例如珠三角某镇是以灯饰为主要产业,但现在浙江、江苏等地也有以该产业为主的地区。那怎么可以在全国甚至全球获得领先地位而不是被其他地区替代,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因此,要做好“一县一品”,那么该产品必须要有比较优势,并且在产业上不断突破和创新。谢宝剑认为,“一县一品”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一方面,要推进县域经济园区化发展,切实增强工业园、农业产业园的产业集聚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县域之间的联动,需要不断地延伸和延长产业链,形成鲜明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支撑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县域特色产业建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广东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关键时期。早前,广东省政府公布了《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当中关于广东各地的功能规划以及广东的县域规划等都充满亮点。
《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及资源优化配置等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要构建现代化都市圈体系。培育壮大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推进都市圈内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粤东西北的县域发展除了要发展自身特色化的生态农业产业外,还要向加工业发展,让产业链可以延伸、拉长,从而增加附加值。图为果脯深加工现场。
其中,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全域和肇庆、清远、云浮、韶关等四市的都市区部分。充分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疏解转移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不符的功能和产业,不断强化广州市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国际竞争力和门户城市功能。深入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支持广佛共建国际化都会区,联动肇庆、清远、云浮、韶关“内融外联”,打造具有全球影响 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典范区。
在推进不同区域产业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广东同时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小城镇建设。这当中,除了要加快县城人口集聚以外,县域产业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广东要不断增强发展县域经济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业落户的支撑作用,提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载体功能。聚焦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打造一批特色化、品质化、高质量发展的县城。另一方面,广东要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纽带作用,强化综合服务和特色产业功能。在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历史文化等方面培育一批各具优势的魅力县城和小城镇。
其中,县城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是重点关注的部分,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国家示范县包括惠州市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江门市台山市,河源市东源县,汕尾市海丰县,阳江市阳春市,清远市佛冈县,潮州市饶平县,云浮市新兴县。
而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包括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广清接合片区:广州市增城区、花都区、从化区,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英德市连樟样板区。另外,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包括市县试点:江门市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珠海市斗门区等;而中心镇试点则包括广州市黄埔区新龙镇、白云区钟落潭镇,珠海市金湾区平沙镇等。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恕明在《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总结道,广东将加强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强化“双核+双副中心”“湾+带”动力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流通体系,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