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口服溶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门诊肺炎患儿的效果探析
2022-04-19王萌
王萌
(洛宁县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洛阳 471700)
小儿肺炎是现阶段导致婴幼儿死亡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肺炎患儿由于年龄的特殊性,机体各重要脏器未完全发育,抗病力较差,相对容易在病原微生物侵袭感染下致病。而一旦患病,患儿通常会表现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症状,若未尽早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则有一定风险诱发呼吸衰竭,甚至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由于引发该疾病的因素多为病毒、细菌及衣原体或者支原体等致病微生物感染,故而临床上常给予抗菌抗感染。头孢呋辛钠作为广谱抗生素在小儿呼吸科中应用广泛,但近些年来临床发现,各类致病菌对头孢呋辛钠的敏感度也逐渐降低,因此单纯使用该药物对小儿肺炎进行干预,不能够将病毒、细菌等有效杀灭。相关研究指出,在常规头孢呋辛钠用药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能够协助稀释黏痰,而且具有将黏痰溶解的作用,进而在用药后可以迅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康复的时间。笔者以本院门诊近年收治的84例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对其予以单纯头孢呋辛钠以及头孢呋辛钠联合氨溴索进行干预,旨在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肺功能恢复,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洛宁县人民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4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接收的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组有患儿42例。治疗组中,男童25例,女童17例;年龄最高14岁,最低3岁,平均年龄值为(4.56±0.77)岁;病程最长2个月,最短5 d,平均病程值为(0.98±0.15)个月。常规组中,男童24例,女童18例;年龄最高13岁,最低2岁,平均年龄值为(4.01±0.88)岁;病程最长2个月,最短7 d,平均病程值为(0.99±0.16)个月。两组患儿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显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儿在6个月内没有进行过肺炎感染的治疗;(2)患儿无合并肺外并发症;(3)患儿的临床资料完整;(4)患儿有家属陪同,且其同意参与研究;(5)患儿对本研究的药物不过敏。
排除标准:(1)患儿伴有心、肝、肾、脑等脏器严重的损伤;(2)患儿伴有造血系统疾病;(3)患儿咽部有急慢性的感染;(4)患儿经诊断伴有结核杆菌感染、鼻窦炎、鼻炎等疾病;(5)患儿依从性差,不能参与研究。
1.2 方法
常规组患儿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肺炎后,接受镇静、激素、二羟丙茶碱类药物、止咳、平喘、雾化吸入、抗感染、纠正水解电解质紊乱,同时接受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厂家:GLAXOSMITHKLINE S.p.A;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60029)静脉滴注,用法:将50~100 mg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分两次将其加入100 mL的5%的葡萄糖溶液中,1次/d。疗程7 d,持续治疗1个疗程后到院复查。
治疗组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接受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厂家:南京海鲸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03139)静脉滴注,将15 mg的酸氨溴索注射液加入0~100 mL的10%的葡萄糖溶液5中,2次/d。医务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用药方法的充分讲解,告知其连续的用药的重要性,疗程7 d,持续治疗1个疗程后到医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判定标准为:①显效。患儿经过治疗后,其咳嗽、肺部啰音、体温异常等症状消失,且经实验室检查的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②有效。患儿经过治疗后,其咳嗽、肺部啰音、体温异常等症状缓解明显,且经实验室检查的各项指标接近正常;③无效。患儿经过治疗后,其症状、体征均无缓解,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为有效率、显效率之和。
(2)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于治疗前、治疗后(结束1个疗程用药后)空腹下采集两组患儿的外周静脉血5 mL,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以3 000 r/min为转速,处理后获取上层清液,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间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所用的试剂盒由深圳欣博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3)潮气呼吸肺功能: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济南爱来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肺功能仪(型号:FGY-200型)测定,主要测定患儿的潮气量(VT)、达峰容积比(VPEF/VE)两项。
(4)不良反应:统计并分析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呕吐、腹胀、头晕、恶心。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用药后的疗效评价结果比较
结束1个疗程用药后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2.50%(40/42),相较于常规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75.00%(34/42)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用药后的疗效评价结果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主要为血清CRP与TNF-α两项,数据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这两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并且相比于常规组,治疗组的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检测结果比较(±s )
2.3 两组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结果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VT与VPEF/VE)值对比上较接近,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0.05);但治疗后,上述两项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值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相较于常规组,治疗组的VT与VPEF/VE值明显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结果比较(±s )
2.4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记录及分析结果比较
经统计软件分析,显示治疗组患儿中,出现腹胀、头晕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29%(6/42),相比常规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1%(5/42)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记录及分析结果比较[n(%)]
3 讨 论
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该疾病已经成为了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也具有多样性。由于患儿的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够将呼吸道产生炎症时的分泌物有效清除,因此较容易阻塞呼吸道。另外鉴于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尤其是在外源性以及内源性致热的因素影响下,极容易产生高热甚至是超高热症状。若以上的症状长期不能够改善,则极易引发患儿呼吸道系统、神经系统的疾病,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临床上通常给予患儿抗感染、雾化吸入、抗病毒等治疗方法。
头孢呋辛钠属于第2代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作用于人体后,可以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进行有效结合,进而使得转肽酶解化,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胞分裂以及生长受到抑制,进而使其溶解以及消亡,另外该药物也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性。但是临床实践可知,抗生素滥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各类致病菌对头孢呋辛钠的敏感度也逐渐降低,因此单纯使用该药物对小儿肺炎进行干预,不能够有效将病毒、细菌等杀灭,因此不能起到较满意的效果。故而研究者们提出给予患儿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该药物是一种黏液溶解剂,能够使人体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速率增加,继而降低黏液腺的分泌,随之降低痰液的粘稠度,利于痰液的咳出,起到快速缓解临床症状的效用。另外该药物也能够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使得支气管纤毛运动增加,进而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因此将两种药物联合用于肺炎患儿中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对肺炎患儿用药1个疗程后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相较于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0.05),该结果提示该两种药物联合用于肺炎患儿的治疗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或与二者作用机制不同,协同发挥了增效作用有关。
本文对肺炎患儿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常规组,治疗组的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低(<0.05),CRP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反应蛋白,该介质能够直接参与炎症反应,继而介导肺泡以及支气管有炎性渗出,也诱导了浆细胞、单核细胞以及中心粒细胞的浸润。当肺炎患儿处于急性期时,该物质或CRP水平可明显增高,因此能够作为诊断肺炎的标志物。TNF-α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生物活性内源细胞因子,可以有效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当机体受到炎症干扰后,其水平升高明显。给予患儿头孢呋辛联合氨溴索进行干预后,可以迅速提高抗生素在肺部以及支气管内的浓度,进而提升抗生素的用药效果。赵气魄的研究中,氨溴索联合头孢呋辛钠的治疗肺炎患儿,可以明显降低血清CRP、TNF-α水平,缓解其临床症状,因此认为两者联合用药可以明显提高抗炎效果,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本文观点。
本文对肺炎患儿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VT与VPEF/Ve值在治疗后比常规组均明显高(<0.05),该结果提示氨溴索与头孢呋辛联合用药在改善肺炎患儿的肺功能方面也具有较好的作用,其原因可能与两药联用后对炎症因子清除更彻底,并且可强效溶解分泌物,加快患儿呼吸状况的恢复等现象有关。
本文对头孢呋辛、氨溴索联合用药以及头孢呋辛单一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不明显(>0.05),该结果提示两种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不良反应较少,且联合用药的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给予肺炎患儿氨溴索联合头孢呋辛钠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的炎症反应以及肺功能,促进疾病恢复,且联合用药的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