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五肽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病的临床效果
2022-04-19任淑君刘新
任淑君,刘新
(1.商丘市结核病防治所 结核内科,河南 商丘 476000;2.河南省胸科医院 结核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在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中,肺结核较为常见。该疾病主要是因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引起,患病部位一般有胸膜、支气管、气管和肺。当机体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存在耐药性时,则将其称之为耐药性肺结核。耐药性肺结核在治疗时较为困难,通常是缺少新药以及敏感药物。对于一般性肺结核患者而言,治疗时间约六个月,而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时间可长达18个月至24个月,甚至有部分患者可达到36个月。另外,耐药性肺结核治愈率较低,普通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一般超过90%,而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最高治愈率一般在50%至60%之间,因此掌握产生耐药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四联抗结核方案是临床治疗肺结核病的常用方式,在使用相关药物后对缓解患者临床表现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疾病长期治疗过程中发现,单纯实施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效果有限,疗程长,患者满意度不佳。伴随临床在耐药性肺结核方面研究的逐渐发展,相关研究发现,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使用胸腺五肽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但目前临床在该种治疗措施方面的研究较少,仍需开展深入分析。为提升临床耐药性肺结核治疗水平,本次研究将四联抗结核方案以及胸腺五肽措施应用在实验组患者治疗中,针对相关研究内容实施以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收治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群体,治疗时间开始于2019年3月,结束于2021年3月,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划分成(50例)的常规组以及(50例)的实验组。在实验组同常规组内,女性分别是12例、13例,男性分别是38例、37例;平均年龄水平分别是(50.22±5.13)岁、(50.29±5.20)岁;平均病程水平分别是(6.12±1.23)个月、(6.15±1.26)个月;体质指数平均值依次是(22.10±1.09) kg/m、(22.14±1.12) kg/m。在统计学计算软件内依次输入每组数据资料,待计算结果显示>0.05,说明该种分组研究方式可行。
纳入标准:(1)在实施有关临床检查后将全部患者确诊成耐药性肺结核;(2)规范性开展结核病治疗时间在十二个月以上,痰液培养结果始终呈阳性,胸片检查表明存在肺结核,有结合浸润病灶出现;(3)针对利福平以及异烟肼两种以上药物出现耐药性;(4)患者和家属了解研究相关内容,表示同意。
排除标准:(1)针对该次研究中所用到的药物有过敏表现者;(2)近期有其他免疫调节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史的患者;(3)正常言语无法顺利沟通者;(4)伴有心脑血管严重疾病者;(5)机体肝肾功能出现严重异常情况者;(6)依从性差,不愿意配合研究者;(7)伴有其他严重肺部疾病者。本院医学伦理专家在分析该项研究相关内容后表示符合要求。
1.2 研究方法
予以常规组患者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在初治期指导患者使用异烟肼片(0.3 g/片,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6020912)、利福平胶囊(0.15 g/粒,大连百利天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0055)、盐酸乙胺丁醇片(0.25 g/片,湖北恒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288)以及吡嗪酰胺片(0.25 g/片,四川省长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732)进行口服用药,其中异烟肼片每日一次,每次0.3 g;利福平胶囊每日一次,每次0.45 g;盐酸乙胺丁醇片每日一次,每次0.75 g;吡嗪酰胺片每日三次,每次0.5 g,持续用药两个月。在疾病巩固期使用异烟肼以及利福平进行持续四个月的口服用药。予以实验组患者四联抗结核方案以及胸腺五肽治疗,其中四联抗结核治疗方案同常规组,使用胸腺五肽注射液(10 mg/mL,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529)进行肌肉注射治疗,每日一次,每次1mg,持续用药四个月。
1.3 观察项目
(1)每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用药后患者三次痰培养结果均提示呈阴性,并且胸部X线检查提示病灶全部吸收,或是空洞、钙化以及纤维化消失属于效果优异;用药后患者三次痰培养结果均提示呈阴性,并且胸部X线检查提示病灶吸收或是钙化、纤维化面积下降超过1/2,空洞显著缩小属于效果一般;用药后未能达到上述要求属于效果差。治疗有效率是优异和一般的总和。(2)对比用药前以及用药后每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指标主要有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3)对比用药前以及用药后每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使用流式细胞仪开展检测,指标主要有CD3、CD4、CD8、CD4/CD8。(4)对比用药前以及用药后每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集每组患者空腹上臂静脉血2 mL,将其置于每分钟3 000转的离心机中进行持续十分钟离心处理,使用定量双抗体夹心法开展γ-干扰素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检测。
1.4 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用药前、用药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用药前两组患者FEV1/FVC、FEV1%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用药后常规组患者FEV1/FVC、FEV1%水平均低于实验组,并且同组用药前FEV1/FVC、FEV1%水平均低于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前、用药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
2.3 两组用药前、用药后免疫功能水平比较
用药前后两组患者CD8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用药前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0.05);用药后常规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并且同组用药前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用药后(<0.05)。见表3。
表3 两组用药前、用药后免疫功能水平比较(±s )
2.4 两组用药前、用药后每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用药前两组患者γ-干扰素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用药后常规组患者γ-干扰素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并且同组用药前γ-干扰素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用药后(<0.05)。见表4。
表4 两组用药前、用药后每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
3 讨 论
对于大部分普通肺结核患者而言,在及时就诊并接受正规治疗后一般能够治愈。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经历好转、恶化反复交替且长期不愈的诊疗过程后,最终发展成耐药性肺结核。出现耐药性肺结核的根本原因在于抗结核治疗措施不规范,导致病情加重、病程长以及增加耐药率。由于耐药性肺结核并发症多,治疗效果差,加之疾病预后不佳,极易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精神压力以及经济压力。因此,在疾病确诊后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
当肺结核出现耐药性时,治疗需要实施结核菌素药敏试验,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药物选择,通常抗结核药物使用一线以及二线开展治疗。而肺结核病发生以及发展同机体免疫功能强弱、免疫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间有一定动态平衡关系。Th1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属于炎症细胞因子,上述细胞因子均会参与肺结核病的免疫病理过程。在疾病发展期间,因生长大量结核分枝杆菌,会形成抑制性T细胞,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在厉娟的研究中,其对肺结核患者使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结果发现用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明显下降,因此其认为使用胸腺五肽治疗能够降低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本次研究中,用药后实验组患者γ-干扰素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并且同组用药后γ-干扰素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用药前(<0.05)。分析结果可知,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使用四联抗结核方案以及胸腺五肽治疗,能够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在刘林涛等人的研究中,其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在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应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患者肺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其认为耐药性肺结核病患者使用胸腺五肽治疗能够改善机体肺功能。本次研究中,用药后实验组患者FEV1/FVC、FEV1%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并且同组用药后FEV1/FVC、FEV1%水平均高于用药前(<0.05)。分析结果可知,当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会引起患者肺部软组织损伤,病情严重者还可有肺纤维化出现,进而对其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在使用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其包含酪氨酸、缬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以及精氨酸,能够诱导细胞分化,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在秦绚等人的研究中,其对肺结核患者使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结果发现用药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其认为选择胸腺五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机体免疫水平。本次研究中,用药后实验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并且同组用药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用药前(<0.05)。
分析结果可知,使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若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机体内大量细胞因子通过免疫细胞分泌,刺激一定机体调节,出现细胞因子网络并互相作用,进而达到免疫调节目的。胸腺五肽属于免疫调节药物,其可发挥刺激T细胞分化、发育T淋巴细胞亚群并使其成熟和活化,同时还可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进行调节,促使其趋于正常。在机体内,胸腺五肽可通过提升环磷酸腺苷水平,使得T细胞分化,同时结合T细胞特异性受体,促使细胞内鸟苷酸水平升高,诱发一系列细胞内反应,达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本次研究中,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相较于常规组明显高。分析结果可知,对于耐药性肺结核患者而言,其在使用常规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的基础上,选择胸腺五肽进行治疗,其属于多肽类物质,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能够刺激淋巴细胞,并形成多种淋巴因子,显著强化机体免疫调节作用,进而增强治疗效果。
综上,将四联抗结核方案以及胸腺五肽方案应用于耐药性肺结核病患者治疗中,能够对机体免疫状态实施调节,将炎症因子含量降低,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发挥一定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