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能力如何影响农户农业经济效益
——以生产经营行为作中介变量

2022-04-18颜莉娜袁子馨张智纯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农户经营

颜莉娜,袁子馨,张智纯

(江西农业大学 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和建设。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基础地位,且农业一直都被放在国家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地位。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期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都作出了农业建设的具体安排部署,不断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农户作为农业发展最小的生计单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其农业经济效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及农户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农业经济效益。

目前关于农户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学者对于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土地流转等领域探究较多,如:冷淦潇等[1]基于农户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农膜技术在不同种植地区产生的经济利润提升存在差异;高志慧等研究发现,甜瓜种植的生产规模不一致会影响到农户生产的投入成本与产值[2];朱明月等研究发现,对种植户农业经济效益会产生促进作用的还包括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户种植偏好[3];蔬菜销售模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参差不齐等。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民的学习能力对其农业经济效益产生着显著影响。农户自主发展能力中的学习能力会影响农户农业收入[4]。耿献辉等[5]认为农民的学习能力需要通过农民市场导向、创新意识的传导,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经营绩效;农民的学习能力越强,市场导向和创新意识便越强,其经营绩效就越理想。张银等[6]通过构建农民人力资本、农民学习与农民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农民学习在农民知识资本和农民绩效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见,农户学习能力会通过农户的行为间接影响到其农业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假设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在学习能力与农业经济效益间产生中介效应。

总体来说,已有的影响农户农业经济效益的因素研究中,对生产经营行为在农户学习能力和农业经济效益中产生中介作用的关注仍然较少;同时,尽管有学者在影响种植大户农业收入水平的研究中探讨了生产经营行为在职业发展能力与种植大户农业收入水平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的影响效果[7],但就学习能力这一影响因素对农户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作用未做进一步细化研究。因此,在分析农户学习能力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时,生产经营行为是否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如果产生中介效应,生产经营行为对农户学习能力与农业经济效益是产生部分中介效应还是完全中介效应;通过细化这一问题,有利于深刻理解农户学习能力对其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生产经营行为的作用,这也是本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笔者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504份农户的调查问卷,采用了中介效应模型,以户主特征作为研究控制变量,从学习能力、生产经营行为两个影响因素对农户农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学习能力对农户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机理。通过明晰学习能力、生产经营行为与农户农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为农户提高学习能力、选取合适的生产经营行为、增强农业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学习能力与农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农户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设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主体地位,其中,农户学习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杨兴杰等[8]认为学习能力是指农户通过接触新技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权衡内外部综合因素,最终决定是否产生技术采纳行为。还有学者认为农户学习是指一种接触新技术、理解新技术并运用新技术的过程。大部分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交流和信息获取渠道的限制,会通过信息沟通、交流和学习来提高信息获取的有效性,改进自身知识积累,调整生产经营行为,且学习能力中基础学习能力、知识互动能力和辨识能力对农业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乔丹等[9]研究发现农户学习能力、技术接受和运用能力的不同,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产生差异化的影响,进而影响生产效益。

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H1:学习能力对农户农业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能力越强,农业经济效益就越高。

2.2 学习能力与生产经营行为的关系

有学者研究发现,农户学习能力、创新意识、风险承担能力等越强,越倾向于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10]。农户信息渠道畅通度和受教育程度均影响农户绿色农业技术认知度,信息渠道越畅通,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绿色农业技术认知能力越强[11]。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学习能力是其实现家庭持续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提升其生计恢复力[12]。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农产品信息及销售渠道的获取手段越多,进行生产经营行为调整自然会更加理性化,因此更有可能选择合适的生产经营行为。

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H2:学习能力对农户生产经营行为调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能力强的农户越有可能调整生产经营行为。

2.3 生产经营行为的中介作用

诸多学者对影响农户学习能力与农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开展了丰富的研究。有学者发现学习能力中的基础学习能力通过影响林地流转决策可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陈国权等[13]学者对企业领导者个人学习能力进行探究,发现学习能力对组织绩效有显著影响关系;李小建等人[4]基于时空耦合的理论,分析出农户在利用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时产生的行为调整对家庭非农收入存在间接影响;张银等[6]通过对农民人力资本、农民学习及农民绩效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发现农民学习能力会通过其他因素的传导来间接影响农业经济效益;李容容等[7]研究表明,生产经营行为在农户的职业发展能力与农业收入水平之间产生着中介作用,农户依据自身能力优势调节生产经营行为,有助于农业收入水平的提高。

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H3:生产经营行为调整在农户的学习能力与其农业经济效益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构建本文的研究模型(见图1)。

图1 生产经营行为在学习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中介效应模型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样本

本研究共发放530份问卷,回收53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共有504份有效问卷构成了本次研究的样本,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1%。在被调查的农户中,有322位男性,占比63.9%;年龄在61岁以上的有231名,占比45.8%;农户水稻种植年限1年及以下的有8人,2年~4年11人,5年~9年14人,10年~14年25人,15年及以上的有446人,分别占比1.6%、2.2%、2.8%、5.0%、88.5%。

3.2 变量测量与描述性统计

通过文献阅读和专家咨询将研究变量确定为4个,共14个测量指标,其中,反映农户农业经济效益的指标2个、学习能力特征指标5个、生产经营行为特征指标4个及户主特征指标3个。具体变量选取的依据如下。

3.2.1 因变量:农业经济效益。本研究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将因变量题项设置为“水稻种植年收入(万元)”和“单位面积纯利润”。

3.2.2 自变量:学习能力。郭格等[14]在研究学习能力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中,将学习能力划分为3个维度,即基础学习能力(受教育程度)、知识互动能力(技术交流、交际能力)、辨识能力(信息有用性、理解能力)。本研究参照郭格学习能力量表中的题项设置作为农户学习能力的研究依据。

3.2.3 中介变量:生产经营行为。Joseph M等发现农户学习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农业收入绩效,但李容容等[7]研究认为生产经营行为调整在农户学习能力与农业经济效益中存在中介效应,且只有部分中介作用得到验证。本研究借鉴了其生产经营行为中的4个变量作为中介效应研究依据。

表1 变量测度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3.2.4 控制变量:户主特征。笔者借鉴乔丹等[9]在学习能力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研究中的控制变量,选择了性别、年龄和从事水稻种植年限3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学界所关注的重点之一。黄季焜等[15]研究表明,虽然到2020年我国的劳动力务农比例将还有25%左右,但农户务农劳动力比例每年都在下降且呈现出老龄化趋势。胡雪枝等认为老年农民受体力和受教育程度影响,体力下降,思想保守,接纳新技术的能力更弱,因此农户年龄可能对其农业经济效益有负向作用,故对年龄这一变量进行控制。

4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证结果

4.1.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为检验本研究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本研究借鉴周浩等[16]对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方法,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检验。将所研究的题项均放到探索性因子分析中,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结果得到累积解释贡献率为52.010%,第一个主成分占总方差解释23.031%,未达到40%的临界值,说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不严重。

4.1.2 信效度分析。为保证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在信度检验中,克隆巴赫Alpha系数为0.704,说明问卷的信度良好。效度检验中,测得KMO检验值为0.730>0.7,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 808.587,且其显著性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问卷数据有效,通过效度检验。

4.2 相关分析

表2显示了本研究对学习能力、生产经营行为和农业经济效益进行相关分析后的结果。表2中可以看出学习能力与生产经营行为、农业经济效益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6,r=0.414,P<0.01);生产经营行为与农业经济效益也呈显著正相关(r=0.408,P<0.01),初步验证了本研究所提出的3个假设。

表2 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N=504)

4.3 数据分析及结果

研究采用SPSS中的线性混合模型来进行层级回归分析。为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对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再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表3中所示的是各预测变量的回归系数及R2值,研究以农户学习能力为自变量,生产经营行为作中介变量,农业经济效益为结果变量。本研究主要采用依次检验的方法考察生产经营行为的中介作用。

对于假设H1,本文采用多层分析方法,第一步将控制变量放入(见表3,模型1),第二步将学习能力放入,分别检验其对生产经营行为和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表3的回归结果验证了假设H1,学习能力会显著地正向影响农业经济效益,当农户学习能力越强,其产生的农业经济效益会越佳,即学习能力提高会影响农户农业经济效益增加。

对于假设H2,为了进一步验证学习能力、生产经营行为和农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假设,将生产经营行为作结果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表3中,模型2的回归结果验证了假设H2,即学习能力会显著的正向影响生产经营行为调整,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会随着其学习能力的增强而相应转变,即当农户学习能力越强时,越有可能进行生产经营行为调整。

对于假设H3,本研究采用温忠麟[17]的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①从表3可以看出,学习能力对农户农业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0.369,P<0.01;模型2)。②当控制学习能力对农户农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后,生产经营行为对农户农业经济效益的正向影响作用显著(0.308,P<0.01;模型3),且学习能力对农户农业经济效益的作用从0.369降为0.303(P<0.01;模型2、模型3),表明生产经营行为在学习能力和农户农业经济效益间产生中介影响,且方程Y=c′X+bM+e3中c′值显著,说明生产经营行为在农户学习能力与农业经济效益中产生完全中介作用,验证了研究假设H3。

表3 生产经营行为在学习能力与农业经济 效益间的中介作用(N=504)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笔者以江西省504户种稻农户为样本,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户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

①在农户学习能力与农业经济效益方面,学习能力对农业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相关性,且农户学习能力对农业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能力强的农户,接受、理解能力更强,有助于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其经济效益;学习能力越强,农业经济效益就越高。②学习能力对农户生产经营行为调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学习能力强会导致生产经营行为的调整。生产经营行为包含4个方面:调整经营规模、多样化种植面积、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及采用新技术。农户具有较好的基础学习能力和知识互动能力会使其采用合适的生产经营行为。③本研究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生产经营行为在农户学习能力和农业经济效益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说明当农户学习能力越强,越有可能采用生产经营行为调整的方式来提升其农业经济效益。

5.2 启示

农户要明确自身学习能力的状况,有效地发挥生产经营行为在学习能力与农业经济效益之间产生的中介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户应当分析自身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的优势与劣势,有意识地发挥其优势,通过外部媒介提升学习能力。农户要经常与他人进行技术交流,学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技术方法,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与其他农户和专业人士的交际能力,增强理解和分辨各种信息真假的能力。通过一系列外部渠道充分发挥农户自身优势,采取适宜的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农户农业经济效益。同时,政府既要充分利用或创新性地利用现有信息渠道,扩大培训信息传递的广度,鼓励农户积极参加相关技术培训,也应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农户学习能力、生产技术的培训活动,让农户在依靠以往生产经验的基础上,能跟上新时代新技术的潮流,释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农户经营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