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安为何易为杭州

2022-04-18君懿

百科知识 2022年8期
关键词:临安杭州

君懿

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金国灭亡后,南宋朝廷欣喜若狂,决意收复中原失地,无奈因粮草不济、兵源不足,无法与强大的蒙古军队相抗衡,以致兵败洛阳,史称“端平入洛”。此后,宋蒙之间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对峙战。在长达40多年的对峙与抗衡后,元朝灭南宋,实现了天下一统。作为南宋都城的临安城,入元以后又将面临怎样多舛的命运呢?

为了能够早日平定富庶的江南,蒙古军队颇费了一番周章。在宋蒙的长期对峙战中,宋军一直处于下风,为此不得不向蒙古人称臣纳贡,以求偏安。这一局面直到1259年蒙哥折戟钓鱼城后发生了变化,一向如入无人之境的蒙古军队遭受宋军重创,蒙哥大汗亦阵亡。钓鱼城之战对宋蒙两国而言,都有重大影响:一方面,蒙哥的去世,使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发生繼位之争,最终酿成蒙古汗国的分裂;另一方面,南宋朝廷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喘息机会,延缓了灭亡时间。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他重新调整了军事部署,决定在肃清南宋周边几个政权后直接灭宋。

不久,大理、吐蕃等政权相继臣服元朝,元军开始集中优势力量陈兵江淮一线,伺机南下灭宋。在谋划伐宋之初,忽必烈就提出以武力迫使其投降的构想,希冀实现对南方广袤土地和丰润财富的平稳接收,因此屡遣使臣争取南宋君臣纳土归降。南宋朝廷在归降问题上的态度,随着战局的变化而发生转变,从最初希望“称侄纳币”到试图“称藩奉玺”,但这都不是忽必烈想要的结果。不久,忽必烈命主帅伯颜率军南下伐宋,临行前他对伯颜说:“倘若宋国君臣能够相率归附,我可保赵氏一族无虞,宗庙悉许如故。”元军势如破竹,一举攻占常州、苏州、湖州,并将临安城团团围住。

面对兵至临安城外皋亭山的元军,南宋朝廷内部就是否决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当时,南宋宰相陈宜中已挟益、广二王南遁温州,主战派文天祥、张世杰则请求朝廷能够背水一战。此时在位的皇帝是年仅6岁的宋恭帝赵?(显),主政的则是谢太后。尽管掌握南宋权柄长达数十年的“蟋蟀宰相”贾似道已被罢黜,但南宋也已无余力保全局面。于是,谢太后决定拜伏投降。南宋君臣之所以决定纳土归附而不是选择决一死战,除了顾念京城百姓安危之外,还有保全宗庙社稷的考虑。文天祥为了保全南宋最后的尊严,在归降条件上要求伯颜承诺“决不动三宫九庙,决不扰京城百姓”。

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无论对南宋还是对元朝而言,都是颇为焦灼的一年。同年,元军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一举灭宋。为了平稳接收江南地区,元廷颁布《归附安民诏》,明确提出要保护临安城内各衙署,以确保皇宫府邸、秘书省、太庙、国子监等重要场所的安全。不久,伯颜率大军进入临安城,并派古歹、范文虎、张惠等人开展接收工作,包括封藏国库、阅实军民户籍档册、收回官员诰命符印、解除临安宫城侍卫亲军的武装等。他还委命南宋降臣吕文焕等人张榜诏告官吏军民,以安民心,并遣人收缴南宋皇帝的衮冕、圭璧、符玺以及宫中的图籍、宝玩、车辂、辇乘、卤簿、麾仗等。此外,伯颜还遣孟祺等人收缴太庙、四祖殿、景灵宫内的礼乐器、册宝,以及秘书省、国子监、国史院、学士院、太常寺庋藏的图书、祭器、乐器等,悉数运往大都(今北京)。一些北方汉人官僚,如翰林学士王构、李槃等人还向元廷建议,收集南宋宫廷典藏的帝王实录、图籍等,为日后编修《宋史》预备史料。随后,伯颜奉忽必烈之命,将南宋帝后及皇室等数千人押解至大都。南宋故都临安易名为杭州,由国都降格为省城,临安城的衙署也变成了两浙大都督府。

与征伐中亚等地的残忍嗜杀和屠城毁城不同,元廷非但没有对临安城采取破坏政策,反而训示“不杀”,以笼络江南民心。占领临安后,元廷宣布不许毁坏寺观庙宇及前代名人遗迹,要求元军保护南宋各地的名胜古迹。但是临安毕竟不同于其他地方,作为故都承载着南宋遗民对前朝的历史记忆。特别是各地抗元运动此起彼伏,一些旧臣文士还频频前往临安城凭吊,游览宫殿、陵寝、太庙、郊祀圜丘等,以寄托自己的悲思之情。

围绕南宋故都的处置问题,元廷各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纷争。为了防止汉人抵抗,元廷对临安特别是皇城遗迹进行了改造,以适应江南统治的需要。一方面,元廷对临安皇城不但未进行大规模的破坏,还采取了一定的保护举措。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南宋遗民周密同友人登临宝莲山游览之时,“石池、亭馆遗迹,历历皆在”,俯视山下亦可见“太庙及执政府在焉”,可见临安皇城的主体建筑在入元以后尚清晰可辨。此外,供奉宋室历代祖先御容的景灵宫依旧存在,苏州人宋无在游记中有所提及,并赋诗“当年驾幸处,乔木鸟呼风”,以感叹景灵宫的荒废。另一方面,元廷将临安易名为杭州,赋予其省城的地位,同时尊重当地文化传统,营造符合儒家礼制的衙署、祠庙、城楼等建筑。此外,元廷还命中书省传谕中外,在官方文书中改“宋”为“亡宋”,改“行在(临安)”为“杭州”。

在南宋遗民看来,作为异族入主中原的元朝,绝非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事关中华文化认同的“夷夏之辨”。因此,无论是元廷还是南宋遗民,都十分小心地处理这些微妙的关系。譬如,是否祭孔就事关元廷对儒家的态度。早在绍兴十三年(1143年)正月,南宋朝廷就在原岳飞宅第建国子监、置太学。灭南宋时,入主中原数十年的蒙古人已然了解孔庙、太学等对汉人的重要意义。元初,临安城的太学、国子监等难逃被废弃的命运。元初文士陆文圭感慨:“气运衰竭,崇极而圮,三学之地废为官署,鞠为园疏,过而问者,莫知其处。”不久,忽必烈深感奉祀孔子对稳固江南地区统治的重要性,于是不断下令修葺各地孔庙,并对杭州城内的孔庙进行保护,甚至连南宋皇帝的御书石刻都留存下来,如宋高宗时代的圣贤像就流传于世。可见,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元廷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尽管元初朝廷对杭州皇城建筑群采取了有意识的保护,但是很快这一局面就随着杨琏真迦的到来而发生了剧烈变化。元灭吐蕃以后,元朝上层统治者开始崇信佛教,特别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为了有意识地推动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在江南地区的传播,元廷积极支持度僧、建寺、塑像、讲论、印经等佛事活动。至元十四年(1277年)二月,忽必烈委命杨琏真迦担任江南释教都总统,掌管江南佛教事务,同时给予寺院免税特权,并以玺书护持。

杨琏真迦本为西夏党项人,后皈依佛门,成为吐蕃高僧八思巴帝师的弟子,深得忽必烈寵幸。元廷在江南地区大兴佛教,主要是基于稳固统治的需要。元廷统治江南之初,政权根基薄弱,吏治腐败,对民众的掠夺剥削逐步加深,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反元起义此起彼伏。元廷意识到,仅靠武力镇压和废弃南宋宗庙社稷,并不能治理好南宋故地,需要寻找新的方式以便长久统治。为此,忽必烈崇信藏传佛教,提出了佛教治国的理念。鉴于元初江南地区动荡的局势,忽必烈试图借助大兴佛教宣示国祚转移,以安江南民众之心。此刻,大都的政局也发生着激烈的变化。宰相桑哥战胜阿合马取得相权,作为八思巴的弟子,桑哥极力支持杨琏真迦在江南大兴佛教,以培植自己的势力。得到支持的杨琏真迦为发展佛教势力,强取杭州及其周边田产、房舍,甚至夺占原南宋御前道教宫观为佛寺,使得佛寺遍布江南各地。杨琏真迦还强令驱赶道士,各地道观纷纷废圮。如由宋理宗潜邸改建的龙翔宫,元初本由道士管理,并加“玺书护持”“奉修祀典”,杨琏真迦到来后,将道士驱逐出宫,强行将龙翔宫改为寿宁寺。

除了大兴佛教之外,杨琏真迦还大肆盗掘南宋皇陵。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杨琏真迦发布命令要求搜罗南宋皇陵的金银宝器,以便修建天衣寺。翌年九月,杨琏真迦伙同僧人允泽及西域藩僧和暴徒们,来到绍兴南宋皇陵园内。杨琏真迦等人瞄准了南宋在位时间较长的宋理宗皇陵。宋理宗在位长达30年,随葬品十分丰厚,大量珍宝环绕其身,棺底垫着刺绣精美图案的织锦,还包着金丝网罩。杨琏真迦等人除了掠走全部珍宝外,还将宋理宗的尸体倒挂,撬走他嘴里所含的夜明珠,并沥干其腹内的防腐水银用来卖钱。不久,杨琏真迦又率人盗掘了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等人的陵寝,盗走了大量珍宝。据记载,杨琏真迦先后盗掘南宋皇陵及大臣墓穴多达101个。

除了盗掘皇陵之外,杨琏真迦还向宰相桑哥进言,称会稽郡的帝后陵寝原为泰宁寺,南宋钱塘南郊原为龙华寺,皆为南宋所毁,请求“宜复为寺,以为皇上、东宫祈寿”。因此,除绍兴宋陵改建为佛寺外,原受元廷保护的南宋郊祀圜丘亦被毁建寺。杨琏真迦命人在杭州皇城遗址上“建大寺五”,这五大寺庙分别是禅宗的大报国寺、慈恩宗的仙林寺、藏传佛教的尊胜寺、白云宗的般若寺和天台宗的兴元寺。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宰相桑哥遭到罢黜,并被伏诛。桑哥倒台后,其朝中党羽也遭到了清算,杨琏真迦便是其中之一。为了平抚江南民怨,忽必烈派原先征伐南宋的重要将领董文炳之子董士选担任江淮行省左丞。董士选抵达杭州后,首要之责就是处置杨琏真迦,“公受密旨,明正其辜,械之于市,士民聚观称快”。之后,他将僧人强行占据的房屋、田土、山林及宫观、庙宇、学舍、书院等尽行还给原主。由于杨琏真迦改建的寺庙当初均以“圣旨”的名义强占,为顾及君王权威与颜面,董士选的善后举措也难免受到局限,杨琏真迦在杭州所建诸寺被悉数保留。直到元成宗继位后,经过道教人士的努力,部分御前宫观才得以有限恢复。

总而言之,元初朝廷对江南地区的统治始于武力征服,其治理过程颇为曲折。特别是在经过激烈的冲突后,元廷对南宋故都的改造转而采取以怀柔为主的方针,逐步回归儒家政治传统,以延续当地的文化传统,寻求对江南地区统治的合法性。此后,元代的杭州城日渐繁荣,这不仅为江南名士、游宦官员所认可,就连游历此地的外国人,如马可·波罗、鄂多立克、伊本·白图泰、马黎诺里等,均称赞杭州为“世上最好、最富饶的城市”,杭州“天堂之城”的美誉也由此广播世界。

猜你喜欢

临安杭州
走,去杭州亚运会逛一圈儿
杭州
杭州亥迪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浙江临安余村五代墓发掘报告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农民获取信息的不对称性及对策——以临安农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