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握单元整体教学,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2022-04-18刘敏

考试与评价 2022年3期
关键词:整体教学活动文本

刘敏

教育部就各地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新举措与相关经验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发布了《关于推广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的通知》,给出了10个典型案例。其中,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以学段衔接为抓手推动英语教学质量提升,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构建新的教学体系。而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正确把握教学文本中各单元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对逻辑性思维、判断性思维等能力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教师掌握相关思维能力,还能作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如何全方位把握单元整体教学,并切实发挥其对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

一、基于单元整体教学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

(一)设立可达成目标

教师设立单元整体教学的可达成目标,是强调和指引教师围绕部分核心任务对学生进行整体教学,并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的基本保障。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教师对单元整体教学的三维目标较为关注,也能切实把握教学的主要方向。但关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部分教师则因思维品质较为隐蔽的特性、特点,而容易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目标存在缺乏重视、关注度不够等现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学习需要和教育原则等方面,设立单元整体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制定符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能力的可达成目标,才能进一步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的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且,教师要注意单元整体性和章节、单项课程之间的关联性,采用递进式的单元整体教学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二)关注培养载体

教师设立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思维品质目标,接下来就要确立从教学活动中实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阶段性培养目标,即教师如何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转化,使之成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载体。语言可以看作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则是语言的内核支持。课本教材中的语篇内容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资源,涵盖了教学主题、课本内容的情境氛围和语言结构等内容,并且教材中的语篇内容运用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和文化特征,来呈现教学内容的语言内容、表现主题和整体情境。这些都是培养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师引领学生提高个人思维品质的基础。教师要对这些隐形的内容进行科学、细致地分析,对其深入解读并形成系统化的认知,以便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语言表象下的思维逻辑和文化内涵。如此,教师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补充意义与功能

在确立了单元整体教学内容下的思维品质培养载体之后,教师还要注重对教材文本的重构和补充。主要從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发展意义和检验功能两方面出发。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各个单元教学板块和语篇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重组,通过文本的重构对单元教学内容补充相应的语料。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改善单元整体教育的可操作性,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而反过来看,则是对思维品质发展补充了评价手段和检验功能。但是教师通过文本重构补充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与功能,需要遵循“适切性”原则,即教师要基于适用于教材的重构设计思路,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学习特点和实际教学环境等多项因素,对教学文本增加语料。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重构的教学文本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存在实效性作用。

二、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哪些思维品质

(一)逻辑性思维

教师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整体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做出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主要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时目标。其中,教师设计分课时目标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规律,设计层层递进式的分课时目标,同时要注意侧重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让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逻辑性思维的意识和概念。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在对教学文本内容进行信息重组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同时,教学文本中会设置一些锻炼学生逻辑性思维的提问,以此提高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敏捷性。而教师在此基础上追加一些提问,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提问中不断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需要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重构文本与教学板块内容,引导学生将教学文本作为一个整体去了解、感知,同时以任务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掌握概括性思维的要领,设计一个整体导入文本,引出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话题内容。在引导学生从整体语境中感知语境变化,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凝练,提出个人的主要观点。整个过程由师生共同重构文本,转向由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后,学生自主构建单元整体教学的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样,教师通过教学板书为学生搭建语言框架,充分发挥语言支架和语义功能的作用,为学生进行思维创造提供空间。并且单元整体教学要求课时、板书彼此相扣、层次明显,学生在整体语言支架下形成独立的概括性语言意识,可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梯度性,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创造性思维。

(三)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从思维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的观点对事物进行客观分析,帮助学生能够在现实的价值冲突中正确、有效地识别观点,并且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准确提炼观点。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而单元整体教学在实际教学环境中体现的是整体教学理念,单元整体教学体系中设计的整体语境和教学活动,为教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拓展了空间。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创设不同单元的整体语境,引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对文本内容理解,以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吸收所学知识,并在整体语境中激发批判性思维。

三、单元整体教学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实现路径

(一)设计教学提问

教师可以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设计系列性提问,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教师首先要结合不同分课时的教学内容,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提问,创设相应的整体语境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中发散思维;其次,教师要基于问题之间的逻辑链条设计具体提问内容,确保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深入探究与自主构建。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则需要教师设置有层次的提问。例如,在牛津英语教材中,教师可以就故事题材的教学内容设计理解性问题,让学生先对教学故事内容进行概括,对主要教学任务进行归纳整理,启发学生提问结合自己对教学文本的构建进行针对性思考。此类提问大多经由学生对故事内容发表个人观点,从而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另外,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提问,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来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设计学生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需要依据教学课程的最终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教材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和功能型教学活动,以此推动学生提高自身语言能力、形成文化意识、加强学习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其中,教师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需要将重点放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分课时目标中,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要考虑到学生从教学文本中能够学习到哪些知识、技能,还要考虑到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文化、情感等。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綜合考察,并切实把握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水平、分析判断能力水平和反思归纳能力水平,结合实际信息数据调整单元整体教学方法。而功能型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贴合教学主线,设计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关联的情境,再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困境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结合个人见闻与所学知识进行模拟与验证。在此过程中,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三)设计作业评价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作业评价,需要教师利用作业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延申与拓展,通过作业评价的启发性特质,引领学生在探索、实践和验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维品质。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同样,教学课程的作业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与学生个人的思想文化等内在建设相整合的作业。作业的具体设计需要经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动手操作验证,切实进行实践活动来检验准确性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强化逻辑性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型作业。任务型作业可以领导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中完成自我学习与能力提升。教师设计任务型作业主要针对学生的过程感受,立足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例如,教师要教导学生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可以为学生创设购物语境,制定购物清单等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模拟与深思,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

教师要切实把握单元整体教学,以此提高学生思维品质,需要设立单元整体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与最终目标,合理利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载体,补充单元整体教学的检验功能,才能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再结合实际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能够提升学生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判断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包括设计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系列性提问、层次性提问、任务型教学活动、功能型教学活动以及实践型作业和任务型作业等等。如此,有望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探究性思维等,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整体教学活动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