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
2022-04-18陈婷婷
陈婷婷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趋势。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他们始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体会,充分体现目前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语文学科有深入的理解。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率也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传统的教法不适用于现代教学要求。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入思考,解决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围绕着“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這三大核心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深入变革。
一、分析初中语文教学问题
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实还暴露出了很多明显的问题。第一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是带领学生去分析课本,为学生讲解课文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没有空间和时间围绕着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薄弱。并且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感受并不深刻;第二点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贯彻教学针对性的原则,因为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知识的接受能力会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直接忽视了学生的这种差异,他们只是根据学科内容来完成一体化的授课。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快速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但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存在非常明显的学习障碍。在这种情形下,就导致班级学生的学习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第三点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比如对于很多教师而言,虽然他们一直在尝试着进行教育创新,努力针对于不同的教法进行新的摸索和尝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于学科新内容、新要求和新标准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他们大多还是按照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尝试,所以最终所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仍然是不够理想的,学生在这种枯燥的课堂上很难提起兴趣,学习质量大打折扣;第四点是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且学科内容有所丰富,所以这也就为语文教师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和挑战。但就目前而言,很多语文教师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他们在面对新挑战时没有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应变,也没有针对于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在教师没有进行有效学习和提升的情况下,导致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很难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影响到了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探讨如何围绕“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开展语文教学改革
正是因为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所以在我国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专家提出了三个主要思路,即“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下文将从这三个方向来探讨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改革,打造高质量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立足课堂,营造舒适学习环境
课堂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阵地,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初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只有教师引导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才能积累语文知识,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独特性,找到语文学习与自己生活和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挖掘。在之前的教学阶段,可能教师更加关注于自己讲授内容的完整度,没有围绕课堂模式进行思考。因此,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阶段,教师首先需要立足课堂,营造出一种更为舒适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保持更为强烈的投入度。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开门见山地去引入相关的教学内容,而要烘托出一种舒适的教学气氛。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对于桃花源产生明显的探索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与之相关的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能够被桃花源的美丽景象所震撼,能够以一种更为陶醉的角色投入到对桃花源的鉴赏过程之中。并且在这一阶段,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许多与桃花源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对于桃花源这一概念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在教师深入的剖析下,学生对于桃花源是会充满憧憬的,他们也向往这种世外桃源,希望能够到美丽的地方去进行感受。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就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探索兴趣,他们能够以一种更为主动的角色参与到课堂上。
(二)先学致疑,给予学生思考空间
针对当前阶段初中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知,初中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个普遍状态,就是对语文知识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语文知识是非常简单的,自己不需要学习。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认识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语文也是需要探索的。只有帮助学生树立了这种观念,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逐步提高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中学正是提出问题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足够多的自主思考空间,让他们在提出问题之后,尝试着自己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通过在课堂上的思考,学生会对语文学习的独特性有更深刻的认识。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也就意味着,在课堂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为了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新的学习收获,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找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能够不断查漏补缺。比如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先分析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然后将其制作成简短的微课,通过软件直接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学习。为了避免有的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教师可以围绕着微课视频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必须要通过一些学习软件来进行问题的回答。教师会直接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而且这些问题都是随机的,每位学生所抽到的问题可能会存在差异,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集中度。在学生学习之后,他们可能会存在一些疑惑,所以他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自己所遇到的一些疑惑问题进行记录。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以自己所制作的微课视频为核心,与学生来进行一次集体的探讨。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享自己通过微课所学习到的一些主体内容,然后互相之间进行交流,提炼本篇课文的核心。在学生发表看法之后,其余的同学也可以自由进行质疑,在面对不同的想法时,学生之间可以大胆地进行尝试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肯定,让学生能够有自主发言的意识。在完成了交流这一环节之后,教师可以围绕着在微课视频后面所提出的几个问题来和学生一起进行集体的探讨。比如教师可以直接列出问题,学生需要分别说出自己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多向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这种情形下,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多维度思考意识。
(三)因学施教,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从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些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而另一些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语文教师只有关注到班级里的所有学生,才能站在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班级内的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方面获得一定的进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实现这一要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索并得出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明确教学核心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完成针对性的教学。因为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一体化的教學,那么学生的个体化需求就很难得到充分地满足。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贯彻因学施教的理念。如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微课进行了引导,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针对于问题的不同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思维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来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例如有些学生在看待问题时,可能比较片面,只从某一方面去进行论证,没有全局观念。针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选择引导教育法。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必须要从几个角度来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论述。长此以往,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下意识地多角度思考,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面对有些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思维定势的情况,比如他们在遇到同一种类型的题目之后会进行一些记忆,然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时直接进行回答。在这种套路式、模板化的学习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因此,针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就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授课时,可以随机地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机会去思考自己以往学过的套路,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数学问题实际来进行思考,然后得出相应的答案。在这种情形下,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坚持改革的理念,将改革贯彻到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在具体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围绕以上所提出的“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等三个核心方向来思考具体的教学步骤;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于传统的教法进行改变,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