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高地建设的逻辑起点、机制支点与实施落点

2022-04-18何静曾绍玮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

何静 曾绍玮

[摘要]稳步推进职教高地建设,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应明确其机制支点:全局谋划职业教育区域统筹发展机制,科学规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系统优化职业教育现代治理机制,合理计划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机制。基于此,要找准职教高地建设的实施落点:强化职业教育政策供给,为职教高地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搭建更加灵活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方式,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

[关键词]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机制

[作者简介]何静(1983- ),女,四川南充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四川  南充  637131)曾绍玮(1971- ),男,重庆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重庆  4011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研究型嵌入’模式与路径分析”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YJAZH02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8-0021-08

部省共建國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是推进职业教育关键领域改革的创新举措,也是落实地方发展职业教育主责的重大制度设计。2020年是我国职教高地建设的元年,随着山东、甘肃、江西三省陆续吹响了“整省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号角,2021年辽宁、天津、河南、湖南等省市也先后加入职教高地建设的行列。同时,自2020年9月开始,江苏省苏锡常都市圈、广东省深圳市、浙江省“活力温台”、福建省厦门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区域开启了“合力打造职业教育样板城市”的征程。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我国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事业建设的重点任务。《意见》的印发,与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政策文件精神一脉相承,都是旨在固根基、补短板、提质量,大幅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意见》作为我国最新颁布的职业教育重要政策文件,能够对职教高地建设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而如何依照《意见》的精神和要求来更好地推动职教高地建设,探索完善职教高地建设的策略,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界同仁进行深入探讨。

一、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教高地建设的逻辑起点

高质量是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方向,也是职教高地建设的价值所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职教高地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总结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带动全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了促进职教高地建设的稳步推进,首先要对职教高地建设的逻辑起点有深刻的认知,从整体上把握职教高地建设的目的所在。具体来看,职教高地建设的逻辑起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塑样板。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新形势,我国需要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职教高地,就是要面向全国塑造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引领全国职业教育向高水平高质量迈进。自2020年1月至今,教育部先后与多个省市联合印发文件,启动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从相关政策文本内容来看,职教高地建设涵盖了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衔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长学制培养、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培训体系、“职教高考”制度、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以及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等各个方面。虽然各省市制定的相关政策内容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都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致力于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

职教高地建设,除为了全面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体制外,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面向未来探索建立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制度和模式。从地理区位上看,2020年最早启动职教高地建设的山东、江西、甘肃三省分别位于我国版图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它们代表了我国不同地域职业教育建设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情况。通过山东、江西、甘肃三省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可以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一步为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提供契机和依据。2021年辽宁、天津、河南、湖南等省市的加入,部省共建职教高地使得东中西部呼应的发展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可见,职教高地建设的主线是改革与创新,职教高地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会形成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效应,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向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2.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制谋方向。教育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中心工作。构建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关键性任务。职教高地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为构建适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体制谋方向。

第一,尊重地方首创,探索完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体制。“推动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的重大改革目标,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的重要途径。职教高地建设同样包含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和办学体制的政策价值诉求。例如,山东省提出“鼓励支持企业与学校合作办专业、办二级学院,推动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江西省提出“拓宽投入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辽宁省提出“制定《辽宁省职业教育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指导意见》,培育10所左右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或二级学院”;天津市提出“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社会力量可通过承租、托管等方式参与职业学校运营管理”。

第二,强化校企合作,探索健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制的新方向。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探索更加成熟健全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制也是职教高地建设的重要逻辑起点。各地颁布的职教高地建设支持政策,都将全面深化产教融合作为重要内容。例如,山东省提出“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甘肃省提出“开创产教融合发展新局面”;江西省提出“以负面清单制度为突破,促进院校企业深度合作”;辽宁省提出“构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融通发展的生态系统”;天津市提出“完善‘五业联动’产教融合机制”;河南省提出“打造产教融合高地”;湖南省提出“架构一批产教融合平台”;江苏省苏锡常都市圈提出“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机制”“成为全国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以若干龙头产业园区为载体,围绕千亿级产业建立20个左右产教融合联合体”;四川省成都市提出“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培育和认定一批产教融合型功能区、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学校”。各地不仅专门提出了政策要求,还出台了具体的实施办法,致力于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一体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和育人体系。

3.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體系布局。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才,建立完善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职教高地建设政策的逻辑要求。深化“三教”改革作为完善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重要任务。山东省提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打造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基本原理和生产案例融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资源纳入教材”。甘肃省提出“全面推进‘三教’改革,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职业院校课堂变革,改革评价考核机制”。河南省提出“完善‘双师型’教师标准和认定办法”“开发的地方特色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各地将教学体系改革作为职教高地建设的重点任务,充分说明完善职业院校教学体系是新时期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不能一味囿于学校教育领域,还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在职教高地建设的支持政策中,山东、江西、河南、天津等省市均提出要营造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大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甘肃省提出“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进资历框架建设,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省级分行’,实现学校、社区并网互通”。辽宁省提出“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主的考试招生办法,实施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衔接培养”。可见,职教高地建设将社会环境建设与人才成长制度建设融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把我国职业教育建设的统筹层次推向了新的高度。

4.为增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奠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扩大国际影响力,力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议题。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同样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不断增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下,职教高地建设承载着为增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的使命和重任。

第一,在职教高地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为增强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既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拥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提升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江苏省提出“组织苏锡常都市圈及省内职业院校实施一带一路‘郑和计划’”“以苏锡常都市圈相关院校为核心,与区域内企业‘组团出海’,输出优质职业教育服务”。甘肃省提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培育职教国际品牌”两个办法,来促进中外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天津市提出“探索与德国、瑞士、英国等国家的企业、职业教育机构或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河南省提出“引进国(境)外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先进教育模式,建立若干所‘鲁班工坊’”。依托各省建立的职业教育中外合作交流平台以及项目,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

第二,通过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目的,也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动力。职教高地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样板”,逻辑上要求承担起探索和积累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的重任。山东省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与德国、瑞士等国家的企业、职业教育机构或行业协会深度合作,进行本土化实践,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浙江省提出“实施温台商(协)会携手计划,依托温台区域商(协)会,联合研制泵阀、眼镜、智能卫浴、智能电气、智能缝制等特色优势产业行业的区域性技术标准和教学标准,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携手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四川省提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国际职教城和国际合作教育园,打造集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于一体的‘中国匠谷’”。通过深化中外职业教育办学交流与合作,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不仅可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也可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和方案,从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职教高地建设的机制支点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涉及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治理、教育体系等多方面改革创新。基于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建议深入构建以下职教高地建设机制。

1.全局谋划职业教育区域统筹发展机制。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职教高地建设,以实现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需要在省域范围内全局谋划职业教育区域统筹机制,引领全国职业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建立省域职业教育区域统筹机制。职教高地是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这就意味着省域统筹是我国职业教育区域统筹的主导方式,而要实现职业教育省域统筹,关键在于建立省域职业教育区域统筹机制。首先,省级政府和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产业、行业、人才统筹管理的治理理念,一体化研制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产业人才规划和职业教育布局规划,打破部门壁垒,依托省级信息平台建立区域职能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同步联动、信息共享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其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立足服务区域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相关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共同制订和实施省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明确本省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引导区域内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加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协同配合。

第二,建立省域职业教育城乡统筹机制。职业教育城乡统筹是职业教育区域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实现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各省的职教高地建设,应坚持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均等化原则,立足区域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实际,适度提高县域、乡村职业教育的学校设置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师资标准和教学标准,并强化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县乡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配备。各级政府应着力搭建以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导向的教育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城市和乡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加快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激励城市职业学校与乡村职业学校之间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充分发挥城市职业教育对乡村职业教育的引领带动作用。

2.科学规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产教融合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职教高地本身就蕴含了全面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工作导向和政策价值诉求。在建立健全职教高地产教融合体制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科学规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形成上下一体的产教融合工作格局。

第一,健全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健全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是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的主要落脚点。山东、甘肃、江西、辽宁、天津等省市作为目前职教高地建设的“主战场”,均出台了适应本省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的校企合作促进政策,但要确保各职教高地产教融合体制建设的有效推进,仍需在已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办学机制。首先,各省级政府应制定地方性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行业企业应用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给予必要的专项资金补助,落实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各项扶持措施;运用政府采购服务等多种方式,分担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成本压力。其次,各省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根据地方产教融合实践的具体情况,出台规范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产业学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促进校企合作规范化、法治化。

第二,健全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校企“双元”育人是《方案》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环节。各省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探索、贯彻落实现代学徒制,创新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建立与传统一元化管理相区别的职业院校教师、学生校企双元身份管理的新机制,积极引导和督促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调整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式,使之与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相适应。与此同时,各省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给予职业院校以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制订并落实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充分履职履责,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监督。

3.系统优化职业教育现代治理机制。职业教育治理是事关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根本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在职教高地建设过程中,我国应系统优化职业教育现代治理机制。多元主体共同投入、联合办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形态,这就要求建立起职业教育的多元化治理结构。在治理主体上,职教高地建设各省应打破传统的职业教育一元化治理模式,坚决推动职业教育治理由政府“包办”向“校政行企”协同联动、共同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转变,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治理,尤其是参与职业学校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管理,发挥企业的重要育人主体作用。在治理结构上,职教高地建设各省应建立与多元共治要求相适应的职业学校治理结构,如完善公办职业学校中的民主集中制,健全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中的理事会制度等,允许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师生等多元主体参与职业学校治理。

在完善治理结构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建立职业教育多元治理机制。职教高地建设各省建立职业教育多元治理机制,一是要确保各方主体的治理行为始终趋向共同的价值目标,二是要保证各方参与主体积极参与治理事务。为此,应健全职业学校治理章程,建立多方主体利益协调机制。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应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由多元主体共同协商制定规范各方主体治理行为的章程。章程应充分反映各方治理主体的利益诉求,并规定各方治理主体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明确学校治理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同时,各职業院校还要建立网络协洽平台,建立例会、交流会制度,保障各方治理主体能够有效沟通思想、表达诉求,畅通各方主体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渠道,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交换和共享。

4.合理计划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我国职业教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树立高质量发展样板。一是合理设计国际合作机制,搭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统筹力度,搭建省级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三是设立专门机构统筹管理和协调省内各职业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推动省内各职业院校加强协同、“抱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四是建设省级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智库,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研究,为职教高地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理论及方法论指导,以提升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效能。

除此以外,落实职教高地建设的相关政策,各省应积极健全职业教育中外联合办学机制。中外联合办学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开展国际化办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提升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职教高地建设各省应从三个方面健全职业教育中外联合办学机制:一是建立职业院校中外联合办学准入机制。要明确标准,严审资质,把好职业教育中外联合办学入口关,确保遴选出优质职业院校来实施中外联合办学。二是建立职业院校中外联合办学监督评价机制。由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院校师生、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监督评价职业院校开展的中外联合办学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监督评估机制。三是建立职业院校中外联合办学奖惩机制。对于在中外联合办学中做出突出成绩、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校,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反之则应给予相应的惩罚,甚至取消其中外联合办学资格。

三、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导向下职教高地建设的实施落点

1.强化职业教育政策供给,为职教高地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职教高地建设各项工作的逐步开展,各级政府需要不断强化职业教育政策供给,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增强政策供给的系统性。各省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政策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汇集省内的教育界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界资深人士,组建职教高地建设政策研制委员会,搭建职业教育智库,提升和增强职教高地建设配套政策研制的水平和力度,为职教高地建设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奠定基础。同时,各省级政府要领导政策研制委员会,系统研究和梳理职教高地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和改革任务,根据部省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的要求,逐项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形成上下衔接、周密全面的政策供给体系,增强政策供给的系统性。

在此基础上,各省级政府要加快完善政策细节,增强政策供给的针对性。职教高地建设的目的是在省域范围内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完善、较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各市县教育资源禀赋不同,职业教育发展程度不一,因此,需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政策。一方面,职教高地建设各省应遵循“一市一策”“一县一策”的原则,由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和督促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据部省联合印发的职教高地建设政策文件精神制定地方性的政策和规章,完善政策细节。另一方面,职教高地各省域内的市县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地方性的政策和规章时,应广泛征求辖区内各职业学校、行业企业、职业培训机构等主体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并深入教育、市场、行业一线进行充分调研,确保所制定的政策细则和制度办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搭建更加灵活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我国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教育领域,也应当注重考察与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的各类社会因素,积极营造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外部环境。因此,我国在全面深化职教高地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力落实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第一,持续深化学分银行建设。学分银行是国家资历框架的有机组织部分,也是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各省应依照《方案》《意见》的文件要求,将构建学分银行作为职教高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促进本省或区域内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具体而言,首先,各省级政府应组织技术力量,投入专项资金,建设集政策发布、过程监管、证书查询、监督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域学分银行信息服务平台,为学习者设立学习账号,保障各类学习成果可追溯、查询以及转换。其次,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各类教育与学习成果的内在特征和形成规律出发,加快完善学分银行相关的认定标准。统一省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习成果认定标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标准,为促进区域范围内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提供依据。最后,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书证融通、普职融通,健全学分银行建设的各项配套制度,如完善公民终身学习制度,健全学分银行建设经费投入与保障制度,完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沟通融合制度等。

第二,逐步细化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近年来,部分地区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国家资历框架相关政策准备和实践探索,但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比,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进度仍显滞后,还需继续进一步细化。各省应抓住职教高地建设的机遇,从两个方面大力推动资历框架建设。首先,加强国家资历框架建设重要性的舆论宣传,使各行各业、部门、学校对资历框架制度的作用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资历框架建设。其次,各省级人大常委会应研究制定区域资历框架建设的法规,推进立法完善并部署法律实施;省级行政部门应就区域资历框架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和具体规划,合理分配资历框架建设所需的各类资源。

3.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内涵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重点就在于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板”,应把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改革創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素质过硬、适切实用的技术技能人才。

各省在推动职教高地建设过程中,应全面深化“三教”改革,打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在基础。首先,各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改革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制度,支持地方应用型大学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或开办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专业,探索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制度、措施和办法。其次,各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导和督促区域内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全面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充分吸收现代教育前沿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方法,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区域性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规划,建立健全省级职业教育教材抽查审核制度,强化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现用教材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力度。

理实一体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職教高地建设各省在加强“三教”改革的基础上,还应加快完善理实一体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跃升。首先,各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依照《方案》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在不断深化区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引导和推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双元”育人实践探索,把“工学结合”“学做合一”充分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其次,职业学校要切实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从根本上扭转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教学倾向,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强化校企双方在育人方案制订、教学活动开展、技能大赛组织实施、实习实践指导等方面的合作,真正做到校企协同育人。

4.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方式,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国际化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样板,是职教高地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各省在落实职教高地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式,整体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

职教高地建设各省要加强区域职业教育统筹,以品牌化运营的理念和方法汇聚、整合、包装全省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依托中外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优质职业院校海外开办分校等形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树立中国职业教育品牌。此外,职教高地建设各省应加强“走出去”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协同联动,支持全省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带动省内的职业培训资源向外输出,向国际社会提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理念、方案、方法和模式,扩大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我国强化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还要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我国要加强国际化办学的相关项目研究,积极学习借鉴全球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从中吸收适应我国国情的先进元素和成功经验,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另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职业学校国际化办学和育人的指导,帮助职业学校树立正确的国际化发展理念,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积极与国际标准对接,全方位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职业院校。

[参考文献]

[1]姜乃强.突破瓶颈,赢得职教发展新机遇[J].教育家,2021(5):1.

[2]朱永文.我国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的价值意蕴、基本特征、实践成效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20):5-11.

[3]谢俐.补短板激活力强内涵增效益努力办好公平有质量的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7):5-11.

[4]李祥,吴倩莲,申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图景——基于《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政策分析[J].终身教育研究,2021(6):18-26.

[5]刘冬冬,程广文.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基本内涵、价值重构与路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21(2):151-158.

[6]吴燕萍.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的价值、原则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2(1):53-57.

[7]陈正江,胡烨丹.以职教创新高地建设为抓手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1):28-33.

[8]彭小慧.国家资历框架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意义、难点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19):20-27.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
逻辑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