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小儿惊厥,中医有招
2022-04-18雷方芳
雷方芳
小儿常见出现惊厥现象,除了各种实质性疾病原因,从病理机制角度来看是由于小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发育还不成熟,神经元兴奋后容易扩散到整个大脑引起惊厥。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抽搐、目光无神或上翻、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严重者还会出现舌咬伤、口吐白沫,甚至窒息,有些还伴有暂时性的瘫痪。
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惊厥,比如身体的一些器质性疾病。最為常见、直观的是颅内疾病,如新生儿窒息、产伤等颅脑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畸形、脑积水、颅脑畸形等发育异常疾病,以上类型疾病并发的惊厥,在患儿中可明显表现为智力异常、运动及认知功能异常等。此外,亦可见脑囊肿、脑肿瘤等占位性疾病引发。
一些全身性非感染性疾病也可引发小儿惊厥,常见有严重贫血、低血糖、高血钠、维生素D缺乏症、低血钙等,部分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糖原累积病、肝豆状核变性也可见惊厥表现。临床中也可见一些损伤性疾病如食物、药物中毒,急性肾炎等引发小儿惊厥。
但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小儿惊厥,当属因感染性疾病并发的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如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引发的高热,就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病因;其他可诱发小儿惊厥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有破伤风、败血症等;颅内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或寄生虫感染脑病等也可引起小儿惊厥。
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多发生于发热早期,发作时间短,多数<15分钟,一般进行对症治疗,高热缓解后即可消失,预后好,恢复快;部分小儿热性惊厥可表现为发热初期惊厥后出现多次反复性发作,并且退热后仍然出现,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并且脑电图检查持续异常,此类惊厥有预后风险,有较大几率转变为癫痫。
小儿惊厥发作时,家长应及时纠正患儿体位,建议取平卧位,解除身体束缚,如衣领、袖口、裤腿、腰带等;注意观察口腔、呼吸道、食道情况,避免分泌物或消化道内容物反流造成窒息风险;合理应用压舌板,防止患儿咬伤舌头;给患儿营造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减少周围因素对患儿的刺激;对症进行降温或其他治疗;禁食禁水,待惊厥缓解、意识清醒、情况稳定后可适当食用流质食物补充体力。一般情况下,高热惊厥症状3~5分钟就会停止。如果超过5分钟患儿症状依然没有减轻,家长要马上送医。
中医认为,小儿的热性惊厥属于急惊风病症,处理一般分两个部分进行,一方面是对于急性惊厥发作期的护理,常规解除束缚,予患儿安静安全的场所,适当利用中成药剂和针刺疗法进行解痉,当情况稳定后运用辨证理念对病症本身进行治疗,可用针灸、推拿、穴位按压等。
在小儿热性惊厥急性发作期,可对症使用钩藤、羚羊角、桑叶、菊花、郁金、生石膏、生地、黄芩、寒水石等用水冲服进行急性缓解。考虑药材备用问题,临床一般可使用成品中成药如小儿牛黄散、牛黄镇惊丸等。
还可进行针灸疗法,针刺人中、合谷、涌泉等穴位;高热取曲池、大椎、十宣等穴位放血治疗;牙关紧闭取下关、颊车;上肢抽搐取内关、曲池、合谷;下肢抽搐取承山、太冲。也可用指掐法,取大都、合谷、人中等穴,指力由轻到重,逐渐加力,每穴1.5~3分钟。惊厥欲发时,可以指压大敦穴或鞋带穴。平时也可指压这些穴位达到保健的作用。
日常要有意识地预防小儿惊厥,在足够的营养支持下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当出现感染及发热时及时处理,避免疾病拖延或进展。平时注意小儿体温变化,学会观察小儿发热表现,特别是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更应注意观察。家中备好体温计及常用退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