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无捷径 切勿触红线!

2022-04-18王博

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不端留学生诚信

王博

海外留学从申校开始,就让留学生们面临着来自学业方面的巨大挑战,从适应陌生的语言环境,到接踵而来的各种小论文、课后作业,还有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各种测试考试,源源不断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留学生的学习能力、多线程事务处理能力、抗压能力和自律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同学凭借乐观的心态、合理的学习规划和超强的执行力,完美度过了整个留学生活,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有些同学也会因为压力过大或者没有合理的安排与执行,未能按时保质量地完成功课,一些人甚至会选择采取资料造假、抄袭、找“枪手”代写等种种不端行为弄虚作假,触碰学术红线,违背学术道德,同时也给其他一起求学的小伙伴带来负面影响,破坏学术圈公平、客观的生态。

常见不端行为

代写

留学生中最常见的不端行为之一就是寻求各种“代写”。众所周知,海外求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课堂作业、大小论文,再加上需要用外语作业,还要求逻辑严谨,观点明确,题材新颖地道地完成功课,无论是从量上还是从质上来说都具有一定难度。有些同学主观意愿上没有能动性或者能力不足无法自己完成,就会寻找“枪手”代写。近些年,留学圈中代写泛滥,网页、微信群、贴吧、社交媒体……到处都可以看到代写广告的身影,有的甚至不需要留学生去主动联系,自己就会找上门。这些“神通广大”的写手“上知天文地理,下晓文经武律”,从“网课代修,保A保B”到“代笔Essay、assignment,保质保量”。一些同学因为心急火燎地想要赶在截稿日期前交作业,看到这些广告不免心动,也不去考虑太多就去钻了学术的空子。要知道,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所有高校都要求学生独自完成作业,并保证原创,否则就会违反学术诚信条例,面临着被抓挂科甚至是惨遭退学的风险,有的国家学术诚信是直接和个人信用挂钩的,出现不端行为的信用记录有可能会伴随一生。

引用不当或抄袭

引用不当在各国留学生撰写论文时较为常见,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定性为抄袭。比如一些西方国家的高校对此十分严格地明确规定,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未进行完全的改写或改写过少,无引号标注和原文出处标注直接复制粘贴文献原文,引用数量过多这些都会被视为引用不当的行为。甚至是,引用自己之前作品中的材料和原文也会被视为不当行为。国外的大学对论文和考试的抄袭行为零容忍,无论是无意还是有心酿成此种行为,都会受到严厉处罚,甚至有被退学的风险。

资料造假

资料造假常常出现在申校阶段或申请奖学金的时候。不同的留学国家和院校有着不同的申校难度,像英美加澳等热门留学国家和QS排行榜百强名校等申请难度都比较大,在申校的过程中,不免就有人动了歪心思,将自己的履历、成绩单等材料造假。曾经,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ackenzie Fierceton女学霸身份造假轰动一时,明明是贵族学校毕业,出身于年收入过百万美金的精英家庭,却在申请文书中把自己包装成了在虐待和寄养家庭中艰苦求生、在逆境中励志求学的悲惨学霸。谎言一经拆穿,不仅奖学金成了泡沫,学位也被扣留。此外,还有一些留学中介利用假奖学金办理留学海外服务,他们承诺给学生可以通过交纳一定金额的服务费用后顺利帮助申请到海外奖学金,但实际上给学生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大使馆的拒签,害人害己。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考试作弊、未经允许情况下公开作业题或考试题、使用未经允许的辅助用品等情况,也常见于留学生海外学业深造期间。

各国应对措施

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术不端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高校对此都非常重视,海外各国及各院校也针对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體制和模式,设有严厉处罚措施。

美国

在美国,学术不端问题不仅是道德范畴和学术领域的不当问题,也上升到了法律范畴。美国白宫科技办公室2000年就颁布了《联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其中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程序做出了明确规定,该法律使学术不端的治理有法可依并具备一定的强制力和可操作性。此外,美国的《卫生研究拓展法案》《健康研究扩充法案》等一些专门领域的法律法规,也均对该问题制定了治理措施。

法律制度对社会及社会内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比如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出售课程论文就将被判处2—6个月的入狱或最高1000美金的罚金。除了判刑和罚款,惩罚措施还包括但不限于:禁止申请国家课题项目、禁止申请联邦基金等。学术不端者除了会被警告、降级、撤职和解除合约外,还会面临取消教授资格、基金会和学术期刊将“敬而远之”、一定期限内被禁止申请项目和获得政府资金支持等惩处。

此外,美国还针对此种行为专门设有科研诚信办公室(ORI)进行监督和处置。

英国

英国曾有调查显示,近半数科研人员知道自己的同事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面对层出不穷的学术不端行为,英国政府也积极出台了各种惩治措施。英国最高学术组织团体——英国研究理事会及其下属分会都对此列举了相关规定。2006年由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各科研委员会等多个政府部门和各方机构共同支持组成的科研诚信小组成立,并设立永久办事处向检举学术不端的人士提供帮助,以促进科研诚信,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英国的很多大学也针对学术不端的行为设有专门的处理认定机构。高校对于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后的处置流程,一般来说会先通过学员层面的小型调查委员会和学校层面的正式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取证、划分等方式评判抄袭论文等级,并以此为依据和出发准则,其间会召开听证会。像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对于有两次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将直接给予开除处分。

德国

德国打击学术不端行为主要由学术机构或是基金会管理。2016年德国莱布尼茨老龄化研究所-弗里茨-利普曼恩研究所(FLI)所长卡尔·伦德·鲁道夫(Karl Lenhard Rudolph)的一篇学术论文被指控涉嫌存在数据操纵情况。对此,莱布尼茨协会和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同时对此事展开了调查,证实了其不端行为,并对其进行了书面谴责,并在两年之内取消其申请DFG资助的资格。

此外,德国科学职业自律国际委员会提交的《关于保障良好科学实践的建议》报告、马普学会的《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规范》报告等也为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指导。再者,根据德国《版权法》第106条规定,在非法律批准的情况下,未经他人授权而复制、传播或在公开场所展示作品或修改后的作品的,将面临拘留至三年有期徒刑的惩罚,或是处以罚金,《行政管理法》则可以撤销博士所获得的博士学位。在这样的法律支撑下,各个学校也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具体措施。

日本

在日本,学术造假被称作“研究不正”。近年来,日本“研究不正”事件频发,从震惊业界的考古者藤村新一的“上帝之手”,到东京大学学者发表在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等刊物上的5篇论文存在杜撰行为,高频的学术不当行为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2014年日本修订的《科研活动学术不端应对指南》则进一步从学术不端预防、学术不端事后治理两个环节强调了科研机构的责任。2015年4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设置了科研诚信推进室,下设科研诚信活动推进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推动、指导、检查、跟进科研机构学术不端治理。

此外,在日本,申请报考大学的海外考生提交的材料被查出造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考生提交的高中成绩单以及外语考级证书等假造的情况居多。为应对这种情况,一些高校特别增设“入学审核办公室”,以仔细审核来自海外学生所提交的入学申请材料等。类似情况一旦被发现,申请者立即会被取消考试资格。因此,切勿因为一时头脑发热,在申校和考试时做出如此舉动自毁前程。

出国留学,对于拓宽自己人生的广度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这其间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财富都是让自己受益终生的。只有迈开脚步,斩断荆棘,方能探寻到珍宝。而这个过程,无法假于他人之手,是要靠自己来完成的,也万万不可以试图走捷径、踩红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每一位留学生都凭借自身的能量,冲破层层考验,走出熠熠生辉的人生道路。

猜你喜欢

不端留学生诚信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留学生的“捡”生活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