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课后作业设计 助力语文素养提升

2022-04-17蒋朵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布置课文作业

蒋朵

在语文教学中,课后作业作为教学整体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辅助和促进作用,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能积极进行思考,培养学生严谨、发散的语文思维,使他们有方向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强化和提高,使语文知识得到巩固和提升。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紧密联系着教学工作开展的,有着其科学性和内在规律,不容忽视。所以课后作业的设计不能仅仅以布置抄写、阅读等内容为主,而是要采用科学性的思维,巧妙布置问题,让学生结合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开放性的回答,才能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由此可见,积极开展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创新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几点内容,从问题入手,提出了设计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几点思考,希望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创新作业形式,增强趣味性

学生正处于身心和思想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对新奇的、具有趣味性的事物更加好奇,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课后作业的设计,将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作业中,使学生以更加投入、更加专注、更加主动的态度完成作业。这对于课后作业的效果提升和语文教学工作的深度开展来说都是效果显著的。

在设计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作业形式的创新,以此来增强课后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课后作业的完成中,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获得乐趣的同时,得到语文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得到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在创新作业形式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布置作业,利用多彩的动画、影音、视频等元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完成作业的兴趣。

比如,在讲到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分组,就《将相和》的故事分角色进行表演,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剪辑、配音等技术,将表演的视频上传到班级群内。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将相和》这篇课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在这种富有趣味的课后作业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生动性,从而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

二、结合实际生活,增强生活性

语文不同于数学、科学等理科学科,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人文性强、生活性强的学科,语文知识的巩固和深化需要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思考。如果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缺乏联系,就很难使学生形成在生活中运用课上所學知识进行思考的良好习惯,无法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在生活中得到锻炼。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学会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增强课后作业的生活性,从而在生活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为了使课后作业与现实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就某一热点新闻让学生开展讨论或习作,并与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

比如,在讲到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布置习作,让学生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使学生在完成这项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对如何正确看待生态保护和环境开发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和综合素养。

三、丰富作业内容,增强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增强课后作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课后作业更加多元化,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巩固和提升,也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后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在丰富作业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到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整体联系性。

比如,在讲五年级下册《刷子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生动的人物描写,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文风和表达方式,写一写自己身边的“俗世奇人”,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拓展阅读作业,让学生自主阅读作者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对当时技艺高超的手艺人、奇人的风貌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刷子李》展现的故事开展情景表演,通过表演,对文章中描写的人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种多元化的、丰富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对课文有更综合、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养成习惯,形成语文知识思维体系的关键阶段,教师开展多样化的课后作业的设计工作,可以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因此趣味性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和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来说,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四、注重思维启发,增强引导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启发。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也同样重要。在进行思维启发时,教师可以多布置开放性习题,让学生就某一问题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组讨论,将谈论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本文章的思想内涵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对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讲到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布置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地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然后谈一谈自己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的理解,鲁迅先生怀着什么样的爱国情怀,有着一颗怎样的忧国忧民之心。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更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他作品中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也可以拓宽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在课堂作业中完成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使课堂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正处于建立语文思维知识体系的关键阶段,课后作业的设计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多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进行课后作业设计工作的优化和创新,使课后作业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布置课文作业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