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型优质稻新品种明1优明占的选育与应用
2022-04-16林成豹叶仰东黄显波邓则勤苏荣理梁水金唐江霞
林成豹,叶仰东,黄显波,邓则勤,苏荣理,梁水金,唐江霞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山区)作物遗传改良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三明 365051)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的不仅是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而现在判断一个品种其米质的优劣,不仅从外观、米质指标上,还应该注重食味品质,特别是香味品质,因此育成米质指标好、食味品质佳的优质香稻是现阶段育种家追求的育种目标之一。明1 优明占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自选优质香型三系不育系明1A 与优质恢复系双抗明占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稻新品种,米质优、米饭有香味、适口性好,于2018年参加福建省第九届优质稻品种品质鉴评活动荣获金奖,分别于2019年、2021年通过云南省、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滇审稻2019025 号、闽审稻20210018)。
1 选育过程
1.1 三系不育系明1A 的选育过程
2009年晚季在福建省沙县试验基地以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所育成优质香稻保持系泸香618B 作母本,以自选优质抗稻瘟病中间材料BC3036(元丰B/99B 的杂交后代稳定株系)作父本进行杂交,冬季在海南种植F1,选取优异单株作母本,以泸香618B 作父本进行复交,然后利用系谱选择法对株叶形态、米质外观等性状进行选择,于2011年至F3选择优良单株与泸香618A 测交,并经2 a 4 代回交,其间保持系继续进行系谱选择至F8代,并在上杭茶地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于2013年在海南种植回交4 代,不育系表现株叶形态好,群体整齐一致,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特性好,经花粉育性镜检,花粉以典败为主,败育彻底,确定为重点株系,与双抗明占、明恢164 测交。2014年晚季在沙县进行少量繁殖,并把相应的不育系、保持系定名为明1A、明1B。2018年明1A 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80032)。
1.2 优质恢复系双抗明占的选育过程
1999年利用引自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携带有抗稻瘿蚊基因Gm6的抗蚊青占与多系1 号杂交配组,经5 a 7 代的系谱选择,其间在自然诱发条件下进行稻瘟病和稻瘿蚊抗性鉴定,于2003年育成抗稻瘟病和稻瘿蚊的优质恢复系双抗明占[1]。后期由于双抗明占稻瘟病抗性退化,课题组于2009年晚季在沙县利用三明显性核不育株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的75-1-127 亲本(携带Pi9基因)进行杂交,2009年冬季在海南种植F1代,选优良显性核不育株与双抗明占复交,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法选择含有Pi9基因的显性核不育株继续与双抗明占回交,回交至4 代,在可育株中经分子标记检测筛选出含有Pi9基因杂合单株,经加代纯合后获得含有Pi9纯合基因且株叶形态与双抗明占相似,DNA 指纹图谱与双抗明占相同的抗稻瘟病株系,作为今后双抗明占的替代系[2]。
1.3 明1 优明占的选育过程
2013年在海南用明1A 与双抗明占测交配组杂交稻组合明1 优明占,2014年中稻在沙县制种。2015年进行品比试验,表现株型适中、分蘖强,熟期转色好,产量高,米质优等优点。2016年参加云南省水稻筛选试验,表现产量高、米质优,于2007年参加云南省籼型杂交稻区试,表现产量高、米质优、中抗稻瘟病,2018年续试并生产试验,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滇审稻2019025 号)。2017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初试,表现产量高,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米标准,2018年续试并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10018)。2018年参加福建省第九届优质稻品种品质鉴评活动荣获金奖。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明1 优明占在云南省海拔1 350 m 以下地区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7 d,表现株型适中,生长繁茂,熟期转色好,株高111.3 cm,穗长26.4 cm,穗总粒数193.4 粒,穗实粒数15.2 粒,结实率81.28%,千粒重26.5 g,有效穗数268.65 万/hm2。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 d 左右,表现株型适中,生长繁茂,熟期转色好,株高119.7 cm,穗长27.4 cm,每穗总粒数202.2 粒,结实率86.90%,千粒重26.5 g,有效穗数229.5 万/hm2。
2.2 产量表现
2016年参加云南省水稻筛选试验,3个点平均产量11 490.0 kg/hm2,比对照绵优725 增产13.2%。2017年参加云南省籼型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11 350.5 kg/hm2,比对照绵优725 增产2.99%;2018年续试,平均产量10 600.5 kg/hm2,比对照绵优725 减产1.22%;2 a 平均产量10 975.5 kg/hm2,比对照绵优725 增产0.92%。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018.5 kg/hm2,比对照绵优725 增产2.16%。
2017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初试,平均产量9 278.1 kg/hm2,比对照Ⅱ优3301 增产4.05%;2018年续试,平均产量9 368.1 kg/hm2,比对照Ⅱ优3301 增产6.41%;2 a 平均产量9 323.1 kg/hm2,比对照Ⅱ优3301 增产5.23%。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791.8 kg/hm2,比对照Ⅱ优3301 增产5.42%。
2.3 米质表现
2017—2018年参加云南省籼型杂交稻区试,米质经云南省区试统一送样鉴定:出糙率77%,精米率67.5%,整精米率57.3%,粒长6.9 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13%,垩白度3.7%,直链淀粉15.7%,胶稠度60 mm,碱消值7 级、透明度1 级、水分11.8%,米质达部标优质三级标准。2017—2018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经福建省区试统一送样鉴定:糙米率79.2%,精米率69.8%,整精米率63.1%,粒长7.3 mm,长宽比3.5,垩白粒率9%,垩白度1.1%,透明度1 级、碱消值6.4 级,胶稠度82 mm,直链淀粉含量16.2%,蛋白质7.1%。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2.4 抗性表现
2017—2018年参加云南省区试,2 a 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分别为3.29、3.03,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 级,表现中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中抗纹枯病、抗稻曲病。2017年参加福建省区试,田间鉴定表现抗(R)叶稻瘟,中感(MS)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表现抗(R);2018年续试,田间鉴定表现抗(R)叶稻瘟,抗(R)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表现中抗(MR);2 a 综合评价为中感(MS)稻瘟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明1 优明占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350 m 以下地区、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在云南省种植,一般在3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播种量为150.0 ~225.0 kg/hm2,大田用种量手插秧为22.5 ~30.0 kg/hm2。秧龄30 d 以内移栽,株行距为18.0 cm×18 cm,每穴插2 粒谷苗,插足基本苗110 万/hm2以上。施肥以“前重后轻”为主,防止后期剑叶徒长。全生育期施纯N 160 kg/hm2,P2O580 kg/hm2、K2O 120 kg/hm2。N 肥的施用一般60%作基肥,30%作分蘖肥,10%作穗肥,P2O5作基肥全部施用,K2O 则是50%作分蘖肥,50%作穗肥和粒肥平分施用。水分阶段管理,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期至抽穗期、灌浆期分别为寸水、浅水、浅水、干湿相间,大田期分2 次烤田,一次是分蘖盛期,注意田间分蘖,够苗时烤田防止无效分蘖,另一次则是收割前7 d 左右,及时烤田便于收割。病虫害防治综合农业部门的预报和田间发生情况进行防治,秧苗期主要防治稻飞虱和稻蓟马等虫害;大田期主要防治螟虫、稻飞虱等虫害,病害视田间情况而定,稻瘟病重发区则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一般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播种量为150.0 ~225.0 kg/hm2,大田用种量手插秧为18.75 ~22.5 kg/hm2。秧龄30 d 以内移栽,株行距为23.0 cm×23.0 cm,每穴插2 粒谷苗,插足基本苗90 万/hm2以上。全生育期施纯N 150 kg/hm2,P2O5105 kg/hm2、K2O 135 kg/hm2。N 肥的施用以50%作基肥,30%作分蘖肥,10%作穗肥,10%作粒肥,P2O5作基肥全部施用,K2O 则是50%作分蘖肥,50%作穗肥和粒肥平分施用。水分管理同上述云南省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以田间观察为主,农业部门预报为辅,重点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播差期安排
在福建省沙县制种,父母本播差期时差10 d 左右,叶差3 叶左右。父本分2 期播,第1 期于5月15日左右播,第2 期父本与母本于5月25日同期播种。父、母本大田用种量分别为3 kg/hm2、11.25 kg/hm2。
4.2 培育带蘖壮秧,选择适当行比
选择向阳、肥力中上的田块做秧田,父、母本播种量为150 kg/hm2以内,秧苗1 叶1 心时可喷施15%多效唑1.2 kg/hm2促分蘖。父母本行比以1∶(8~10)为宜,父本单行种植,第1 期与第2 期相间插植,间距23.3 cm,母本株行距16.5 cm×20.0 cm,父、母本之间留工作行26.7 cm。
4.3 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明1A 分蘖较强,叶片较长,因此田间施肥应前期重氮肥、后期重钾肥。全田施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675 kg/hm2, 氯化钾375 kg/hm2,复合肥分底肥和分蘖肥施用,比例为2∶1,氯化钾分分蘖肥、穗肥、粒肥施用,比例为2∶2∶1。水分管理以浅水移栽,寸水返青,浅水促蘖,够苗烤田,有水孕穗,深水授粉,干湿壮籽,无水收割为原则[3]。加强稻瘟病、稻粒黑粉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4.4 “九二○”施用与人工授粉
全田“九二○”用量一般为330 g/hm2。首次喷施时间在母本抽穗15%时,用量为120 g/hm2,全田喷施;次日用60 g/hm2的“九二○”单独喷施父本,第3 天用150 g/hm2的“九二○”全田喷施。人工赶粉以拉绳为主,时间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节,每天赶粉3 ~4 次,连续10 ~12 d。
4.5 加强去杂保存
选择空间隔离在200 m 以上或时间隔离在20 d以上的田块作制种田。田间去杂主要在封行前与始穗期,封行前主要去除落地谷及明显异型株,始穗期是关键期,每天应赶在散粉前及时去杂,根据父、母本的株叶形态分辨异型株、落地谷,根据花粉颜色去除母本行里的可育株、半不育变异株等。收割前充分清洗机械防止混杂,晾晒前注意清扫晒场以防杂谷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