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党员教师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与现实价值
——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022-04-16葛静
葛 静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一、前言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因其人员流动范围广、人员密集、聚集性活动多等特殊性,防控风险更高,防控难度更大,防控形势更加复杂,更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高校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要求,始终将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筑牢防控防线,守护校园安全。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大高校党员教师志愿者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高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基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实践,对高校党员教师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的基本特征及现实价值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挥党员教师志愿服务在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1]。《志愿服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5号)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公益性、无偿性、组织性等特征[2]。应急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志愿服务组织者,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中所提供的自愿性、无偿性及利他性服务[3-5]。而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是指在非常态下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在地的党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统一安排和指导开展的应对化解各类危机的应急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社区治理、募集捐款捐物、物资运送、医疗辅助等活动类型[6]。有学者认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特殊活动形态,疫情防控下的志愿服务,体现的是一种制度化的应急志愿服务,更是一种超越应急管理视角的常态化服务。与一般应急志愿服务相比,更兼具时代使命与时代特征[7]。
二、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党员教师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党员教师志愿服务表现出阶段性、组织性、紧急性、风险性、专业性、广泛性、多样性、机动性等特征。
(一)阶段性
随着南京本地以及全国范围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党员教师志愿者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从时间跨度上,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0年4月-7月,此时全国范围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于4月上旬率先复学,全体师生集中返校。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高风险与高强度,党员教师志愿服务的主要工作是迎接学生返校以及护送发热学生赴医就诊。
第二阶段:2020年9月-2021年6月,南京本地未出现聚集性疫情,学校教学秩序恢复正常。此阶段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党员教师志愿服务工作总体平稳,安全风险与工作强度逐渐降低,工作任务与第一阶段基本相同。
第三阶段:2021年7月-8月,此时距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仅10公里的禄口机场突然爆发大规模疫情,校园疫情防控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此阶段党员教师志愿服务的主要特点是疫情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相对于第一阶段更大的安全风险。志愿服务的主要任务包括组织暑期留校学生核酸检测、陪护生病学生赴医就诊、支援溧水区全员核酸检测、下沉社区防疫卡点值守等校内外防疫服务工作。
第四阶段:2021年9月-2022年3月,此阶段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党员教师志愿服务工作的特点及任务与第二阶段大致相同。
第五阶段:2022年3月-6月,南京市再次出现大规模本土疫情,校园实施封控管理。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党员教师志愿者从事防疫志愿服务工作的服务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技能要求高,主要工作内容涉及核酸检测秩序维护、扫码、采样、发热人员送诊、中高风险地区返校学生转运等。在此期间,学校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先后招募组建了以党员教师为主体的战疫志愿突击队、核酸检测采样专班等应急志愿队伍,并形成了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二级党组织轮值制度。
(二)组织性
疫情发生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党委组织人事部以及各二级院部积极动员和招募党员教师志愿者参加防疫志愿服务,并在短时间内形成了200余人规模的教师志愿者队伍,展现出疫情期间学校强大的志愿动员能力。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学校党委组织人事部又陆续组建了“党员志愿者发热送诊专班”“学生报到志愿服务队”“战疫志愿突击队”“核酸检测采样专班”等专门化的党员教师应急志愿者队伍。此外,学校还逐步建立起二级党组织轮值负责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发热送诊值班、新学期学生返校接站服务等一系列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制度。这种通过响应学校党政部门的招募等途径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极大提升了高校党员教师从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规范性和组织性,也更为高效、有序。同时,志愿服务的组织化还能够为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党员教师志愿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三)紧急性
疫情防控期间,党员教师志愿者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大多情况下是非常紧急的,师生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校园安全稳定处于危险之中,这种情况可能产生的危害性和冲击力需要学校疫情防控决策者和当事人作出快速反应,否则校园疫情防控将遭受严重打击。例如,校园内一旦出现发热人员,校医务室、值班干部等工作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启动发热人员处置预案,安排发热送诊专车,由党员教师送诊志愿者将发热人员紧急送往定点医院。疫情防控的紧急性要求高校志愿服务系统具备高效的统筹协调和快速动员能力,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准确高效地完成特定的志愿服务工作。
(四)风险性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极强,党员教师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时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威胁。疫情防控期间,党员教师志愿者们奋战在防疫一线,或参与核酸检测,或参与发热人员送诊,或下沉社区值守,或直接接触高风险地区人员、黄码人员、密接人员、疑似病例,这些工作内容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风险。另外,在很多情况下党员教师志愿者临时接到紧急防疫任务而匆忙上岗,有时还会不分昼夜连续工作,过度疲劳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这些因素更是增加了党员教师志愿者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的感染风险。
(五)专业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所特有的高风险性要求志愿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部分特殊岗位还要求志愿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核酸检测采样、高风险人员转运、心理疏导、防护服穿脱及自身安全防护等知识与技能。志愿者的这种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助于避免或减少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自身的感染风险,从而保障志愿服务工作的持续进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党员教师志愿者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过程中从事的工作以辅助性工作为主,但对其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的要求不能因此而有所降低,务必要保证对党员教师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岗前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六)广泛性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广大党员教师志愿者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踊跃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疫情防控期间的党员教师志愿服务表现出了鲜明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志愿者数量庞大、岗位分布全面、年龄跨度全覆盖等方面。从志愿者的数量来看,截至2022年6月,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教师志愿者人数达到229人,约占学校教工总人数的60%。从志愿者的本职岗位来看,涉及教师、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包括校领导、部门领导)等各类工作岗位,志愿者所在单位涵盖了学校所有机关处室和二级学院。从志愿者的年龄来看,上至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下至新入职的“95后”年轻教师,涵盖了所有年龄段。
(七)多样性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党员教师志愿者从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多样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志愿服务种类多样化。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党员教师志愿者的身影遍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各个部位。从2020年4月复学返校过渡期招募组建的“党员志愿者送诊专班”,到2021年7月南京禄口机场疫情爆发后发起的“党员志愿者助溧行动”(支援溧水区全员核酸检测)、防疫下沉社区志愿服务(支援江宁区安民村防疫卡点值守)、暑期留校学生防疫服务,再到2022年3月南京疫情期间招募组建的南城战疫志愿突击队、核酸检测采样专班,以及每学期的“学生返校报到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项目,党员教师志愿服务为校园疫情防控以及社会防疫工作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八)机动性
疫情防控期间的党员教师志愿服务具有高度的机动灵活性,接到工作任务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作出行动。例如,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战疫志愿突击队从人员召集,到岗前培训,再到执行任务等各个环节都鲜明地体现了机动、快速、灵活的特点。2022年4月2日,面对当时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为应对校园突发疫情下应急任务以及常态化防控下突发情况,校党委组织人事部紧急招募组建战疫志愿突击队,由16名教师组成的“突击队”在短短两个小时内集结完毕。“突击队”成员以居住在校园周边的党员教师为主,全天候待命备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响应志愿服务任务。在持续近三个月的疫情期间,“突击队”成员先后在清明假期、双休日及其他突发情况下完成核酸检测扫码、采样、发热送诊、中高风险地区专转本学生接驳转运等应急志愿服务100余人次,在快速应对校园疫情防控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三、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党员教师志愿服务的现实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广大党员教师志愿者挺身抗疫一线,通过参与各类防疫志愿服务,不仅为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还践行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锤炼了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学校党员教师“送诊专班”志愿者服务项目荣获2020年南京教师志愿者联盟“最美防疫教师志愿服务项目”,学校获2021-2022 学年南京教师志愿者联盟“优秀教师志愿服务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员志愿服务事迹曾多次被学习强国、《南京日报》、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一)为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广大党员教师志愿者担责在肩,挺身在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投入到校园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党员教师志愿者们的身影遍及发热送诊、开学迎新接站、核酸检测等校内外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为校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疫情发生以来,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始终保持着零输入、零感染的良好防控局面,广大党员教师志愿者的担当作为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8]。
(二)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践行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9-1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探索思政教育的新途径,促进志愿服务与思政教育实践有效融合,以党员教师带动全体教工,以行动引领广大学生,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培养广大师生的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党员干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党员教师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热情服务,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温暖。在党员教师志愿者的带领和感召下,师生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被大大激发,全校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处处可见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广大师生纷纷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队也成了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锤炼了党性修养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名党员如何的是党性。”[11]党性修养包含党员个体的政治觉悟程度、思想理论水平、组织纪律观念强度等,实践斗争是锻炼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12],而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正是提供了这种锻炼途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越是重大关头、关键时刻,越能锻炼共产党员、考验共产党员,也越能识别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共产党员提出的鲜明要求;“行不行,事上见”,这是人民群众评价一个人的朴素标准[13]。入党誓词中“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就是要求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顶得上去、豁得出来,体现出大无畏的革命气魄。紧要关头能挺身在前,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在学校“战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体现担当作为,在一场场“硬仗”中磨砺过硬作风、锤炼忠诚品格,将爱生爱校之情付诸“战疫”实践之中,正是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广大党员教师志愿者在防疫志愿服务实践中锻炼党性修养的生动写照。
(四)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把组织动员群众群策群力参与疫情防控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为抓手,带动师生群众广泛参与,最大限度地动员全校师生参与疫情防控,坚决筑牢抗疫防线。学校各级党组织对志愿服务工作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安排专人负责工作落实、推进和监督,全力守护师生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党员教师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下,广大师生群众踊跃报名参加各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实现了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开展,拉近了党员与师生群众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党组织在师生群众中的威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防疫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广大党员教师志愿者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在完成本职教育教学工作之余,踊跃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同心守护校园安全,自觉融入学校事业发展。通过校内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广大党员教师志愿者在自我教育、自我磨砺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身边师生群众投身防疫志愿服务的热情,真正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校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党员教师志愿服务在南京市特别是溧水、江宁周边地区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乃至品牌效应,对于促进校地协同抗疫,推动学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