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
2022-04-16王倩
王 倩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91)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指出:“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建党30周年为契机,中共中央在全国发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党史学习教育运动。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运动,极大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加深了对党过去30年奋斗历史的认识,巩固了党的全国执政地位和新生人民政权。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学习教育的缘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巩固新生政权、各项建设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比较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更好的条件,也更加迫切需要”。
(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
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全国执政的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员人数激增,党员质量良莠不齐。截至1951年3月,全国共有580万党员和25万个党组织,党员人数在两年内就增加了270多万人。由于我们党久居农村,且长期处于战争环境,“没有来得及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教育和组织上的整理”,导致原有的老党员大多数政治理论水平不是很高,在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使命,进而出现了“居功自傲,闹名誉,争享受,作风不正派,官僚主义,自以为是,脱离群众”的现象。而在接收新党员时没有“实行严格的计划与报告请示制度”,这就使得“一些不够党员条件的人,觉悟不高甚至思想落后的人,也被接收到党内”。党内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不把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起来,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我们党就不能担负起领导人民巩固胜利、从事建设的事业”。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便是加强全党思想理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最佳途径。
(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巩固新生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尚未稳固,依旧面临国内外环境的严峻挑战。在国内,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在从大陆撤退之前制定了一系列反动计划,企图将新生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如在川渝等地组织百万国民党反动派与土匪勾结,利用地形优势进行垂死挣扎;在苏皖等地与当地保甲长沆瀣一气,暗地里破坏党的基层组织。此外,还制造“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谬论,引起民众的恐慌,为新政权的稳固带来了一定阻碍。在国际上,党的革命的胜利,致使美帝国主义“扶蒋反苏”的计划破产,因而更加敌视新政权。政治上拒不承认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经济上实行多重封锁与禁运政策,阻挠新中国与其他国家正常的外贸往来;军事上,对华实行侵略,先后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强行干扰中国的政治事务,对中国的领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消除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影响,巩固新生政权,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亟需解决的问题。
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共产党还要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就需要从过往的历史当中汲取先进经验,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积蓄智慧和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因此,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要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历史经验;研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同广大敌人作斗争的历史经验;熟知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斗争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增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信心。
(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肃清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迫切需要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长期处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封建腐朽落后的思想禁锢着人们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还没有确立,只有在全党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党史学习,才能肃清禁锢人们头脑的封建腐朽思想,才能为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普及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首先,要肃清封建主义的遗毒。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来不及对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和传统陋习进行清算,致使新中国成立初期“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宗法等级、封建迷信等思想盛行,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要想从根源上祛除封建思想残余,绝不是一朝一夕喊口号就能实现的,亟需在全社会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指导人们的实践。其次,要铲除帝国主义残余思想。从鸦片战争开始,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发动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手段实施文化渗透。如在中国建立大量的教堂,宣传殖民主义思想,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等,基于此,迫切需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补足中国人民的精神之钙。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951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指出:“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必须极大地加强起来。”随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号召全党“学习党的三十年的斗争历史,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继续领导人民胜利前进。”根据这一号召,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都把宣传党的历史作为工作中心,各级党组织也积极贯彻党中央的部署,“认真地领导党员对党的历史作一次最初步的学习”。由此全党、全社会掀起了党史学习的热潮。
(一)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
一是学习政治常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常识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不了解,需要在全社会全党内加强政治常识学习。
首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常识。《学习》杂志编辑出版了《政治常识读本》一书,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部分,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有细致详尽的描述。使人们认识到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此外,《学习》杂志还设立“问题解答”专题栏目,来解答群众在学习中的困惑。其次,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对于党的历史的学习,主要是学习胡乔木同志所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这本书是对中国共产党30年历史的总结,讲述了毛泽东是如何成为党和国家的领袖的,毛泽东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中国革命是如何从失败走向胜利的等等。陈伯达同志在《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中,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内涵和意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也是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文章。另外,为了迎合广大普通读者的需要,《学习》杂志社还编辑出版了通俗易懂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和《中国共产党三十年连环画》,为广大农村不识字的党员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渠道,大家一致反映:“这小书真好”“过去光知道党的斗争不容易,可不知道这么艰苦。”
二是学习理论常识。关于社会发展史的常识(包括历史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毛泽东生平的事迹及经典理论著作的学习。在学习中注重从历史的角度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使学习者能够用科学的、历史的观点来认识现实。第一,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学习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总结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加深人们对实践和认识的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王明因缺乏经验陷入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泥潭,以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直至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第二,学习政治经济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十分萧条,为了指导经济建设,全党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着重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经济学家的相关学术论文,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劣根性,更加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学习社会发展史。为迎合理论学习的需要,《新建设》《学习》杂志等出版发行了《社会发展史》。这本书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形态。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地要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又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中国则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跨越了资本主义社会,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学习社会发展史,能够使人们“正确的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了解到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诞生、发展,和它领导劳动人民的一切革命运动,乃是现时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就是必然成功必然胜利的根据。”除此之外,还能使人民群众从社会发展的规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现阶段“中国革命运动的性质、任务、特点及发展前途,和党在这一运动中应确定什么样的总路线、总政策,以及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总路线与总政策。”此外,还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生平常识,为下一步学习他们的理论著作奠基了基础。
三是学习经典理论著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理论著作就是要“努力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以便用以正确地解决中国人民事业中的各项实际问题。”
首先,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干部必读的12本马列著作,他认为这12本书,如果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全党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而目前“许多高级干部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没有共同的认识”,未来三年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在学习这12本著作的基础上,各出版机构与中央编译局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单篇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学说史》《哲学的贫困》《德国农民战争》等等。此外,《人民日报》《学习》《新华月报》等报刊也刊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法律家社会主义》《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前资本主义形态》等。之后,党中央决定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全集,至1956年12月,出版《斯大林全集》第1、2、3、4、6、8、9、10、11、12、13卷、《列宁全集》第1、28、29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这些著作的相继出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史学习运动提供了教材。其次,是以“两论”为中心学习毛泽东思想。1950年12月和1952年4月,《人民日报》再次刊发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随后,《学习》和《新建设》杂志全文转载,掀起理论工作者学习的热潮,艾思奇、李达、胡绳等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如:艾思奇《〈矛盾论〉从看辩证法的理解与运用》与《关于〈实践论〉和学习方法的一些问题》、李达《〈矛盾论〉解说》与《〈实践论〉——毛泽东思想的基础》、胡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王学文《〈矛盾论〉与财政经济工作》、陈伯达《毛泽东同志论革命的辩证法》、谢觉哉《〈实践论〉与民政工作》等等,对“两论”的基本内容、方法论等作了全面的阐释。1951年10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正式出版,第2卷和第3卷分别在1952年4月和1953年4月出版。这些文章和书籍都成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入门书目,成为本次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教材。
(二)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作报告,学党史。领导干部是各项工作的“领头羊”,在这次党史学习中,各地领导干部积极作报告。如胡乔木在北京中山公园作学习《中国共产党三十年》的辅导报告;习仲勋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干部会议上作《为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宣传而斗争》的报告;华岗在山东大学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作《论学习中国共产党史的意义与方法》的报告。除作报告外,各级领导干部还积极充当教员,弥补党史师资力量的不足。如察哈尔省委书记杨耕田、副书记杨世杰亲自担任省委直属机关马克思列宁主义夜校讲师,再如河北干部担任教员的有230人,山西226人,平原77人,察哈尔57人,又如天津集中全市局、处长级干部300人成立了党史教员研究班,一边学习,一边任教。此外,各地领导还积极组织党史宣讲团与报告组,深入农村、工厂,向人民群众作“关于党的光荣斗争历史的报告”。这种方式有效克服了通讯不发达的弊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
二是以报纸、广播为载体,宣传党史。自1951年6月下旬起,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人民日报》发表大量领导人写的纪念文章,全方位总结了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经验,还刊登了由胡乔木撰写的党的第一本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从7月1日期,陆续刊载了《毛泽东选集》第1卷的部分文章,这为党史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各地报刊也积极刊登纪念文章以及有关党的奋斗史的文章,如河北省报、市报与各地、市委出版的支部小报及某些工况小报,均要求自六月中旬起进行纪念“七一”的宣传,并发表关于党的斗争历史的回忆文章,适当刊登模范党员的光荣事迹;山东《大众日报》开辟“七一”庆祝专栏;北京晚报也增设专栏,用以发表党员和群众的回忆文章;各地团报团刊也出专刊或增刊,发表“党员对党的斗争历史的回忆和自述、青年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比较、对党对革命的认识的过程的自述”,以及讲述青年团员如何成为党员的相关文章等等。除报纸之外,广播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也被用来宣传党的历史,如北京广播电台除播放全市庆祝大会录音外,还播放了回忆文章;上海宝兴里居民福利会为将党史学习深入到千家万户,还专门在社区里安装了扩音器。
三是发挥党校理论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的排头兵。党校对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是党史学习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干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仍要抽调干部到党校学习。习仲勋在西北党校开学典礼上就明确指出:“党校要切实办好,在这个发动全西北各方面干部都参加的、大规模的西北学习运动中起示范作用,起带头推作用。”并强调各省都应设立正规党校,抽调县级及区级的主要党员干部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除干部教育外,各地还开设夜党校,对新党员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如无锡市委举办四期夜党校,参加教育的新党员805人、青年团员766人、群众667人。
四是举行庆祝会与座谈会,纪念党成立30周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各省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办法的通知》,纷纷制定纪念活动方案。同时,各单位“根据情况和条件,可分别举行本单位的‘七一’庆祝会或座谈会,由党的负责同志讲革命历史和党的性质等”。如上海在各机关、部队、工厂、学校和居民中纷纷举行庆祝会、回忆晚会、广播会等活动;江西省南昌市发动群众回忆过去展望未来。青年团员也积极参加党的庆祝会、座谈会或以纪念“七一”为内容的团日活动。在这些形式中,回忆晚会尤其重要。在会上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回忆自己参加革命的历程,回忆革命英雄的相关事迹,回忆先进党员和党组织的奋斗史,引起参会人员的共情,“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党是光荣的、伟大的、正确的。”这样的回忆晚会是对党员和群众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教育,进而倡导党的所有基层组织,在“七一”前后,都“有组织有计划地来举行这样的回忆晚会”。
五是举办党史展览会,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党的历史。采用展览会和群众集会宣传党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常用的宣传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史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各地区结合利用各自特色红色资源筹办党史展览会,如北京、上海的党史展览会、延安枣园展览会、瑞金沙洲革命文物展览会等等。这些展览会图文并茂,极大地增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六是将党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力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的党史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在高校开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心的政治理论课。华北各高校率先形成了由“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政治经济学”组成的公共必修课。此时,中共党史还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开设了“新民主主义论”(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课程。如中国人民大学在1950年就已开设了“中国革命史”课程。1953年,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关于改“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国革命史”及“中国革命史”的教学目的和重点的通知》下发,要求各高校将“新民主主义论”课程改为“中国革命史”。后来课程名称虽多次改变,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党史教育从未缺席。
总的来看,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整风运动相伴而行,进而更加适应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工作中心的变化,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学习教育的经验启示
知古鉴今,汲取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具有深远意义。
(一)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加强党史学习,增强在惊涛骇浪中奋勇前行的底气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反思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懂得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汲取政治智慧,获取前进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能否巩固新生政权、能否战胜经济困难、能否巩固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否经受住执政考验的重大挑战。在这种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号召全党上下学习党的奋斗史,一为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使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为在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以解决现实问题;三为推进党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总结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面对关键时期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要在党的历史长河中获得启迪,从总结经验中寻求制胜法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当前,世界正处于纷繁复杂、波诡云谲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战也取得全面胜利,正昂首阔步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奋进途中必然布满荆棘,充满挑战,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领域。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有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为此,要在全党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在回望党的百年奋斗路中,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在党的百年风雨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全体党员的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万全准备。
(二)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明确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以推动全局工作,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作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围绕这一中心,党史学习的重点在于深入体会毛泽东思想,加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为新中国各项事业积蓄力量。通过学习,一方面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利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础。另一方面,正确地认识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全面理解了党对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明确了“任何忽视联合或放松斗争的思想和做法,都会给新民主主义的建设事业造成严重损失。”但也有一些同志学习党史“不是为了领会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同志如何一贯坚持正确的方针路线来弄清某些必要的历史情况”,相反是为了“搜寻珍闻”,对一些捕风捉影毫不可靠的杂谈依依不舍。这种学习党史的错误方法,不能使我们汲取智慧和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党史学习要防止肤浅化和碎片化,不能仅停留在讲故事、听热闹的层面,而要通过讲故事激发广大党员学习党史的热情,“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理解和认识”。因此,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要围绕新征程中党的中心工作,明确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这是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基本要求,以期达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
(三)更加重视领导干部的党史学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学习本领
“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党中央领导积极部署,各地领导干部积极落实,亲自领导学习,并制定出学习计划,从而使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新时代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领导干部学党史,增强领导干部的学习本领,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真正做到以上率下,学习好党的历史、总结好党的经验,引领全党全国全社会党史学习的热潮,形成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学习氛围。学习中要求领导干部要具有正确的党史观,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的问题,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在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的同时,深刻领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始终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三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结合党的百年历史,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进程,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学风,自觉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此外,还要坚持用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经常学党史”。形成合理的学习制度,避免党史学习放任自流,推动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四)借助新闻媒体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推动全民党史学习新热潮
党史学习教育不能仅停留于哪一级干部层面,也不能仅限于党内,要形成全民学党史新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史学习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了《人民日报》《新建设》杂志以及各地报纸、广播的引领作用,掀起了全社会学习党史的热潮。新时代是媒体大融合、大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来宣传党史学习教育。以发动全民学党史。这就需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史学习,如《觉醒年代》以红色影视剧的方式讲述党的创建史,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在无形中将刷剧变为党史课,引发了群众学习党史的热潮;可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邀请党史专家讲述党史故事,传递党史知识,在耳闻目染中推动党史学习大众化;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堂,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让青年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进而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等等。总之,充分利用新媒体受众范围广、传播效果强的优势, 能够让群众在“有深度、接地气”的教育方式中学习党的历史。
(五)加强党史工作队伍建设,打造普及党史学习教育的中坚力量
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党史工作队伍。党史工作者长久以来秉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推动着党的理论创新,推出了大量新的党史研究成果,包括党史专著、党史读物、党史资料和其他与党史研究相关的作品。对于推动全党全社会学习和了解党史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党史工作者稀缺,只能开展短期培训班,一边学习一边任教。新时代,党史工作队伍仍存在领军人物少、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目前,党史工作队伍主要集中于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干部院校、高等学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面对这种现状,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强党史工作队伍的培养力度,以“党史党建”为一级学科为起点,推动各大高校设立党史专业,培养一支想干事、敢干事、敢拼搏、有活力的高素质党史工作队伍,为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新的血液。另一方面,党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科研水平,脚踏实地的研究党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握党史研究的方法和规律,推动党史研究更上一层楼。另外,党史工作者不仅要研究党史,而且要用好党史,要把学到的理论转化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要创新党史教育方法,利用各种方式让党史“活起来”,为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