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综合年鉴衍生读物
2022-04-16黄铭
黄 铭
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综合年鉴资料密集、信息量丰富,但在编纂过程中,囿于纸质年鉴篇幅所限,年鉴编纂者需要加大对资料审核、取舍和编辑的力度。编纂周期长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年鉴资料的时效性,而纸质载体的受众覆盖面和使用场景也有一定局限性。此外,对于具有一定资料价值但未收入综合年鉴中的资料,也需要进一步发挥其使用价值。基于以上因素考虑,利用综合年鉴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编纂衍生读物,成为拓展综合年鉴利用率的新尝试。
一、综合年鉴衍生读物的产生背景与基本类型
(一)编纂综合年鉴是开发衍生读物的前提
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综合年鉴的编纂者是县级以上政府的地方志工作机构,而结合现行出版管理相关规定,综合年鉴的出版工作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编纂者与出版者为同一主体,即取得期刊出版资质的地方志机构,成立专门的年鉴社,承担编纂与出版两项工作,其出版流程参照期刊出版,年鉴社在年鉴出版中起主导作用。更普遍的模式是编纂者与出版者是不同主体,地方志机构作为编纂者和著作权人,通过出版社实现综合年鉴出版,地方志机构作为作者参与出版流程,而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机构则借鉴图书出版编辑环节的工作流程和三审责任制度,制定由信息采集、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定稿为主要步骤的编纂工序流程。根据使用书号和刊号的区别,综合年鉴在出版物类型上可以分为图书和期刊两类。多数综合年鉴由地方志机构作为编纂者,通过出版社以图书形式出版;有少部分创办较早的年鉴社,在创刊初期就申请了刊号,由年鉴社作为出版主体,以期刊形式出版。虽然以图书形式出版占据主体,但综合年鉴基本使用连续稳定的书名或刊名,按照每年一卷(期)的频率出版,每期以年份为编号,符合连续出版物的定义,属于具有工具书性质的资料年刊。
伴随综合年鉴的逐年编纂出版成为常态,作为编纂者的地方志机构、年鉴社在组织年鉴编纂工作中,也逐步探索建立年鉴和地情资料征集制度。然而,在信息采集、策划组稿等环节中收集到的年度地情资料,受限于纸质出版物的篇幅,即使经过编辑加工整理,也不可能完全保留并收录到纸质出版物中。此外,综合年鉴的编纂周期较长,造成资料时效性下降。结合这两方面因素,一些地方志机构和年鉴社针对如何提高资料利用率进行探索,主要体现在利用年鉴组稿环节获取的资料,编纂衍生读物,“主要有如下方式:一是精选综合年鉴资料,出版年鉴简本……二是选取综合年鉴资料,编写地情手册、地情概览或实用指南等地情资料书籍……三是汇辑历年综合年鉴资料”。伴随数字出版和在线阅读的发展,地情网站发布年鉴相关资料、手机在线阅读年鉴资料等电子版衍生读物也得到广泛运用。
(二)衍生读物与衍生出版物
观察各种纸质版综合年鉴衍生读物,最直观的区别在于是否公开出版。地方志机构、年鉴社在利用综合年鉴相关资料编纂衍生读物后,面临的最直接问题是如何发行或传播。有的地方志机构、年鉴社或独立完成、或依托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类衍生读物可以被认为是综合年鉴的衍生出版物;有的地方志机构、年鉴社将衍生读物作为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年鉴的附赠资料,随书发行;更多的情况是,衍生读物只是作为资料手册,由地方志机构、年鉴社在工作中点对点赠阅。除了是否公开出版,现有综合年鉴衍生读物名目繁多。有年鉴简本、概览、地情手册等不同名称,在资料内容、发行(传播)方式、载体介质甚至是语言种类等方面有所差异。笔者以10 种中文版纸质综合年鉴衍生读物为例,通过列表分析上述衍生读物内容、受众定位、发行渠道等方面的特色,对提高衍生读物的使用价值提出思考。
10 种综合年鉴衍生读物基本情况表②表格中,出版情况、字数、开本、印刷、是否赠阅等资料摘自版权页信息,页数根据标注页码统计。
(名称和卷号)目录简介体例与资料类型出版情况其他信息品种《深圳年鉴2019 简本》概貌、年度聚焦、特色深圳、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经济社会统计资料、城市导航条目体为主,无大事记,有统计表格、插图,卷首有彩页专栏深圳年鉴编辑部出版(增刊备案号)非卖品、赠阅,252页。装帧为深圳年鉴双语版,一函两册。印有地情网网址、微信公众号二维码《佛山年鉴2018 简本》基本情况、全面深化改革、年度聚焦、政治、经济、社会事业、人民生活、2017 佛山大事记、便览资料条目体为主,有大事记、统计表格,无随文插图广东旅游出版社字数17 万,188 页,32 开。封底有《佛山年鉴》二维码《武汉市情概览2020》专记、综述、重要会议、法治、农业农村、工业、现代服务业、城乡建设和管理、社会事业、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建设、市辖区概况、开发区(功能区)、附录使用词条为标题,未使用条目标记符号(【】)。有大事记、统计表格,无随文插图武汉出版社字数24 万,228 页,32 开。封底有“武汉市情概览2020”和“方志武汉”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珠海市情2021》概况、特区40年、珠澳合作、产业·科技、交通、文化、民生、公园之城、脱贫攻坚、新冠疫情防控、党建图册,以图片资料为主方志出版社字数4.4万,100页,32 开《掌上连云港2019》城市概览、年度聚焦、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旅游休闲、区县园区、创业投资文章体,无大事记、统计资料专栏,有随文插图,卷首有“连云港十二时辰”彩页专栏未出版208 页,32 开。印有地情网网址《中国·福清(市情手册2015)》走进福清(城市名片、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区划、资源物产、民族宗教、民俗、人物)、今日福清(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开放福清(侨台联谊、外向经济、园区平台、基础配套、支柱产业、重点企业、鼓励政策)、乐游福清(景区景点、美食、酒店、购物)、畅想福清、2014年大事记条目体为主,有大事记,无统计资料专栏、有插图未出版158 页,32 开,印数3000 册
(名称和卷号)目录简介体例与资料类型出版情况其他信息品种《福建闽清·县情手册2021》千年梅邑·人杰地灵(闽清名片、历史沿革、自然地理、地方资源、人口区划、民族宗教、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名村、侨情台情、侨界人物、党组织、人物春秋)、魅力闽清·还看今朝(盘点2020、重点项目建设、农村经济、工业电力、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教育事业、商贸服务、财税金融、文化体育、卫生健康、社会民生)、畅游梅川·清韵山水(旅游导览、风景名胜、红色教育馆、历史街区、地方特产、民间膳食、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条目体为主,无大事记,无统计资料专栏、有插图未出版206 页,32 开《宁波月鉴(第1 卷第5 辑)(2021年5月)》关怀关爱、时政要闻、滨海大都市、大数据、重大项目、权威发布、央媒传真、区县(市)、部门动态、最宁波、四明志、圆桌论坛文章体未出版80 页
二、综合年鉴衍生读物的内容分类分析
通过列表分析可见,综合年鉴衍生读物的资料内容虽然来源于年鉴组稿环节,但并不意味着这些资料是综合年鉴中不予收录的“边角料”。相反,衍生读物的内容与综合年鉴既有交叉重复,又有区别,往往是综合年鉴资料内容的高度浓缩。表格中10 种综合年鉴衍生读物,从行政层级看,涵盖省、市、县三级;从时间节点看,主要以年度为主,只有一种以月份为时间节点;从名称看,有简本、市情、概览、手册、月鉴等不同名称。衍生读物的命名与所收录资料内容关系紧密,结合名称和资料内容两方面情况,笔者将常见的衍生读物分为简本类、地情类和月报日记类。
(一)简本类读物
以简本命名的衍生读物,可以视为正本年鉴的缩略版,其内容主要选自、摘自正本年鉴,或是在正本年鉴基础上分类整合资料。品种数量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底,先后编纂出版的年鉴简本有24 种,较2017年增加5 种。体例方面,以条目体为主,一些简本类读物虽然没有使用条目标记符号(【】),但以词条作为标题,也可以视为条目体。资料时限方面,以上年度资料为主,一些简本类读物还收录便民资料,如《深圳年鉴2019 简本》的“城市导航”栏目收录外事服务、常用电话、官方资讯网站与公众号、交通服务电话、星级酒店等简要信息,《佛山年鉴2018 简本》的“便览资料”类目收录文保单位、非遗项目、3A 景区等信息,并将统计表格也归类在该类目中。总体来看,便民资料等相对稳定的资料在简本类读物中所占比例很小,页数控制在10 页左右,主体资料仍是年度资料。
在篇目框架方面,不同简本类读物则有差异,既有使用与正本年鉴基本一致的篇目框架,也有使用与正本年鉴相比更为宏观概括的篇目框架结构。与正本年鉴篇目框架一致的,如《山西年鉴2018 简本》有37 个类目,与正本《山西年鉴(2018)》的41 个类目基本一致,仅省略“特载”“特稿”“附录”等正本年鉴类目。使用与正本年鉴不同的篇目框架,往往根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设置类目(栏目)名称,并设置若干特色类目(栏目),凸显本地年度工作亮点,如《广州年鉴2019 简本》设置“国家中心城市”栏目,《深圳年鉴2019 简本》设置“年度聚焦”“特色深圳”栏目,《佛山年鉴2018 简本》设置“全面深化改革”“年度聚焦”类目,都是结合本地城市定位、年度发展亮点设置的特色栏目。
(二)地情类读物
区别于简本类读物与正本年鉴相似度较高的情况,以地情概览、地情手册命名的地情类读物,则具有更显著的多元性。既有采取与正本年鉴相似框架结构、资料时限与范围的情况,也有重新构建篇目框架、资料时限和资料内容与正本年鉴侧重不同的情况。
在篇目框架、资料时限和内容方面,年度资料仍然是地情类读物的主要内容,但在是否收录历史资料或稳定性资料方面,则存在较大差异。如《武汉市情概览2020》在“前言”中标明该书“遴选《武汉年鉴》(2020年卷)有关资料……简要记述2019年武汉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发展轨迹”,在整合正本年鉴栏目和资料的基础上,所设置的14 个栏目,与正本年鉴的资料记述范围保持一致,以2019年度资料为主,基本不涉及历史资料或稳定性资料。与此相反,一些地情类读物中历史资料与稳定性资料则占据相当大的篇幅比例,如《中国·福清(市情手册2015)》《福建闽清·县情手册2021》均收录自然地理、物产资源、民俗、历史、人物及旅游消费便民导览等资料内容。这种差异较大的区别,反映地情类读物的多元化趋势,各地结合本地特色与使用场景需求,对读物内容有不同的选取标准。而分析其中原因,或许与不同市县两级城市宣传产品的品种数量存在较大差距有关。笔者认为,省级、市级的城市宣传品品种和数量丰富,既有党办、政府办、宣传等部门牵头制作的综合性资料,也有文化旅游、招商、城建等部门制作的专业性资料,这些城市宣传品往往会对城市自然、历史、风土民俗等稳定性资料有所介绍,但由于不可能逐年更新此类宣传品,导致年度动态资料的宣传品是一个空白,因而省级、市级的地情类读物往往侧重于年度动态资料。而县区级区域内往往由于机构、人员有限,区域宣传品的品种较少,地方志机构、年鉴社要兼顾到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宣传时的需求,且县区级区域内记述的资料体量相较于省市级更少,因而编纂地情类读物时可以兼顾收录稳定性资料和年度动态资料,拓宽读物的使用场景。
在体例方面,地情类读物也显得更为多元化。虽然较多地情类读物采用条目体,但也有一些采用文章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情类读物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条目体标志,但采用的小标题加文字段落的结构,实质上仍可以视为是条目体。此外,也出现采用图册体裁的地情类读物,如《珠海市情2021》虽然也采取栏目模块,但主体资料是图片资料,配合简要文字说明。这种图册体裁的地情类读物,可以视为是正本年鉴的补充图集,在品种数量上还相对较少,类似的情况还有《广西图鉴》等。
(三)月报日记类读物
无论是简本类或是地情类读物,年度资料都是重要组成部分;但还有一类衍生读物,其资料的时限则是月甚至是日,如列表中的《宁波月鉴》,就是以月度新闻作为记述主体。在品种数量方面,“河南省编纂大事月报蔚然成风,河南省和18 个省辖市、60 多个县(区、市)开展大事月报工作”;此外,北京、泉州地方志机构同时编纂有月志和日志,福州地方志机构也编纂过《福州月报》。
通常,月报类读物以月度新闻为主体资料,可以视为一种分类新闻概览。如《宁波月鉴》设定若干主题,将月度新闻、重大事件分门别类归入各主题。在收录月度新闻事件的基础上,各地月报也有收录一些其他资料,如《福州月报》就收录月度统计资料。除独立的月报类读物,还有将月度资料作为其他地情资料读物的组成部分,如《泉州月志》在更名为《泉州史志》后,在分类月度新闻概览基础上,还收录历史事件与知识、史志论文等资料。编纂月报类读物,既整合传播存史资政视角下的月度新闻,也为年鉴、志书编纂做资料储备。
日记类读物相对少见。如泉州地方志机构编纂的《泉州日记》,则完全按照时间线索,以月度为标题,逐日记录相关新闻事件。日记类读物的内容,可以被视为年鉴大事记的底稿或扩充版本,是综合年鉴编纂过程中的资料副产品,也为志书编纂留下资料储备。将日记印刷成品甚至公开出版,在提供资料延伸阅读的同时,可能仍是基于城市宣传的需要。
三、综合年鉴衍生读物的供需关系与传播渠道分析
虽然举例的10 种衍生读物中,公开出版物占比略高。但以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其他地区制作年鉴衍生读物的情况而言,公开出版物在衍生读物中占比可能仍是少数,大量品种的衍生读物没有公开出版,主要以内部赠阅方式在地方志年鉴行业内部和本行政区域内传播交流。是否采取公开出版,是各地地方志机构、年鉴社基于对本部门经费预算、衍生读物资料内容、受众定位及当前书号管理收紧等情况的综合考虑,而传播渠道的选择也与是否公开出版密切相关。
(一)供需关系分析
综合年鉴作为资料性工具书,主要受众是对某一行政区域信息资料有较强需求的专业机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地方志年鉴业内人员,虽然不排除有对此类地情资料有阅读兴趣和需求的大众读者,但这并不是综合年鉴的主要目标受众。因此,笔者认为综合年鉴的目标受众群体可以被定义为专业读者。作为需求方,专业读者主要要求地情资料内容的质量(真实、权威、全面等)有保证、资料获取的渠道便捷、资料时效性强。
站在供给方角度,地方志机构和年鉴社为确保资料内容质量,需要通过部门集稿、稿件编辑加工甚至是复核等工序来层层把关,一定程度上降低资料的时效性;同时综合年鉴正本由于涉及领域众多、资料详细,往往篇幅较大,作为纸质出版物,便携性较弱。为弥补这些缺陷,地方志机构、年鉴社采用开发衍生读物的方式,利用年鉴相关资料编纂衍生读物,在正本年鉴出版发行前发布、传播这些资料相对简略的衍生读物,提高资料时效性;或是随正本年鉴附赠衍生读物,方便受众携带使用。利用低成本和低使用门槛的衍生读物扩大受众群和覆盖面,也成为地方志机构、年鉴社加强宣传、提高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二)传播渠道分析
综合年鉴纸质版衍生读物的传播渠道,主要是公开发行和赠阅两种渠道,其中赠阅又分为随正本年鉴赠阅和独立赠阅。
公开发行适用于衍生出版物,由于具有书号或增刊号,可以进入发行渠道,无疑扩大了受众覆盖面。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种做法是,地方志机构、年鉴社作为作者,从出版社购买部分甚至全部年鉴,再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销售,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第三方往往是长期从事地方志类图书销售工作,对目标受众较为熟悉,能够较为精准、快速地完成发行工作。
没有公开出版的衍生读物只能通过赠阅方式进行传播,一般由地方志机构、年鉴社分发给本行政区域的相关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馆藏机构和研究机构、外地的地方志和年鉴行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对地情资料有需求的社会公众。由于综合年鉴是公共文化产品,在实际工作中,各品种综合年鉴及其衍生出版物,有相当比例或数量用于赠阅。
(三)正本年鉴附赠品的分析
在赠阅方式中,将衍生读物作为正本年鉴赠品的做法比较常见,通常是将正本年鉴和赠品一并塑封。作为赠品的不仅有未公开出版的衍生读物,还有独立书号或增刊号的衍生出版物。在图书和期刊销售中,附带赠品是常见的促销方式。虽然期刊附赠品的做法曾因扰乱发行秩序被倡议集体抵制,但此类做法往往是赠品价格高昂甚至超过刊物本身,而衍生读物的价格远不及正本年鉴,其主要目的是为受众提供辅助资料,便于受众阅读和使用年鉴,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实用增值型”赠品。
衍生读物作为正本年鉴的赠品,对于作者(地方志机构、年鉴社)、发行方和受众三方均有益处。从作者角度,地方志机构、年鉴社作为综合年鉴的作者,编纂年鉴的目的既是职能要求,也是传播地情资料和宣传地方,只有提高衍生读物的传播覆盖面才能更好地实现宣传效果,而正本年鉴由于具有书号、刊号,可以通过公开发行渠道进行传播,将衍生读物作为正本年鉴的赠品可以实现“搭便车”的传播效果,更精准地提供给目标受众。此外,作为正本年鉴的赠品,在出版过程中通过出版社的审校来提升衍生读物的质量。从发行方和受众角度来看,综合年鉴的目标受众群体不是价格敏感型读者,因而对赠品的取向不是价格主导,而是使用价值主导;衍生读物资料内容作为正本年鉴的浓缩或补充,又更加便携,为受众创造更多的阅读和使用场景,有利于发行方的推广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强调衍生读物随正本年鉴附赠的优势,是针对衍生读物完成时间与正本年鉴接近的情况。一些地方志机构、年鉴社在年鉴编纂工作中,先于正本年鉴定稿前就完成年鉴简本的定稿,并自行委托印刷,甚至是完成出版流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留待与正本年鉴一并发行,只会降低年鉴简本的时效性。应当考虑独立的传播渠道,先于正本年鉴进行传播、发行。
四、提升综合年鉴衍生读物利用率的途径
综合年鉴衍生读物的出现,是地方志年鉴事业不断发展的体现,反映部分地方志机构、年鉴社在完成综合年鉴逐年出版任务的基础上,尤其是在书号收紧背景下,主动探索年鉴发展的新路径,体现一个地区对史志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史志事业发展水平,也反映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在取得整体进步的同时,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仍显著存在。综合年鉴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提升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探索综合年鉴衍生读物开发利用应当因地制宜,结合本行政区域对相关资料的需求情况及地方志机构、年鉴社自身条件,尤其强调要尽可能准确分析目标受众群体的需求及其阅读场景的特点,开发差异化的衍生读物。
(一)衍生读物应采取差异化的内容选题
从内容选题方面,提供与正本年鉴差异化的资料,能够有效提升衍生读物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年度资料是综合年鉴衍生读物最重要的内容选题,但衍生读物尤其是纸质版衍生读物由于篇幅有限,需要对正本年鉴收录年度资料进行取舍。较多衍生读物采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框架,收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综述和主要指标数据,在列表举例的10 种衍生读物中,广州、深圳、佛山、武汉、珠海等地的5 种衍生读物就采用此类框架,或是在“五位一体”框架的基础上,再凸显体现地域发展优势的栏目、版块。如《广州年鉴2019 简本》在“五位一体”框架基础上增设“国家中心城市”栏目,凸显广州在全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如《珠海市情2021》以“产业·科技”栏目反映经济建设,以“公园之城”反映生态文明建设,在标题设置和内容选题方面都缩小记述范畴,更加鲜明地体现地域特色。采用“五位一体+特色栏目”的框架,有助于更加简明扼要地反映地域年度发展基本情况,节约有限的篇幅,凸显地域特色、年度特色的资料内容。
除了提供年度资料,一些衍生读物还提供自然、地理、民俗、特产甚至城市指南等正本年鉴中一般不予收录的基础地情资料,这是地情类衍生读物的明显特征。虽然这些资料基本固定不变,在每年的读物中可能重复出现,看似机械重复。但如果考虑到正本年鉴的受众是以专业用户为主,使用习惯可能较为连续稳定,而衍生读物的受众更多是不特定的大众,未必能逐年稳定获得年鉴资料,那么基础地情资料有利于此类受众快速了解一个地区的基本情况。因而需要对本地区受众群体有相对准确的评估,究竟是以稳定受众群体为主,还是不固定群体占据相对较大的比例,然后再根据受众群体情况,决定衍生读物的资料取舍。
在编纂中文版衍生读物的基础上,一些地方志机构、年鉴社还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编纂英文版年鉴。如《上海年鉴》编辑部、江苏年鉴社、海南年鉴社、南京年鉴社、深圳史志办在以刊号出版综合年鉴的基础上,编纂英文版年鉴。其中,《江苏年鉴》英文版、《南京年鉴》英文版通过出版社出版,《上海年鉴》英文版使用独立刊号出版,《深圳年鉴》英文版作为增刊出版。英文版综合年鉴篇目框架与中文版正本年鉴有所区别,是在正本年鉴资料基础上分类整合而成,可以视为是年鉴简本的英文版,如《深圳年鉴2019 简本》为一函两册,中英文版本各一册,英文版篇目框架、文字资料、图片与表格资料均与中文版简本年鉴基本一致,采用函套包装,中英文版本简本年鉴合并发行,在视觉效果上提升了作为城市宣传品的档次,相似的情况还有《湖北概览》(中英文版)。
除了以年度资料为主要内容,聚焦月度和每日新闻也成为独辟蹊径的做法。将资料的时间跨度压缩到月、日,收录的资料更加详细和庞杂,如采取逐月编纂的月报,对地方志机构组织资料征集和编纂的工作效率提出较高要求。月报日记类读物有助于资料保存,方便年鉴、志书的编修,同时为本地党务政府部门提供资讯参考。但如果公开出版,还需要考虑结合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避免因发行有限造成公共资源浪费。提高衍生读物传播覆盖面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地方志机构进一步加快在衍生读物载体介质、阅读模式方面的探索创新。
(二)衍生读物的全媒体传播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讲话中,为当前传播格局指明方向,指出“全媒体传播”应成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南和方向。全媒体传播是多媒体融合发展、移动传播优先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如果以用户为中心来分析全媒体,则全媒体应当能够覆盖用户各类使用场景,“用户使用场景可以分为在办公室、在路上和在家三个空间……所谓全媒体就是能够覆盖上述三个使用场景的媒体布局结果”。本文主要针对纸质版衍生读物进行分析和探讨,其原因在于目前综合年鉴最主要的介质载体仍是纸质书刊,而纸质版衍生读物无论在介质载体、内容资料编排及传播途径等方面,都与纸质综合年鉴最为接近,所发挥的功能也是针对纸质综合年鉴的补充和拓展。为适应全媒体传播和阅读的需求,地方志机构、年鉴社应当进一步加快探索步伐,开发不同介质载体且差异化内容的综合年鉴及衍生产品、周边产品。
在载体介质方面,除了纸质印刷品,正本年鉴和衍生读物都有采用光盘、U 盘和在线阅读等形式。随正本年鉴附赠存有资料光盘的做法存在已久,但伴随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更新发展以及光盘使用率的下降,许多综合年鉴也取消原本随书附赠的光盘。U盘的使用方式与光盘类似,虽然U盘的使用率较高,但成本也更高,且随书附赠的包装难度和成本较大,更常见的情况是将存有年鉴资料的U 盘作为独立的赠品,在其他场合作为宣传品和赠品使用。
伴随光盘和U 盘使用率下降,通过互联网传播年鉴资料的方式越发普遍,主要是依托地情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实现在线阅读。近年来,在地情网站发布年鉴数字化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公众号、小程序实现年鉴在线查询、阅读也成为热门。一些年鉴及衍生读物还在封底、版权页等位置印有网址或二维码链接。在列表举例的10 种衍生读物中,有两种读物提供地情网网址,4 种读物提供6个二维码链接,二维码链接关联微信公众号、正本年鉴或年鉴衍生读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线阅读提供便捷渠道的同时,其稳定性仍有待加强,6 个二维码链接中,有两个已失效。稳定性问题在地情网站领域同样存在,表现在由于域名、网址甚至后台服务器更换造成的在某个时间段内无法访问浏览等问题。因此,提高在线阅读稳定性将是加大综合年鉴和衍生读物在线传播和在线阅读探索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全媒体传播强调针对受众的不同阅读场景,综合运用不同的介质载体和传播手段,是并存而非取代的关系。正如数字出版物仍无法完全取代纸质图书,纸质年鉴在稳定性、阅读习惯、使用场景等方面仍具有其优势。虽然在线阅读尤其是手机阅读的便捷性毋庸置疑,但轻薄、便携的纸质读物,作为资料手册、宣传手册的功能在短期内仍是无可替代的。尤其在县区级行政区域,此类区域宣传品的品种相对较少,地方志机构、年鉴社编纂的年鉴衍生读物,在提供地情资料的同时,也承担区域宣传推介的功能。同为在线阅读,地情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也无法互相替代。通过手机客户端访问微信公众号、小程序阅读衍生读物,极大降低阅读门槛;但如果需要对衍生读物的资料进行摘录、使用,则通过计算机访问地情网站进行资料检索、复制更为便捷。
五、结 语
综合年鉴衍生读物内容、出版物形式、介质载体,都是因地制宜针对本地区地情资料开发和区域宣传的需求,尤其是目标受众的群体需求,并结合地方志机构、年鉴社自身情况尤其是经费预算所决定的。公开出版固然可以提高资料编校质量、扩大发行覆盖面,但以赠阅读物的形式,只要能够满足所定位的目标受众的阅读需求,也可以达到很好的存史、育人、资政的功效。
正如在线阅读仍存在不稳定因素的短板,纸质读物也存在资料与资源浪费的潜在可能。如果衍生读物的内容仅是正本年鉴的复制与缩略,虽然凭借便携性、时效性及低定价等方面优势,能发挥资料快查、城市宣传等功能,但也存在保存价值低、资源浪费问题,即由于资料不如正本年鉴全面,衍生读物主要提供短时间的使用,而不会被作为资料进行保存,尤其是当受众同时拥有正本年鉴与年鉴衍生读物的情况下。对此,可以通过设置纸质衍生读物的二维码链接,引导读者转向在线阅读,这是地方志机构、年鉴社对于适应数字出版趋势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