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在韩执政有麻烦
2022-04-16汤兴
汤兴
当选韩国总统没几天,尹锡悦就盘算着将总统办公地点搬出据说风水不好的青瓦台。他与现任总统文在寅原本约在3月16日的会晤突然取消,也让韩联社对新旧政府的顺利交接不甚乐观。
这次大选是保守阵营时隔5年的胜利,而对于进入民选政治8个月就超高速拿下总统之位的尹锡悦来说,胜利过后,等待他的是多重难题。其中之一就是,怎么追查涉嫌房地产腐败的“大庄洞疑案”。该案将尹锡悦和大选对手李在明都卷入,李在明被指通过幕僚获得商业利益输送,尹锡悦则被指当检察官时涉嫌包庇违规发放投机贷款的釜山银行。
外交和安全战略的转向,也会是棘手的难题,尤其当涉及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时。
0.73%差距的背后
3月9日韩国大选开锣,直到当地时间次日凌晨4时才确定胜选者。在野党候选人尹锡悦以48.56%的得票率,战胜执政党共同民主党的李在明,当选韩国第20届总统。
这场韩国史上竞争最激烈的大选,以0.73%的得票率差距和24万的票数差,落下帷幕。0.73%的得票率差距,打破了1997年韩国第15届总统选举时创下的1.3%最小差距记录。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晓玲告诉南风窗,尹锡悦的险胜,令其不得不更加关注反对他的民意。在这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非理性”选举中,国民积极投票更多是为了阻止另一个候选人当选。
这在投票率上也有所体现。虽然民调显示民众对两位候选人的厌恶度都高于好感度,投票率却达到了77.1%,仅仅比上届投票率低0.1%。
Realmeter在选后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对于尹锡悦政府的执政前景,只有52.7%的受访者看好,这个比例低于他的所有前任们在当选后所获的支持率。文在寅当选后,有74.8%受访者持积极评价,李明博为79.3%,朴槿惠64.4%。另外,在此次民调中,有41.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对尹政府的执政持负面态度。该民调机构表示,正是对尹锡悦总统资格的怀疑,导致了0.73%的差距以及对其领导政府的负面展望评价。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专家李成日向南风窗分析道,民众对尹锡悦的不认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丑闻和失言带来的负面评价;没有做过国会议员,从政经验不足;打“反女权”牌引发的年轻女性的不满。其中,最后一点在选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结果上来看,尹锡悦的“反女权”牌似乎取得了成功,但這也成功引起了舆论的反弹。在选举前,有着“反女权”“年轻男性的代表”标签的国民力量党党首李俊锡曾自信地表示,选举将以10%的得票率差距取胜,因为女性不会去投票。结果却并非如此。国民力量党内部有声音指责道,反女权让女性选票流向了李在明。
三大电视台(KBS、MBC、SBS)的出口民调显示,20多岁的年轻人的倾向性有着明显差异。58.7%的年轻男性将选票投给了尹锡悦,而58%的年轻女性选择了李在明。在大选结果出炉后的两天内,有近两万名年轻女性申请加入共同民主党。
王晓玲告诉南风窗,尹锡悦和他的政党在竞选期间的态度,让他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对年轻女性恢复吸引力,后者因他的言论而感到被冒犯。
而选票的微弱差距也提醒他,即使他不考量年轻女性的观感,也不能让共同民主党因为年轻女性的支持变得更有力量,王晓玲分析道。
“女性会以虚假声称遭遇性暴力来构陷男性”“女权运动导致了韩国的低生育率”“韩国没有结构性性别歧视”,这些言论引起了年轻女性极大的不满。在大选的尾声,韩国妇联发表声明批评了尹锡悦的竞选活动。
在大选期间尹锡悦表示,上台后要撤销性别平等与家庭事务部,新设诬告罪,取消性别配额制度。他还曾公开表示“女性会以虚假声称遭遇性暴力来构陷男性”“女权运动导致了韩国的低生育率”“韩国没有结构性性别歧视”,这些言论引起了年轻女性极大的不满。在大选的尾声,韩国妇联发表声明批评了尹锡悦的竞选活动。
王晓玲表示,尹锡悦竞选主打激进甚至是过分的言论,他需要在上台后谨慎回应批评,找补回来,他承诺的一些与性别相关的政策也要慎重考虑是否推进。
另外,尹锡悦在胜选演讲中呼吁民众团结一致,然而,王晓玲告诉南风窗,这次选举在以往传统的“地域对立”“世代差异”“理念矛盾”外,将“性别对立”也凸显了出来。女权话题政治化后,以前年轻人属于摇摆区选票,现在却陷入了针锋相对。
性别矛盾扩大的同时,性别话题很可能会继续成为两大阵营动员选票的工具。这也折射出韩国社会的日益撕裂,以及政治文化更加敌对、脱离理性。新政府如何去弥合撕裂是一大挑战。打反女权牌带来的性别冲突问题,将成为尹锡悦及其所在的国民力量党难以甩开的“包袱”。
朝小野大的掣肘
微弱差距也为其上台后的执政埋下了隐患。
目前国会的300个席位中,有172个席位被共同民主党及其卫星政党收入囊中。国民力量党及其卫星政党拥有110个席位。尹锡悦将面临“朝小野大”的局面。而在国会中,法案通过的门槛是至少有148名议员出席,其中74名议员投赞成票。这意味着,当一项新政策推进时,尹锡悦需要共同民主党的合作。
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学者牛晓萍告诉南风窗,由于两方阵营选举结果的差距微弱,尹锡悦并不是以绝对优势获胜,在未来执政时推行保守政策并不会太顺利。占据着近2/3席位的共同民主党,在法案通过方面几乎拥有着决定权。尹锡悦民意支持率不高的话,很可能会遇到较大掣肘。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多次出现在野党与执政党僵持不下的情况。
而李在明虽然败选,却获得了超过1600万票。《东亚日报》分析称,以微弱差距输掉选举的结果,对共同民主党不算太糟糕;在接下来的地方选举、国会选举中,共同民主党在李在明的带领下仍有胜算。以前共同民主党内部的分裂,似乎也因李在明的超高得票率而有了定论。李在明或卷土重来,他在选举结束后立即被任命为共同民主党常任顾问。共同民主党国会议员金斗官公开表示,李在明能够带领该党突破难关。
与此同时,保守阵营内部分歧也并不小。
竞选时,國民之党的安哲秀退选支持尹锡悦,国民之党和国民力量两党也表示有合并之意。但是,牛晓萍表示,国民之党内部对于安哲秀的退选没有达成共识,党内对于并党的反对之声也不容忽视。两个党的党首(国民之党的安哲秀和国民力量党的李俊锡)谁来领导合并后的党、是否应该改党名、之后选举的候选人如何推选,都是问题。
李俊锡已明确表示,不愿与安哲秀“二人共治”一党。对于候选人单一化对胜选的贡献值,两党内部也未达成一致。目前,安哲秀已被任命为总统过渡委员会委员长。
因此,牛晓萍认为,最终能否顺利并党,会以什么形式并党是未知数。去年首尔、釜山市长补选后,两党就讨论过合并事宜,但最终未达成。
另外,国民力量党党首李俊锡和尹锡悦身边亲信的矛盾也值得关注。在竞选期间,李俊锡就曾因和选举团队人员的矛盾“负气出走”,辞去选举对策委员长职务。而李俊锡作为打反女权牌的主力,对于年轻女性选票的流失也需要负责。
尹锡悦需要平衡国民力量党中的各方势力,整合党内力量,而仅仅投身选举政治8个月、险胜大选的他,在党内如何发挥话语权,还有待观察。
东北亚地缘政治变化
尹锡悦在竞选期以及当选后的外交表态,与保守派的一贯态度保持一致。
胜选演讲中,尹锡悦说,“我们将重振韩美同盟,全面强化韩美战略同盟关系,发展相互尊重的中韩关系,打造面向未来的韩日关系”,“我们将果断采取措施应对朝方的非法及不合理行为,但南北对话的窗口永远敞开”。
在竞选期间,尹锡悦任命了金圣汉作为外交安保政策顾问。金圣汉是李明博和朴槿惠时期的外交部第二次长,也是尹锡悦的小学同学兼“老铁”,深受尹锡悦信任。预计金圣汉将在尹锡悦政府的外交部担任重要职位。金圣汉主张追加部署萨德。
牛晓萍认为,尹锡悦并非政坛老手,他在执政早期会更依赖团队亲信,参考团队成员的建议行事。
李俊锡已明确表示,不愿与安哲秀“二人共治”一党。对于候选人单一化对胜选的贡献值,两党内部也未达成一致。目前,安哲秀已被任命为总统过渡委员会委员长。
目前来看,牛晓萍说道,尹锡悦在外交安保问题上不同于文在寅,其对朝政策基调强硬,在行动上会与美国进行协作。但尹锡悦在对朝问题上还是会尽量保持克制,其周边人也会对其进行劝阻,避免引发半岛局势不稳。
李成日认为,尹锡悦多次强调要增强军事力量,提高韩国国防能力,由此可能使得朝鲜半岛的军备竞赛加剧。尹锡悦称,要通过提高韩国防空和导弹防御能力、美韩之间的延伸威慑,来加强对朝鲜的遏制。尹锡悦的态度可能会刺激到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或会升级。
对日外交方面,牛晓萍认为,日韩关系会得到缓和。在文在寅政府的领导下,日韩关系降至冰点。而尹锡悦或将改善两国关系,令美日韩联系和合作更加紧密。
而对于中韩关系,牛晓萍不太乐观。尹锡悦强调相互尊重,牛晓萍对此分析道,保守派认为只有韩美关系强化,中方才会对韩方更加尊重。某种程度上说,韩方希望自己能够在中美竞争中获益。另外,在朝鲜问题上,韩方对中国发挥作用的期待有所减少。
因此,牛晓萍判断,在尹锡悦上任后,韩国跟随美国的步伐会愈发明显。文在寅在执政期内政策上保持战略模糊,屡申不在中美间选边站。而尹锡悦已经明确表示,美韩同盟是基石,加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是他执政的核心外交政策,文在寅政府的“不再追加部署萨德、不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不谋求韩美日军事同盟”的三不政策,会被尹锡悦政府重新评估。
在竞选期间,尹锡悦提出将增加“萨德”部署,以及韩国将寻求加入“五眼联盟”和“四方安全对话”。当选后,尹锡悦会见了美国驻首尔大使馆代办克里斯托弗·德尔科尔索(Chris del Corso),表示韩美将基于两国之间的“血盟”,重振两国关系。
李成日表示,在竞选期间,尹锡悦为了动员选票迎合国民情绪,对华言辞态度会较为激烈,比如苛责文在寅对华是“屈服外交”,但在后续执政中,转变为总统角色的尹锡悦还是会谨慎行事,参考团队建议。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尹锡悦日前称,国民力量党始终高度重视韩中关系,坚信韩中关系必将取得更大发展,再上新台阶。李成日认为,对于中韩关系不必过于担心,在朴槿惠时期、李明博时期,我们已与保守派打过交道,应对韩国的政权交替保持平常心。稳定的中韩关系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