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错觉原理在商业体验性空间中的研究应用

2022-04-15肖紫薇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6期
关键词:舍尔错觉原理

肖紫薇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郭晓君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网络店铺络绎涌入市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销售模式的商业实体空间,商业实体空间的迭代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体商业综合化、情景化、主题化及沉浸式体验的快速崛起,追其根源是因为这样的实体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体验性的情绪价值,使人们可以长时间停留,并衍生出一系列的消费。例如,日本银座的茑屋书店就是一个成功转型的书店代表,其“街巷空间”理念贯穿银座商业体和书店内部。藤本壮介就借此提出过一个新理念:“与设计一个形体相比,设计师更需要去设计一个场景,或者说场景所给人的一种感受,这样就可以让设计超越网络,打破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壁垒。”

1 视错觉与视错觉建筑空间

1.1 视错觉

广义上视错觉是指被观察的物象,由于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生理、心理因素影响而误认的物象,从而产生与实际不相符的视觉误差[1]。其形成原因在于,人们所看到的物体影像在人脑中进行了无形的加工,这与环境和空间效果所产生的“空间氛围”有关,所以在事物本体层面上人们就可以对其进行设计,使人眼所观察到的事物更能激发大脑产生错觉,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在视错觉相关的艺术概念中,有欧普艺术、超现实主义、孟菲斯风格、波普艺术、赛博朋克风及故障风等。其中,欧普艺术又称“光效应艺术”“视幻艺术”,是指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运用了视错觉原理。但是人们理解的视错觉不等同于欧普艺术,欧普艺术是一种艺术思潮,具有一定的表现方式及特色,视错觉中包含欧普艺术,源于视错觉的范畴更广泛,只要引起视觉上错觉的现象就可以称之为视错觉。另外,视错觉与超现实主义的差异在于超现实主义是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视错觉中的感知层面错觉仅停留于联想和想像,与潜意识及梦境虚幻事物无直接关联[2]。

1.2 视错觉的早期应用

在绘画领域中,关于早期古代国画中的视觉纠正,欣赏者都应深有感触。在中国的山水画中,较常见到的就是轴侧图,然而轴侧是一种利用透视扭曲法营造的空间视觉效果,是人们所谈到的视错觉表现空间的一种远古方式,也是视觉纠正在古代中国的应用。在古代西方,古埃及时期的壁画中也运用了透视扭曲法,将原本不能同时看到的两个角度融合在二度平面中,这与后期印象主义野兽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表现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综上所示,这些都是“视觉加工美化”的方式,也称之为视错觉[3]。

1.3 视错觉的发展与应用

艺术领域的研究常常伴随着相关的视错觉生理原理分析,相对应的在商业空间中对“空间增值”及“空间纠正”的现实需求,可以通过运用视错觉手段加以实现,从而增加空间的相对活性。当然,视错觉也有应用不当需要规避的地方,由于生理状态及心理接受程度的不同,冲击力过于强的视错觉效果会给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带来一定的不适感,所以对于视错觉的使用需要考虑个体的差异性[4]。

1.4 空间体验与视知觉相关研究

近些年,建筑空间中有关体验性的设计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增强空间的使用性与体验感成为建筑设计师和使用者的相同目标。

哈佛大学开展了大量有关于视知觉层面的研究与探索。例如,艺术设计领域的艺术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就著书了《视觉思维》《艺术与视知觉》《走向艺术心理学》等[5]。其中,《视觉思维》指出,视觉是人类认知活动中最有效的感官,将视知觉相关研究提上了更高的研究意义与高度。美国教育部就把“概念形式中的视觉因素”作为一个课题,解释了视觉是思维产生的主要媒介,回答了“抽象是什么”等相关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和探索奠定了广泛学科研究后的基础。

2 埃舍尔作品理念及商业体验性空间应用案例分析

视错觉大师M.C.埃舍尔常利用几何悖论原理创作相应的矛盾空间作品。基于埃舍尔思维的形式特点与视错空间构成原理,其作品常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现实中无法还原的矛盾空间,这离不开他对数学、建筑学、美学、哲学及绘画设计的综合考量。分析埃舍尔的视错觉绘画的作品发现:一是可以将埃舍尔的创作理论分为有透视探索、共存世界、视点转换和错觉循环;二是在大量的数学原理支撑几何悖论基础上,埃舍尔的视错觉空间及图形表现出可循性规律。埃舍尔作品中的数学原理包括彭罗斯三角形、莫比乌斯环、黎曼曲线、数学对称理论、几何学中的无穷悖论理论、射影几何理论及晶体学理论[6]。

对埃舍尔作品进行视错觉原理的分类可以分为幻想的空间、渗透的世界、有规律的平面分割或透视、有规则的晶体和螺旋形的体构、“不可能”或矛盾空间及太空与时空无穷极限这几类。其中,幻想的空间基于视错觉及几何学原理;渗透的世界基于视错觉及几何学原理;有规律的平面分割基于数学对称理论;透视基于数学投影几何理论;有规则的晶体和螺旋形的体构,基于晶体学理论;“不可能”或矛盾空间,基于视错觉及数学家罗杰·彭罗斯的三角原理;太空或时空无穷极限,基于数学和几何学中的无穷悖论理论[7]。视错觉原理运用于商业性建筑作品中的对比分析如表1 所示。

表1 视错觉原理运用于商业性建筑作品中的对比分析

2.1 透视探索

埃舍尔的作品《彼岸1》《彼岸2》,将传统透视以外的平行透视、正仰视、正俯视应用于绘画中的建筑某一透视角度中,天顶、天底或地平线均为透视角度之一。其中,早在欧洲时期的建筑形式中最具梦幻性的空间就集中在教堂的穹顶中,埃舍尔以绘画表现为原型,并深入对建筑空间的本质进行思考。除了《彼岸》系列作品,《高与低》是运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灭点,1951 年的《阶梯宫》也是灭点和曲线透视相对性的最好例证。

2.2 共存世界

凸面球将现实世界与镜中虚像合二为一,也是埃舍尔对于镜子、玻璃等新型材料中的错视探索方式,相应的作品有《静物与反射球》《手执反射球》《露珠》《涟漪》《三个世界》等。其中的错觉元素是一种材料元素—凸面镜。在空间创作中,借鉴埃舍尔的错觉手法,不同的材质勾勒出的空间体验感受也是有细微错觉感受的,例如在空间中使用凹面镜、凸面镜、有色玻璃、有机纺织材料、竹织材料、钢网结构或是曲面玻璃等材料[8]。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超越原本认知的空间材料,用以达到共存世界的错觉效果。例如,很多的奢侈品牌展就会使用镜面反射出不同效果的共存空间效果,应用错觉手法营造极具空间意境的视觉效果。

2.3 视点转换

埃舍尔作品《凹与凸》画中采用倾斜透视法,也称交透视法。他习惯运用两棱镜体验事物在空间中的视幻错觉效果,其中提取的视错元素是两棱镜在后人的设计作品中不难发现,依靠两棱镜把视网膜上的映像调换的方法使众多设计师得到了创意灵感的启发。

唯想国际的钟书阁系列作品就擅长使用视点转换的原理,运用两棱镜增添空间趣味视觉效果。英国鬼才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的相关作品都具有明显的视错觉表现手法应用。位于纽约的Vessel艺术装置就很好地利用了透视产生的强烈视觉效果,在较高视角上产生眩晕的视错觉效果,作为观景平台的同时,其空间的体验性能大大增强。但由于其具有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对于恐高及心理疾病患者不友好。

2.4 错觉循环

《观景楼》《瀑布》均表现出一种视觉循环概念,充分利用了莫比乌斯环和无限循环原理,还涉及彭罗斯三角形原理,创造出具有无穷魅力的悖论空间。其中,不可能空间利用视角悖论,将画面中不可能的界面进行视觉误差上的粘结,使其画中的空间具有无限可能性。

相关的设计作品中运用莫比乌斯环这一数学错视模型的建筑案例较多,比较知名的还有BIG 事务所及扎哈事务所的建筑作品。在唯想国际设计的深圳钟书阁作品中,环旋的螺旋体也在暗示着视错觉空间中的这一悖论空间,使空间具有强烈的体验性和感官效果,从而使人们产生无限循环螺旋体的错觉[9]。

3 结语

体验式商业空间中涉及的视错觉手法较多,其中就商业空间营造的感官体验上主要分为4 种方式:一是关于光的体验中与视错觉相关的设计手法—光影错觉;二是色彩体验中基于色彩感知,可运用视错觉的色彩错觉进行设计;三是空间形态中的错觉体验相对复杂,包括几何透视错觉、矛盾空间错觉、无限循环错觉、共存世界及视点转换等;四是材质的体验相对真实,但视错觉应用材质表现中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界面材质的拼接方式来得以表现。

建筑师要创造具有生命力的时代建筑,真正做到吸引人们走进建筑去体验,去感知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的趣味。视错觉作为空间营造的手段可以为空间营造策略提供方式方法。

猜你喜欢

舍尔错觉原理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基于电力系统备自投实现功能原理概述
Hand with Reflecting Sphere《手与反射球》
两个世界之间
错觉极限
一报还一报
像我父亲那样做
有趣的错觉逗图
有趣的错觉逗图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