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对学生数感培养的几点策略

2022-04-15田秀荣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数感数学知识情境

田秀荣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数感可强化其对数字的感知程度,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培养数感,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展开。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进行阐述,并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推动学生数感的形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主要包括数和数量、数量关系分析及运算结果估算等三方面。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多为辨别实物数量,对数与数量两者间的关系加以验证。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培养学生数感,促使学生在数感的引导下完成数学计算与推理活动。对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学习具备复杂性、抽象性等特点。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应将学生数感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借助学生数感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只有对基础数量关系了解后,才能在面对复杂数量关系时掌握其变化规律。

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一)设计情境教学

针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难以理解,若学生长期处于此种学习状态,自身数学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提升,培养学生数感则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构建情境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感。如教师教学“认知方向”时,可在课前制定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对西北、西南、东北、东南等四个方向加以辨认,促使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分析问题,最终利用所掌握知识处理实际问题。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先将方向的基本概念、辨认方法教授给学生并让学生自行练习。如可借助口令:早上起来时,面向太阳,前方为东,后方为西,左侧为北,右侧为南。其次,借助多媒体将学校的平面图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学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标志性物体加以回忆。最后,教师提问学生,并设立奖励措施,调动学生兴趣,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教师借助情境教学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的关联,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数感打下基础。

(二)联系实际生活

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目的即为生活服务。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存在一定障碍,教师若将实际生活同数学知识的讲解相连,则可实现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重视生活元素的引入,如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围绕生活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对时间虽然不陌生,但并未形成清晰认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借助多媒体的应用,向学生展示生活场景图。教师可将时、分、秒的关系讲解给学生,如计量很短时间多用秒作时间单位,分是比秒长一些的时间单位,而时则为时、分、秒中最长的时间单位。教师在教学时,还可将单位时间公式向学生罗列,如1分钟等于秒钟,1小时等于分钟等。借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可帮助学生在生活场景图、钟表等熟悉的事物下获取数学知识,推动学生生活化数感的形成。

(三)展开实践活动

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为薄弱,但小学生对身边事物存在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可利用小学生此特征培养数感,在课堂教学中可设计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认知数的概念,借助此方式,不仅能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还与此阶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符合。例如,教师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引導学生走出教室,在操场上伸展自己手臂量一量具体的长度。同时,学生可以对操场上所感兴趣的事物展开测量,还可以借助散步、跑步等方式感受0米、0厘米的长度。借助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可调动学习兴趣,还可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清晰认知长度及数的概念,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实现知识的内化。另外,这样的实践活动还可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改变以往对数学的刻板印象,充分调动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可有助于良好数感的形成。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借助设计情境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实践活动等策略,培养学生数感,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动力,让学生学习数学,爱上数学。

猜你喜欢

数感数学知识情境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